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花灯是我国重要民间剧种之一,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又是花灯的繁衍地,玉溪花灯是云南花灯的一个重要支派,在云南花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玉溪花灯的发展现状及其改革路径的分析与探索,可以为以玉溪花灯为代表的地方戏曲艺术的发展之路提供借鉴。当前玉溪花灯的现状主要表现为舞台花灯艺术与民俗花灯的分离,实现两者的结合是促进玉溪花灯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结合文化生态学、社会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对花灯历史文化、渊源、发展历程进行的阐述,通过文化生态学三个维度(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提出一些对花灯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有效的建议,为花灯相关研究专家乃至同类艺术提供传承与发展参考研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古村落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源”,一方面,古人在村落营造过程从仙居花灯中汲取营养,用花灯造型和图案建造古村落,即古村落建筑以花灯为源;另一方面,在花灯创作过程中,大量借鉴古村落中的木雕、石雕、鹅卵石镶嵌、刺绣、剪纸等建筑文化生态,同时融合了古村落的民俗风情,古民居成为一座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花灯以古村落为源。二者互为源头,如同在同一口井中汲水,成为浑然天成的一体。  相似文献   

4.
秀山花灯,是集宗教、民俗、歌舞、灯彩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现象和民间表演艺术,是该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的主要代表,也是中国花灯表演艺术与灯彩造型艺术有机结合的一支艺苑奇葩。本文通过对其造型特征进行分析,以解读秀山花灯灯彩造型所传达的深刻的民俗文化内涵及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云南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提倡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保护民族文化关键是要做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民族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使得少数民族文化精神缺失,发展不平衡,缺少科学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因此,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已是必然,力求寻找科学、有效、可行的办法来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云南戏曲从新石器时代或青铜器时代“沧源岩画”展示的原始戏剧开始,经历了部族乐舞、节会歌舞、宫廷乐舞、傩舞等初级戏剧阶段,走过了带有杂剧性质的“五花爨弄”和百戏性质的花灯漫长演变期后,至明代嘉靖年间,以《性天风月通玄记》和《宴清都洞天玄记》等剧本的创作为标志,云南戏曲进入了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7.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以特殊风格独立于世界戏剧之林的中国戏曲,它的璀灿夺目使外国人叹为观止。而作为中国戏曲组成部分之一的“云南花灯”,也以它浓厚的地方特色,为中国戏曲丰富了色彩。  相似文献   

8.
全椒"正月十六走太平"是以舞龙舞狮、花灯等民俗活动和健身走为主要形式的地方传统体育文化的缩影,具有典型的地方性、自发性、质朴性。对宣扬和谐社会精神、强身健体、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碑刻文献是中国文化的独特形式,是历史研究的珍贵史料。云南佛教碑刻历史悠久、分布广、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是研究云南,乃至中国佛教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云南与南亚、东南亚佛教文化关系的重要文献。弄清云南佛教碑刻文献的发展、分布、类型、特点、内容和研究状况,对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云南佛教碑刻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花灯活动开展状况进行调研。得出了:民众对于花灯舞的参与热情不是很高;民众体育运动选择项目主要是球类和跑步为主;参与花灯舞获得年龄结构不合理,中老年人较集中的结论。提出:政府加大相应的经济扶持投入;将花灯舞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大力宣传花灯舞的民族品牌价值等相应举措。  相似文献   

11.
曾雯洁 《科技资讯》2013,(1):244-245
粤剧(曲)是广东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但深受广东人喜爱,而且深受云、桂人民和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人的喜爱,是中国最先走向世界的剧种。因此,将粤剧翻译成英语有利于粤剧和中国文化在海外进一步传播。但目前已翻译成英语版本的粤剧数目稀少,而且翻译得并不十分到位,其原因是粤剧翻译存在几个难点。本文以著名粤剧《帝女花之香天》试论述粤剧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徽剧中武打艺术的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徽剧孕育了京剧,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徽文化因子,是首批被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作之一.就目前仅从戏曲的角度去研究徽剧,有失偏颇.武打艺术是徽剧的精华,对徽剧的昔日辉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又是徽州武术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其采取保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出身的不同决定了金代北曲与宋元南曲反映口语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南北地域的差异又决定了它们在语音上也可能存在南北差异,这就决定了二者在用韵上存在差别。它们的差别主要集中在歌麻部的分立、支思组的独立趋向、中古山摄洪细分组的情况以及入声韵的保留与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老郎神考论     
随着昆剧在明中后期的兴盛,昆剧艺人像其他行业那样,开始进行其行业神的祭祀。关于昆剧艺人祭祀的祖师,有唐明皇、二郎神、翼宿星君、后唐庄宗等多种表述。综合来看,昆剧艺人的祭祀活动受到了官方的影响,昆剧艺人祭祀的老郎神演变成为唐明皇和翼宿星君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5.
妇女的穿戴打扮 ,往往在节日里表现得最为突出 ,甚至具有明显的超乎节序的特色 ,形成节日民俗一大景观。明代市情小说《金瓶梅》堪称最好注脚。明朝妇女在元宵节期间喜穿白绫的习俗 ,《金瓶梅》中有多处与此相关的描述 ,可与明代史料互为补充、印证。白绫衫 (袄 )在明代成了元宵节物 ,妇女必备。不惟如此 ,白色衣服在平日也是很受人喜欢的便服。因此 ,由《金瓶梅》我们可以一窥明代妇女习俗 ,妇女元宵夜走百病时穿白绫乃是其中服饰民俗之一。这在服饰民俗史上也是一个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
桂东南采茶戏被列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于是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作为桂东南采茶戏的组成部分——博白采茶戏是我们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有关资料表明,博白的采茶戏也曾历经风雨,由此可以看出广西博白的文化发展史的一个侧面,从而透视全国文化与政治的发展史。到了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采茶戏的发展、甚至生存都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对于博白采茶戏的生存状态的分析,就是为了引起社会的关注.也试图给出一些参考性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川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民营剧团在川剧的振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民营剧团使川剧剧目得以传承、创新,为川剧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加紧了川剧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其发展壮大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发展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闽剧是目前福州地区现存的惟一一种以福州方言进行表演的地方戏剧,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瑰宝。研究认为闽剧是福州特有的地方传统戏曲,其在福州这片沃土上产生、融合、发展、兴盛,而且伴随着福州人不断向海外移民,闽剧也随之漂洋过海,在海内外唱响,成为联络海内外福州乡亲的重要文化载体。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梳理闽剧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莆仙戏生存现状及其在传统艺术与现代生存中所面临的矛盾,指出莆仙戏存在的草根式生存危机与困境,提出莆仙戏在重围中寻求突破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昆曲的艺术魅力为主线就昆曲的传承与革新问题提出几点思考。昆曲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的剧目丰富,曲调婉转,表演优美动人,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在“流行”已逐渐成为人们审美定势和思维习惯的现今社会,昆曲在中国传统文化轨道中将如何生存和健康地发展,是摆在戏曲界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