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科技成果纵横》2005,(2):62-63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是利用秸秆还田机将摘穗后农作物秸秆粉碎均匀地抛洒在田间,不经过翻耕直接进行覆盖播种,使秸秆直接还田,或者用犁将秸秆翻埋入土还田。秸秆还田后有效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自身调节水、肥、气、热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为提高粮食产量打下坚实基础。该项技术在引进机具基础上,对机具进行革新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多年秸杆还田机使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秸秆还田机的使用、调整、保养、维修以及秸秆还田技术要点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秸秆炭化还田和施氮量对棉田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 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棉花秸秆直接还田或炭化还田与氮肥配施对滴灌棉田土壤有机氮及其组分的影响,为合理调控土壤有机氮库、提高土壤肥力提供依据。采用两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秸秆还田模式设对照(秸秆不还田,CK)、秸秆直接还田(SD)和炭化还田(SB) 3个处理;施氮量为0、300和450 kg·hm~(-2)(N0、N300、N450)。结果表明:(1)施氮肥或秸秆还田均显著增加土壤全氮,尤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的作用更显著。在施氮肥条件下(N300、N450),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处理全氮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32. 8%~33. 4%和37. 2%~38. 4%。秸秆炭化还田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秸秆直接还田。(2)施氮肥显著增加酸解总氮、铵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8. 1%~10. 8%、20. 6%~40%和32. 3%~42. 9%,而对氨基酸态氮、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氮无影响。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均显著增加。2种秸秆还田方式(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相比,秸秆炭化还田显著增加了铵态氮、氨基糖态氮和非酸解氮含量,分别较秸秆直接还田增加8. 0%~16. 4%、12. 3%~16. 2%和16. 7%;秸秆直接还田主要增加了氨基酸态氮含量,较炭化还田增加15. 8%~20. 5%。(3)秸秆还田和施氮肥也改变了土壤有机氮的组成。秸秆炭化还田增加了酸解未知态氮比例,降低了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比例;而秸秆直接还田主要增加了氨基酸氮比例,降低了铵态氮比例。本研究表明,秸秆炭化还田配施氮肥既能增加土壤有机氮库,增强土壤供氮能力;又能增加非酸解氮含量和酸解未知态氮比例,提高土壤有机氮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改良盐碱土壤的肥力状况,研究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堆肥还田以及不同投加量对盐碱土土壤肥力的改良效果和小麦植株的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堆肥还田,盐碱土壤的p H降低了0.30~0.85个单位,秸秆直接还田,盐碱土壤的p H降低了0.05~0.49个单位,秸秆堆肥还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比秸秆直接还田改良效果显著,且秸秆堆肥以1:12(质量比)覆土,更利于小麦生长和盐碱土的改良.  相似文献   

5.
对冀东地区秸秆直接还田的培肥增产效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秸秆还田施用量和各项指标规定值,制定了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香蕉秸秆具有含水率高、纤维分布致密等特点,因此传统的秸秆还田机械在香蕉秸秆还田作业中常常会出现粉碎不彻底、粉碎刀具易磨损和易堵塞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的覆土式秸秆粉碎还田机,该机装配有相互配合的秸秆脱水轮、秸秆粉碎筛网和周向交错布置的锯齿形粉碎刀组,可同时完成秸秆脱水和粉碎工作,并可进行...  相似文献   

7.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磷素和钾素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磷素和钾素供应水平。小麦生长期间,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后磷素的转化表现为前期净释放、中期净固持、后期净释放;钾素的转化则表现为前期大量释放,中、后期释放量逐次减少。在调节秸秆C/N15:1~35:1范围内,调节秸秆不同C/N未改变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其转化对土壤磷素和钾素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亦无明显差异。在调节秸秆C/N的前提下配施促腐剂,使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8.
应用双立轴式玉米秸秆还田装置试验台对影响切碎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 ,此类型的玉米秸秆还田装置结构简单 ,生产率高 ,切碎效果好 ,切碎质量主要取决于动刀刀端线速度、玉米的株距和拖拉机的行进速度。研究成果为玉米秸秆还田机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氮素养分时空动态变化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素供应水平,增产作用显著.在秸秆C/N15∶1~35∶1范围内,调节秸秆不同C/N未改变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其转化对土壤氮素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亦无明显差异,增产幅度大致相当.在调节秸杆C/N的前提下配施促腐剂,使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明显加快,与秸秆直接还田未配施促腐剂处理比较,可有效提高土壤供氮能力,显著增加作物产量.调节玉米秸秆C/N为35∶1并配施促腐剂是冀东地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较好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0.
小麦秸秆粉碎装置的粉碎性能试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秸秆粉碎装置是秸秆还田机的主要工作部件,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秸秆粉碎试验台,以壳体包角、刀辊转速、动定刀间隙为三个试验因素,以粉碎质量、粉碎功耗为试验指标,对小麦秸秆进行了粉碎试验,建立了粉碎质量和粉碎功耗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粉碎装置结构、运动参数对粉碎质量、粉碎功耗的影响规律,优化确定了粉碎装置的最佳结构和运动参数,为秸秆还田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不同促腐条件下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养分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有效性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土壤酶活性。在调节秸秆C/N15:1~35:1范围内,秸秆不同C/N对土壤上述性质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在调节秸秆C/N的前提下配施促腐剂,土壤有效性氮、磷含量和酶活性较未配施促腐剂处理呈现良好的增加趋势,秸秆直接还田配施促腐剂有利于土壤生物活性的提高和土壤养分的活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每年产生5亿~6亿t秸秆,但经过各种处理的仅1600万t,相当于秸秆总量的2.67%,秸秆焚烧不仅烧掉了珍贵的可再生资源,而且污染空气,危害人民健康,影响工业生产和交通安全,煤焦了土壤,驱散了水分,还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因此,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秸秆直接还田,用养结合 据有关资料,秸秆直接还田,主要有恢复和创造土壤团粒结构,固定和保存氮素养料,以及促进土壤中难溶性养料  相似文献   

13.
秸秆还田机是秸秆机械化还田的主要机具,而埋草刀轴是承受扭矩及振动的关键部件.本文以1ZT-210型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刀轴进行静力及瞬态动力仿真,得到刀轴薄弱部位在刀轴中部;确定了产生最大位移响应时的时间及响应,同时确定了梁的最大弯曲应力,并利用模态扩展确定了不同弯刀入土时,刀轴中部所受的应力.试验数据为刀轴结构的改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辽宁地区玉米种植长期实行浅耕旋耕作业,过量施用化肥,有机物料投入少,导致土壤结构退化、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为了改善土壤质量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施肥方式对玉米氮素利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不施氮肥对照、常规施肥、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和秸秆还田+分层施肥4种处理,研究了秸秆还田配合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秸秆还田处理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其中秸秆还田配合分层施肥效果较好,2020年玉米产量提高了17.68%,并且该处理比秸秆还田配合常规施肥产量增加了4.65%。秸秆还田处理明显增加玉米氮素吸收量,尤其秸秆还田配合分层施肥处理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增加效果更明显。秸秆还田处理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钾含量,但分层施肥与常规施肥间无显著差异,对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影响不大。可见,秸秆还田+分层施肥有利于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过去大多被农民当作柴草烧掉的作物秸杆,如今在山东有了多种转化利用方式。目前,全省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已达到40%。秸杆直接还田已在山东大面积推开,并制定了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研制、生产与推广的实施意见,走引进、研制、开发相结合的路子,形成了与大、中小型拖拉机相配套的作物秸秆还田机械系列。目前,全省秸秆还田机械保有量达8000多台,去年完成玉米秸秆还田350万亩,小麦高留茬面积1500万亩。过腹还田技术推广形成一大特色,在单一土法密贮玉米秸秆的基础上,推广了水泥密贮、地上半地上青贮玉米秸、地瓜秧、牧草等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石河子垦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生理机制的研究开展较少,本研究通过对翻耕不覆盖(简称翻耕CK)、翻耕+秸秆覆盖(简称翻耕+秸秆)、秸秆深埋还田+秸秆覆盖(简称深埋+秸秆)、秸秆深埋还田不覆盖(秸秆深埋)和秸秆深埋+地膜覆盖(简称深埋+地膜)等五种秸秆还田方式下,向日葵光合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对石河子垦区向日葵高产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产量大、分布广,除了用作燃料、饲料、工副业生产原料和直接还田外,还有许多剩余秸秆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农民使用秸秆主要有建房蔽日遮雨、烧活做饭、去暖、养畜、积肥还田等优良传统,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用能结构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逐渐被人们放弃,而现代科学的秸秆利用方式和意识还尚未建立起来,致使农作物秸秆出现大量剩余,导致露田就地焚烧,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秸秆资源,而且带来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推行秸秆还田,是改良土壤的有效途径。土壤改良的效果与不同农作物的秸秆还田以及不同的还田方法有很大关系。 一、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的影响 豆科作物是用中有养的作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玉米秸秆还田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为30.229Mt,其中玉米秸秆达5.7381Mt,占总量的19.0%.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玉米秸秆的利用现状、贵州省玉米秸秆还田的现状、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以及玉米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遏制棕壤沙化,提升棕壤质量,实现秸秆循环利用,选择辽宁地区典型沙化棕壤实施秸秆粉碎还田、生物炭还田、牛粪还田,以探究这3种秸秆还田方式对棕壤性状和磷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粉碎还田和牛粪还田后土壤容重显著减小,生物炭还田后土壤pH显著降低,牛粪还田能显著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和中性磷酸酶活性(soil neutral phosphatase activity,SNP)。秸秆粉碎还田对土壤磷组分影响不显著,生物炭还田使土壤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和微生物生物量磷(microbial biomass phosphorus,MBP)分别显著增加了23%和50%,牛粪还田使土壤TP、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和MBP分别显著增加了31%,98%和57%。土壤AP与TP,MBP线性正相关,MBP与TP线性正相关。土壤水分含量和pH与磷组分相关关系显著。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TP的方差解释量最大,土壤水分含量对AP的方差解释量最大,而土壤pH对MBP的方差解释量最大。牛粪和生物炭还田是短期内改善土质和增加土壤磷肥力的有效手段,而秸秆粉碎还田则可能是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