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和进一步加强工程造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邝健红 《广东科技》2006,(6):125-126
本文针对现阶段国家实施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改革后,由传统“量价合一”的计划模式向“量价分离”的的市场模式,在重大的变革后,工程造价管理将进一步需要加强和规范,作者通过在工作中的实践总结,详细阐述了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后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学目标,讨论了工程造价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对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现状的基础上,从专业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对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要求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构建了“611”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明确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提高了专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3.
工程造价管理由“量价合一”的计划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市场模式转变,逐步建立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把价格的决定权交给参与市场的各方,并最终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从而真正实现通过市场机制决定工程造价。这对规范建筑市场的竞争行为和促进工程招标投标机制的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一大进步,也是在我国加入WTO后,与全球建筑业同行竞争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梁雨凯 《科技资讯》2006,(28):24-24
国家建设部发布第119号公告,批准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为国家标准,自2003年7月1日起实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实施是我国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面向我国工程建设市场,运用市场定价机制,改革工程造价管理,逐步建立由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有序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新机制。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发生了由传统“量价合一”的计划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市场模式的重大转变。同时也表明,我国招标制度真正开始驶入国际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阳冲翔 《科技资讯》2009,(3):161-161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体现“控制量、指导价、由企业自主报价”工程造价计价改革思路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发生了由传统“量价合一”的计划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市场模式的重大转变,本文主要介绍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在拓投标和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以下简称《计价规范》)已于2003年2月17日正式发布,于2003内7月1日实行。《计价规范》的发布施行既是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深化改革的成果,也使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开创了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新格局,必将推行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深入和体制的创新,最终建立由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有序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新机制。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发生了由传统“量价合一”的计划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市场模式的重大转变,为实现“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丽丽 《科技信息》2009,(26):I0177-I0177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国内外工程造价计价模式的区别,探讨我国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浅析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振 《科技资讯》2006,(26):46-46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和具体工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新的计价模式下做好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正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建设,与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在控制投资、节约建设资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走过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当前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随着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3)的颁布,确定了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竞争形成市场价格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该规范的发布与施行,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计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发生了由传统量价合一的计划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市场模式的重大转变。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工程造价控制体系以及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造价管理队伍势在必行。同时,依据我国对入世的承诺,加入WTO后五年内外资工程造价咨询业将获得在中国境内成立独资公司从事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权利。国际工程造价咨询业将携先进的管理机制、丰富的业界经验、优秀的专业人才、完善的服务领域、良好的服务理念,对国内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由此看来,我国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也处在发展的关键时刻。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程造价咨询服务的工作实践,根据建设项目全过程从投资决策到项目后评价各个阶段的服务内容、工作实施方法等方面,对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0.
从合同管理的角度看控制工程造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总价合同模式、单价合同模式、成本加酬金合同模式的特点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使用情况,分析了选择合同模式对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分析合同管理中影响工程造价的若干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星 《新余高专学报》2002,7(2):30-31,33
中国加入WTO后,现行工程造价确定的计价模式有与国际惯例相悖的地方。为了更好的与国际惯例接轨,需对现行工程造价确定的计价模式进行改革,借鉴国际通用作法,建立符合同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律的计价模式。  相似文献   

12.
罗玉兴 《广东科技》2008,(4):166-167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市场不断发展,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是运用市场定价机制,改革工程造价管理,逐步建立由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有序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新机制。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阐述了工程量清单模式下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及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加强管理的措施,以供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浅谈加强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雪梅  党建华 《甘肃科技》2009,25(11):70-72
随着建筑市场日益完善,招投标制和合同制及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逐步推行,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如何有效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是各级工程造价部门及建设工程投资者比较关注的问题。针对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各个阶段进行了阐述,并对如何强化过程监管,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做好造价管理工作等方面提出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发展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建立,要依托产学结合教育的优势,紧跟行业的发展,突出能力教育,创新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专业特色。本文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日本作为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它的工程积算体系是国际上认可的工程造价管理三大模式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日本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与计价方法,希望能成为内地的借鉴,从而使内地的工程造价管理能较快地与国际惯例对接。  相似文献   

16.
姜珉  余方 《科技信息》2008,(22):114-114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起步较晚,与我国目前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和加入WTO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本文运用系统论来阐述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用动态的观点来研究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7.
工程造价是指一项工程预计开支或实际支出的全部费用,它贯穿于工程的各阶段,是项目决策、制定投资计划和控制投资的有效工具,是合理利益分配和调节产业结构的手段,是评价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最理想的目标是:质量好、工期短、造价低。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三者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高质量和短工期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是:在满足合理质量标准和保证计划工期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后期控制主要内容包括竣工结算的编制和竣工后费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工程造价的各种计价模式,阐明了推行工程造价综合指标计价模式是工程造价改革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庞立新 《创新科技》2004,(12):52-53
<正> 以国家标准发布实施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下简称"计价规范")是面向我国工程建设市场,运用市场定价机制,改革工程造价管理,逐步建立由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有序竞争形成工程造价的新机制。建设工程计价方式的改革,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发生了由传统的"量价合一"的计划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市场模式的重大转变。为了配合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们选择了几项市政工程对其进行了工程量清单计价工作,希望能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下一步的管理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一、工程量清单计价与传统定额计价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