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因《君主论》所表达的政治权术思想,马基雅维里被标签为“罪恶的导师”.其实马氏的政治价值取向在本质上是道德向善的.他的权术思想看似邪恶,实乃揭露.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只是他作为坦率的政治家,而不是政客在政治道德与政治权术之间的一种理性选择.同时,他的政治思想及其实践使政治与道德和伦理相脱离,开创了政治学发展的新阶段,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2.
政府伦理的研究更多地诉诸于政府公务人员个体的道德水平的提高与职业道德精神的建立。这种定位忽略了政治维度中政体价值的政府伦理含义,也忽略了道德维度中公共道德与个体道德的关联与冲突,容易造成政府伦理的两难选择困境。因而,需要从多重维度来理解政府伦理。  相似文献   

3.
品格伦理以人的忠诚、仁慈、宽厚、勇气、自由、正义、平等和自律等为结构特点。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是品格伦理的内在价值要求。在当今中国社会文化多元的空间里,旗帜鲜明地倡导以品格伦理为视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人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认同和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三峡伦理文化”是受到三峡区域特定经济条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影响的,以三峡人为主体的,以三峡人伦为基础的,反映三峡人道德生活和价值取向的,以三峡人的道德规范为核心的伦理文化。三峡伦理文化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三峡文化研究的体系性,也在于区域伦理研究的紧迫性,更在于区域文明建设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5.
西方宗教伦理与儒家政治伦理价值观的差异体现在:西方宗教伦理以关心人类个体生命和生命意义为目标,具有人性化的色彩;儒家政治伦理讲求“内圣外王”,突显个体应负有的道德责任和历史使命。儒家政治伦理的价值标准是政治利益,西方宗教伦理的价值标准是宗教信仰。儒家政治伦理讲求意义与自愿,西方宗教伦理讲求理性与自觉。中西传统伦理与现代经济伦理具有良好的契合点和连续性,在批判的基础上,传统伦理可以向经济伦理转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节俭观以义礼为躬行俭的基本原则,以克己为实践俭的价值取向,以养德为崇尚俭的价值旨归,以兴邦为弘扬俭的立论基础;其从修身、治国两个方面,从伦理、经济两个角度发掘了节俭的价值。节俭提倡简约、反对浪费的鲜明消费主张,关注人德性追求、精神需要的伦理价值指向,对于建构当代中国特色消费伦理、形成具有民族精神的德性观念有很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由权利至上性是指在各种伦理元素之间的关系考量中,自由权利是最终决定性力量,它不被任何其他伦理元素所决定,任何其他伦理元素都由它所决定。罗尔斯从密尔式的自由权利观洞察到自由权利非至上性的缺陷,坚决捍卫自由权利至上性。桑德尔主张自由权利至上性必然导致理论不自洽,政治伦理与人的本质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自由权利离不开善。唯物史观认为,自由权利的政治伦理地位不是纯粹哲学思辨,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实冲突中去解释,才能正确地确定自由权利的政治伦理地位。  相似文献   

8.
孟子在德性论体系中,研究了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本质,提出了去利怀义的义利观,制民之产的恒产论和劳力与劳心的社会分工理论,把社会经济生活统一到社会秩序的稳定的运行之中,论证了经济活动的经济价值和道德价值统一性,在人伦秩序中建构了其经济伦理理论。  相似文献   

9.
刘春燕 《科技信息》2007,(27):479-480
本文从先秦儒家伦理政治观的形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先秦儒家伦理政治观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先秦儒家伦理政治观的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对先秦儒家伦理政治观的地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时代的困顿总会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总会让伟大的思想家名垂青史。基于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希腊社会的动荡以及传统的伦理、信仰和社会政治制度的重创,柏拉图从道德落实和制度保障出发,设计整套的治国方案,给后世的政治法律思想和当下的道德与法治建设、政治的稳定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尽管在柏拉图之前的思想家们对正义做了很多探讨,但柏拉图认为,他们的理解是片面的,他们对正义没有做出准确的界定。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对几种较为流行的正义观进行了批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正义观。柏拉图指出,正义应是国家整体正义与公民个体正义的内在统一,国家整体正义与公民个体正义的相互依存与共生即是对正义理念的体现,国家整体与公民个体各自的正义与否都势必影响对方的正义与否。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探究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西文化史上,柏拉图与孔子处在相似的地位,二人皆具开山之功,影响深远。但二者的法思想如法律价值、法律观念、法律路径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高尔吉亚篇》展现了两种生活方式和政治技艺的对话。一种是新上任的公职人员卡里克勒所强调的意愿满足和政治实务,一种是苏格拉底所说的一切政治技艺和其他专业活动都应该旨在帮助人的心灵向善。从当今社会治理的现实趋势看,卡里克勒的观点仍具相当的影响力,但苏格拉底所分析的此类治理模式的最大问题,即“奉承”身体、忽视“人品”,也因此切中了当下时弊。苏格拉底的激情倡导也许是老生常谈“一个人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如何做一个好人,无论是在公共生活还是在私人生活中。”但其“政治的技艺与灵魂相关”的观点精髓也因此是后人对抗社会腐败困题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政治哲学的范围之内可以发现,定义"正义"概念的一个重要根据是政治理想的确立。研究政治理想具有第一哲学和伦理学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中考察这两个维度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5.
<孟子>是一部记述孟子言行的书,由孟子与弟子万章等人共同编纂.该书记述了孟子关于政治、哲学、道德修养和文艺批评方法等方面的言论,其中有许多言行是"三"的运用,当然其表现形式又是多样的取"中"而体现着的"三";求"正"而意味着的"三";确定实在的"三";"三"的倍数;三层次;三要点;等.所有这些运用都对我们有所影响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音乐伦理价值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拉图把音乐对心灵的净化与他伦理意义上最高的“善”理念和建立理想国的政治理想紧密结合,认为好的音乐可以塑造人的灵魂,培养人的理智、激情、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从而凸显了音乐的伦理价值,揭示了音乐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这一思想至今仍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以理念论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内含完整的美学价值论框架."美本身"是一种先验的价值标准和绝对的价值实体,具有极致性与自足性."美的分有"描述了作为永恒的价值范型的"美本身"与美的事物之间的价值等级关系,而"美的回忆"则强调了作为完满的价值理想的"美本身"对美的追求者的价值范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孟子》一书中有大量的同义词,对同义词的辨析有利于把握词义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文义,文章选取“诛”、“弑”、“杀”、“取”、“戮”、“刺”一组同义词略作分析比较,可发现它们存有细微差别:行为的施受关系有所不同;褒贬色彩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自然哲学双峰:朱熹与柏拉图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与柏拉图分别为中国哲学史与西方哲学史“奥林柏斯山上的宙斯”,虽则两人生活的年代和历史背景相距甚远,但他们的思想见解、概念范畴、哲学命题、著述形式、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文章侧重从自然哲学的本体论,宇宙发生论,认识论与辩证法等四个方面对他们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在《伊安》、《理想国》等篇章中审视了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现状,从他的道德主义原则出发对诗人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把诗歌驱出城邦以正视听;同时他又认可诗歌通灵的能力和诗性语言的魔力,希望诗歌以某种方式介入哲学领域,为城邦建设发挥潜力。柏拉图诗学思想中的矛盾是他的政治理想和他的诗人天性的矛盾,艺术与真理合一的构想和实践又体现了柏拉图作为诗化哲学理想先驱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