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对时间的识别很容易,也很自然,但若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不依赖外界的情况下,人是否还具有识别时间的本领呢?为此,科学家们不带钟表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山洞里生活了几个月。他们对自己的体温、脉搏、血压、呼吸、脑部生物电曲线以及生活作息等作了详细的记录。结果显示,虽然在洞内客观上对时间的识别已经很模糊,但他们机体的生理节律却依然保持着大约24小时的昼夜节律周期之内,所有的测量数据都呈现出与正常生活环境中一样有规律地升降变化。也就是说,人的体温、脉搏、血压、脑生物电等生理节律是随昼夜的规律而发…  相似文献   

2.
生物钟调节分子、生理和行为水平的节律,以适应环境因子的昼夜交替周期。生物钟与外界环境时钟失同步化会产生节律紊乱,从而对健康和认知造成不利影响。跨时区旅行以及夜班、轮班等社会性因素都会造成时差,导致主生物钟和外周生物钟失同步化,内在节律与环境出现失调。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历时差或需要轮班工作的人们越来越多,节律紊乱问题及其对生理、代谢、免疫健康和行为的影响应引起重视。随着分子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时差产生的机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一些物理、药物治疗方法以及饮食、睡眠和作息管理等措施被用以缓解或治疗节律紊乱及相关症状。文章对生物钟的调节机制,时差和社会性时差对健康、认知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目前的治疗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只要有生命在活动,就有内在的控制生命活动的生物钟。就人体来说,荷尔蒙含量、白细胞增减、血压起伏、情绪跌宕等莫不遵循一定的节律,时而亢奋,时而押制,有条不紊地活动着。控制这些活动的"钟",  相似文献   

4.
发现心脏节律中存在确定性混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心脏节律的复杂性以及其产生受多种生理过程的影响,以受迫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为分析模型,提出一种能较准确反映其内在确定性部分动力学机制的模型构造方法,应用试验数据分析时发现;模型可以产生与心脏节律相似的动力学行为,心脏节律不仅不能解释为线性Gauss过程,而且其内在机制具有初始值敏感性质,生理过程的影响(动力噪声)对产生复杂心脏节律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俞静 《大自然探索》2017,(12):36-41
<正>月光触发动物交配,月光设定大自然的节律,月光甚至引发种种不可思议的变化……农历月半时分,月球就像一轮皎洁的银盘,高悬于我们头顶的天空上,神秘而渺远。在科学家眼里,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外星世界,受地球引力的吸引与地球相伴相随。从地球上开始有生命以来,月球用它银色的光辉,影响和形成了地球生命的生物钟节律,写入了地球生命的"DNA"中。  相似文献   

6.
正春夏秋冬、昼夜轮替,是大自然的节律;生老病死、吃喝拉撒,是人类的节律。自然万物,冥冥之中都受一种节律的控制。累了要休息,饿了要吃饭,这种内在本能的节奏规律性,贯穿着能量补充和精力恢复的过程。如果打乱了这种有序的节律,产生了紊乱,会让你难以适应,甚至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18世纪的一天,法国科学家让·雅克·德奥图斯·德马  相似文献   

7.
本刊前曾发表有关生物生活节律的文章,《生物钟与圆周自映射》则是从数学角度探讨这种生活节律,把数学概念同生物学研究结合起来的一篇文章,计量科学与精确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研究表明,在生物钟的支配下,人体各器官的机能时而亢奋,时而平和,交替张弛,具有周期变化的节律性。若人体生物钟紊乱,就会导致疾病、衰老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9.
微血管节律运动的生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亮  李建军 《自然杂志》1999,21(4):195-199
微动脉的节律性舒张、收缩运动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交替开放、关闭运动总称微血管节律性运动.此运动特点决定了微动脉网及毛细血管床具有交替的、随机的优势灌注特点,有将机体单位时间内有效循环灌注血量维持在低水平的作用.微动脉的节律性运动可如波浪般在动脉网上传播,具有“肌泵”及增加血管阻力的双重作用.具有克服血浆撇取效应及防止微动脉及毛细血管网栓塞的作用.微血管节律性运动还有使组织间液保持活跃循环及促进血液与组织液间物质运输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体内时钟     
“春眠不觉晓”的季节早已过去,但早晨还是睡不醒。特别是前几天夜里,由于写稿而睡得较迟的时候,人打寒战,眼睛就不容易睁开。闹钟的铃声响了,我不得不慢吞吞起床,但头脑还在睡眠之中。生物有体内时钟,以大致一天为周期而划分节律的则称为时辰节律(或称循环节律),但在文明社会中,人们要适应各种外界刺激而生活着,在这种环境中令人忧虑的是生物严重失去固有的机能,体内时钟也会走时不准吗?为此,本文试题体内时钟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刘志民 《科学通报》1991,36(10):782-782
人外周血白细胞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有昼夜节律,其节律伴有靶细胞对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反应性的节律性改变,说明GR的昼夜节律有生理意义。已知,血浆GC浓度的昼夜节律十分明显,而受体又受自身同种激素的调节,因此,GR昼夜节律是否继发于GC节律值得研究。已知柯兴(Cushing)氏综合征患者血浆GC的昼夜节律发生改变(消失或倒置)。为此,对GR的改变进行研究,证明GR的节律是自主的,不继发于GC节律。  相似文献   

12.
从彼时彼地的衰落到此时此地的泛起,或许就是“生命节律说”自己的节律。  相似文献   

13.
1647年,一位意大利科学家,桑克多瑞尔斯(Sanctorius)制造了一台巨大的秤,他每天进餐时都坐在这台秤上,坚持观察自己身体情况的改变近30年,他发现自己的体重波动呈现出一个月节律,并且这个节律与尿液混浊的30天周期相平衡。  相似文献   

14.
一切动物出于自身生理调节的需要,都在周而复始的活动节律中生活。在人工饲养动物的过程中,我们只有自觉地认识、掌握和强化它们的活动节律,才能保证动物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生物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细胞的生命以细胞周期活动表现节律性,群体细胞的生命活动也同样以节律过程来维持,其节律形成以多个细胞同步生长-静止交替的过程来实现,自组织机制发挥主要支配作用。这一认识有助于理解生物整体结构维持的运动原理。  相似文献   

16.
罗非 《科学通报》1992,37(12):1128-1128
我们知道,动物和人对伤害性刺激的感受性均存在日节律。不仅如此,某些药物的镇痛及局麻作用,游泳及束缚实验的镇痛作用也都受日节律影响。王复强等报道,针刺镇痛的效果也明显地受性节律的影响。 我们实验室过去曾报道,阿片肽参与介导针刺或电针镇痛过程,且不同频率的电针释放的阿片肽不同。有报道说中枢内源性阿片肽及其受体均受生物节律调节,因而,电针镇  相似文献   

17.
生物波中细菌代谢节律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印  丛延广 《自然杂志》1999,21(3):164-166
本文主要研究生物波中细菌代谢节律现象.方法:以奇异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酵母茵为研究对象,考察琥珀酸脱氢酶、酸性代谢产物、细菌色素、胞外糖被膜(glycocalyx)和自溶现象.结果:在波动过程中,奇异变形杆菌的琥珀酸脱氢酶及酸性代谢物、绿脓杆菌的绿色素及胞外糖被膜、酵母菌的自溶酶等在释放量上均有节律性的变化.结论:在生物波动过程中不仅仅发生形态上的改变,还伴随着有氧呼吸、代谢产物的释放等多方面的节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战争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舞台,而那些运筹帷幄的指挥员无疑就是这个舞台最出色的表演艺术家。当我们漫步在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战争指挥艺术的殿堂里,无时无处不感受到本是残酷的战争的神奇与绝妙。有与无、实与虚、真与假,本是相互矛盾的事物却让他们演绎得淋漓尽致、维妙维肖,结合得天衣无缝,“虚幻大军”便是这一战争艺术的杰作。  相似文献   

19.
《科学之友》2014,(5):65
<正>昆虫会不会睡觉?对于这个问题,回答是昆虫需要睡觉。和植物或微生物不同的是,昆虫有中枢神经系统,是睡眠的重要特征之一。昆虫的生理节律行为控制着昆虫的睡眠和苏醒。有些昆虫在夜间捕食。糖蛾幼虫就选择在夜间出来觅食,它们会在太阳下山后外出吃树叶,以躲避捕食者。床虱会在夜里趁它们的猎物(就是我们人类)熟睡之时享用美食。相反,在白天活动的昆虫和夜行昆虫有完全相反的生理节律,蜜蜂就是白天活动的昆虫,因为被采蜜的花朵在夜间会合上。  相似文献   

20.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早期发现和精确诊断非常重要.脑电图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是一种常用的神经成像技术.本文提出奇异谱分析方法对脑电信号进行伪迹去除和节律提取,通过从正常儿童和孤独症儿童脑电信号中提取统一α节律AFu,求其能量并使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分类比较结果;进一步,使用加权重心点探究个体化α峰值频率PFA及节律AFi,使用SSA方法提取AFi后重复上述进行分类比较.结果显示,未经SSA处理的脑电数据提取AFu相对能量作为特征,分类准确度为81.36%,而使用SSA预处理后,分类准确度提升至89.83%,验证了SSA方法伪迹去除的有效性;使用个体化α节律AFi相对能量作为特征,SVM分类准确率降低至81.36%,而将个体化α节律AFi相对能量和α峰值频率PAF作为共同特征可得到94.92%的分类准确率.此结果揭示孤独症儿童脑电节律异常体现为两个方面:频段分布和功率调制,即孤独症儿童α节律出现了低频偏移及相对能量的降低.本研究从方法验证及病理揭示的角度为孤独症儿童的辅助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