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汉文帝以仁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为后人称诵的清明社会。其构建理路是:克己欲以厚天下、旧兼新以尽臣才、怀与安以置诸侯、柔中刚以理边境。“福由德兴”,汉文帝以治国实践证明了这是不刊之论。  相似文献   

2.
王海涛 《科技信息》2007,(25):132-133
本文分析了楚汉战争和汉初的形势,具体分析了汉文帝的身世,指出汉文帝不是刘邦之子,而是项羽之子,并阐述了刘邦和项羽的胜负对中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贾谊活跃于汉文帝执政时期,是古今公认的奇才。他的辞赋文章一直为后人所称道,《过秦论》影响尤大。他关于治国理政的主张也多有独到之处,汉文帝爱其才,却少用其言。即使如此,他仍像西腊神话中的弗弗西斯一样,反复向目标冲刺,次次不果而终。在《资治通鉴》记叙的人物中,类似贾谊这样的人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4.
罗涛 《当代地方科技》2011,(9):41-41,45
肉刑是中国奴隶社会刑罚体系的主体,因其耻辱刑和中间刑的双重性质,汉文帝废除肉刑,并没有提出具体完善的新刑来代替。自其废除之日就不断有复议肉刑的呼声,特别是魏共有三次复议肉刑的讨论,东晋元帝时的讨论也非常激烈。本文结合当时具体历史环境,总结这几次复议肉刑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肉刑的争论的根本原因在于汉文帝废除肉刑后建立起来的新刑罚体系不合理,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传统刑事领域包含两种意义上的“赎”,即制度(或法典)赎刑和权宜之赎。制度赎刑始于《吕刑》,“刑疑赦从罚”是在罪行已彰而刑罚适用方面存有疑问时,以罚当其罪为目的引入的财产性责任方式,它突破了“刑”所固有的局限性。权宜之赎为管子所倡导,是刑罚的变通执行方法。汉文帝刑制改革使得赎刑作为独立刑等的必要性丧失。作为代用刑的“赎”,逐渐融合礼教、等级特权等内容,形成唐以后法典内的代用刑制度。  相似文献   

6.
石磊  李建华 《科技资讯》2006,(29):209-209
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其改革与发展也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物理化学"理论性强,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基本概念多、内容多、公式多,学生在学习该门课时感到困难,基本概念和公式难以掌握.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兴趣,排除学习中的畏难情绪,提高该门课的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学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从改革"物理化学"理论课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革"物理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等角度提出对该门课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将使现行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发生重大的变革。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主要承担着培养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任务。其教学方式必须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对现行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刻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经济数学"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经济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应将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突出其应用性、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并结合实践从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杜威“学校即社会”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分析了其局限性,并主要论述了如何积极借鉴这一思想中的合理因素,来促进我国高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五德说是从天道角度证明政权正僭的主要理论工具。战国末年的学者邹衍是此种理论学说的始作俑者,他以五行相胜为框架,创建了五德终始说,构造了一个从土德黄帝开始、至火德周朝结束的帝德谱。秦始皇接受邹衍学说,把本朝的属德确定为水,使邹衍版帝德谱完成了一轮循环。西汉高祖以汉为水德,并获得了张苍的论证。武帝太初改制,以汉为土德,使在文帝时代就已经酝酿的德制改革成为了事实。西汉末年,五德终始说为新五德终始说所取代。后者的创立者刘向以五行相生为框架,从木德包羲(伏羲)开始,推演出汉为火德。但其帝德谱未能证明作为"尧后"的汉与尧同德,这一缺陷后来为其子刘歆所弥补。刘歆通过所谓的《世经》,以在木德与火德之间安插"闰统"和让"少昊金天氏"继黄帝的办法,实现了尧汉同为火德。但其动机不是想维护刘汉的统治,而是想为新莽篡汉张本。在两汉之交,谶纬家们还通过"感生"安排,在五行相生的框架下创制了第三个帝德谱。这个帝德谱以"玄圣"孔子,取代了"闰水"秦朝。  相似文献   

12.
壮族的鸡卜信仰,起源于其古代先民的日鸟崇拜,鸡卜体系的初步形成则是在汉代以前。至汉武帝时,鸡卜曾一度被西汉王朝推崇为“国卜”。唐宋时代,随着壮汉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道家思想融入了原有的鸡卜体系之中,从而使之更臻完善,并产生了古壮文书写的《鸡卜经》手抄本。明清时代乃至民国年间,鸡卜信仰及其演绎的《鸡卜经》仍在广西西南和云南东南部地区广为流传,是独具生命情态的民族文化遗产,显得弥足珍贵。对其进行搜集、抢救、整理、研究和保护,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西汉中后期政治、文化舞台上,刘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精忠不渝,历事宣、元、成三朝,三度被废,三度复起,一生捍卫刘氏宗族,与宦党、外戚坚持斗争.在早年的政治生涯中,初元二年的使外戚上变事是决定刘向一生政治命运的转折点.萧望之、周堪、刘向等与宦官石显、外戚许、史围绕灾异展开交锋,最终经生集团落得大败.刘向的变事既体现了他捍卫宗族的忠心,也反映出早期刘向在政治斗争中的不成熟.而历西汉元帝朝,围绕刘向的这次上书而发生的种种争斗实际是经生集团与宦官、外戚集团争夺权力的缩影.本文通过记述刘向使外戚上变事的始末,并分析刘向在变事写作上的得失,试图勾画出西汉元帝朝初年的政治格局与变动,以及揭示刘更生前期的奏议写作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14.
汉初统治者和思想家从中国农业社会家庭本位角度出发,选择了经儒家改造过的"孝"作为内在精神支撑."孝"能使家族和谐,也就意味着稳定了建立其上的整个政权.同时,通过"孝"把家族秩序与国家秩序结合起来,能使整个社会秩序化.汉初刘邦有意识进行"孝治"尝试,至文景时期把"孝治"发展到西汉的一个高峰,"孝治"构成"文景之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建文帝于1402年朱棣攻陷京师后便失踪了,正史记载他死于火;野史、方志记载他成功出逃并流落云、贵、渝、桂数省市。其实朱元璋为其作出应急安排,朱棣放之一马以免弑君之嫌的可能性极大。加之他行宽政惠政,为有道之君,得道多助,故上至王侯,下至百姓都庇护他,使他能平安隐遁,得以善终。  相似文献   

16.
通货膨胀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在我国汉代,高祖、文景之治和武帝盛世时期发生了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通货膨胀,物价问题成为当时朝廷亟需解决的经济问题。本文拟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这次通胀形成的原因及政府的政策措施影响,从中总结经验,以期启示于当今社会。  相似文献   

17.
西晋的辞赋创作极为兴盛。陆机把赋的表现领域拓展到诗赋创作自身,以赋体的形式呈现出这一时期亟待解决的文学理论问题。《文赋》论述的对象是以诗赋为主的文学创作群体,而辞赋在他们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陆机结合自己创作心得对汉魏以来的诗赋特别是辞赋的创作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并调适了诗、赋两大传统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8.
秦俊先生创作的《汉武大帝》在咏唱古代帝王将相的众多作品中有独到之处,以他惯有的写实风格,大量的历史事实和故事,还原了那段历史,还原了那段历史的众多人物,还原了汉武帝。本篇系读后感,作者通过仔细阅读并结合历史知识,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历史观,与大家共同体会对历史的感悟:那段历史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19.
范丹,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廉吏典范,桓帝时为"莱芜长",因母丧未到任,一生清高耿介、清贫自守,有民谣"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称之。《后汉书》卷八十一《独行列传》本传对其事迹有比较详细的记述,从他的耻迎督邮、绝交王奂和穷居自若的表现,展示了一个古代廉吏的德行和操守,对今世也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曹操身处汉末社会变革时期,在乱世中经历了无数的惊涛骇浪,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始终保持着昂扬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无论是曹操的一生,还是其诗歌创作,都体现了“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乏志者也”的豪迈精神,暗含了他“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磅礴之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