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晓红 《科技信息》2009,(9):182-182
《药》这篇小说,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了人民群众的愚昧、麻木,暴露了民族的病态心理。通过“看”与“被看”的分析,可以看到作者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启示人们去探求疗救中国病态社会的良药。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是生长于乡土化的根基之上的,现今农村广大地区人们的生存和生活仍带有强烈的乡土社会特征。试以《东井山庄》为蓝本,探讨乡土社会中有关人们生存现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中国文学、文化、诗歌的始源,也是漫长的历史与社会形态的反映,占文学主导地位的诗歌及诗风在某种程度上主导了中国文学的方向。在中国浩瀚的文学成果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对我国古典文学乃至整个古代文化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是成书于奈良时代的《万叶集》,人们常把它比作中国的《诗经》。它们都是本国文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是本民族文学中一朵亮丽的奇葩。这两部诗歌总集,存在着某种亲缘性,更是可以相互媲美,遥相辉映。《诗经》的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在《万叶集》中,蕴含着…  相似文献   

4.
森林昆虫是指生活在森林中与森林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昆虫,它们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长期以来,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森林昆虫几乎都被列入害虫之列,人们往往只重视森林害虫的防治,而忽视森林昆虫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事实上,在极为丰富的森林昆虫资源中,很多森林昆虫是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不仅可为我们提供工业原料、人畜食料及观赏艺术品等,而且其中许多种类具有药用价值,是我国中药材宝库中的重要成员.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昆虫开发利用热潮,森林昆虫药用价值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药用昆虫研究应用的历史与现状我国利用昆虫作为传统的中药材来治疗疾病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诗经》述及蟋蟀利尿退肿,是最早记载药用昆虫的例子.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所载的365种中药中,有关昆虫的就有22条.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有关药用的昆虫达74条.建国以后,《中国药用动物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年版)、《中医辞典》、《中国森林昆虫》(第2版)、《中国中药资源》等辞书和专著,记载我国已知可供药用且疗效显著的昆虫有14目63科1000余种,其中大部分为森林昆虫,如蚱蝉、冬虫夏草、五倍蚜、蚂蚁、胡蜂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与东京开封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过去不少学者都断定,《金瓶梅》是“借宋之名写明之实”,但是,从该书与东京相关的回目、人物、地名和事件上看,将这一论断绝对化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它实质上是降低了《金瓶梅》自身的社会价值。小说作者是想让人们知道,社会罪恶的渊薮在皇帝在权奸,豪绅恶霸是权奸集团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二者狼狈为奸,欺压百姓。书中对性的描写,是作者对那个物欲横流、贪贿公行的社会现实的无情揭露和嘲笑。《金瓶梅》艺术化这种社会丑恶,是它对中国文学的一大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泸州市中草药资源调查项目实施以来,经过近两年深人崇山峻岭的努力,于2015年12月28日编辑出版了《泸州市中草药图谱及民间药人》第一册。本书由国家A级出版社,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成都中医药大学万德光教授著序。《泸州中草药图谱及民间药人》是一部颇具特色和新意的著作,其规模构想类似地区性  相似文献   

7.
一、平等对待思想政治课是道德素质提高的第一步 课本《思想政治》在浙江叫《社会思想政治》,是由《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两门课组成,在其他省则是《历史》、《地理》、《政治》组成。社会思想政治课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它承担着学生道德素质提高的主要任务。社会思想政治课直接或间接地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学习等。它在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生活观念以及良好的思维方式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罗敷,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美丽而勇敢的女性形象流传千古。人们总是注意她的不畏强暴、机智灵活的方面,而很少去分析这个形象的内涵。本文主旨在于通过罗敷形象的历史形成以及后来的社会流变,揭示这个形象在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产生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以期在罗敷形象的研究中,找到一个突破性进展的阶梯。 (一) 《陌上桑》是一首古代的乐府民歌,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的本篇“题解”说: 《古今乐录》曰:“《陌上桑》歌瑟调。古辞《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篇》。”崔豹《古今注》曰:“《陌上桑》者,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互相渗透、融合及交叉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学科中一门很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综合性学科.由著名的经济学家、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首席顾问马宾教授主编的,以反映和介绍我国软科学应用及理论研究重要成果为主的“中国软科学丛书”,正由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丛书是一套层次较高的综合性研究型丛书,她及时反映和推广我国科技、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改革与发展中急需的、对时代实践有重要创新的软科学研究成果,以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软科学在我国的发展.该丛书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国内软科学界众多著名专家学者的广泛支持,每种书都由直接从事相应课题研究的知名专家撰写.该丛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先进性、新颖性、广泛性和权威性.本次陆续与读者见面的是“中国软科学丛书”第一批规划的八种书.它们是:《软科学在中国》、《多维灰色规划》、《长江经济开发论》、《区域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海洋开发战略》、《农业经济系统分析》、《领导行为研  相似文献   

10.
田红 《科技咨询导报》2013,(33):221-221
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的莫尔在作品《乌托邦》中展现出来的“乌托邦”,中国东晋诗人陶渊明在作品《桃花源记》中展示出来的“世外桃源”,指的都是同类内涵,具体指的是没有压迫、人民自由平等、团结友爱的幸福生活境界。虽然这两个词语的含义早已超出了单纯的文学含义,不但代表的是那种与世无争的社会环境,也代表了人们寻求精神世界的空灵之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自己称作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阐述了交往是生产的前提,是人的存在方式,交往是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指出物质生产及由此决定的交往形式决定了人们的意识活动和意识形式。现实的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之中,人的本质就体现在其中,而社会是交往活动的结果。交往是世界历史性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型与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型之间的失衡,导致了社会生活中人性的迷失、逃亡甚至于异化,这虽然是暂时的现象,但其对人们精神生活的价值解构或破坏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谁家有女初养成》的人物潘巧巧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通过人性被金钱异化的现实,启示人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适应,相协调的社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巴陇锋善于从独特的视角把一个较长跨度时期的社会历史呈现出来。长篇小说《永失我爱》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西部农村的广阔社会现实,表现了中国西部农村在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坎坷与曲折。长篇小说《永失我爱》中触到重大的社会问题,表达了人民的重大关切,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是一篇厚重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4.
罗兰.巴特在《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一书中运用符号学分析方法分析了法国当代社会中的各种大众文化形式,提出了解神话策略。他的神话研究对中国目前的大众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借鉴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有助于人们破除迷思,以理性和科学的眼光研究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5.
作为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塞缪尔·贝克特早期的小说创作也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人文特征。他绝少涉及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具体的社会问题,而是致力于揭示人类生存的困惑、焦虑、孤独以及现代社会中人们丧失自主意识后的悲哀。本文以贝克特早期的小说作品中,最重要的三部曲系列《莫洛伊》、《马隆之死》和《无名者》为例探讨与分析了小说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货殖列传》址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的巨著《史记》中的一个名篇,也是我国史学思想上珍贵的遗产。这篇文章通过大量事例,论述了当时社会人们极为关注的经济政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对促进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报纸作为后人观察当时人们生活的一个窗口,报纸广告是其中极具社会学研究价值的一个视角。以旧上海时期的中国名报《申报》的副刊《申报自由谈》1933年所登载的广告为个案进行分析,剖析在新旧文化、中西文化交融汇合时期中国人的心态及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8.
《木兰诗》将木兰这个女子形象置于战争的环境中,置于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利益矛盾的交织中来展现她的性格以及这种性格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应该说,北魏的战争环境,导致经济破坏,人口男女比例失调,是《木兰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北方诸民族的尚武粗犷的民风民俗,是《木兰诗》产生的文化环境;木兰家中无兄长的现实状况,导致了木兰具体的出征行为。然而,当时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木兰形象所可能包含的人生价值观,最终将其纳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行为规范之中。  相似文献   

19.
《示众》写于1925年三月,收在鲁迅小说集《彷徨》中。它是鲁迅前期小说《呐喊》与《彷徨》中以写场面为主的仅见的一篇。作品通过“首善之区”一条马路上一个犯人示众的场景,刻划了一群小市民的无聊与麻木,以期“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是这样介绍他自己的创作的:“在这里发表了创作的短篇小说的,是鲁迅。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陆续的出现了,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  相似文献   

20.
就现实的、人们已经习惯了的生存方式而言,少年不是游历和漂泊的年龄。他们的活动空间应主要在学校和家庭,他们的生活内容应主要是学习。通过接收成人传递的知识和经验而认同社会,自己也在这一过程中为社会所认同。但班马小说中的少年却大都在路上。或是离开繁华的大都市走向荒蛮的江南腹地(《鱼幻》),或是跨越大半个中国从遥远的内地来到一座濒海的小城(《野蛮的风》),或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闯入一座迷宫般的古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