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刚  王孟立  杨红许 《科技信息》2007,(25):261-261,277
本文通过对平顶山矿区采煤沉陷区的景观生态特征跟踪调查,对采煤沉陷区给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在认真总结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平顶山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的调查研究,结合当前国家对各大采煤沉陷区的治理投入,提出自己对于沉陷区治理的意见和想法。  相似文献   

3.
吴毅 《科技信息》2012,(14):390-391
通过创新的管理模式,介绍了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的的方法和经验,为其它矿区采煤沉陷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煤沉陷区涉及我国多个省市,长期以来一直是资源型地区的重要社会民生问题。该文中通过国内外采煤沉陷区治理模式总结,结合山西省产煤第一县区平鲁发展实际,探讨了"多规合一"指导采煤沉陷区县域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同煤集团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棚户区室外给水工程方案的设计原则以及方案的总体布置情况,包括方案说明、管网布置、管道设计、泵站设计等。  相似文献   

6.
铁法矿区经过近50年开采,形成了大量的沉陷区,对周围土地环境和生态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针对不同沉区的特点,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进行综合治理,复恳为耕地、林地、水塘、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治理矿区沉区改善了区域内土地环境,企业活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
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研究工程实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下煤炭的开采,采煤沉陷使得可正常利用的土地受到破坏,因此在不可再生资源煤炭被大规模开采完以后,深入研究并开发利用再生资源和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条件土地资源势在必行.本文是在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研究基础上的工程实践应用及分析,主要论述了沉陷区土地复垦的社会背景、牛心台煤矿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工程实践、土地复垦工程项目分析.最后指出,在现有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下应积极开展针对各矿区采煤沉陷区的土地复垦研究及工程实施,恢复宝贵的土地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采煤沉陷对可正常利用土地的破坏及其引发的环境问题,利用Matlab中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函数求取了采煤沉陷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参数,采用概率积分法对井工开采煤矿损毁土地进行预测.在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研究基础上进行工程实践应用及分析,对在现有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下积极开展针对各矿区采煤沉陷区的土地复垦研究及工程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收集的汾西矿区沉陷资料,计算出了矿区沉陷下沉值与水平变形值,圈出了沉陷区的范围,对沉陷区地表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划分出了稳定沉陷区及非稳定沉陷区。  相似文献   

10.
铁法煤田沉陷灾害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铁法煤田因采矿引发的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两种地质沉陷灾害进行研究,认为采法、采区、采深、采高、顶板管理是影响沉陷灾害的直接因素;岩性、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坑降水是影响沉陷灾害的间接因素,其中矿坑降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根据地表沉降值、水平移动、倾斜、曲率现状值和预测值对沉陷区的建设场地进行危险性分级和分区,将铁法煤田沉陷区分为灾害危险性大区、危险性中等区和危险性小区,并提出了避让和治理措施,为沉陷区治理和沉陷区村屯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潜水位矿区采煤沉陷区积水较为普遍,尤其以两淮地区更为明显。山西省采煤沉陷区土地破坏类型以地裂缝、地面塌陷为主,沉陷区积水较为少见。针对晋南地区采煤沉陷积水区的特点,提出了矸石充填治理模式,为该区域采煤沉陷区的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连茂伟  任维民  鲁隐 《科技资讯》2012,(9):93+95-93,95
为了对阜新太平区局部沉陷区拆旧地块是否可恢复为耕地进行评价,需要对沉陷区拆旧地块的稳定性和危害性作出评价。根据太平区政府提供的沉陷区拆旧地块土地范围角点坐标以及下伏煤矿煤田平面图和剖面图,通过利用概率积分法对沉陷区拆旧地块进行沉稳分析。结果表明:拆旧地块下伏煤矿,由于采高不大,埋深较大,下沉量较小,地表移动延续了近2年至3年,所以不影响沉陷区拆旧区地块恢复为耕地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矿山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分析方法,依照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和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按照不同的等深度间距把沉陷区划分为积水区、压缩区、拉仲区、建筑物受影响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基于·TIN模型的表面分析,生成等值线并面域化,与土地利用相叠加,计算出开采沉陷区不同沉陷深度影响面积,然后利用ArcGIS软件统计功能对不同沉陷深度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统计,对矿山开采引起的工程灾害进行预测评估。  相似文献   

14.
矿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同时矿山开采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主要表现在煤层开采造成采空区引起的地表塌陷.分析了地表沉陷的危害性,对煤矿地表沉陷综合治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珠海一号"卫星高光谱数据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为采煤沉陷区水质时空监测提供了更高精度的数据源.叶绿素a浓度是评价水质状况的重要参数.为探究淮南采煤沉陷区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以安徽淮南顾桥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珠海一号"高光谱影像和水样测试数据,对采煤沉陷水域叶绿素a浓度反演模型进行构建,反演并分析了顾桥采煤沉陷区叶绿素a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基于珠海一号高光谱影像(b10+b19-b2)/(b10+b19+b2)波段组合方式构建的三次函数模型精度和稳定性较高,可以用于顾桥采煤沉陷区水质的动态监测;顾桥沉陷区水域总体叶绿素a浓度较高,高值区主要位于水域中部,且南部水域高于北部;农田施肥和工矿生产、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是造成沉陷区内叶绿素a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采煤沉陷衍生的水环境问题,选取淮南潘集区典型的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进行采样点位布设、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分析地表水水质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并采用W值水质评价法评价地表水水质.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监测时段内沉陷积水区地表水体中pH、F-、CODMn 、NH3-N、TP指标变化规律不明显,TN含量递减,CODCr先减小后增大;研究区域沉陷积水区地表水水质受降水等条件影响;淮南潘一、潘三矿采煤沉陷区积水区地表水水体质量较差,主要污染物为CODCr和TN.该研究为淮南采煤沉陷积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分是驱动矿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关键要素。为研究黄土高原煤矿区开采沉陷对土壤水分变化的扰动影响,以彬长矿区大佛寺煤矿为例,采用主动微波和光学遥感影像反演开采沉陷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用水云模型消除植被对主动微波影像的后向散射系数影响,通过实地采样数据构建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获取矿区地表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分析黄土沟壑区地形因子和开采沉陷变形对矿区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SVM构建的回归分析模型可以有效反演黄土高原煤矿开采区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地形特征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最大,沟壑区域土壤含水量更高;在未受开采影响的区域,土壤水分变化受地形坡度影响最大,坡向次之,高程影响最小;在40201工作面开采沉陷变形区域,土壤水分分布的变异系数显著增大,尤其在采动裂缝发育区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揭示黄土高原煤矿开采区土壤水分变化的时空特征及机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实践城区采煤沉陷地生态恢复整治新思路,以“回归自然”为本,因地制宜,依沉陷区原自然地势和水文、地质条件,在人工支持、诱导下重建一个高水平的突出人地关系、整体协调、共生协调、发展协调的环保型森林绿地。将百年采煤迹地变成展示历史文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自然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开采沉陷预计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GIS支持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开采沉陷定量预测的方法和思路,完成了影响因素的选取、数据处理、开采沉陷初始预计模型的建立及验证。数据处理由GIS软件完成,采用BP神经网络训练方法对开采沉陷系统进行建模;进而结合验证结果,对误差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GIS支持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复杂的开采沉陷系统进行模拟预测,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说明GIS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开采沉陷预计领域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以典型的沉陷初期(0-10年)的采煤沉陷积水区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了4个沉陷积水区,布设了11个底泥采样点,进行了春、夏两季的表层底泥的样品采集,分析测试了Cu、Pb、Zn、Cd、As共5种重金属元素,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张集矿区塌陷塘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采煤沉陷区底泥中地累积指数Cd最高,达到了6级严重污染其次为Pb、Cu、Zn,属0~1级轻度污染,As处于0级清洁无污染,沉陷区底泥中各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CdPbCu=ZnAs;Cd、Pb的Hakanson生态危害系数均值分别为332.81、1.76,Cd达到了强生态危害水平;综合来看,采煤沉陷区底泥中重金属Cd污染情况最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