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茶籽油和饼粕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了茶籽的化学成分和利用价值.经测定,茶子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皂甙的含量分别为9.1%、21.9%和15.4%.茶籽油在理化特性和脂肪酸组成方面与油茶籽油十分接近.茶籽油的酸值、碘值和皂化值分别为1.82、89.41和191.22.茶籽油的脂肪酸有棕榈酸(C_(16∶0))、硬脂酸(C_(18∶0))、花生酸(C_(20∶0))、棕榈油酸(C_(16∶1))、油酸(C_(18∶1))、亚油酸(C_(18∶2))和亚麻酸(C_(18∶3))等七个组分.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为75.89%,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占73.83%,并测定了茶籽饼粕的化学成分和氨基酸组成.在其饼粕中,粗蛋白含量为16.4%,必需氨基酸齐全且含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茶籽饼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饲料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茶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与橄榄油媲美,营养价值高,是一种高级植物食用油。纤维素水酶法使用机械粉碎烘烤后的油茶籽,而后加入酶液,通过纤维素酶降解茶籽细胞壁,使茶籽细胞内油脂释放,最后通过离心收集茶籽油。通过酶解时间、酶量、料液比、温度和pH值这5个因素研究纤维素酶水酶法提取茶籽油的最优条件,得到纤维素酶提取茶籽油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时长75 min、酶量60 U/茶籽粉g、料液比1∶4、酶解温度为45℃、体系pH值为4. 5,此时茶籽油提取率最高约为18%。同时还研究纤维素酶水酶法提取的茶籽油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过氧化值和酸值,并对茶籽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水酶法提取茶籽油中油酸含量为70. 49%,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为76. 74%,酸价和过氧化值均低于茶籽油原油国家标准。研究结果可为纤维素酶水酶法提取茶籽油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马铃薯蛋白(PP)、山茶籽油(CO)以及壳聚糖(CS)为主要原料,运用复合凝聚法通过乳化、冷冻干燥等制备出性质稳定的壳聚糖/马铃薯蛋白/山茶籽油微胶囊,通过考察微胶囊制备过程中乳液形成和复凝聚效果获得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壳聚糖/马铃薯蛋白/山茶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如下:匀浆转速为8000 r/min,乳化时间为20 min,山茶籽油/马铃薯蛋白质量比为1:2,壁材的复合凝聚比(PP/CS)为2:1,温度为45℃.通过结构与性质表征发现,马铃薯蛋白基微胶囊壁材成功包裹芯材山茶籽油,在马铃薯蛋白及功能性油脂的高值化利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如何降低成本?怎样才能减少工装的数量?通过长时间的考察和现场经验积累,通过与现场技术人员研讨和分析,我们设计出了这样一套通用的工装底座。操作人员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更换和调整就能实现大多数盘类零件的车削加工,从而解决了大量的,重复性的工装设计和制造,缩短了设计和制造的周期,提高了工装快速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工艺分析是数控加工编程的前期工艺准备工作,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之前均需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若工艺分析考虑不周,往往会造成工艺设计不合理,从而引起编程工作反复,工作量成倍增加,有时还会发生推倒重来的现象,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严重者甚至还会造成数控加工差错。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分析零件图,确定加工内容,接着分析了正确划分工序和确定合理的加工路线、选择合理的刀具和选用合适的切削用量,工艺装备的选择和图样尺寸的标注,最后研究了正确选择切削加工方式和使用新型高效刀具。  相似文献   

7.
王阳  张磊 《科技资讯》2013,(3):92-92
数控加工工艺是传统加工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技术与计算机数控技术的有机结合,该工艺源自于传统加工工艺。本文首先分析了数控加工工艺的两大特点,在此基础上从刀具选择、夹具、切削用量、加工方式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数控加工工艺与传统机加工工艺的区别,并对两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价值工程原理出发,通过对渗碳类齿轮生产加工全过程进行的全面和详细的分析,提出了采用下限渗碳工艺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价值,并完成了下限渗碳的工艺试验同时对此工艺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古镇旅游热近年来持续发酵,全国古城镇旅游开发如火如荼,学术界研究古城镇旅游开发的成果颇多,但对龙潭古镇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并结合龙潭古镇的历史概况,着重分析了古镇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同时秉承古镇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互通发展的目标,对龙潭古镇的旅游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龙潭古镇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走其他衰亡古镇的老路。  相似文献   

10.
蕨菜是一些野生可食用且营养价值很高的蕨类植物。经考察。重庆地区的蕨菜资源很丰富,但至今未能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本文着重介绍蕨菜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蕨菜的意义和方法。以期达到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自然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配方施肥对油茶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施肥是促进植物生长的一种重要措施之一。该试验通过N、P、K三种不同肥料类型、不同配方对三年生油茶幼林进行正交施肥,共9个处理和一个对照,并采用多重比较法,分析了不同处理对油茶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配方施肥对油茶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9个处理中,分别以Ⅴ、Ⅸ、Ⅲ、Ⅱ4个处理对油茶的地径、树高、冠幅和新梢影响最大。在Ⅵ、Ⅷ处理时,油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存在最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云南省文山州自然基本情况,可利用种植油茶的土地资源,以及油茶种植历史上经历的三个阶段,分析目前文山州油茶种植存在思想认识不足,经济投入不够及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促进种植发展油茶的相应对策,主要包括增加经济投入,促进良种产业化及科学种植。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油茶优树调查与初选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是我国14个油茶重点分布省市之一,油茶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实地调查秀山、酉阳、彭水和梁平4个县的36个油茶林分布,实测235株油茶单株,初步选出63株优树.油茶优树分布在海拔500 m以下的占56%,500~800 m的占27%,800 m以上的占17%.优树年龄在30年以下的占13%,30~60年的占58%,60年以上的占29%.油茶优树果实颜色主要有青色、红色2种,其中青果占35%,红果占65%.单位冠幅面积产果量为1~2 kg的占41%;2~4 kg的占37%;4 kg以上的占22%,最高单位冠幅面积产量达7.24 kg.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关联度值在0.6以上的5株油茶,可作为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了以水为提取剂从油茶饼粕中提取茶籽多糖的工艺条件.通过试验确定了从油茶饼粕中提取茶籽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回流温度75℃,料液比1∶9g/mL,回流时间2.0h,在此工艺条件下茶籽多糖提取率为2.56%.  相似文献   

16.
为选育玉屏当地油茶优良无性系,对玉屏自然生长群体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了通径和聚类分析。主要果实性状因子对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单株产油量的通径系数为0.867,单株干籽重的通径系数为0.413,鲜果含油率的通径系数为-0.121,单株总果数的通径系数为-0.260。四者对单株鲜果产量的直接影响力为:单株产油量 > 单株干籽重 > 鲜果含油率 > 单株总果数。聚类分析表明,自然群体52个个体可划分为两个类群,I类具有高产高含油量特性,II类具有低产低含油量特性。II类可分为IIa和IIb两个亚类群,各亚类群中干籽含油率相近的无性系多归在同一亚亚类群中,说明干籽含油率是油茶果实表型性状中最重要的分类性状。研究结果可为玉屏油茶自然群体种质资源分类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油茶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油是世界上最优质的木本食用油.中国是茶油的主产国,油茶分布广、面积大、经营历史悠久.提高油茶林的经营水平和产品质量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介绍了我国在油茶良种选育、良种繁育技术、丰产稳产栽培技术、低产林改造等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对茶油的加工以及综合利用的研究作了引述;分析了油茶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论述了我国油茶发展的技术研究和产业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8.
油茶果实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林木数量遗传方法特别是方差分析法对油茶果实的主要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增益等遗传参数的测算,实验结果表明:果实纵横径比、单果鲜出籽率和皮厚3个性状的各杂交组合单株间的变异系数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杂交组合间纵横径比和皮厚性状达到极显著差异,单果鲜出籽率差异不显著;同一性状不同组合受环境和遗传影响的相对大小基本相同,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遗传力和遗传增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油茶壳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采用微波活化制备油茶壳基活性炭。通过测定活性炭的碘吸附值,探究了氯化锌活化剂质量浓度、微波辐照时间、活化剂浸渍时间对所制备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将制得的最优活性炭进行铀吸附实验,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能谱分析(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对油茶壳基活性炭进行表征,探讨其吸附铀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700 W的微波功率,当氯化锌活化剂质量浓度为300 g/L,活化剂浸渍时间为24 h,微波辐照时间为90 s时,所制得油茶壳基活性炭碘吸附值为769.9 mg/g;在溶液pH=6、初始铀质量浓度为5 mg/L、油茶壳基活性炭投加量为1 g/L、吸附时间为6 h时,油茶壳基活性炭对铀的吸附率为98.75%,铀的吸附量为4.94 mg/g。油茶壳基活性炭对U(Ⅵ)的吸附是一种以物理吸附、活性炭表面的-COOH、-OH等官能团与铀酰离子的络合作用并存的吸附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信阳市油茶园灯下昆虫群落多样性及动态,于2015年5月-2016年10月采取诱虫灯诱集的方法对信阳市油茶主要产区昆虫群落开展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信阳市油茶园灯下昆虫共9目55科120种,主要以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为主,占总科数的60%,占总物种数的69.17%;为害油茶的主要优势种为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螺纹蓑蛾Clania crameri、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茶蓑蛾Clania minuscula等; 6、7、8月三个月份为油茶园昆虫活动的高峰期,Shannon多样性指数2016年整体上要高于2015年,2015年为6月份最高,达4.1067,2016年为7月份最高,达4.3994,均匀度指数波动也较为平稳,2015年为6月份最高,达0.8213,2016年为8月份最高,达0.9337.本研究为该区域油茶害虫的监测预报与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