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南湖一号井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状态各异,其中以紧密褶皱构造为主.在南一井复杂构造煤层的开采过程中,通过逐渐研究和分析,掌握了该矿井紧密褶皱构造煤层的赋存规律,因地制宜地采用相应的顶板管理方法.取得明显效果.促进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煤矿针对不同采区的地质构造特点,通过采用沿空留巷、对拉工作面开采新技术的应用,降低了煤炭生产的万吨掘进率,提高了复杂块段的煤炭资源回收率,取得了极复杂构造块段煤层的高效回采,为类似地质构造条件矿井煤层的高效开采,总结出了一套全新的开采技术方法,对地质构造复杂矿井的煤层开采,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能够创造较高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永春煤矿矿井地质构造复杂,所开采煤层以紧密褶皱构造为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通过对各种顶板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和改进,找到了适合该类煤层开采的顶板管理技术,有效地控制矿山压力,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煤矿断层构造对开采条件、瓦斯突出、矿井突水等均有显著影响.根据勘探和开采资料,分析口孜东井田13-1#煤小断层的发育特征;依据分形几何理论和相似维求测原理,对13-1#煤层顶板构造进行分形研究.结果表明:该煤层顶板小断层多分布于大断层两侧;走向以NE向和近NS向为主,断层倾角较大,多为60° ~70°,且变化较小;依据分维值,煤层顸板断裂构造划分为复杂区、中等区、简单区三种类型,构造复杂区多位于大断层两侧附近,简单区多处于距大断层较远的区域.该研究对煤层开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煤炭资源开采历史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加大,赋存条件好的煤层逐渐减少。随着矿井生产水平不断往深部延伸,地层深处地质条件由简单到复杂,断层构造越来越多,矿井地压也显著增大,煤炭开采难度明显增大。本文针对急倾斜薄煤层的开采方法作出了分析,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煤层构造较为复杂,目前大部分生产矿井转向深部开采,面临剥离较薄煤层的问题。采用适合平煤地质条件的综采设备,对较薄煤层进行高效开采,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李森 《科技信息》2007,(22):268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煤层构造较为复杂,目前大部分生产矿井转向深部开采,面临剥离较薄煤层的问题。采用适合平煤地质条件的综采设备,对较薄煤层进行高效开采,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奚向成 《科技信息》2012,(13):406-407,363
随着矿井开采范围逐年延深,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严重影响矿井生产。通过对3301工作面进行电磁波坑透探测对深部煤层、构造、水文地质、陷落柱等进行勘查,查明工作面内构造的发育程度和煤层厚度变化等情况,为工作面回采提供较为可靠的地质资料,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开平煤田吕家坨矿7#煤层断裂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煤层断裂构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吕家坨井田发育褶皱构造,煤层走向变化较大;主要构造线近EW向,最大主应力近NS向;构造发育呈复杂一中等一较复杂的分带特征,复杂区的延伸方向主要近NW向;D4F1断层从浅部向深部落差增大,D4F3断层延伸方向近EW向,落差较大。该研究可为煤矿的工程布设与煤层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急倾斜煤层开采的矿山压力的分布规律不清楚,急倾斜煤层开采的顶板管理复杂,顶板事故多。因此,通过对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的分析与研究,提高急倾斜煤层回采率与经济效益,增加安全度,促进煤炭工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南方矿区的急倾斜煤层的开采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构造应力复杂顶板变形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面物理模拟实验,运用数字化声发射( Acoustic Emission,AE)技术对构造应力复杂煤层顶板在开采扰动中的局部损伤、变形及破裂过程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对微裂隙结构及其与之对应的声发射动态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定量揭示了工作面不同开采技术条件下构造复杂顶板覆岩介质局部化损伤-破裂-失稳规律,为类似地质环境下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矿山压力预警与围岩动力灾害控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煤层断层形成的岩体综合强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讨论在构造应力场相似条件下,煤层项底板岩体力学性质与煤层断层之间的关系。文中利用了岩体综合强度表示方法,提出了煤层断层的形成受构造应力场和煤层顶底板岩体力学性质两个因素的控制,在岩体综合强度为某一区间时有利于煤层断层的发育,该方法可用于分析多媒层开采矿井或区域构造比较简单的矿井中煤层断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急倾斜煤层开采过程中常发生的动力显现原因,以大安山煤矿后槽区域急倾斜煤层开采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及地质条件分析,得出后槽区域主要受大寒岭倒转背斜的影响,使该区域的煤层倾角、厚度变化较大,在原岩体内积存大量的构造应力,在开采过程中,构造应力突然释放,致使动力显现。这为动力显现防治提供依据,保证煤矿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4.
下分层托夹矸综采工艺回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义伟  崔建斌 《科技信息》2010,(23):J0152-J0152
煤炭开采中煤层分叉现象比较常见,煤层分叉处的开采多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顶板脆弱难于控制,多采用炮采开采工艺方法,本文针对戊9戊10煤层分层,试验了托戊9戊10煤夹矸回采戊10煤的综采工艺回采方案,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昌福山矿区的构造特征分析,探讨了上寨矿井构造对煤层赋存的影响,根据矿井探巷揭露的地质构造资料、地表小煤窑开采情况及煤岩对比分析表明,该矿井5、5、7、9煤层存在着较稳定可采块段,而且煤质优良,开采价值极高,估算了5、5、7煤层储量,为今后上寨煤矿开采各主要可采煤层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当前矿井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在开采主采煤层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手找因构造断失的主采煤层,对提高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郭俊兵 《科技资讯》2012,(27):53-54
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质条件变化复杂,如遇大断层、无炭柱等构造,工作面无法正常推进采煤,必须采取增加、缩减支架来改变工作面的长度,方能正常顺利开采。文章结合煤层顶、底板条件、巷道开凿布置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及安全注意事项,详细对比、说明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断层带煤体瓦斯地质特征与瓦斯突出的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开采期间的突出与断层之间的关联问题,采用瓦斯地质方法,通过矿井开采实例研究了井田内断层封闭与开放的瓦斯地质特征,并根据断层附近瓦斯涌出规律判断断层与突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断层的开放性与封闭性对煤与瓦斯突出具有控制作用.封闭性断层带附近瓦斯涌出异常增大,构造应力集中、常常封闭有高能瓦斯以及发育的构造煤,为煤与瓦斯突出创造条件;开放性断层带附近具有煤层瓦斯压力相对较低,煤层瓦斯含量较正常下降的特征,而在远离断层面的一侧,伴随有平行断层的条带状煤层应力集中区,其中具有煤层瓦斯压力大、煤层瓦斯含量高的特征.该成果对煤矿在煤层断层带开采瓦斯防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山脚树矿2215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根据该工作面的工程地质情况及煤层群上下工作面开采关系,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计算得出22153采空区边缘煤体内部应力集中系数,并依据弹塑性力学理论,提出合理煤柱宽度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到的巷道侧塑性区宽度较直接采用锚杆支护长度更合理;对于复杂煤层群开采条件下,应力集中系数可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获取;运用该方法所计算的复杂煤层群开采条件下煤柱宽度经过现场实践检验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对地质条件复杂和煤层赋存状况不稳定的突出煤层,在工程布置上很难使用正规采煤方法进行开采。街洞矿业公司茶山岭煤矿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全面的对比、筛选,采用了“单引巷水平分层采煤”方法开采,使用这种采煤方法即能够很好的控制顶板,又能预防瓦斯突出,提高回采率。  相似文献   

20.
矿井地下含水层的赋存、径流特征不仅影响煤层气的含量大小及煤层开采,而且对煤层气井的排采有重要影响。大佛寺煤矿延安组含煤地层以上自上而下发育含水层七层,隔水层六层,其中与主采4#煤层开采及煤层气赋存有关的含水层分别为延安组下段4上煤-4煤间砂岩含水层、延安组上段4上煤以上砂岩含水层、直罗组下部砂岩含水层、宜君组砾岩含水层及洛河组砂岩含水层。为研究地下含水层对煤层气开采的影响,论文在阐述地下含水层发育特征基础上,利用煤层气开采井取得的水化学指标经分析对比,得出4#煤煤层气井的排采水主要来自煤层顶板4上煤~4煤间砂岩含水层段水的认识;依据该含水层距离煤层的间距、含水层厚度大小及矿井构造发育程度等指标,提出了圈定水文地质条件有利的煤层气开发区段的标准是煤层距顶板充水含水层较远,间距大于10 m,构造上处于背斜部位,不利区段的的标准是煤层距顶板充水含水层间距小于3 m,构造上断层发育或顶板含水层厚度在10 m以上,断层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