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盖瑞·史耐德是美国家喻户晓的诗人。幼年时偶然的一次欣赏中国山水画的经历,即宣告他从此与中国文化结下不解之缘。诗人翻译的二十四首寒山诗还被选入《中国文学选集》,逐渐成为英译汉诗的经典。除了翻译,中国诗也直接影响了史耐德的诗歌创作。无论是古典诗歌的句法格律,还是中国文化的经验模式、思维模式,都对诗人产生了明显的“移情”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开元、天宝年间留存的干谒诗入手,着重探讨了开元、天宝年间诗人在干谒诗中对自我形象的刻画。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从开元、天宝年间留存的干谒诗入手,着重探讨了开元、天宝年间诗人在干谒诗中对自我形象的刻画。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15,(4):23-28
个人的生存状态对一个诗人的思想和创作都有深刻影响,而考察其诗文创作往往也能感受其生存状态中或无奈或顺遂的人生处境。诗人窦光鼐的生存状态具有尴尬性,他兼具御用文官和个体诗人双重身份,一个被要求歌功颂德,另一个则要求表现真实自我,因而在身份上呈现出相悖性。这种身份的相悖带来了诗人自我的生存困境,其真实的自我随着周遭环境的变动而在隐藏与显露间徘徊。本文主要从窦光鼐的身份入手,考察诗人窦光鼐的生存状态,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并探讨这种生存状态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剖析其生存状态中矛盾、困境的根源及其面对这种困境的人生态度和自我选择。  相似文献   

5.
沉默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别康桥》不是一首单纯抒发离情别绪的赠别诗,而是一首政治诗。既是诗人资产阶级理想破灭后的散发弄舟之作,也是诗人心灵苦旅中的一次总结性的沉默放歌。沉黩的康桥既是诠释诗人寂然内心的生动的诗歌意象,又是诗歌主旨之载体。它那轻柔的风格美,和谐的韵律美,整饬的诗体美,散逸着中国式的古典美,熔铸成一个诗的志摩。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句来赞誉"诗仙"李白的诗作。这位诗人就是被人们尊为"诗界圣人"的杜甫,他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徒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才,可以敌国,杜甫的诗名,在该研究者的心目中,"与天际齐高,与大地一样辽阔,与春常驻,与金石并寿,可与日月并分光辉"。《登高》是该研究者读过的杜诗中最喜欢的一首,该文就该诗所传达的诗人情感的变化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高适的送别诗中,处处涌动着一个不甘寂寞、渴望用世的自我形象。诗人试图改变穷愁落拓的境况,每每在送别诗中或抒发未遇时的苦闷心态,或借激励他人寄蕴自我渴望用世的抱负;即使自言欲隐不仕,亦不过是故作达观之语。  相似文献   

8.
弗罗斯特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但其中却饱含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修墙》正是这一真切关注、深切关怀的代表作。研读分析《修墙》,我们能深刻理解诗人是如何寓深刻于朴素的语言之间,把自然作为一种隐喻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的。摘要:弗罗斯特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但其中却饱含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修墙》正是这一真切关注、深切关怀的代表作。研读分析《修墙》,我们能深刻理解诗人是如何寓深刻于朴素的语言之间,把自然作为一种隐喻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的。  相似文献   

9.
王峰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5):19-23,47
诚斋诗中大量出现的“诗”及“诗人”意泉,充分透示着诗人诗意识的存显状态。这种状态可谓之“感心”,此“感心”包含着“沉醉”与“孤独”两个方面的意蕴。通过频繁使用醉、颠、癣、催、觅句、诗债、苦吟,以及瘦、愁、苦、病、闷、穷等一系列极富暗示性的词语,诗人深入地表现了自我精神世界在“沉醉”与“孤独”之间所呈现的巨大矛盾与痛苦。此种精神状态不仅映证着诗人艰苦的诗歌创作之路,更传示出其沉重而丰厚的社会人生经验与个体生命感悟。  相似文献   

10.
孙会 《科技信息》2009,(36):110-111
诗人娜夜从步入诗坛开始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作为一名女性诗人,她以其女性的艺术视角彰显个体自我对生命、情感的体验和感悟。在她的诗中,关于对爱情的书写和她作为女性的生存与体验一直倍受关注,同时她的诗歌意象和语言也有着一定的特质。她的诗,往往以现实感受为基础,顺从内心感受的召唤,把所有的观察、体验、感受都源源不断地融入诗中,从而使得质朴而又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1.
地下诗歌的研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侧重于对于地下诗歌精神向度的探讨,忽视了地下诗歌自身的诗学特质。地下诗歌中所彰显出来的"新摩罗诗人"这一诗学特质,展示了地下诗歌的"诗人观":即"诗人"是建立一个自我世界的诗人,实践着对自我的启蒙,绽放出了启蒙的宏大主题;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诗人,挺立起现代诗人强健的生命之力;是一个丰富生命的诗人,一种对于人性的全面呈现、人性全面复归的热情期望。并且,这一地下诗歌中的"新摩罗诗人"精神特征,初步奠定了中国1980年代诗歌大潮的气场。  相似文献   

12.
古今人们对李商隐《锦瑟》一诗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有风流说,有失恋说,有奏乐说,有客思说,有自题说,有悼亡说,有自伤说,有政治说等。笔者以此诗为既悼亡、亦自伤之政治诗。自古以来误解此诗有其主观原因,亦有其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盛唐诗人王维众多的写景诗中,始终以绿色为其基调,诗人自身所具有的归隐情结及其长期的山林隐居生活,构成了其绿色写景诗的心理及现实基础,并通过“诗”这一载体来表现诗人自身的心境及其赋予大自然的深远意蕴。  相似文献   

14.
长篇历史小说《剑胆诗魂——辛弃疾》将传统的历史叙事纳入到文化的视域中加以人性化的和审美的把握。作者别具匠心地通过主人公辛弃疾“战士性格”与“诗人气质”的融合互渗来建构其丰满光辉的性格特质,成功塑造了一个人格内涵丰富的著名爱国将领和爱国词人形象。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以诗体形式阐述了他的“理想国”内涵,言说了理念、摹仿、情感、灵感、迷狂等理论概念。他是站在政治立场上表达此类话语的。由于对话中柏拉图的观点是通过他者的口吻述说的,隐喻、反讽、戏谑表达方式的采用,在“灵感诗人”和“摹仿诗人”地位上的贵族化倾向,使他的美学观点显现出鲜明的悖论色调。  相似文献   

16.
在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的创作中,出现了不少现实主义的力作,这些诗作滋生的土壤是李白复杂多变的人生际遇。中年的诗人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跻身仕途,却屡屡碰壁;晚年的李白命运多舛,把对生命遭际的慨叹化作对现实的关注,使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中凸现出现实主义的灵性。  相似文献   

17.
刘艳萍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9):47-49,54
晚唐诗人杜牧曾在文中对元稹和白居易的艳诗大加指责。但杜牧本人也和元、白一样创作了大量的艳诗作品。对于此种现象,前人评价不一。实际上,元、白这些艳诗有将诗歌这种"雅"的文学样式俗化的倾向,而出身于官宦家庭的杜牧身上却具有贵公子的豪逸俊爽气质,其诗歌主张亦具有趋"雅"的特质。同时其艳诗在情感基调及艺术表现手法上也具有"雅"的色彩,与元白的艳诗有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8.
刘珊 《科技信息》2007,(19):150-150,157
The Road Not Taken is one of the best known poems by Robert Frost.Simple and beautiful in form,it is profound in meaning.It reflects the tragedy of human beings as a whole and also the personal tragedy of the poet himself,and as a consequence,it is tinted with an exotic sense of tragic beauty.  相似文献   

19.
论李贺感士不遇诗歌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贺继承了屈原、宋玉、曹植、李白以来感士不遇的诗歌传统,又显示出新的特色。李诗较之以前的感土不遇诗增添了独有的凄冷幽邃的色彩,有着一种病态的美。李贺的感遇诗必然是内倾的、险谲的、感伤的,一己的,更侧重于个体意识的倾吐,自我心态的摹写,具有强烈的主体色彩。李诗具有浓重的主观写意色彩,往往笔带传神。感土不遇发展到李贺,产生了一种激跃性的发展,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依据华兹华斯的"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一提法,扼要地论述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及其相关因素,不仅对诗人本人而且对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加以一般性的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