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网约车和出租车的出行服务竞争,用等待时间刻画影响需求的服务质量,考虑网约车服务质量高于/低于出租车服务质量两种情景,探讨两种服务共存的条件及均衡定价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总网络外部性为正时,两种服务需较高差异化才能实现共存;而当总网络外部性为负时,无需其他条件约束,两种服务皆可共存.通过算例分析,分析了网约车服务等待时间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以及参数对两种服务共存条件的影响.此外,借鉴参照依赖理论描述出租车司机在竞争市场中的获利感知,提出基于服务质量差异的网约车管制措施.研究结论为网约车服务定价和监管策略提供了一定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
网约车平台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乘客需求.通过假设平台运营快车和专车服务,分析了乘客出行模式选择行为和司机服务模式供给行为;以网约车平台的双边定价以及专车-快车划分为决策变量,以平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分析了最优解的性质.研究发现:1)双边定价使得专车司机不提供快车服务;2)不存在超量乘客需求或者额外司机供给;3)专车需求不为零,且总存在部分乘客选择其他交通方式.数值实验进一步表明,乘客参与率与司机利用率呈现相反的变化.本文对以网约车平台为代表的一类按需服务平台进行多元化产品运营进行方法论研究,给出了建模思路和求解框架,足够引起按需服务平台实际运营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面向网约车平台、司机和乘客三方,利用生灭过程理论及排队论描述了网约车平台中司机状态(空闲-繁忙)转化过程;将网约车价格及平台和司机间的收入分成作为决策变量,建立了司机愿意运营、乘客愿意乘坐的网约车供给与需求函数.在此基础上,面向静态定价策略和动态定价策略,从政府监管角度建立了社会福利最大化模型及其求解算法.为了确保模型能指导或监管网约车平台定价及分成,证明了网约车平台市场均衡的存在性,对比了静态和动态2种定价策略在不同市场规模下的社会福利值.研究结果表明,当市场规模有限时,基于动态定价策略的社会福利始终大于等于静态定价的社会福利;当市场规模趋于无限大时,这2种定价策略的社会福利是相等的.本文所建模型不仅能求解网约车平台的静态和动态最优定价及其分成系数,还能揭示平均乘车时间、司机和乘客选择网约车行为对平台定价策略的影响,从而为网约车平台定价及其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网约车平台可采用完全开放的策略—平台只招募私家车,并与车主分享收入.网约车平台也可采用部分开放战略—平台还可选择雇佣使用平台自营车辆的司机.通过考虑乘客等待成本,本文研究了网约车平台的开放策略选择,分析了不同开放策略对最优价格、平台收益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乘客固定等待成本很高或者很低时,平台应采用完全开放策略.当固定等待成本适中时,采取部分开放策略能同时提升平台收益和消费者剩余.此外,当乘客固定等待成本较高时,网络外部性对最优价格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网约车独乘市场(仅提供独乘服务)与混合市场(同时提供拼车与独乘服务),分别构建了订单排队长度信息不可见与信息可见情形下乘客与平台之间的排队博弈模型,推导了两类信息情形下的乘客均衡策略与平台最优定价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市场规模较小/较大时,平台向乘客隐藏/披露订单排队长度信息有助于提升收益;引入拼车服务并不总是有利于平台提升收益,在市场规模较小时应取消拼车服务.研究结论揭示了信息披露策略与服务模式选择对平台收益的影响,能够为网约车平台的运营管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车辆定制化新趋势下,部分网约车平台(如滴滴出行)开始从完全开放向部分开放转变.在完全开放策略中,平台仅招募私家车司机并提供出行服务;部分开放策略中,平台还可以招募自营车司机使用平台定制车辆为乘客提供服务.通过考虑平台抽成比例以及车辆成本等网约车行业因素,利用博弈论方法建立经济模型,讨论达到市场均衡时的策略组合.研究发现当平台提供定制车辆的成本很高(很低)时,两个平台同时采取完全开放策略(部分开放策略)能达到市场均衡;当平台提供车辆的成本处于适中水平时,若市场中自营车司机规模较大,平台采用不同的开放策略将达到均衡;否则,选择相同开放策略将达到市场均衡.另外,当车辆成本适中且自营车司机规模很小时,如果两个平台都采取完全开放策略则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最后,两个平台采取不同的开放策略能获得最高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7.
各网约车平台因市场需求规模扩大纷纷推出不同的工资策略来吸引司机加入,其中主要有价格工资策略、固定补贴策略和冲单奖励策略.本文基于司机收益敏感行为构建以上三种策略模型,并比较这三种策略下司机的最优反应和平台的最优决策.研究发现:1)更高的奖励不一定能使平台获得更多的交易量; 2)虽冲单奖励策略能实现更多的利润,但该策略并不能获得更多的交易量; 3)当司机机会成本较低时,平台应采用价格工资策略;当司机机会成本较高时,平台应采用冲单奖励策略以获益更多.本文管理启示如下:平台设置激励策略时无需设置过高的奖励金额.以司机机会成本较低为主的三、四线城市平台可以价格工资策略为主;以司机机会成本较高为主的一、二线城市平台采用冲单奖励策略更优.  相似文献   

8.
孙睿  蒲勇健 《系统工程》2007,25(3):78-82
针对双头垄断下的移动市场竞争,在用户存在转网成本,且运营商根据用户支付意愿和网络偏好价格歧视策略条件下,采用一个三阶段动态博奕模型对运营商低端增量市场竞争中的价格策略互动进行了分析,认为前期高端市场中的不对称地位会激励不同运营商在价格竞争采取不同策略,在位运营商为了保持与原有用户的激励相容会相对保守.均衡时低端增量市场份额分布与运营商前期高端市场优势无关,而取决于其提供的用户效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云服务产业迅速发展,大规模应用市场驱动企业展开激烈竞争.在双寡头竞争市场环境下,本文将用户交易成本因素纳入云服务企业定价(按需、订阅和混合)模型,并进一步考察用户使用频次的不确定性与用户购买策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定价和收益的影响.模型分析发现:(1)云服务企业的最优均衡策略为分别采取按需定价机制和订阅定价机制.(2)最优按需价格与用户交易成本呈现倒“U”型关系;最优订阅价格与用户交易成本呈现“Γ”型关系.(3)用户使用频次的不确定性会降低企业收益;用户购买策略的不确定性在用户交易成本较低时会提升企业收益.本文对竞争市场环境下云服务企业定价机制安排的理论研究形成有益补充,并揭示出用户交易成本引致的“竞食效应”和“约束效应”,是导致最优按需价格“先增后减”与最优订阅价格“先增后不变”的关键逻辑机理.本文研究为云服务企业在商业实践中制定定价策略提供了重要指引.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下游垄断企业所带来的较低社会福利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政府管制机构对下游垄断企业以及上游垄断企业分别实施价格上限管制情况下的利润、消费者剩余以及社会福利,并比较分析了上下游垄断企业在管制下的整个社会福利与未受管制时以及一体化时的社会福利,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考虑既自营又向第三方开放的混合电商平台企业,如京东和亚马逊等,其供应商既可以选择在平台上开辟官方直营店(寄售模式)也可以将产品批发给电商平台企业(批发模式).本文研究了基于混合式电商平台的两供应商的模式选择和价格与服务竞争策略.首先,在四种可能的供应商策略组合模式下分别建立了电商平台主导的价格与服务动态博弈模型;然后,研究了两供应商策略组合的Nash均衡;接着,分析了市场因素对供应商均衡策略组合和平台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供应商的服务效率相对较高,服务敏感度和服务竞争强度较大或价格敏感度和价格竞争强度较小时,均衡策略为两个供应商均选择寄售模式;这些市场因素适中时,一个供应商选择寄售模式而另一个供应商选择批发模式为均衡策略;否则,均衡策略为两个供应商均选择批发模式.最后,结合产品特征分析了向第三方开放对平台的影响,研究发现:只有在平台具有较大的服务效率优势且产品具有价格竞争强度较大而服务竞争强度较小的特征的时候,平台才适合完全自营,否则都应该向第三方部分开放或者完全开放.这些研究结果对电商企业决策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平台模式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全渠道是近年来涌现的新型零售模式,考虑优惠券投放的全渠道价格调控及渠道整合问题备受关注.本文针对同时开通线下、纯线上和BOPS (buy online,pick-up in-store)渠道并在线上渠道投放优惠券的全渠道系统,基于消费者效用分析不同渠道组合的形成条件及市场划分,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探讨零售企业全渠道整合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定价与优惠券面值正相关,而当BOPS渠道旅行成本或购买溢出较高时,BOPS渠道定价与优惠券面值负相关.若零售商在BOPS渠道投放大面值优惠券,线下渠道获得利好,总需求增大,利润增大.零售商应在纯线上渠道以低价吸引旅行成本较高的消费者,在BOPS渠道投放大面值优惠券吸引购买溢出或产品体验价值较大的消费者.不同系统参数阈值范围的零售商利润演变规律不同,零售商应根据消费者行为特性设计价格-优惠券组合及渠道组合策略提升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服务创新和服务多样性的丰富,在线医疗服务的焦点已从早期的服务采纳向服务管理过渡.基于信号理论探索在线医疗服务情境下的医生服务多样性、服务质量信号对患者选择决策的影响.采集好大夫在线平台中的二手数据,利用倾向评分匹配(PSM)方法和OLS回归等方法,研究不同情境下的服务多样性对患者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价格组,服...  相似文献   

14.
服务供应商承诺的服务质量和实际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差异会显著地影响其需求. 从服务质量的可靠性维度和价格两个方面来分析服务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行为. 服务需求由服务质量和价格共同决定.根据服务供应商的不同竞争行为,分别建立以下三种竞争模型:1.服务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基于价格的竞争模型. 服务供应商之间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解;2.价格一定的情况下基于服务质量的竞争模型. 服务供应商的最优决策不受其他任一服务供应商的影响;3. 基于服务质量和价格同时 竞争的模型.以服务供应商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得到每种竞争模型下服务供应商的最优 价格、服务质量和相应的需求.服务供应商不同的竞争策略会产生不同的均衡行为.  相似文献   

15.
利用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及传输技术,开展了果蔬产业全程监测与控制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研究。以嵌入式系统与农业智能产品为基础;以成熟的传感器技术为核心;以溯源码技术为主线;以果蔬产业安全生产信息数据库服务系统为支撑;以无线传输与互联网技术为承载;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户为服务主体;构建而成"基于物联网的河北省果蔬产业全程监管与控制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网络平台销售模式中的需求信息共享策略与博弈结构决策问题.在"电商-电商平台-物流"网络平台销售系统中,考虑电商拥有私有需求预测信息、电商平台拥有博弈结构的决定权,分别在三种博弈结构下(NASH均衡博弈、电商平台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3PL领导的Stackelberg博弈)建立了四种需求预测信息共享策略(不共享、只与电商平台共享、只与3PL共享、都共享)的优化模型,并通过模型求解得到了各方收益,并对电商需求预测信息共享策略与电商平台博弈结构选择进行博弈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当电商平台服务效率较低时,零售商的均衡策略为不共享信息,而电商平台的均衡策略为先于3PL决策.2)当电商平台服务效率较高时,或当电商平台服务效率适中且需求预测信息准确性较高时,零售商的均衡策略为只与电商平台共享信息,而电商平台的均衡策略为后于3PL决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模式下,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存在的服务困境问题,从制造商的视角,着眼于服务流的改变构建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探讨了店中店模式解决服务困境的可能性及其条件,提供了店中店模式流行的一个新解释.仿真结果显示:当价格交叉敏感系数和服务的溢出效应都比较大的时候,首先,引入店中店模式有助于提高制造商的服务水平、零售价格和收益;其次,引入店中店模式有助于提高采用店中店模式的零售商的收益;再次,引入店中店模式有助于提高仍然采用传统渠道模式的零售商的服务水平、零售价格和收益;最后,价格交叉敏感系数和服务的溢出效应越大,引入店中店模式提高渠道各方收益的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非线性边际支付意愿假设,有效地克服了线性假设的缺陷;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证明了每位消费者都存在理想消费量,且理想消费量是偏好参数的严格递增函数;通过对厂商行为的分析,证明了厂商的版本质量及其对应的价格都是偏好参数的非减函数;基于消费者和厂商行为的动态博弈分析,建立了信息产品定价策略的一般变分模型,并给出模型求解方法和计算结果. 模型结果表明,厂商的最优定价策略是:对于高端用户,厂商采取的是最大质量的固定定价策略;对于低端用户,厂商采取按质定价策略. 该结果对信息产品定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