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芹菜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优化芹菜总黄酮提取条件并对芹菜总黄酮的稳定性进行探讨。考察了固液比、溶剂的浓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芹菜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芹菜总黄酮超声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固液比1∶40,乙醇浓度80%,提取30 min,此工艺条件下所得芹菜总黄酮含量为9.015 4 mg/g;芹菜总黄酮提取液在PH为4-6、温度低于50℃时、低浓度的葡萄糖溶液(≤1%)、氯化钠溶液(≤0.5%)、柠檬酸溶液(≤1.5%)等条件下稳定性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枸杞贮藏过程中总黄酮含量变化规律,以枸杞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浸提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提取时间4因素对枸杞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在优化条件下研究不同年份枸杞总黄酮含量及理化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发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即浸提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15 g/mL、提取时间2.5 h、提取次数为2次.在此条件下,发现枸杞总黄酮含量随贮藏时间延长而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这为枸杞总黄酮的开发利用和快速鉴别枸杞新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目的为比较几种常见食品中黄酮成分的含量。主要以芹菜、苦苣、莴苣、红薯、柠檬、芒果、蜂蜜为实验材料,利用回流提取法,用70%乙醇为溶剂,提取食品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作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10 nm处,测定不同食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每克干重中柠檬的总黄酮含量为16.81 mg、芹菜叶为9.23 mg、红薯6.46 mg、莴苣4.69 mg、苦苣4.21 mg,芒果2.51 mg、芹菜茎1.83 mg、蜂蜜1.62 mg。  相似文献   

4.
贮藏温度对蓝莓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下,蓝莓果实的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确定蓝莓鲜果适宜的贮藏温度,并为研究蓝莓果实中主要的抗氧化成分提供参考.在贮藏温度为20~25,10~15,0~5℃下,于不同贮藏期取样测定蓝莓果实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测定蓝莓对DPPH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并分析3种活性成分与蓝莓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贮藏温度下,蓝莓果实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及抗氧化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贮藏初期,较高的贮藏温度能明显促进蓝莓果实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增加,但在贮藏后期,较高的温度加速了蓝莓果实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下降速度,并缩短了蓝莓贮藏期;低温(0~5℃)能使蓝莓果实的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始终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且能显著增加果实的贮藏期,是蓝莓较适宜的贮藏温度;蓝莓果实中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与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5.
采用甲醇回流法进行提取,通过UV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各种不同条件下芹菜籽中总黄酮的提取率,确定芹菜籽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温度为60 ℃、甲醇体积分数为40 %、料液比为1:40、回流时间为3 h,提取率为1.67 %.  相似文献   

6.
芹菜中芹菜素、水蓼素、3’,4’,5’,7-四羟基黄酮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衰老等作用。但还未得到有效利用。本文以价廉、高产的芹菜品种为研究对象,就其中利用不同溶剂对总黄酮进行提取,从而确定最佳的提取溶剂。  相似文献   

7.
蔬菜中合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总黄酮化合物是一大类对人体起到较大药理作用的物质,如护肤美容、抗衰老、抑茵、抗氧化等。迄今为止文献报道出大概五十种蔬菜中存在黄酮类成分。总结了其以主要活性成分芹菜素、木犀草素在不同种类蔬菜中的含量分布,为蔬菜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气相色谱仪和气-质联机等方法对黄条Shi的腐败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这将有利于对黄条Shi做一步的生化性质分析和制定其鲜品的国家标准。样品在25℃贮藏5d期间,测定了某些化学指标。结果表明在贮藏1d后,鱼肉变腐臭,挥发性碱基化合物三甲胺和二甲基在贮藏中增加。在5d的贮藏期间发现的挥发性有机酸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并且它们的含量不断增加,检测出脂肪氧化产物和含硫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鸡眼草种质资源进行了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和评价,并探讨了鸡眼草中总黄酮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总黄酮,以三乙胺为介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鸡眼草的总黄酮含量.结果:不同产地鸡眼草总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其中贵州凯里榕江鸡眼草为最高,贵州余庆龙溪鸡眼草含量最低;根、茎、叶的总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由高到低为叶茎根;鸡眼草中总黄酮的积累高峰为6、7、8月;鸡眼草干燥低温中存放,总黄酮含量远高于常温保存.结论:鸡眼草叶片是合成和积累总黄酮的主要器官,夏季是采收鸡眼草的最佳时期并适宜低温干燥保存.鸡眼草总黄酮含量不仅与产地和采收时间有关,而且与生境也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热回流提取法提取废弃芹菜中的芹菜素,通过对不同芹菜部位、提取剂种类、提取剂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次数等进行单因素实验条件筛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一步优化;其最佳工艺条件为50%乙醇,固液比1:10,温度为80℃,提取时间3h;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提取废弃芹菜叶中芹菜素得率达2.78%,得到的芹菜浸膏中芹菜素含量为6.6%,经溶剂精制提纯芹菜浸膏芹菜素含量达到12.40%。同时采用紫外光谱法对芹菜素及提取得到的芹菜素浸膏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其结果发现均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草珊瑚愈伤组织培养及有效成分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艺声  江洪如 《江西科学》1993,11(3):152-158
报道了从草珊瑚茎、叶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和各种植物激素在诱导及其生长培养中的调节作用.应用薄层层析(TLC)和紫外光鉴定,证明所获得的愈伤组织具有合成与原茎或叶相同的黄酮甙类、异香豆素类、延胡索酸等有机酸的能力,亦发现其次级代谢物的组成上与原植物材料不尽相同,愈伤组织中多了三个显荧光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植原体在桑树体内的分布及其相对含量的周年变化.结果显示,茎部植原体含量在生长季节逐渐升高,7月达到最大,冬季检测不到;叶部与茎部相似但植原体含量在8月达到最大;根部全年均含有植原体,含量较低.此外,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对桑树内源激素检测的结果显示,病株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Z+ZR,DHZ+DHZR)及赤霉素(GA3,GA4)的含量都明显高于健株.表明桑树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与植原体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住宅南向阳台的功能分析,认为南向阳台的功能可分为休息功能、家务功能、储存功能,提出南向阳台应以休息功能为主,家务、储存功能为辅的功能分区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药理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介绍了利用酒精溶液从银杏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方法,并简述了该提取物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采用H培养基附加适量的2,4—D(2—3毫克/升)及BA(0.5毫克/升),诱导杨树茎尖愈伤组织的效果较好。 在低浓度BA(0.1毫克/升)及NAA(0.1毫克/升)的分化培养基上,茎叶很快分化。在愈伤组织形成幼小植株的过程中,同工酶酶谱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探讨用醇提法提取竹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为竹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竹叶为试材,以乙醇为溶剂,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竹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试。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表明:影响黄酮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是: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实验条件为料液比1:20,60%的乙醇,60℃提取4h,竹叶中黄酮的含量为7.88mg.g-1。  相似文献   

17.
对柳叶菜科(Oragraceae)叶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分离、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实验,结果表明:1.露珠草属(Circaea)为一较原始的单亲缘类群;2.柳兰属(Chamaenerion)与柳叶菜属(Epilobium)各列为一属是正确的;3.水龙属(Jussiaea)与丁香蓼属(Ludwigia)以不予合并为宜.  相似文献   

18.
土洋层各层闪叶片间保卫细胞大小及叶绿体数目差异显著,保卫细胞及其叶绿体随叶片发育而发育,均可分为幼,成,老3时期;顶叶叶片小,保卫细胞较小,保卫细胞中叶绿体较少,中部叶较大,保卫细胞较大,叶绿体较多,基部叶衰教材老萎缩,保卫细胞及叶绿体各减。  相似文献   

19.
20.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全国不同地区采购的22批次桑叶中6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进行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试验以及含量试验。结果显示: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检测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表明检测仪器与操作符合精密度的要求;不同产地桑叶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安徽亳州、四川绵阳、广西玉林地区采集的桑叶中黄酮总量较高,其次是河南商丘、浙江桐乡、江苏泰兴、湖北襄阳,而湖南邵阳桑叶的黄酮总量最少,提示不同产地桑叶中黄酮的含量有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操作简便、稳定性及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