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俊 《工程与建设》2013,(4):537-540
文章介绍了一种兼有梁桥和斜拉桥优点的新型矮塔斜拉桥梁,由于其外形美观和经济适用,大量应用于城市道路桥梁。矮塔斜拉桥上部主体结构型式不同于其他梁桥,也不同于其他的斜拉桥,该桥主体结构将一般斜拉桥的内部应力变为外部应力,使其上部结构与其他斜拉桥在施工工艺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斜拉桥在目前桥梁建设中虽属常见,但其施工具备不同特性。本人对主桥为双折线塔单索面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上部结构的施工,谈些粗浅的她解。  相似文献   

3.
层状粘弹性饱和土地基与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子结构法将上部结构向边界凝聚 ,得上部结构的控制方程 .筏板的控制方程由薄板理论和虚位移原理得到 .利用层状粘弹性饱和土表面作用垂直载荷的基本解和筏板与地基的变形协调条件 ,可以得到筏板和地基相互作用的控制方程 .对上述控制方程进行 Laplace变换 ,得到变换域内的控制方程 .求解上述变换域内的方程并进行相应的逆变换 ,则可求解出共同作用问题 .  相似文献   

4.
桥梁装配式上部构造是公路桥梁上部结构经常采用的结构形式,本文结合设计,提出了装配式桥梁上部构造施工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对该类桥梁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上海开埠以来,在黄浦江上建桥,是清末、民国时期数度动议而最终付诸东流的话题。解放以后,也曾就建桥事宜组织讨论,但终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实现。由于黄浦江的阻隔,浦东和浦西的经济发展呈现巨大的差异:浦西高楼林立,入夜万家灯火;而浦东除了沿岸一些码头、仓库、船厂外,仍然是阡陌纵横,灯火寥落,与隔江的市区形成明显的反差。浦东,长期以来在上海人的心目中,是名副其实的“乡下”。作为90年代的重大决策——开发开放浦东,不仅对恢复上海远东最大金融与工商业中心的地位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对推动长江三角洲、华东,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要使浦东真正成为崭新的现代化新区,而且带动浦西老市区的改造与发展,连结浦东、浦西的越江工程是一项必须先行的基础工程,而目前仅仅依靠已有的两座过江隧道及十五条人渡线,三条车渡线是  相似文献   

6.
白塔大桥上部结构原设计为无中横隔板 30 m预应力混凝土 T梁,通过桥面及现浇段形成多跨连续刚构体系.优化方案为 30 m预制预应力带悬臂空心板梁,通过墩顶 60 cm的现浇段使一联整体化,在后浇内支座区域设置适量的预应力筋以及少量的非预应力钢筋.白塔大桥上部结构经过优化后,在不降低安全度的前提下,节省造价约10%.该结构具有变形协调、刚度大、造价低等优点,今后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牛安勇 《科技资讯》2007,(30):28-29
本文通过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基本概念的介绍,对地基与基础的相互作用、上部结构刚度对基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简要介绍了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的共同作用在火力发电厂厂房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分析的难点,对其研究现状作了概述.并将考虑共同作用的设计方法运用到工程实例中,对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秦刚 《广东科技》2014,(16):125-12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交通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结合实例对特大桥梁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霍雨佳 《科技信息》2009,(15):273-274,206
通过对分离并行的两座不同结构,不同时期的桥梁进行结构分析和实验研究,提出合理的加固措施,形成一体化上部结构,达到了保障公路桥梁安全使用,并节省桥梁新建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斜拉桥施工的灰色预测控制系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及预测控制理论,结合斜拉桥的施工特点,提出了一个较大为实秀的斜拉桥施工控制系统-灰色预测控制系统,详细介绍了了这种系统的基本思路,技术路线,实施步骤以及实际应用情形,采用该系统可以对斜拉桥的线形和索力实施较为有效的双控。  相似文献   

12.
武广客运专线桥面系施工工艺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武广客运专线桥面系工程概况,并对其施工工艺控制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The Sutong Yangtze River Bridge (short as Sut.ong Bridge) is now the largest span cable-stayed bridge in the worl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perstructure of the middle bridge covered several stages including erection of the big block girders for the side span, assistant span and tower area, erection of standard girders and closure of the middle span. The big block girders were hoisted by a floating crane, and the standard girders were hoisted by a double crane system on the deck. The pushing assistant method was adopted for the middle span closure construction. Furthermore, key technologies and innovative methods used in the processes of girder erection and cable assemblage in all stages were expatiated systematically. An all-stage self- adaptive geometry control method was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By accurately controlling the unstressed dimensions and shape of all structural components in each step, and realization that the control system and the controlled system adapt to each other, the goal was to make control of the final line shape and inner force of the bridge structure achievable. Two solutions, including GPS based and total station based dynamic geometry monitoring systems, were used to resolve the measure problem under the wide - range of wind-induced vibrations in the long cantilever state. Finally, research on the wind-induced vibration of the superstructur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was executed. Buffeting response analysis to the longest single and double cantilever states were carried out.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wind resistance safety of the main girders under the longest single cantilever state was made, and corresponding wind resistance measures were suggested. The as-built geometric error and cable force error were controlled in a required design range, and this whole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can be a benchmark for construction of other large span cable-stayed bridg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的桥梁智能化施工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传统桥梁施工控制过程中获得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网络、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提出建立一种新的桥梁施工控制系统——基于网络的桥梁智能化施工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三部分:数据高速采集系统、数据双向传输网络系统、计算分析与控制决策系统.此系统以Internet网络或通信网络为媒介,引入专家系统,从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到控制决策,实现实时化与智能化,从而使桥梁施工控制达到高精度、高智能与高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以某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为例,采用一阶分析及最优化计算方法来确定斜拉桥的合理施工状态.运用空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了混凝土斜拉桥主梁的悬臂浇筑过程,求出各施工阶段斜拉索的初始张拉力和主梁节段的立模标高.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将成桥后结构的内力和主梁的线形同时控制在精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对某千米级斜拉桥的施工加载过程进行了分析,结合有限元步进法、一阶分析法和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根据该桥实际划分的施工时段,计算桥梁从施工到成桥任一时刻主梁和主塔受力和变形状态,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滑动模架法主要应用在连续梁桥主梁施工中,而在斜拉桥中的首次应用则是在公和斜拉桥中.采用该方法施工斜拉桥主梁有两方面的优点:一是可以利用桥下横向立柱的支承减小滑动模架的高度,节省桥下空间;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前一块件混凝土的养生时间而在模架上进行下一块件的钢筋绑扎等准备工作,加快施工进度.以公和斜拉桥为工程背景,介绍了滑动模架法施工主粱的特点、在施工控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大连新建北岗桥为无横梁桥面系梁拱组合桥梁,针对其施工过程受力特点,采用平面杆系有限元模型并优化张拉顺序模拟施工过程,从理论上预测出每个施工阶段的内力及变形。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塔底铰接型独塔斜拉桥施工阶段的力学行为,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空间梁格的数值模型,研究了该结构在各个施工阶段桥塔、主梁的位移、内力和应力变化情况,并对塔底铰接和固结两种设计方案的整体力学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桥塔最大弯矩位置随着施工阶段不同斜拉索的张拉而发生改变;张拉主梁拉索时,主梁曲率半径外侧受拉,内侧受压;塔底铰接对结构整体受力更加有利。可见塔底铰接型独塔斜拉桥与常规斜拉桥施工阶段的力学行为不同,研究结论可以为未来类似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千米级斜拉桥施工过程中主梁的线形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最优化计算理论引入到斜拉桥主梁的悬臂拼装计算中 ,采用 1阶分析法来确定斜拉桥的合理施工状态 ,用空间非线性有限元模拟了钢箱梁的悬臂拼装过程 ,求出各施工阶段节段的预抛高值 ,为某千米级斜拉桥的施工控制提供依据 .还讨论了该桥的主梁横联刚度及其对纵向主梁的弯矩的影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