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属切削过程中强烈的热力载荷会引起切屑内微观组织的变化.为了反映材料微观组织对剪切区力学行为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位错密度的剪切区微观组织演化解析模型,对切屑形成过程中塑性变形引起的微观组织演化过程进行了建模.首先,使用非等距剪切区解析模型计算出剪切区应变和应变率的分布;然后,用基于位错密度的材料模型替换Johnson...  相似文献   

2.
对金属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首次以非平衡不可逆过程热力学为基础,利用位错连续分布理论和协同学原理,建立了可以描述位错密度在塑性变形中随时间和空间连续变化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着重阐述了位错胞的产生和发展,从理论上得到了位错胞尺寸与平均位错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式,与常用的经验关系式不仅定性相同,而且定量上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在晶体塑性理论框架下,建立适用于面心立方金属多晶材料的基于位错密度的循环本构模型.在各向同性硬化律中总位错密度被离散为螺位错和刃位错两部分,考虑了位错增殖、湮灭和相互作用的演化机制,同时采用了修正的非线性随动硬化律,建立单晶的循环本构模型,通过显式尺度过渡准则,把该模型拓展到多晶尺度.应用该模型模拟了典型面心立方结构材料多晶铜的棘轮行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可以从多晶尺度模拟材料的棘轮行为和循环硬化特征,还可以从单晶尺度预测不同晶向和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棘轮行为.  相似文献   

4.
变形奥氏体等温弛豫过程中的位错组态演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术(TEM),对Fe-Ni-Nb-Ti-C合金变形后等温弛豫过程中的位错结构变化以及应变诱导析出行为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过程中产生的高密度、分布混乱的位错,通过位错重组和多边形化过程,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位错胞状结构。应变诱导析出阻碍了位错的演变发展过程。在弛豫阶段后期(大约200s),位错大部分脱离钉扎,位错胞演化成为尺寸较大的亚晶结构。  相似文献   

5.
6.
模拟了两个各向异性的二维格点模型的密度演化,并与各向同性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具有无限多个吸收态的二维格点模型的密度演化受控于演化的动力学机制;不同的模型使得激活态和吸收态的存活区域不同,各向同性模型比各向异性模型更易于趋向均匀化,控制参数r对演化取向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二氧化锆相变增韧的位错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裂纹扩展力和断裂韧性,并将裂纹前缘及两侧的相变粒子对韧性的贡献作了比较,同时从位错的角度出发解释了二氧化锆相变的尺寸效应。通过结果分析得出了相变时的范性形变对增韧有贡献等较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研究材料微观组织的演化对应力、应变以及应变硬化等问题的影响,是实现等径角挤压成形技术的关键.以纯铝为例,基于位错演化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纯铝的等径角挤压变形行为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挤压过程中材料应力、应变以及应变硬化的演化趋势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挤压道次增加,纯铝中等效应力逐渐增加,这导致材料中位错密度的增加;随着位错密度的增加,主应变最大值随后续挤压道次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因此,考虑等径角挤压过程中的位错演化等材料微观组织演化规律,对材料的实际挤压成形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弹性力学的基本公式出发,把固体材料当作准连续介质,研究了影响材料强度的主要缺陷位错引起的应力场的数学表达形式,根据力场间的相互作用原理,讨论了直线位错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相互作用能的计算方法,教学计算结果表明,位错应力场与电磁场可以具有类似的表达形式,也具有一些类似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唐钢FTSR生产线铁素体区生产IF钢综合性能偏低,研究热处理后的IF钢力学性能、显微组织、位错分布,优化生产线工艺,提高IF钢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该文在无位错单晶硅的检验检测方法GB/T1554-2009的基础上,结合太阳能单晶硅位错腐蚀坑的分布规律,通过实验总结分析,得出了针对太阳能单晶硅位错密度〈3000个/cm2比较合理的检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密度演化方法讨论了人口再生产模型,所假定的状态均服从一般分布,所使用的方法是密度演化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微观实验及在位错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I型裂纹尖端无位错区(DFZ)近场的微观断裂模型,对其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位错密度最大值处即是实验观察到的微孔洞萌生位置。  相似文献   

14.
在Gleeble-1500热压缩实验机上对AM80-0.2St-1.5Ca锾合金进行高温压缩实验,得到了该合金在温度为300~450℃、应变速率为0.01~1 s-1条件下的流变应力曲线.结合改进的LaasraouiJonas(L-J)位错密度模型和Kock- Mecking(K- M)位错密度模型,获得AM80-0....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EM-400T透射电子显微镜上测定了不同含量稀土铝试样的膜厚.同时考虑到难于选择适当的操作矢量g_(hkl),使所有位错参与成象.因此,拍摄了一条系列照片,每张照片用一个强反射.尽量减少不可见位错的影响,按割线法计算出不同试样的位错密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与晶体塑性有限元(CPFEM)相结合的方法,对7075-T6铝合金在动态压缩实验中的宏观力学响应及其微观结构的演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对7075-T6铝合金进行了应变率为2 000 s-1的动态压缩实验,并使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实验前后试件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修改了传统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中的强化模型和流动准则,引入位错密度作为内部状态变量,并探究了摩擦系数以及位错增殖系数和位错湮灭系数对试件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位错增殖系数增大会导致材料的硬化行为加剧且极限强度提高,位错湮灭系数增大则会导致材料的极限强度下降,且弱化其硬化行为。通过实验与模拟的结果对比可以看出,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动态压缩过程中试样内部织构的变化趋势,表现为生成了较多的Brass{110}<112>织构和Goss{110}<001>织构。  相似文献   

17.
室温下单晶硅显微压痕表面位错组态的TEM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透射电镜 (TEM )定位观察了室温单晶硅显微压痕表面的微观信息 .发现了为数不少的位错圈、堆垛层错、扩展位错及压杆位错、位错偶等多种组态 .尽管产生的原因各异 ,但均为最终的低能稳定组态 .位错的存在和运动表明常温下单晶硅的压痕缺口附近产生塑性变形 .  相似文献   

18.
利用密度演化方法,提出了随机变量概率分布估计的一个新方法.在此方法中,构造一个与基本随机变量相关的虚拟随机过程,使得基本随机变量成为该随机过程的截口随机变量.利用独立随机抽样的样本值,即可获取虚拟随机过程的瞬时概率密度函数,进而获得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估计.以约束混凝土极限应变的试验与理论预测值之比值为例,进行了概率密度函数估计.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一个Ni-Ti合金马氏体相变的位错模型,认为该相变是以母相阵点到马氏体阵点的矢量b1或b2为Burgers矢量的相变位错在母相(110)p面上交替地运动,形成一对对(001)M孪晶,马氏体以形成孪晶对的形式生长,这样的马氏体具有最小的弹性应变能。利用此模型提出了马氏体的热弹性行为和形状记忆效应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Ⅰ型裂纹的连续位错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连续位错分布模拟裂纹和裂尖塑性区,建立了中心对称有限长Ⅰ型裂纹的无位错区(DFZ)模型.对一个主裂纹和四个对称滑移带情形推导出基本方程.计算表明,随着外加应力的增大,位错密度增大,位错活动明显加剧,在滑移带,位错密度在紧接DFZ的塑性区中某点达最大,孔洞在此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