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与传承者,传承人的选拔将直接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要避免用"保护主体"取代"传承主体"。各级政府部门、学界、商界、新闻媒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主要职责是利用自己的行政、学术、资金、传播等优势,在政策、法律、学术以及资金等层面,扶持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制定正确的政策是调动民间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其核心思想是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激发民间社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大理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平台,是保护和传承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场所,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课堂。探讨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传承和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民族地区高校应该参与的一项工作。利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开展校园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地区形成民族特色经济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16字保护工作方针十分明确.充分利用其经济价值,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发展为优势文化产业和特色经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特色发展并使其发展“反哺”非遗保护.  相似文献   

4.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播的一种特定方式。在构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时,必须重视内外部环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在环境变化历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陷入非语境化境地,这就会极大地阻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因此,在新形势下,应当根据当前的时代环境,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非物质文化传播路径,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使其完整地交到后代子孙手里。  相似文献   

5.
郑伟  李师龙 《科技信息》2011,(7):I0131-I0131,I0413
分析了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职能优势、手段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组织活动、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和非遗数据库建设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常丰富。在地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高校图书馆除了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外,还应开拓思维,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来参与地方非物质文化的信息采集、地方文化的整理和归类、储藏及传播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郑伟  李师龙 《科技信息》2011,(1):I0207-I0207,I0233
分析了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职能优势、手段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组织活动、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和非遗数据库建设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大理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之地,也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十字路口,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外来文化的盲目追捧及对本土文化认同感的减弱,极大地威胁着大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基于对大理地区中小学校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调查分析,对大理地区中小学校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结合国家级"非遗"常州梳篦个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模式进行研究,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化"传承保护模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出康巴地区藏医药传承与保护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方法以康巴地区藏医药相关的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甘孜州南派藏医药"、"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为切入点,以康巴地区藏医药的传承与保护为重点,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发掘康巴文化与藏医药的形成、发展、传播之间的有机联系.结果康巴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孕育发祥了丰富多彩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甘孜州南派藏医药",由于老一辈传承人年事已高,新一代传承人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康巴地区藏医药的学术传承有待进一步加强.结论康巴地区藏医药是康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亮点之一,进一步推进康巴地区藏医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利于促进康巴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中小型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晚、力度不够,但从某种角度上看,它们却具有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势。以北海市图书馆为例,深入探讨了中小型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与策略。  相似文献   

12.
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学科理论和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场问题在于“基层社区”保护、“文化空间保护”和“民间社会保护”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联性,论述了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定位,阐释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深化图书馆功能。  相似文献   

14.
重庆三峡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庆三峡库区不仅具有璀璨悠久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存在着大量风采卓异、内涵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类标准对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归类整理,并充分把握其呈现出的民族性、区域性、草根性和脆弱性等特征,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加强保护与开发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缺失给保护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而科学地恢复、整合或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场,则是破解此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所谓生态场,即是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的整体性场景,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产生和传承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智慧、文化人格等诸多因素组合而成的立体空间。它们的合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的首要条件,也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奏。为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场,基础尚好的,使其得以恢复;已分散的,就将其整合梳理;已遭破坏的,就要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的重建。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对我国对各类型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角色进行了定位,通过分析比较图书馆与其他文化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职能、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差异,认为图书馆应当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与其他文化机构携手共进,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内有关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从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与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保护方式等六个方面,对近十年来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梳理,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传统技艺类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不同的主体表述并利用.该文以“传统技艺类非遗铜乐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量性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河南省许昌市欧营村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受访者的访谈文本编码分析,构建地方性传统技艺类非遗话语环境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样本特征的非遗主体对非遗文化感知的差异特征.研究发现:1) 话语环境的构建过程中不同样本特征的居民,如性别、职业、学历和收入等,对非遗文化的感知与态度差异性较大;2) 话语环境的“支撑条件”有利于筑牢遗产归属,为主体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支持,包括居民自身对非遗的认知、保护与传承工作态度和地方认同.3) 话语环境的“结果”主要从非遗文化技艺流失原因、发展影响等探讨发展前景,结合支撑条件发现阻碍因素集中于年轻群体意愿、保护意识、技术操作、商业化与创新以及非遗产品或文化宣传等方面.至此提出通过发展旅游促进劳动力回流、学习平台建立身份认同并解决技术问题、品牌文化推出创新和现代营销媒体多渠道开展宣传等有效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参照国内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状况,认真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制定出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高校图书馆对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优势,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定位.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可以拓展、延伸.结合实践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传递的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