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昔山花岗岩体位于烟台地区中部,形成于中生代,为一产于古老变质岩区具有片麻状构造的大型花岗岩基,该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山昔山岩体与招掖地区片麻状S型花岗岩特征不同,是以重熔型为主的花岗岩,与金矿化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2.
华南出露大量加里东期花岗岩,其岩石成因、构造背景长期存在争议。湖南省加里东期花岗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其主要形成于416~432 Ma之间,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类型除少数为I型花岗岩外,大部分为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为富硅、过铝质和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富集Rb、Th、U等元素,亏损Ba、Nb、Sr等元素;指示岩浆源区为古-中元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部分花岗岩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指示湖南加里东期岩体形成于碰撞挤压峰期之后挤压减弱、应力松弛的后碰撞构造环境。区域内加里东期花岗岩中铀含量相对较高,为后期铀成矿提供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3.
西华山复式花岗岩株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华山复式花岗岩株位于南岭东段,在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的与鸽矿床有关的燕山期花岗岩中,西华山复式花岗岩株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西华山复式花岗岩株第一期为斑状中粒黑云母花岗岩(γ2-1a5)与斑状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γ2-1b5),第二期为中粒黑云母花岗岩(γ2-2a5)与细粒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γ2-2b5),第三期为...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阿巴嘎旗北部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地处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的西北侧.通过对三类侵入岩体样品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正长花岗岩体(包括中细粒正长花岗岩、条纹正长花岗岩、钠长正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体(中粗粒钠闪正长花岗岩、钠闪条纹正长花岗岩)都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碎裂岩化花岗斑岩岩体兼具A型和S型花岗岩的特征.三类侵入岩体岩浆成因与陆壳变杂砂岩部分熔融有关,均产于后造山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昆仑北坡恰尔隆一带花岗岩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成分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对花岗岩的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综合判别。提出西昆仑北坡恰尔隆一带岩浆岩为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S型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岩浆源和演化过程,花岗岩形成环境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总体属造山花岗岩,主要形成于板块碰撞前、造山晚期和同碰撞时期,并且遭受过挤压和拉张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海西期造山带的演化:来自花岗质岩石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兴安岭海西期花岗质岩石的地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以及晚古代生代沉积建造和火山-沉积建造的分析结果表明,海西早期的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组合(375~350ma)主要分布于乌奴尔和多宝山地区,前者形成于弧后盆地的引张环境,后者形成火山弧环境,海西中期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390~310Ma)主要分布于多宝山地区,形成于板块碰撞后的的中 升环境,海西晚期的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290  相似文献   

7.
焦家金矿床浅深部矿体地质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书剑  孙瑞刚 《甘肃科技》2010,26(16):54-57
焦家金矿床位于焦家断裂带中段,属典型的"焦家式"金矿,矿体赋存于马连庄组合变辉长岩与玲珑花岗岩组合二长花岗岩接触带内及玲珑花岗岩组合二长花岗岩内,已控制矿体走向长1160m,倾斜长2470m,矿体深部未封闭,沿倾斜方向仍有较大的延伸。截止2009年初,焦家金矿床累计探获资源储量234564kg。  相似文献   

8.
皖赣相邻区燕山期花岗岩类构造背景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比研究了江南隆起带皖南地区与赣东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形成的构造背景。皖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形成于挤压构造背景,而赣东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形成于拉张向挤压过渡的构造背景;幔源岩浆直接参与到赣东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的成岩作用中,而皖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类成岩物质主要为壳源;这种差异是赣东北地区燕山期与岩浆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发育,而皖南地区不发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个旧岩浆杂岩分布于个旧市外围,展布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左右,岩性变化复杂,以花岗岩为主。岩区以个旧断裂为界分为东西两区。西区龙岔河岩体出露面积达400平方公里,除花岗岩外有较早期基性侵入岩(贾沙辉长岩)和同期碱性岩共生;东区除马拉格和卡房新山等有零星出露外,都为隐伏岩体,向南可能延及红河河谷。花岗岩据岩性分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简称斑状花岗岩),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简称粒状花岗岩)和浅色花岗岩三大类。三者常依次出露,紧密共生,但从未见明显接触关系,历来都认为是同源多期岩浆侵入的产物(图1)。  相似文献   

10.
选取了花岗岩中最为常见的蚀变矿物绿泥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绿泥石的成分、种类来总结产铀花岗岩中的绿泥石所具有的特征。产铀花岗岩绿泥石种类复杂,包括铁绿泥石、铁镁绿泥石、磷绿泥石、鲕绿泥石、铁叶绿泥石和辉绿泥石,其MgO含量较低、FeO和Fe_2O_3含量较高。绿泥石组成显示产铀花岗岩形成于泥质岩源区,其源岩更加富铀。产铀花岗岩的绿泥石四面体和八面体的位置成分复杂。产铀花岗岩的绿泥石形成温度略高,在低氧逸度的环境下形成。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从细观尺度研究含分叉裂纹花岗岩破裂过程,本文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表征花岗岩真实细观结构,结合RFPA2D-DIP软件构建了含分叉裂纹花岗岩数值模型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含分叉裂纹花岗岩失稳破坏及裂纹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含分叉裂纹花岗岩中,垂直于荷载施加方向的水平分叉裂纹滞后于其他分叉裂纹产生扩展裂纹;加载初始阶段分叉裂纹尖端应力集中,其初始裂纹在倾斜分叉裂纹尖端萌生,试件两端面与预制裂纹贯通导致试件破坏。  相似文献   

12.
冯小明 《甘肃科技》2020,(19):31-33
达里加岩体由灰白色-肉红色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少量花岗闪长岩组成;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均属于S型花岗岩,形成于大陆碰撞构造环境。本文认为,达里加岩体为燕山早期陆陆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发生在碰撞后隆起时或造山晚期。达里加岩体本身不具矿化特征,但该岩体外接触蚀变带产有皮同沟金矿及央曲金矿。  相似文献   

13.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形成与产铀花岗岩关系密切。对产铀的豆乍山岩体和无矿的香草坪岩体开展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微量元素分析,通过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来识别产铀花岗岩。结果表明,豆乍山岩体和香草坪岩体分别形成于(226±5) Ma和(223±5) Ma。相较于香草坪岩体,豆乍山岩体的锆石具有较低的Ti饱和温度和较高的U、Th含量以及较低的锆石与全岩的U、REE、Y等微量元素含量比值等。花岗岩中锆石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受到岩体中矿物组合的影响,因此锆石与全岩的U、REE、Y等微量元素含量比值可以作为区分产铀花岗岩和无矿花岗岩的标志。本研究成果有助于快速高效地圈定铀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张建华 《科技资讯》2014,12(21):117-118
贺兰山地区黄旗口花岗岩体呈岩基状产出,岩体具不甚明显的岩相分带现象.岩石类型复杂,以黑云母英云闪长岩、二云母英云闪长岩为主,二云母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次之,蚀变较强烈.岩石化学成分总体呈中酸性,岩浆分异强烈.化学类型属钙性一钙碱性岩系,具壳源型(S)花岗岩特征.综合分析表明,贺兰山地区黄旗口花岗岩体成因类型属S型花岗岩,形成于大陆碰撞造山环境,具有汇聚、离散、扩张的强力就位特点,形成时代厘定为中元古代长城纪(晋宁期).  相似文献   

15.
董恒达  郑翔 《江西科学》2015,33(1):20-24,51
鹿井矿田处于闽、赣后加里东褶皱地块西缘,是我国的重要铀成矿区之一。鹿井矿田共探明众多矿床(点),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岩体内及其外接触带的变质岩系内,其主要受断裂(特别是北西向断裂)和寒武系地层制,富铀层位提供了铀源,断裂为矿液运移、富集提供了通道和空间;接触带碎裂蚀变花岗岩型矿床铀矿化受构造控制,与花岗岩岩性及不同期次花岗岩接触带有关,矿化主要赋存于晚期花岗岩侵入的接触带外侧,特别是岩体隆起部位外侧花岗岩中。  相似文献   

16.
探讨西藏多巴—班戈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类岩体的成因,评价找矿前景.通过对花岗岩类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成分演化程度、分异程度和氧化状态的分析,结果表明,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岩石组合为英云冈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属偏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具弱的斜长石分离结晶,形成于火山弧环境,角闪岩部分熔融而来; SiO2含量低...  相似文献   

17.
在德尔布干深断裂中段西北侧的额尔古纳地块上识别出一套正长岩-花岗岩组合,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晚期,岩石类型为石英正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石英正长岩SiO2质量分数为60.86%~66.14%,高Al2O3,高K2O Na2O、富钾,暗色矿物主要为角闪石,为准铝质钾玄岩系列岩石,铕负异常不明显(0.81);花岗岩高硅、富碱,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铕负异常明显(0.08~0.46).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主要形成于晚造山-后造山环境,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来源于古老陆壳的部分熔融.正长岩-花岗岩组合为探索区域前寒武纪地块晚期演化历史提供了约束.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赣东北大鄣山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及成岩背景,通过LA-ICP-MS锆石U-Pb方法对大鄣山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进行了测定,大鄣山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35.0±2.6 Ma B.P.,为早白垩世。花岗岩的主要矿物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等浅色矿物,暗色矿物稀少,有利于抵抗风化侵蚀,保持岩石的完整性。岩石形成于以伸展为主导的构造背景下,张性的节理和断裂更为发育。风化侵蚀作用只能沿节理和断裂逐渐进行,容易形成尖峰、峡谷、断壁悬崖等花岗岩地貌景观。岩石结构和矿物组成是花岗岩地貌景观形成的物质基础;节理和断裂是花岗岩地貌景观的造型控制因素;成岩之后的构造抬升是花岗岩成为景观的必备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等也在景观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西段王家会古元古代花岗岩侵入体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这些岩石具有亚铝钙碱性特征(A/CNK<1.1),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蜘蛛网图上表现Nb、Ta、Sr、P和Ti的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εNd(2.1Ga)在-3.82~-2.80范围,表明王家会古元古代花岗岩最有可能形成于大约2.6Ga五台山大洋岛弧火山岩物质和更老的陆壳物质在<1.2GPa条件下的部分熔融.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王家会花岗岩属于后碰撞花岗岩,结合区域上古元古代地质特征,表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南段古元古代晚期的花岗岩构成了与正常造山过程花岗岩浆演化相反的序列.这个花岗岩演化序列说明古元古代晚期可能发生了从伸展到挤压的构造环境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电子探针分析和角闪石-斜长石温压计,得出闽西南构造带出露于地表不同时期花岗岩的结晶压力分别为早侏罗世花岗岩431.3 MPa、晚侏罗世花岗岩187.2MPa、早白垩世花岗岩108.3 MPa,对应的花岗岩结晶深度分别为16 km,7 km,4 km;闽东构造带出露于地表的不同时期花岗岩结晶压力分别为晚侏罗世花岗岩186.8 MPa、早白垩世花岗岩89.5MPa,对应的花岗岩结晶深度分别为7 km,3 km.结果表明,闽东构造带与闽西南构造带侏罗纪以来的差异隆升作用不明显;同时得出研究区中晚侏罗世(175.6~ 145.5 Ma)的隆升剥露幅度约为9 km,对应的地壳隆升速率约为300 m/Ma;早白垩世(145.5~99.6 Ma)的隆升剥露幅度约为3~4 km,对应的地壳隆升速率约为65~87 m/Ma;晚白垩世以来(99.6 ~0Ma)的隆升剥露幅度约为3~4 km,对应的地壳隆升速率约为30 ~40 m/Ma,显示侏罗纪以来地壳隆升剥露幅度和隆升速率逐渐减小的规律,这对东南沿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