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质主义视野里的教育“本质”不过是特定语境中教育的“意义”话语。主体性培育作为工具主义教育意义的建构内容,具有其时代背景、教育自身发展和人本身发展的内在必然性。主体性培育理念的确立,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确认和尊重,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教师主体性主导作用的展现和素质教育中的主体性培育全面落实是工具主义教育意义关于主体性培育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施的以民族创新为灵魂的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主体性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等始终作为各种教育和各科教学活动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旨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人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育的重要方面,体育教育是通过自身的身心活动,发展人的“主体性”,培养坚强意志和健全人格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和参与人际关系的一种良好方式。体育教育通过自身身体性认知过程中,“是人把自己身体的健康、强壮和优美作为文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涌现的编辑部社会学、“新新闻生态”、融合文化等理论视角,分别从“生产者”“消费者”等角度关注媒体融合进程中人的主体性问题。不过,由于各研究视角对“人”的理解均局限于某种特定的角色化框架,因而无法真正确立人在媒体融合中的主体性地位。技术赋能使人获得了“融合性媒介”的素质,这为媒体融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具有“数字化身”的社会主体在自我激励机制和规范性机制的作用下,以自组织和他组织的方式参与到更大规模的社会融合浪潮之中,融合始终与人的“自我迷失”、社会解组等裂变性风险相伴而随,可见,当下风险防范和秩序重构已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林剑芳 《科技信息》2011,(13):135-135,111
0引言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人的主体性是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教育活动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主体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变他律为自律,变他控为自控,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遵循主体参与原则,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构建主体教育模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时候,由于我们对班级中大多数处于中间型的学生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5.
(一) 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问题,是教育教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实践课题。为了克服“教师中心”的传统教育弊端,近几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强调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矫忽视学生主体性之“枉”,是有必要的。但对教学过程诸要素的地位、作用及相互联系的理论阐释,则应力求全面、准确。常见的提法是:“教师在教  相似文献   

6.
在"交互主体"视域下,师生双方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就是两者彼此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教师的作用不是单纯的"主导作用",而是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与目标,创造性的发挥自身的主体性,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相互补充,共同发展。音乐教学既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交互主体"的师生关系是音乐教育实践双方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这一理论的提出,有利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中主客分立式定势思维对教学实践与思想的束缚,对构建教学相长、师生和谐、共同探究与进步的新型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生本位课程”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课程观为基础的一种新型课程。这种课程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SCIAA教学法是笔者将“学生本位课程”应用于教学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英语精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学生本位课程”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建构主义课程观为基础的一种新型课程。这种课程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SCIAA教学法是笔者将“学生本位课程”应用于教学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英语精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的决定性因素是创新,而创新的实质是人的主体性的凸现,因此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根本性要求就是要注重人的主体性,实施主体性教育,充分发挥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在教育过程中激发人的主体性、实现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学习策略的种类和内容,提出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应用学习策略,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地提高阅读能力,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主体性地位不仅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键,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关键。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已经成为目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迫切任务。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应当以唤起教师对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追求为前提,以教师所在的群体或组织所产生的群体影响力或环境影响力为外在的促进手段,在学校整体环境的构建中,实现教师的全方位发展,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是目前教师发展的根本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体育教学是健康教育与现代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是实施健康教育方法之一 其实质是: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中通过建构学生体育主体性的过程,提高学生的体育主体性使其成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 实施主体性体育教学能从根本上改变体育课实效差的问题,也是全面推进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和保证。教师只有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才能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中心角色,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标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也发生一系列的改革创新。而主体性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程中的提出,不仅改革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体地位,也促进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网络化。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主体性教学模式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提出构建网络化思想政治教学平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么使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很好的发挥各自的主动性,要么就会导致“个人中心主义”极端的出现。哲学概念“主体间性”的提出解决了主体性教育的困境,为我们理解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主体性教育中的传统师生关系的理论背景进行了反思,分析了主体间性教育理论的合理性,由此提出要建构主体间性下的师生交往关系,并重点从知识观方面强调如何重构师生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四大弊病,所以解决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问题迫在眉睫。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背景下突显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性。最后文章从“提高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应遵循的五条重要原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乡教育融合”是党和国家“城乡融合”战略中的应有之义,是“城乡教育统筹”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深化与发展,是解决新时期城乡教育关系的根本指针和核心原则。“城乡教育融合”的体系构建与系统推进应站在我国城乡关系及城乡教育关系发展的时空格局中,以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为指导,克服“城市偏向”与“乡村偏向”的二元对立,确立城乡教育地位平等、互帮互助、协同发展的融合原则,建构以城乡教育系统互融为主体的内核系统、以城乡社会交融为辅助的外缘系统,以及促进内外系统沟通联结、以文化为主要载体的中介系统,并完善政府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支援帮扶和城乡教育主体“主体性自觉”联动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本文试从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开始,分析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几个误区,即重视师生交往的工具性价值,忽视目的性价值;“藐视”学生主体性;“严”“爱”脱节,师生关系恶化。从而提出在学习活动、班级日常活动、常规管理工作等方面突出学生主体性;加上教师自身主体性的发挥,才能合理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康永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3):109-110
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本文试从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认识开始,分析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几个误区,即重视师生交往的工具性价值,忽视目的性价值;“藐视”学生主体性;“严”“爱”脱节,师生关系恶化。从而提出在学习活动、班级日常活动、常规管理工作等方面突出学生主体性;加上教师自身主体性的发挥,才能合理地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缺失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商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表现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被动化,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机功利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态度消极化。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强烈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呆板陈旧。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对策,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主体性教育;优化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时代新内容;切实提高“两课”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合理发挥;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促进教育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