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板块构造”是讨论地壳构造特征、运动规律和运动成因机制等问题的新学说。它是最近几年由原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发展而来的。这个学说的创立引起了中外地质学家的很大注意,很多地质学家被它吸引过来,很快形成了一个研究和讨论板块的热潮。板块构造动摇着传统的大地构造学说,影响着地球发展史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因此,这门新学说必然激起地质科学领域里的新的纷争。总之,板块构造学说将对地质学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峨眉山主要地质及构造特征。并运用地质力学、板块构造和(?)台学说理论,综合分析其构造应力状态与构造应力分布,进而从板块俯冲的角度论证其地质成因。  相似文献   

3.
板块构造学说,是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由于海洋地质和海洋地球物理等科学不断的对大洋和大陆边缘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的观察与考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新发现的科学事实,不可避免的会促使新的大地构造理论的诞生。进入七十年代后,就初步建立成为一个内容丰富,并具有广阔前途的关于大洋壳和大陆壳发展过程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板块构造(Plate tectonics)也有人称做新全球构造(New global tectonics),是六十年代,特别是在六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大地构造学说,也是当前地学界中最为盛行的地学理论。J.T.威尔逊(Wilson)教授在六十年代后期曾把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誉为“地球科学的革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现在板块构造学说已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地位和丰富了它的内容,而且板块构造理论的影响也已日俞深入到地球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科学革命性的进步.30年来,板块构造学说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它在海洋和大陆上遇到了许多问题一在研究地球演化的过程中,又在古地磁学与古气候学上遇到了不解之谜,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建立新的全球理论来取代板块构造.  相似文献   

6.
地洼学说是陈国达教授创立的一种新的大地构造及成矿学理论。它经受了35年的考验和广泛的实践验证,目前已成为在国际地球科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举世瞩目的国际性学派。该学说的建立,不仅使地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指导找矿和其他有关的生产实践方面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地洼学说起源于我国,它既有别于地槽-地台学说又不同于板块构造理论。它属于创立者把历史论同因果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而形成的历史-因果论大地构造学范畴。这个学说采用历史-动力综合分析方法,在兼顾对岩石圈的演化和运动的历史全面阐述和重建的同时,探  相似文献   

7.
地球是一个多变的星球,它的一切活动与变化都与人类息息相关。为了解释许多地质现象,探索地体起落和沧桑之变,早在二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诸多学说,特别是近半个世纪,随着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理论的先后涌现,地质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回顾地质科学历史,展望它的前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张英杰 《科技信息》2011,(31):397-397
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大地构造理论。该学说的创立和进展,在全球构造理论方面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使得迄今被视为不解之谜的地球活动大多得到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虞震东 《前沿科学》2011,5(3):69-72
本文指出了板块构造学说的致命性缺陷和它没有驱动力以及无法预报大地震等问题,具体分析了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汶川大地震的不合理性。本文呼吁,中国的地震研究人员独立思考,摆脱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盲从。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论范围,包括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它们在地貌的形成演变过程中,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 七十年代初期,板块构造学说引进我国,不少学者对我国板块构造进行了探讨,取得一定成绩,为大陆板块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对本地区地貌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得到较完满的解答。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西南地区地貌的形成演变与板块构造运动的关系,试作初步的,概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板块构造学的结构及其相互联系,研究了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及板块构造学的形成过程。认为板块构造学说已构成了拉克托斯(I.Lakatos)所主张的“科学研究纲领”,可以成为大地构造学的一种发现模式。  相似文献   

12.
赵重远教授现任西北大学地质系主任,中国石油学会理事,石油地质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并被大庆、长庆石油局聘为高级技术顾问。他在盆地地质研究和教学方面起步较早,造诣较深。他首次将”含油气盆地地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引人高等学校教学,并逐步建立了此学科的体系。近年来,他将板块构造与地球动力学和地质力学相结合,提出并运用板块力学方法研究我国含油气盆地地质,已初见成效。他把经典的地壳均衡和新近提出的岩石均衡的学说发展为地球均衡,并将其应用于盆地形成和演化的研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在现代地学领域中,已逐渐引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全球性的造山运动,地震的基本成因,矿产资源的富集,大陆、大洋的分合以及其他有关问题,为现代地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将着重讨论板块构造与世界造山带的关系,以说明世界主要造山带的形成和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对中国宏观地貌的形成、演变、展布、区域组合及地貌分类,试作概略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诞生的过程及其基本原理,进而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壳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全球海陆演化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瓦斯是在成煤过程中形成的,是从煤层、围岩、采空区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气体的总称。它的形成与成煤过程和成煤物质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成煤作用本身就是各种地质作用的综合结果,因此,瓦斯是地质作用的产物,瓦斯的赋存和运移受各种地质因素影响。准确掌握瓦斯地质规律,能够为合理进行矿井通风设计、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和瓦斯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指导矿井生产。本文以嘉禾矿业公司蒲溪井为例,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和区域构造演化理论,研究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17.
新地球理论     
新地球理论一书是一本包括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动力学、对流、矿物学、火山学、能量学和地热活动史的跨学科的高级读本,它囊括了内部地球的所有方面,以及地球的起源、组成、演化等方面。本书是安德鲁在1989年所著的地球理论一书的完整升级版,他包含了许多新的图片和表格。并对层析成像、自组织、板块构造学说等部分增加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台湾岛的地质基础和重要的地质历史发展阶段,并较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台湾岛的地质与地貌及其成因,最后还根据板块构造理论作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板块构造理论的诞生以恢弘的气势建立起新的全球系统观,用和谐的框架将大量杂散的局部发现协调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全球构造体系,引发了地球科学的一场革命,也极大地推动了矿床学理论的发展,为指导地质找矿及预测开拓了新的思路。本文就板块俯冲作用探讨其对成矿作用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蛇绿岩代表着洋壳和上地幔顶部的残余碎块。它主要形成在大洋中脊,这已为大量的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方面的资料所证实。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岛弧、边缘海盆地、转换断层以及俯冲带附近的扩张中心也都可能形成新的洋壳(Miyashir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