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周莹 《科技信息》2007,(23):205
艺术歌曲起源于18世纪的德国,是一种由音乐与诗歌结合形成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由于其特定的组成因素和文学艺术性,因此成为舞台表演,声乐比赛的重要曲目,还是声乐教学中重要的训练内容。科学的发声方法是演唱好艺术歌曲的前提,如何结合美声唱法演唱中国的艺术歌曲作品,对我们是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2.
鄂菊 《科技信息》2010,(23):I0066-I0067
古典主义时期声乐是世界声乐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声乐(美声)演唱与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放松、自然、优美、柔和是那时"美声唱法"的演唱风格。这些作品中的自如的运用呼吸、准确的吐字发音、技巧的灵活性、音乐修养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对声音训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美声唱法演唱作品与西方美声唱法作品既有共通之处,又各具特色。本文基于历史的视角审视美声唱法的发展历程,结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早期美声作品的比较研究,论证美声唱法演唱作品"中西兼顾"的可行性,为中西美声唱法演唱作品的相互碰撞与融合提供可能性,同时汲取西方演唱作品的精华,推进中国美声唱法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梦馨 《科技信息》2011,(22):I0262-I0262
本文着眼于中国传统声乐和西方美声唱法的融会贯通,通过分析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和西方美声唱法的碰撞和交融,探讨如何让西方美声唱法这种科学的演唱方法更好地洋为中用,并在此基础上吐故纳新,以期使我国的声乐艺术获得更大的艺术生命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声乐教学中过于注重演唱意大利语歌曲及在教学初期运用中国歌曲进行教学的现象,通过介绍和分析美声唱法上意大利语音的美声演唱优势与汉语语音的美声演唱难点,对美声唱法教学中意大利语音的合理运用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并结合汉语语音特点给出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6.
花腔是声乐艺术中一种装饰性、华彩性很强的演唱技法。它的运用,不仅对我国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声音训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提高了普通大众对民族声乐的喜爱和关注程度。近年来,花腔研究主要集中在作曲家尚德义花腔作品的创作与演唱方面,而对其他作曲家的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欧洲艺术歌曲的演唱艺术性强、声乐技巧较高,是用美声唱法演唱的声乐作品。歌词一般采用名作家和名诗人的作品,由作曲家精心谱曲和谱写伴奏,旋律优美典雅,意境深邃;伴奏音乐精致、鲜明而生动;音乐形象准确,与整首歌曲融为一体,其特色完整丰厚精致,在世界乐坛上的地位不可取代,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花腔女高音是指具有花腔演唱技巧的女高音,换言之,就是主要在高音区的炫技演唱。她们具有繁花似锦的灿烂音色与令人咋舌的超高音,声乐技巧必须极为娴熟,它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又最具有难度的声乐演唱技巧。因此,对花腔女高音技巧训练方式的探索是从事声乐教学与演唱者重要的课题,也是艺术院校声乐专业重要的训练内容。对花腔女高音训练技巧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难题,也有助于更完美的表现作品。  相似文献   

9.
周莹 《科技信息》2013,(18):298-298
花腔女高音是指具有花腔演唱技巧的女高音,换言之,就是主要在高音区的炫技演唱。她们具有繁花似锦的灿烂音色与令人咋舌的超高音,声乐技巧必须极为娴熟,它是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又最具有难度的声乐演唱技巧。因此,对花腔女高音技巧训练方式的探索是从事声乐教学与演唱者重要的课题,也是艺术院校声乐专业重要的训练内容。对花腔女高音训练技巧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难题,也有助于更完美的表现作品。  相似文献   

10.
人声被称为世上最美妙和声音,而美声唱法则是演唱技巧中最难的方法,歌剧则是集声乐和器乐于一体的艺术。学习声乐演唱的人肯定离不开歌剧的演唱,如果要想演唱好歌剧我们就要去了解歌剧的历史、各个国家的歌剧特色,熟悉有名的歌剧,从而更好的演唱歌剧。  相似文献   

11.
在声乐教学与戏曲唱法的诸多问题中,审美问题是基本的问题,只有树立起对中国戏曲的多元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才能有借鉴的动机;只有弄清了相通性和相异性问题,才能弄清戏曲演唱方法的可借鉴性以及借鉴的途径和内容;只有弄清了操作性问题,才能弄清借鉴的具体操作过程方法和手段;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建立起正确的指导思想,用以指导歌曲演唱民族化的实践,从而确立正确的改革方向和训练模式,解决声乐训练中出现的有关难题,促进歌曲演唱真正的民族化。  相似文献   

12.
论学习美声唱法中如何掌握民族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声唱法从十七世纪末产生以来,至今已经历了三百来年的历史了。虽然,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只有近百年的历史,由于 这种唱法上的科学性和训练上的系统性,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我国便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现在,美声唱 法已成为我国各音乐艺术院校、师范院校学习声乐的主要方法。实践证明,美声唱法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很好的歌唱方 法。我们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同志都应该学习这种歌唱方法,不仅要了解它,而且最好掌握它。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认为不 能只想着怎样唱好外国歌剧的咏叹调和艺术歌曲。而忽视了唱好中国本民族歌曲的训练。可是,当前,在各音乐艺术院校和  相似文献   

13.
单玉荣 《科技信息》2011,(8):260-260
随着科学技术飞的迅猛发展,声乐艺术的体裁形式和演唱方法得了极大的拓进,美声唱法也越来越多地被国人所接受和欣赏。回顾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发展的历程,研究中西唱法在我国的发展趋向,探索其在中国更为理想的发展道路,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14.
歌剧是一种由戏剧、音乐、舞蹈、文学、舞台美术等多种独立艺术综合而成的舞台艺术样式。歌唱作为歌剧的表现手段,它既表达人物情感,说明人物心意,还串联了故事脉络,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歌剧作为舞台艺术的独特本性,决定了演员在音乐形象塑造中的独特地位。演员的演唱不仅直接体现角色形象,而且其演唱技巧的发挥和对角色的驾驭能力又赋予角色形象以新的内容。民族歌剧的演唱,长期以来,在继承民族声乐理论与表演手段的基础上,不断借鉴美声唱法的长处,并结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和汉语语言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5.
周涵 《科技信息》2010,(8):388-388
声乐演唱中除了学习演唱技巧之外,还有两个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其一是对声乐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这种认识和理解包括对作品整体的感知、对作品内容的分析、对作品感情的理解三个层次,这是学好声乐的基础。其二是在认识和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学会对声乐作品所蕴含的感情的准确体验和控制,是完整演绎声乐作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音乐教学的诸多课程中,声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及艺术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声乐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帮助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训练和学习方法。本文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声乐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及效率的统一性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我国声乐艺术在原有的美声、民族、通俗唱法划分的基础上,出现了艺术歌曲流行化、流行歌曲艺术化、民族唱法美声化和美声演唱民族化的新趋势,这给我国声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认为:正视现状,破除瓶颈,解放思想,树立演唱方法为演唱作品服务的思想,技术服从艺术;打牢声乐演唱的基础,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中国唱法是基础;要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掌握不同风格作品的演唱技巧;勤于思考,刻苦学习,努力将自己塑造成能够适应新形势、演唱技能全面、优秀的"跨界"歌手。  相似文献   

18.
在歌唱艺术中,声音是人类思想情感表达的物质载体和手段,而情感表达则是音乐艺术表现的目的。美声唱法作为一个声乐演唱流派,是以追求不同于以往的声乐演唱技术风格为起点的,它同样重视歌唱艺术的情感表达,但在其不同的发展过程中,对歌唱的声与情又有着不同的偏重,并因此而促成了美声学派流派艺术风格传统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19.
李西林 《科技信息》2010,(27):I0254-I0254,I0405
声乐演唱除做好理解作品、领会作家创作意图外,还要从音色变化、力度变化、咬字吐字等技术层面进行揣摩、体验和实践,才能做到声情并茂,歌声动人达到预期的演唱效果。本文在全面论述声乐演唱情感表现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重点从声乐演唱中如何把握音色变化、力度变化及咬字吐字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谈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  相似文献   

20.
声乐作为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特殊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代替的。学习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了解以及弄清它们之间的异同,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民族唱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歌唱家,如"彭丽媛、吴碧霞、蒋大为、吕继宏等,它们在演唱上融合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优点,尤其是吴碧霞,她的演唱同时具有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的特点,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她在两种唱法上的成功,更有力地证明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