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钢丝绳隔震器三向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三种类型的钢丝绳隔震器进行了三向性能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钢丝绳隔震器直径比D/d与其三向刚度和阻尼的关系,并研究了不同径向负载对其纵向,横向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丝绳隔震器具有三向非线性软化刚度和迟滞阻尼特性,并可简化成双线性迟滞模型,其阻尼比在0.2以上。 相似文献
2.
钢丝绳隔震器三向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种类型的钢丝绳隔震器进行了三向性能试验研究,重点研究了钢丝绳隔震器直径比D/d与其三向刚度和阻尼的关系,并研究了不同径向负载对其纵向、横向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丝绳隔震器具有三向非线性软化刚度和迟滞阻尼特性,并可简化成双线性迟滞模型,其阻尼比在0.2以上. 相似文献
3.
针对卧式不锈钢钢丝绳隔震器价格高、水平向刚度不相同、安装较复杂的不足,研制了由普通钢丝绳加工而成的鼓形隔震器(简称PGG隔震器)。PGG隔震器具有多向减震能力,且阻尼大、价格低、安装方便、防锈处理容易。根据PGG隔震器的静力试验,建立了PGG隔震器水平向和垂直向的非线性刚度模型。经冲击台试验的检验和数值计算分析比较,证明PGG隔震器具有优良的爆炸冲击震动隔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5.
6.
对锻锤隔震基础的结构系统、主要元件及其性能进行了简要介绍,对锻锤隔震基础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主要元件的参数选择、力学模型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锻锤隔震基础的结构系统、主要元件及其性能进行了简要介绍,对锻锤隔震基础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主要元件的参数选择、力学模型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隔震器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平行四边形机构作为基本框架,采用滑动摩擦作为阻尼,研制出了集隔震,防风与复位功能为一体的滚摆式隔震器,并建立了隔震器的力学模型和控制方程。数值计算和实验测量的结果表明:对具有破坏性的地震,安装该隔震器后的低层建筑物可削减地震动加速度达80%以上。由分析比较可见,数值计算和实验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由于弹簧刚度系数的取值直接影响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必须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方可获得最佳的减震效果。所编制的计算程序可用来指导该类隔震器的研制和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9.
10.
本提出了“大震不坏”的抗震设计基本原则,简述了基础隔震结构的力学模型和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同时还提出了合理选择隔震器水平刚度和阻尼的建议以及设置限位器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实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Hall元件在钢丝绳断丝电磁无捐探伤中的应用特点,探讨了提高探伤精度的技术措施,并据此研制了采用多个Hall元件组合探伤的、具有随动定心探头及多通道信号输出的钢丝绳断丝电磁无损探伤传感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目前渡槽减隔震研究背景及与渡槽相关的流固耦合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渡槽减隔震设计中的槽-水耦合体共振机理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建立了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反应方程的基础之上,通过数值模拟,对纯摩擦滑移隔震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该体系中摩擦因数的变化对隔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摩擦因数取较小值时,各楼层的加速度和层间剪力较小,隔震效果良好;反之,则隔震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基础隔震结构与层间隔震结构隔震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隔震结构通过延长结构白振周期,能够减少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通过对基础隔震结构、层间隔震结构的时域反应最大值的分析,对比两的隔震效果,总结了基础隔震结构的隔震效果好于层闻隔震结构,应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15.
荣强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0,23(2):142-147
以某框架结构为例,建议了并联隔震体系隔震层的初步设计方法,即橡胶隔震支座宜设置在受力较大的位置,对应长期设计荷载小的柱位宜布置摩擦滑移隔震支座.给出了确定柱下隔震支座数量的方法,用SAP2000验证了初步隔震方案的合理性和隔震效果的有效性,可为此类隔震体系的推广使用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础隔震体系隔震效果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隔震技术目前已逐步得到应用,为了避免滑动减震的盲目性,需要预先判断结构的减震效果,针对以剪切变形为主的多层和中高层基底隔震体系,提出了以隔震系数定量评价结构隔震效果,并给出了隔震系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媛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9(2):236-238,
阐述了隔震技术将建筑物和强烈地面运动隔开,使作用在结构上的水平地震力降低,从而提高了结构安全性或降低建筑物造价的原理.并主要对美国,新西兰和日本这三个走在抗震研究前沿的国家的隔震技术的应用情况包括隔震材料和隔震体系作了详细的介绍,同时简要介绍了在进行隔震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从业主的认识误区、生产工艺和工程师的设计观念几个方面,分析了阻碍我国使用隔震技术的原因,并对怎样推广隔震技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钢丝绳截面损耗探伤传感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钢丝绳截面损耗缺陷的电磁无损检测原理,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了Hall元件在获取磁路主磁通变化信号中的特点,探讨了提高探伤精度的技术措施,并据此研制了采用多个Hall元件组合探伤的钢丝绳截面损耗电磁无损探伤传感器. 相似文献
19.
通过高层隔震和非隔震结构的模型振动台对比试验,研究高层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隔震效果以及减震机制。结果表明:高层隔震结构的楼层加速度、层间位移反应比非隔震结构明显降低,隔震效果明显;在高宽比为4的情况下,试验隔震支座未进入受拉状态;高阶振型对非隔震结构的影响程度远大于隔震结构的情况,隔震降低了结构基本振型反应的同时有效抑制了高层结构高阶振型的反应,这成为长周期高层隔震结构仍然能够取得较好隔震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叠层橡胶震技术是在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设置隔震器(夹层橡胶垫),使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和基础分开(一般设在建筑物一层底部和基础之间)。这样就改变了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动力作用,使上部结构处弹性工作状态。当地震发生时,上部结构的水平基本周期延长,结构体系因“柔化”而隔离了地面的强烈震动,从而减少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与相应的非隔震结构相对比,其水平地震加速度可减至1/2~1/12。各层的水平地震可以减少5.7-9.8倍。由于设置了隔震器结构,使结构水平变形将集中于隔震层,结构从剧烈的摆动变为缓慢的“平动”,上部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