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母语知识会对第二语言学习发生影响.本文根据语言迁移理论, 对英语学习中中国学习者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方面所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作简单分析,并提出英语教学中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建议,以使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降至最低点.  相似文献   

2.
史凤玉 《科技信息》2010,(20):I0152-I0152
日语中助词"は"和"が"都可以前接体言表示主语.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为了使日语学习者更准确地认识、掌握这两个助词的区别が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3.
罗坚 《科技信息》2010,(30):I0151-I0152
本文尝试从日文中带"を"格的动词单句结构特点与汉语的及物动词单句结构特点来进行对比研究,并从中文句子中的述宾结构的角度来探讨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在日语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将助词"に"与"を"误用的原因,提出避免误用的方法,以期在今后的日语教学中能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1先行研究中日两国语言由于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无论字、词,乃至句式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总会感觉掌握日语并不困难,但在那些初看来为相似之处并认为其会对日语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会由于母语的影响而对日语学习引起负迁移作用。很多外语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以下现象:当一句话出现在眼前,需要用外语表达时,首先想到的是用中文如何表达,然后将中文的意思表达直接译成目标语。这一现象在日语学  相似文献   

5.
李庆凤 《科技信息》2006,(2):301-302
在研究母语或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个案研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个案研究旨在对一个语言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学习时期口语和写作中出现的中介语进行描述和分析,以此来揭示二语学习者对于目标语语言规律所做的归纳与推论,从而产生习得过程中特有的语言系统.  相似文献   

6.
母语对外语学习所造成的影响一直是"双语学习"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这种影响被称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语言学家们普遍认为,即便语言迁移不能解释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但倘若不考虑语言迁移,就无法对任何一个方面予以准确的解释。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母语的迁移现象可分为正向迁移现象与负向迁移现象,基于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的程度与性质,母语的知识体系与技能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准确认识到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差异性质,深刻理解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造成的迁移影响,并从中得出应对母语迁移现象的指导方案,是帮助语言学习者快速掌握第二语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杨宁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1):154-155
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把母语语言规则转移到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运用母语语言规则简化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的产物.本文从中介语的概念出发,简单介绍了中介语的特征,说明了中介语石化产生的认知方面的原因,并对防止石化现象的防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余洋 《科技信息》2010,(12):160-161
忽视日语的文化和语言习惯,在母语和日语之间直译的情况,在不少日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这很容易制约他们提升语言水平。本文就学习者对"~てください"句型的一些不当使用进行了分析,探析教师怎样设计教学过程,补充多元的表达方式,讲透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视双方身份地位的尊卑、关系的亲疏,得当地表达"请求"。  相似文献   

9.
迁移是外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促进外语学习,负迁移则妨碍外语学习。母语的迁移在二语习得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伴随二语习得的整个过程。本文通过分析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发音、词汇等各个层面上出现的母语迁移现象,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以努力克服母语迁移的负效应,发挥母语迁移的正效应,从而对日语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章小燕  沈晓华 《科技信息》2009,(36):100-100
本文运用正,负迁移理论,论述了在了解不同文化模式的共性和异性的基础上,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该如何提高其第二语言的学习。表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使学习者了解母语的正,负迁移从而促进英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文化语言学方面分析了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与影响,试图探索排除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的策略,以期强化第二语言教学效果,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口语韵律的产出能力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言语控制和组织能力发展的主要表现。该文对中、高级汉语水平的美国留学生汉语口语产出的韵律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将汉语母语者的发音语料作为基线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留学生口语产出的韵律模式跟汉语母语者的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在不同的语言习得阶段,美国留学生口语产出的韵律模式也不同。言语产出的普遍性和第二语言言语产出的自动化程度共同制约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口语韵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日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与文化中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在用日语交际的过程中,常会使用一些不符合日本人表达习惯的语用失误。产生这些失误的一个最主要因素就是中日文化差异引起的不适应。对此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无论是对汉语母语者的日语学习还是日语教学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中国日语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机关的日语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其相关的诸多问题也受到了关注。学习动机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里被认为是引导学习者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受到了广大教师们的关注。本研究是从二语习得领域中备受关注的"学习动机"这一视点出发,调查分析了中国某高校日语学习者们的日语学习动机,并分析了各个年级之间有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高校日语教学的突飞猛进,二外日语教学也在飞速发展。而二外日语学习作为一个三语习得过程,受母语干扰性大、学生理解接受缓慢,很多二外日语学习者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二外日语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采用趣味性教学方式进行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设计并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评价,以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人类能够处理复杂的信息,把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感情转换成流利的语言。然而,即使是对说母语的人来说,可以语言流畅但都不能保证没有言语错误,更不用说第二语言学习者了。这篇文章论述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中国成年学习者在自发的说话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人称代词"he"的误用不仅是由语言转换引起的,而且还是说话者在言语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自我控制所致。希望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能够给教育界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语言获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拉申在第二语言获得法中提出,成人有两种方法培养自己的第二语言能力。它们是获得和学习,它们也是两种独立发展方向的方法。获得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它是孩子们学母语时采用方法;而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智力过程,它的结果就是让学习者熟知语言的规则,牢记词汇的母语含义。  相似文献   

18.
英语母语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时普遍存在"洋腔洋调"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是受到母语语调的负迁移作用。本文通过对比英语语调与汉语声调的在调值,音高变化位置以及音高组合变化的差异,分析英语母语汉语学习者出现声调偏误的类型,最后对英语母语汉语学习进行对外汉语声调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何璐 《科技信息》2009,(31):287-287,236
母语迁移理论是第二语言学习中一个极其复杂且受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认知心理过程。由于已经具有了数十载母语知识储备,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母语规则及其他知识经验的迁移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二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旨在探析如何转"负"为"正",使母语迁移理论更好的融于英语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主要考察当母语为有标记时,学习者是否会迁移母语中的有标记项。以甘肃省实验中学大专计算机专业,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和英语专业的学生为受试。结果显示,三组受试都会不同程度地迁移母语中的有标记项,大专班迁移程度较高,英语专业的学生迁移程度较低。说明母语中的有标记项迁移与学习者所掌握的第二语言水平是密切相关的,母语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