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飞行器载雷达天线实现超宽带圆极化是非常困难的,能在反射面系统或馈源口面加载一种平面圆极化装置,是一种极合理的设计.本文利用折线栅的等效电纳对多层折线圆极化器进行等效,根据其等效网络,采用罚函数法和变尺度法对四层板折线圆极化器进行优化设计,得出了不同频率范围内极化器的结构尺寸,并计算了相应的轴比.计算机模拟设计结果表明,在2~18GHZ频率范围内,所设计的圆极化器轴比低于1dB,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超宽带天线的隐身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超宽带低雷达截面的单极子天线。测试结果显示天线-10 dB带宽范围为2.2~10.4 GHz,天线在2.5 GHz和8 GHz的方向图对称性良好。相比于参考天线,该新型天线的雷达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 RCS)在带内的大多数频点实现了有效减缩。在最大增益损失不超过1 dB的情况下,实现了两个不同入射方向RCS的最大减缩量分别为6.4 dBsm和17.9 dBsm。该天线可应用于超宽带隐身平台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圆极化十字振子天线在同相馈电时中间区域电磁耦合的分析,提出了用于表征十字振子天线实现圆极化的振子等效长度缩短模型.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设计了十字振子天线.通过仿真和优化,找到了实现圆极化的振子最佳尺寸,并研究了天线尺寸改变时,极化特性的变化规律.在一定轴比带宽条件下,优化后的十字振子天线正交方向上圆极化轴比可以达到1.023.  相似文献   

4.
对于传统的天线而言,其带宽相对较窄。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超宽带(ultra-wideband, UWB)对称单极子微带天线。根据特征模理论, 首先对一款窄带单极子印刷天线进行特征模式分析, 结合天线理论, 在窄带天线结构上引入渐变结构和矩形槽, 使特征模式在目标频段内谐振, 并通过馈电激励方式激发出该特征模式, 从而使天线带宽得到拓展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增益。仿真结果表明, 基于特征模理论设计的天线具有140.86%的相对带宽, 在2.88~16.6 GHz的工作频段内阻抗匹配良好, 并且具有良好的辐射性和稳定的增益, 其工作频率覆盖UWB频段、无线局域网、射频识别、全球微波互联接入及Ku频段。  相似文献   

5.
如何高效而又有较少拖尾的将信号辐射出去是超宽带天线的设计关键,利用FDTD方法研究了在平面波激励的情况下口径形状和激励脉冲的脉宽与辐射波形之间的关系,得出在不同口径形状的情况下口径辐射场不仅与口径形状有关还与所加激励源的极化方向有关,即口径窄边与激励源极化方向一致时,辐射场幅值最大。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具有双陷波特性的小型化Vivaldi天线。通过在天线的辐射贴片上开一对E字型结构和在馈电处开电容性负载环路(capacitively loaded loop, CLL)结构,可以有效滤除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5.15~5.825 GHz)、卫星X波段(7.25~7.75 GHz)的干扰。天线的工作带宽为3.3~12.8 GHz,天线结构简单紧凑,具有非常小的尺寸,仅为26 mm×13 mm×0.762 mm。从天线的表面电流方面,解释了天线的陷波原理,并且加工了天线实物。实测的驻波比、增益和方向图与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该天线在超宽带波段内具有良好的陷波特性、增益特性和全向性,可以应用于小型化超宽带系统中。该天线对于设计陷波Vivaldi天线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外日益广泛地应用一种新型的可以弯曲的印刷线路薄膜。由于它采用了七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离子镀,因而它的金属膜附着力好、针孔小并且均匀致密,避免了真空蒸发镀膜的印刷线路里,由于金属膜浮起、脱落或被腐蚀而产生开路等失效现象,所以它的可靠性高、耐腐蚀性强。由于  相似文献   

8.
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UWBSAR)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军用、民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P3 UWBSAR、SRI等超宽带系统为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UWBSAR的特点:在回波模型上,分析了UWBSAR的回波相位特征为一双曲函数,而并非常规窄带SAR的二次函数;在成像算法方面,阐述了UWBSAR的特殊性;在运动补偿方面,分析了UWBSAR运动补偿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蜂窝通信中采用基于阵列信号处理的自适应天线技术或智能天线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目前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现状进行简要述评的基础上 ,对一种新型自适应天线———基于菲涅尔区相位修正结构多波束自适应天线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概述。基于其性能特点分析 ,结合典型工程应用背景 ,提出了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及相关关键技术 ,展示了其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基于等效时间采样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超宽带脉冲探地雷达接收机的设计方法,并研制了实用的超宽带接收机模块,其关键电路包括皮秒级采样脉冲产生电路、肖特基二极管平衡取样门、信号保持与放大电路以及微带魔T结构。该接收机的采样带宽为4 GHz,与理论计算值相一致,采样效率高达40%。实验测试表明,接收机等效采样后重建的基带信号波形与原始微波信号形状吻合度好,证明该接收机具有良好的超宽带特性,满足脉冲探地雷达回波信号接收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圆极化天线轴比带宽较窄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两个威尔金森功分器和两个环形电桥馈电的四馈双圆极化微带贴片天线.由于馈电网络不同端口在馈电时其输出信号相移方向相反,因此可以辐射左、右旋圆极化波.双圆极化馈电网络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特点.辐射贴片采用顶点相对的4个三角形贴片加载T形枝节,并采用背馈的形式实现了天线紧凑的结...  相似文献   

12.
基于指数渐变馈电结构的超宽带抛物面天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超宽带抛物面天线,将其馈电部分设计为指数渐变形式的四个馈电臂。给出了该天线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通过电磁仿真着重研究了指数渐变率和馈电臂间夹角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天线的阻抗特性和辐射特性。根据所设计的参数制作天线实物并进行测试,实测天线电压驻波比小于2的频带宽度达到0.95 GHz~20 GHz,天线的增益在2 GHz~14 GHz范围内为15.5 dB~30.5 dB。仿真与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具有超宽带和高增益的特点,非常适用于超宽带通信、超宽带雷达以及无线监测与管理等系统。  相似文献   

13.
椭圆极化前馈抛物面天线的焦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型反射面天线中,研究焦面场的分布对于合理设计与配置馈源或馈源阵列具有指导意义。采用物理光学法,推导了平面入射波为椭圆极化、斜入射时,前馈抛物面天线的焦平面、及与焦面平行的平面上的电场计算公式。并以我国计划建造的500 m口径球面反射天文望远镜(FAST)为实例,计算了其焦面场并得到结论:入射波的极化方式主要影响焦场的极化,而对场强分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导引头共形相控阵天线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导引头天线新的发展方向-导引头共形相控阵天线。详细讨论了导引头共性相控阵实现的可能性,探讨了导引头共形相控阵天线的分析方法和综合方法,指出在导引头上应用共形相控阵不但能从根本上解决机械扫描天线的局限性,大大提高其扫描速度、扫描范围,而且在隐身、抗电子干扰、远距离目标跟踪、自我防御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the weak anti-noise and macro-trend extraction abilities of the current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radar antenna scan type, a recognitio...  相似文献   

16.
Two new formulaes of the main parameter βk of the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are presented, which espectively can be seen as the modifications of method HS and PRP. In comparison with classic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s, the new methods take both available gradient and function value information. Furthermore, their modifications are proposed. These methods are shown to be global convergent under some assumptions. Numerical results are also reported.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数据变换技术及其在GM(1,1)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灰色系统理论中的数据变换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从数据变换的机理入手,提出了数据变换的构造准则,在该准则的基础上构造出一种新型数据变换。通过对该新型数据变换若干性质的讨论验证了其满足数据变换的构造准则,并将该变换应用于GM(1,1)模型。通过具体的实例的计算表明,该变换能够提高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The problem on stabilization for the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delays is researched. The distributed time-delay under consideration is assumed to be a constant time-delay, but not known exactly. A desig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a memory proportional and integral (PI) feedback controller with adaptation to distributed time-delay. The feedback controller with memory simultaneously contains the current state and the past distributedinformation of the addressed systems. The design for adaptation law to distributed delay is very concise. The controller can be derived by solving a set of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LMIs). Two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sign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