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罗倩 《安徽科技》2014,(1):34-36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基础,其本身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生态环境要素。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史就是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史,土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总是与人类的经济活动相关联。伴随着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不断地威胁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因此,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协调发展,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的基本特征是气候极端干旱、水资源异常贫乏.而光热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对于目前西北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既要有足够的认识,也要历史的全面的看待,在评价西北水资源状况时必须把生态环境用水量包括其中.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有限的水资源最大程度地支撑了社会经济发展,人工绿洲比解放前扩大了好几倍,天然绿洲随之萎缩和衰败.从某种程度上说,西北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已经接近极限、局部地区早已超过了安全警戒线,如: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人工绿洲以内的生态环境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得到极大改善,而以外的生态环境状况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的增加,也已经处于安全临界线或警戒线,内陆河下游地区普遍处于退缩和衰败之中。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北干旱区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又存在着气候恶劣,干旱缺水,环境污染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原煤、石油和柴草等的过度消耗也是重要因素。与传统能源相比,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新能源对生态环境影响小、资源量充足、开发利用潜力大。阐述了新能源开发的技术特点,分析了新能源的利用领域和效能,指出西北干旱区应根据地域资源特点选择适当的可替代能源开发类型,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改善地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郭志峰 《科技信息》2011,(35):I0428-I0428
松针是松树的主要副产品之一,是一种再生速度快、可持续利用的再生资源。在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林区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林区资源,促进林区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发展林区经济优势,将成为新形势下林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天保工程的基本保障.松针的开发利用正是林区资源利用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半干旱区有着丰富的地理信息资源,信息社会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机遇和条件,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使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了新的技术手段.结合本地区的特点,阐述了干旱半干旱区地理信息资源的特征,提出了合理开发地理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海岸带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了滩涂可提供资源的不同类型及开发利用方式的基础上,探讨滩涂开发利用对海岸带水动力条件、泥沙冲淤环境、滩槽稳定性、海岸带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他海洋资源等造成的主要影响。滩涂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的评价模型主要有:生态-经济模型、多指标层次分析模型、DPSIR模型。根据滩涂开发利用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中一些较突出的方面,概括了在滩涂开发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普遍需要关注的方面,针对滨海湿地资源的保护、生物资源的保护、围垦区块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新疆开发利用的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国内外植物源农药研究的现状和植物资源特点,分析了植物源农药在新疆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并指出在开发利用植物资源的同时应根据新疆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优先考虑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植物资源,避免盲目开发、过度利用。  相似文献   

8.
广西温泉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及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泉作为一种珍贵的地热资源,不仅是医疗、农业、工业上的宝贵资源,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自然条件,该文分析了广西温泉资源的分布、类型及其旅游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在温泉资源旅游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合理利用温泉资源,综合开发;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提高温泉开发层次;加强温泉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六安市矿产资源丰度居安徽省前列,境内铁、钼金属矿产资源储量达到特大型规模。至2008年底,六安市已开发利用各种矿产20种,其中霍邱铁矿资源开发已初具规模。六安市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着勘查资金投入不足;优质矿产仍深埋地下,资源优势远未发挥出应有的经济优势;矿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等诸多问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扰动或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因而加强六安市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迫切。更新观念,多渠道筹资发展矿业;实行矿产开采政策调整措施;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落实矿山企业治理和恢复矿产开采中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义务。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坚持生态文明立市方针,当前应着力做好规范采矿权设置、加强矿权管理等六项基础工作。同时注重搞好霍邱铁矿开发利用的规划和管理,避免产生较大的矿山生态环境破坏隐患。  相似文献   

10.
正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基础,其本身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生态环境要素。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史就是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史,土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总是与人类的经济活动相关联。伴随着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不断地威胁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因此,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协调发展,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从玉米制种技术规程和生产要求出发,着重研究分析了河西走廊中部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指出了玉米制种应注意的问题,认为河西中部的光、热、水资源等条件比其他制种基地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以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代表的桂西北是广西境内裸露石山面积分布最广、最集中的区域,生存条件差,气候恶劣,也是广西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但这样的地貌特征,蕴藏着丰富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俗风情,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因此,将恶劣的生存环境转变为旅游开发的优势,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本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加强自然生态景区的管理和建设,以旅游扶贫的方式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在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理论与技术实践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在理论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支撑体系,基于岩溶地区小生境高度异质性的多物种共存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理论,基于岩溶地形地貌、土壤和自然干扰机制下的隐域性植被演替理论,基于岩溶植物萌生特性的群落构建机制和岩溶生...  相似文献   

14.
 以科研团队多年工作成果为基础,对藏北209个湖泊进行面积、盐度分类,结合藏北的生态特征和生态需求,阐述了可开展西藏盐湖卤虫生态修复的湖泊水域资源潜力,发展盐湖农业的优势与意义,以及盐湖水系生物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原则。阐述了西藏湖泊水域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水生植物的物种资源及其分布特征,以及硅藻、卤虫、盐藻、水木耳(念珠藻)、轮藻、细叶眼子菜的资源及其科学与经济价值。阐述了西藏盐湖生态修复的生态意义和藏北高原盐湖卤虫生态修复的经济重要性,并从产业发展角度分析西藏拟溞、盐藻等的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提出以冷水鱼为特色产业的水域资源优势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佛山市创建生态城市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及独特的岭南文化等优势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佛山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基础建设、水污染、空气污染、公共交通网等,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闭煤矿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迫切需要国土空间层面的生态恢复规划指导具体的生态恢复工作。综述了关闭煤矿区域生态恢复规划研究的主要特点,包括工作尺度、规划目标以及规划方法类型;总结了前期学者在生态恢复规划方面取得成果;从生态恢复规划方法、学科交叉融合与人才培养、先进技术应用及建立健全生态监测与普查机制等方面展望了关闭煤矿区域生态恢复规划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江西在中国区域经济的划分中属于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带,承东启西,接南济北,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发展江西经济应当依托地理优势,东靠南连;改革体制、转变机制,统筹规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张家口坝上湿地生态退化严重的现状,通过对区域湿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退化机制的分析,提出了按流域保护、湿地保护与区域生态建设相结合、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等保护原则;建议制定全面的、可持续的生态恢复规划,重点恢复与建设自然植被和水源涵养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和培育新型经济产业,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加大区域自然保护力度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关于鄱阳湖退田还湖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元柱  黄精明 《江西科学》2001,19(3):181-184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它又是通过吞吐型湖泊,对长江洪水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调蓄功能。因此,在鄱阳湖区实施生态建设,恢复湖泊的生态功能,保护与合理利用其湿地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尤其是生态农业,对于江西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就鄱阳湖退田还湖区如何通过生态建设,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并与调蓄洪水、控制水旱灾害和血吸虫结合起来,发展生态农业这一课题提出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开发我国西北地区自然资源与建设交通的目的和意义,重点对具有全国经济意义的四大类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交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本区交通发展的战略布局构想,根据自然资源的配置状况,把大西北分为3个能源和工业原料基地开发区,并提出发展铁路,公路交通相应的战略部署,旨在促进本区经济全面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