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限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利用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因素。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城乡发展政策与体制等都对区域城镇化水平有重要影响。解放思想,摒弃不合理的政策与体制,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因势利导,发挥优势,走工业化道路,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其中有地理环境的因素,也有历史渊源、观念的差异等原因,但政策导向则是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缩小这个差距,就必须对产业政策进行调整.中央在财政上、人才配置上实行向西部倾斜的政策,而西部地区也要自强自立,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抓住开发西部的历史机遇,努力发展经济,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为我国整体经济协调、有序、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经济法律制度,要从构建和谐的政治与法律制度入手,研究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特殊性。在构建和谐社会时,要充分认识到民族个性、生态理念、文化因素等特殊性。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经济法律制度,应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基本的法律制度,以营造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法治环境。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法律制度,以执行好现行有效的法律为手段,通过努力营造好的执法环境,追求好的执法效果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乌兰夫的经济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人民群众为本的唯物主义思想,始终凸显的是国家观念、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他视经济建设为一个系统工程,一贯强调备行备业的相互支援和共同发展,而不是要使某个领域孤立地发展。他还把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同举并重,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乌兰夫经济思想中表现出的这些鲜明特点,同时也体现出了乌兰夫进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深刻领悟这一点,对今天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族经济学是围绕民族因素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研究各民族或民族地区的经济变化与经济关系。民族经济的二重性和多样性特征是民族经济学研究的着眼点。当前民族经济学应迫初探讨的问题是:改造社会的基层结构、改造农村经济结构、建立民族经济发展的试点、寻找发展民族经济的实际操作程序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其中有地理环境的因素,也有历史渊源,观念的差异等原因,但政策导向则是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缩小这个差距,就必须对产业政策进行调整。中央在财政上、人才配置上实行向西部倾斜的政策,而西部地区也要自强自立,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抓住开发西部的历史机遇,努力发展经济,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为我国整体经济协调、有序、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海岸带因其区位优势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具备较大的开发价值,促使人口集聚,经济开发活动频繁,短期经济利益追求与长期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海岸带空间治理是海洋强国背景下为了达到海岸带空间资源有效配置与多元主体利益平衡的公共管理过程,也是全球治理理论以空间为切入点在海岸带领域的重要应用。针对海岸带陆域土地开发与污水排放、近海渔业资源与灾害威胁等问题,研究了全球海岸带空间治理机制及其运行模式,包括激励、协调与约束3大类机制。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滨海地区产业结构优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津市滨海地区的实际出发,以区域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滨海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在对该区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资源,环境3方面分析了产业结构的相关因素与关键因子,建立了两类产业结构优化模型,在选定的高,中,低3种发展速度下,进行了模型的仿真运算,提出了推荐方案及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历史文献、遥感信息和实际考察,对西康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开发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国土资源丰富且质量较优,开发潜力巨大,在陕西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经济开发也受到生态环境、高级管理人才和资金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同时,还针对经济开发中一些其他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国家应加大陕西经济开发扶持力度,加快西康铁路沿线地区开发步伐;加强环境管理与建设,倡导生态经济型的开发方略及对策等。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西北部地区是以藏羌民族集居为主的民族地区,也是四川省的生态资源中心。区域内地理地形复杂,自然保护区数量多、密度大,民族文化浓郁,经济发展落后,居民城市化低。调查发现,由于建立保护区指导思想的制约,现已建立的多数保护区规划缺乏系统科学性,管理系统与职能单一,依然存在来自区域内部居民与外部经济活动对其的破坏。研究认为,要实现保护区的设立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的终极目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对现有的保护区管理系统实施调整与完善,建立具有政府管理职能的资源保护特区,选择以城镇化为主要方式的保护区内就近生态移民,构建科学的自然保护区层次、形成政府(资源保护特区)与民族居民的资源保护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阻力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河南信阳为例,在全面调查分析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和生态学等理论,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从研究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镇)化特征入手,阐明了中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阻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探讨了加快中部农业经济地区城镇化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对策及发动机制.对中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临沧要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只有着力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实力,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通过切实加快科技体系与科技园区建设,加大人才培引力度,加快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把临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为我区的经济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以广西为例,从农业、工业、矿产资源等方面论述了科技进步对民族地区经济振兴的作用。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缩小与沿海发达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差距,并赶上和超过它们。  相似文献   

14.
在民族理论研究中,人们往往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替代“少数民族经济”而论,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少数民族经济应是个历史范畴,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存在的与地区其他民族经济融合的保留鲜明少数民族特点并体现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经济。  相似文献   

15.
我国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因果链,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大课题和区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欠发达地区的现实选择应是抓住国家大力投资生态建设的机遇,将生态发展作为突破口,通过建立人工模拟生态系统,此新产业发展促进特色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调查研究,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人身安全难以保障,情感冷漠,心理不健康,品行不端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助,国家政策和法律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名城阆中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阆中古城的自然人文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作了剖析,提出在经济与社会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古城的保护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提出要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古城的历史文化为依托,发展文化经济。  相似文献   

18.
甘肃河西地区资源与环境基础信息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甘肃河西走廊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的目的,就是利用地理信息资源与环境数据库和空间分析方法,探讨河西内陆流域水资源分配和调控的优化模型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进而探讨人地关系协调发民遥综合模型。本文系统介绍了甘肃河西地区资源与环境基础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甘肃河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了河西地区社会经济空间格局的基本特点,认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综合研究一个地区社会  相似文献   

19.
试论西部经济发展与提高人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并以“两个基本点”为出发点,逐步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以大力解放生产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深入发展,迎接国际经济的竞争和挑战。在这一举措的促使下,我国在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方面均有了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针对贵州省雷山县的生态特征以及山区社会经济状况,采用适宜性评价与景观整体格局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在充分调查自然、经济与社会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农业气候、林业、种植业区划研究的结果,探讨研究区生态规划的实践途径,以及如何将贫困落后的山区社会经济状况纳入规划方案对雷山县农业进行综合区划研究,并分别提出了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为该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