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石然先生早年偶读三上义夫《东西数学史》对数学史发生兴趣,开始业余研究数学史,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师从李俨、钱宝琮先生,开始数学史的专业研究.“文革”后,他转向中国科技通史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1990年退休后,在日本佛教大学等执教十年.在这篇访谈中,科学史家杜石然先生回顾了他从事中国数学史和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总结了编撰《中国数学简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重要学术著作的经验,并展望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杜石然先生早年偶读三上义夫《东西数学史》对数学史发生兴趣,开始业余研究数学史,1957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师从李俨、钱宝琮先生,开始数学史的专业研究.“文革”后,他转向中国科技通史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1990年退休后,在日本佛教大学等执教十年.在这篇访谈中,科学史家杜石然先生回顾了他从事中国数学史和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总结了编撰《中国数学简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重要学术著作的经验,并展望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国数学史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在这半个世纪中,中国数学史一直是本所基础最深厚、成果最丰硕和科研工作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本文简要回顾本所50年来中国数学史的研究概况,以就教于方家。1李俨、钱宝琮建立中国数学史学科为了回顾50年来我所数学史的研究,不能不首先介绍一下中国数学史学科的奠基人、我所的主要创建者李俨和钱宝琮等先生开始中国数学史研究、建立中国数学史学科的情况。20世纪10年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德”、“赛”两先生以前所未有的声势进入中国。李俨、钱宝琮等先…  相似文献   

4.
李俨、钱宝琮是引导作者走上数学史、科学史研究道路的恩师.而作者又有十几位学生.为了中国数学史、中国科技史的共同事业,三代人走到了一起,并结下深厚的师生情缘.  相似文献   

5.
李俨、钱宝琮是引导作者走上数学史、科学史研究道路的恩师.而作者又有十几位学生.为了中国数学史、中国科技史的共同事业,三代人走到了一起,并结下深厚的师生情缘.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介梅荣照主编的《明清数学史论文集》一书,对中国数学史开展断代专题研究,是我国数学史界继承并发展李俨、钱宝琮、严郭杰先生研究成果的宏大计划,持续近三十年,历来为国际科学史界所重视,文集收入论文15篇、附录2篇,其中严敦杰先生遗作7篇,本文对15篇论文逐一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7.
缘结科学史     
童年时作者在舅父张秀民先生家中读到《中国古代科学家》,从这本科学史启蒙读物中得知李俨、钱宝琮、严敦杰和杜石然等大师。在报考研究生时,偶然看到杜石然先生之名,于是决意报考,幸蒙录取,从此走向了科学史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8.
缘结科学史     
童年时作者在舅父张秀民先生家中读到《中国古代科学家》,从这本科学史启蒙读物中得知李俨、钱宝琮、严敦杰和杜石然等大师。在报考研究生时,偶然看到杜石然先生之名,于是决意报考,幸蒙录取,从此走向了科学史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9.
2017年是著名的科学史家严敦杰先生(1917.11.1-1988.12.23)诞辰一百周年.严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科学史集刊》副主编、《自然科学史研究》主编,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奠基者和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主要研究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科学史文献学、航海史,发表论著100余篇(部),为研究所蒐集大量图书资料,对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的发展、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其治学为人,堪为后世楷模.为继承和发扬前辈的优良学术传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中国数学史学会于2017年12月16—17日在北京举办了"继承与创新: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回顾与瞻望——纪念严敦杰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回顾严先生的学术贡献、生平事迹,并就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科学史文献学、航海史等专题进行探讨.会上,严敦杰先生的高足王渝生做了题为《严敦杰先生生平简介》的大会报告.现将他报告的原稿全文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2005年3月26日至3月27日,由台湾中国科学史委员会主办,台湾师范大学数学史研究中心和台湾清华大学科学史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七届科学史研讨会在台湾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台湾中央研究院科学史委员会主任洪万生教授主持,历届老主任李国伟、刘广定、杨翠华出席了会议,到会的科技史专家学者60余人,其中有来自大陆的3位学者,分别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原所长陈关东教授、原副所长陈久金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