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1026份问卷调查数据,从公众对新冠疫情应急科普知识的需求、获取疫情科普知识的渠道、对应急科普的评价与期望等维度,对公众视角下新冠疫情应急科普现状与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初步结论:超过八成的公众对新冠疫情应急科普知识有着迫切需求,超过七成的公众更关注疫情防护措施与治疗等与他们自身健康密切相关的科普知识;大多数公众接受疫情应急科普知识的动机是积极的,对疫情防控常识的知晓度也很高;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是公众获得疫情知识的主渠道,其中科普视频是最受欢迎的媒体表现形式;近九成的公众认为疫情应急科普是及时的,对其效果也持满意态度;政府在应急科普责任主体中起着最主导的作用。据此,还提出了提升应急科普能力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蔓延全国,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事件,北京自然博物馆及时开展了相关线上应急科普活动,为公众传播正确的疫情防控知识.文章阐述了应急科普概念及新冠病毒下的应急科普在网络和政府方面的特点,介绍了疫情期间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线上应急科普活动,根据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及互动情况进行分析.从受众角度看,北京自然博物馆在设计线上科普活动时,应急科普应根据受众年龄分层进行设计;传播内容要尽量贴近应急科普突发事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多元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3.
王雅丽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3,(1):65-69
社会治理包括常态治理与应急治理。本文从人类发展、社会公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维度对我国常态治理水平进行评估,从应急机构、应急动员、应急准备、政府措施、灾害控制维度对我国应急治理水平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疫情的暴发使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着严峻考验,社会治理的水平决定了我国应对疫情的能力。常态治理与应急治理相互影响,应将两个系统进行有效结合并做到系统间的及时切换,从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该文对2020年初疫情爆发初期至今我国公共图书馆应急服务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旨在分析该领域的现状,为日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该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法,依托CNKI数据库,对该领域发表的部分核心文献的发表时间、主要作者、文献期刊分布、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分析和梳理。结果 发现目前国内对公共图书馆疫情应急服务的研究主要涉及三方面: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急服务的影响、完善公共图书馆应急服务的必要性以及公共图书馆应急服务实施的具体内容。结论 研究发现国内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在面对疫情都能及时做出响应,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应急科普内容的演变特点,以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期间《科普中国》《丁香医生》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应急管理部4个微信公众号应急科普推文为研究对象,提取推文关键词,通过共词分析法对划分的4个时间段内应急科普推文内容关键词进行网络特征解析。研究发现,应急科普内容以防护为主,以戴口罩、勤洗手、通风以及健康监测等为主要防护措施,少外出为主要建议,科普内容除面向普通微信用户外还面向特定群体。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防护措施相关的衍生词慢慢变少,少外出演变成少聚集,以居家为主的防护慢慢转变成复工防护和办公场所的防护。科学家为此次疫情科普做出巨大贡献,科研成果转换成科普知识需要一定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应急科普的建设情况,探析了各国面向公务人员、救援人员、志愿者、消费者、社会公众等不同人群分别开展了相应的应急科普技能训练与防护培训的差异性,阐明了新时期中国的应急科普建设应着力向应急文化科普、应急救援人员科普、应急产品科普这3个方向发展的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中国未来应急科普发展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当下中国的紧急要务,也是全世界的防控重点。作为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构成,评判"疫情是否严重"是社会各界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的确诊人数、死亡人数、治愈人数、密切接触者及医学观察人数等信息,论述了疫情的影响范围和蔓延趋势。针对疫情的严重程度,采用比较分析法,从纵向时间和横向空间两个尺度衡量疫情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接触率、感染率、确诊率、治愈率和病死率的差异。通过比较研究,论证说明不同时空尺度下疫情严重程度的差异,进一步提出多尺度评估疫情严重程度的要义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界定了重大科技热点事件的内涵、传播模式与传播特征,分析了科普介入重大科技热点事件治理的现状,指出应急科普公众认知不足、体系不完善、科普内容缺乏、科普反应迟缓、时效性不强等突出问题.基于对应急科普特征与实际要求的分析,从提升全社会应对科技热点突发事件的意识、增强各主体协同、完善国家应急科普体系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研判我国学校复学后的疫情风险水平,提出一种改进的风险矩阵法.通过构建风险矩阵评估模型.建立一套学校流行性传染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用专家咨询法综合考虑风险各个因素发生可能性和结果严重性两方面,并结合风险管理标准确定风险因素等级;采用Borda序值法消除风险结,对风险因素科学排序;通过德尔菲法和AHP法,结合Borda序值,更加客观地确定指标权重;然后用加权法计算学校风险总值和各个一级指标风险值,从而判定风险等级.最后利用改进的风险评估方法对某市大、中、小学4所学校进行实例分析,证明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学校Ⅰ和Ⅱ风险等级为高风险水平,学校Ⅲ和Ⅳ为中等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1.
技术赋能是技术创新的实践应用,以技术与治理的有机融合为运行逻辑,以提升治理能力为目标。文章借鉴技术创新扩散理论,提出技术赋能扩散的概念,认为其本质是一种以赋能为目标的技术应用路径扩散。在与技术创新扩散路径比较的基础上,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健康码、人脸识别、核酸地图、互助文档等技术赋能实践,提出技术赋能应急管理的3种扩散路径:渐进适应型扩散、突现跳跃型扩散、短期平台型扩散,并提出未来加强技术赋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遵义市城乡居民对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的认知、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的现况及其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满意度,供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和疫情防控工作参考。方法 通过问卷星及纸质问卷,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的方法 对遵义市城乡居民新冠疫情防控KAP及其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特征居民间KAP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603份,总知晓率为79.43%。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对COVID-19认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居民对COVID-19持积极态度的比例为87.23%,不同特征的居民对COVID-19的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病毒的防护措施采取良好行为比例为93.37%,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间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越低的居民对COVID-19的认知越低于文化程度高的居民OR=0.647(95%CI 0.548,0.764);低认知居民采取良好防护行为低于高认知居民OR=0.531(95%CI 0.328,... 相似文献
13.
结合政务APP特性改进信息系统成功模型,构造政务APP服务质量、满意度及使用行为模型,应用SmartPLS30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息质量、系统质量和应急服务功能对政务APP服务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服务质量对用户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度对使用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素养在用户满意度与使用行为之间有负向调节作用。政府应加强政务APP应急服务功能,将应急服务视为常态化工作;从信息语言表达、内容和版面设计,系统功能完善、更新和维护角度提高政务APP信息质量和系统质量;提供“一站式”服务,优化各模块服务操作流程,不断提升用户服务质量感知与满意度,促进用户使用。 相似文献
14.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成为考验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试金石。疫情对社会和高等教育本身产生哪些重要影响?高等教育界应对的态势如何?“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有效性怎样?在线教育缺少了哪些教学要件?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但疫情的发生更加提醒我们要从全社会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看教育”。在推动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要关注教育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强教育危机的风险研判,提升教育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大学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是人才培养,要培养具有理性认知的人,关注人的内在情感体验和人格完善;要扎根中国的现实办大学,既要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又要促进重大战略领域科研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物联网在疫情监测、远程会诊、复工复产复学、民生服务等场景的应用,提出了物联网在医疗卫生、工业卫生、生活服务、应急管理、智慧城市等方面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SARIMA模型和LSTM模型,提出以残差平方和最小为准则的SARIMA-LSTM组合模型,以2005-2020年福建省各月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研究对象,利用该组合模型预测2019年下半年月度数据,结果显示预测精度明显优于单一预测模型,达到98.53%.福建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一季度比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预...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政府官方网站是民众获取官方发布信息渠道的重要手段。在疫情期间,治疗方案、防疫方案等疫情信息是民众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调查六个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官方新冠疫情专题网站,对网站发布信息的完整性、便利性、及时性等网站访问者可能关注的信息进行了收集,并根据调查结果,从公众使用者角度,对各网站在新冠疫情期间信息发布的差异性展开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对我国优化疫情官方信息发布提出改进措施,从而完善政府网站建设内容,打通政务数据信息,提高民众访问的便利性,引导民众通过官方媒体获取信息,减少谣言传播,净化互联网环境。 相似文献
18.
医疗卫生设施是改善民生、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基础设施。基于2018年的医疗卫生设施统计数据,以人均医疗卫生设施数量、人均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人均医护人员配置标准等指标作为比较对象,分析了中国医疗卫生设施的地域分布、城乡二元差异、公办与民办医疗卫生设施差异,并与其他多个国家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合武汉各医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加强南部省份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和医护人员的投入,积极引导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在医院规划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留应急场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当前疫情下中国公众的情绪状况和社会心态,对2020年2月18-20日、2月21-22日的两项线上公众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3的调查对象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22.4%存在明显的焦虑症状;与2008年的全国调查相比,当前民众的抑郁水平更高;在各类职业群体中,失业人群的焦虑和抑郁问题突出,私营企业、个体经营和创业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偏低;社会心态方面,公众处于不同的心理阶段,部分存在抑郁、愤怒倾向;在压力下公众有更强的利他倾向,特别是对医务工作者有更强的支持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的心理健康工作十分必要,疫情当下需继续加强公众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和心理疏导,逐步着手预防和应对疫情后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在未来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众心理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20.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风险传播的特性与偏好,可为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社会放大理论,对458个微信好友2020年1月20日至2月10日的朋友圈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性别、年龄、态度倾向、疫情关注度与信息来源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合理引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风险传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