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1~2003年在郑州市动物园对笼养红腹锦鸡的繁殖习性与人工孵化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求偶炫耀可见于每年的11月上旬至翌年7月中旬,产卵时间为4月上旬开始,6月中下旬结束,鸡群持续产卵时间约57~76天.产卵盛期是4月上旬至5月上旬.平均产卵数为7.09枚/鸡.年.平均产卵数最多的为2龄鸡,达到17.75枚/鸡.年,平均卵重29.97±3.35(21.2~44.5)克,受精率为60.37%,电孵化器孵化,孵化率为93.28%,孵化期为24(22~25)天.  相似文献   

2.
1980年10月至1982年8月曾先后在甘肃康县城关、阳坝二公社的八个采集点;甘肃徽县水阳、城关、麻沿和嘉陵等四个公社的八个采集点以及甘肃两当县一个采集点等处调查了原尾虫的种类和分布,共采集到标本300余个,其中包括成虫及幼虫,大部分标本采自康县郑家沟、庄子上和徽县谈家庄穿洞河坝,经鉴定主要种类为甘肃阿螈Alaskaentomon gansuensis系一新种,属于螈科,将另文报导;青海夕螈Hesperentomon chinghaiensis属夕螈科;古螈属一种Eosentomon sp.属古螈科,此三科、属之检索表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月份天女木兰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的测定,推测天女木兰多酚类物质的季节变化规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定性、定量测定不同月份天女木兰不同高度叶片游离酚、结合酚和酯化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天女木兰叶片含有绿原酸和对香豆酸2种游离态酚;含有咖啡酸、对香豆酸2种结合酚;含有对香豆酸1种酯化酚.5月上旬开始,随着叶的发育天女木兰游离酚的含量逐渐增加,进入7月上旬,达到最高,随后含量逐渐下降;从5月上旬长叶开始至10月下旬落叶为止,总体呈现随着叶的发育酯化酚含量逐渐增加的规律,叶内结合酚呈现出非规律性的变化;5月叶片抗氧化性最弱,5月至8月抗氧化性逐渐上升,8月抗氧化性最高,8月至10月抗氧化性逐渐下降.天女木兰抗氧化性与多酚类物质含量具有相关性,确定天女木兰叶的最佳采集时期为10月上旬,即落叶前期.  相似文献   

4.
稻水蝇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年发生 4代 ,世代重叠 ,发育历期世代间存有极显著的差异 ,虫态间发育历期除幼虫与蛹外亦呈极显著差异 .成虫越冬 .4月下旬越冬成虫大量出现 .4月下旬见一代卵 ,5月 10日为一代幼虫盛发期 ,化蛹在 5月 2 5日始盛 ,一代成虫于 5月下旬可见 .第二代 5月下旬见卵 ,6月上旬至 7月上旬幼虫发生 ,6月中旬至 7月上旬化蛹 ,6月下旬至 7月中旬为二代成虫可见期 .第三、四代幼虫分别发生于 7月上旬及下旬 ,第四代成虫于 8月中旬羽化 ,8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并越冬 .第 2代危害严重 ,发生数量极显著多于其它各代  相似文献   

5.
2007年4月~2009年8月对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县疣螈(Tylototriton wenx-ianensis)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生境和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内文县疣螈的分布呈"斑块化"和"破碎化"的特点,只在农茶、石屋冲、东冲和包家河4地发现有文县疣螈,平均种群密度为0.180只/m2,农茶最高(0.368只/m2),包家河只有零星分布.对海拔高度、水深、流速、基底类型、植被盖度、干扰距离等生境因子的选择具有较显著差异,较适合的生境为海拔高度1 100~1 400m区间,水深0.3~0.8m,沙石底质,流速小于0.5m/s,植被盖度60~80%的水潭或小溪.主要食饵为节肢动物,占73.0%,其次为环节动物,占23.5%,另有少量软体动物,捕食与生境选择存在一定关系.在分析了保护区影响文县疣螈生境主要因素的同时,提出了保护文县疣螈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使用1954~2015年新疆石河子垦区60多年的人武部防雹作业记录资料、石河子地区灾害大典、石河子气象局的冰雹记录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石河子垦区冰雹天气的发生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为高峰期,90年代为平稳期,2000年后为跃增期,2012年后冰雹天气发生逐渐减少;冰雹天气主要发生在5月至8月期间;其中强冰雹天气在5月第2候至8月第5候为冰雹天气高发时期,占总冰雹发生次数的98%;强冰雹天气大多发生在午后到晚上时段;根据石河子垦区历年雷达资料统计分析,总结了石河子冰雹天气的5条主要移动路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朽木夜蛾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的效果。朽木夜蛾在河北省秦皇岛和唐山地区 1年发生 3代 ,以蛹越冬。其幼虫第 1代发生于 5月中旬至 6月中旬 ,第 2代发生于 7月上旬至 8月中旬 ,越冬代发生于 9月中旬至 1 0月上旬。幼虫共 6龄。采用除虫菊洗衣粉 (1∶2 ) 2 5 0倍液和苏芸金杆菌 2 0 0倍液喷雾防治 ,杀虫效果达 1 0 0 %。也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8.
2007年在湖北咸丰高乐山镇核桃园村、房县桥上乡西坪村进行了烟草赤星病菌观测与发生程度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1)咸丰观测点未发现孢子散发,叶片上仅有零星病斑出现,病情指数8月上旬为0.2,8月下旬达1.2;2)房县观测点病菌孢子分布在0.5~1.5m高度,7月中旬至8月下旬田间可见孢子散发,0.5m高度孢子数量最多,其次为1m,1.5m孢子数量相对较少,叶片上病斑较多,病情指数4.1~25.34.  相似文献   

9.
稻水象甲是水稻检疫性害虫,在留坝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日均气温达12℃时,成虫开始取食杂草,5月下是至6月下旬迁入稻田产卵为害,7月上旬幼虫化蛹,8月上旬成虫羽化并迁入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成虫生活爿性有明显的趋湿性,趋嫩性和趋阴性;幼虫有群集结茧和土中化蛹习性,干旱稻田幼虫存活率低。成虫防治应在5月上旬产卵前,幼虫防治应在6月进行。  相似文献   

10.
黄栀子花期气象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黄栀子开花规律,预测黄栀子开花时间,利用2007—2020年江西天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黄栀子物候观测资料与同期气象观测数据,采用Origin拟合方法,对黄栀子花期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黄栀子花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黄栀子平均始花期为5月16日,盛花期为5月20日;黄栀子花期主要受气温、日照、降水影响较大,与上年度11月上旬,4月上旬至5月上旬平均最高最低气温、4-5月上旬日照及降水相关性最显著.据此建立的预报模型预测最大误差在2d以内,为开展黄栀子花赏花旅游项目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紫海胆人工育苗效率,于2019年5月—2020年8月,以天然紫海胆为亲本,对亲本促熟和幼体培育技术进行了改进。在亲本暂养期间足量投喂海带和牡蛎,两周后进行催产,亲本排放率达到90%,且配子受精率达到95%,孵化率达到85%。在幼体培育过程中采用超滤海水和不换水育苗,并结合少量多次的投饵方法,使八腕幼体存活率达到74.95%,最终获得了3~8 mm的稚海胆30万余个,提高了紫海胆人工育苗效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棘腹蛙在渝西地区的人工饲养及繁殖情况,通过对成蛙两年的饲养繁殖观察,发现其生长良好,能安全度夏和越冬;采用自然受精繁殖,获得棘腹蛙卵2 870粒(受精卵1 925粒,平均受精率为67.1%),孵化出蝌蚪1 700尾(孵化时间为12天左右,平均孵化率为88.3%),培育出变态幼蛙230只,越冬前未变态蝌蚪530尾(蝌蚪期为90天左右,平均变态率为39.6%,平均成活率为39.2%).结果表明,在海拔低、气温高的渝西地区进行棘腹蛙人工饲养和繁殖是切实可行的.该研究对棘腹蛙的规模化养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昭通烟区烟叶糖质量分数与其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了2011-2015年昭通烟区3个主要基地(昭阳、彝良、镇雄)烤烟K326各部位初烤烟叶糖质量分数(总糖、还原糖、两糖差)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昭通烟区各部位初烤烟叶的总糖质量分数与大田期5-8月日照时数、降雨量、温度的相关性因基地不同而异;各部位初烤烟叶还原糖质量分数与大田期5-8月日照时数负相关、与降雨量正相关、与气温的相关性因基地不同而异;各部位初烤烟叶两糖差与大田期5-8月日照时数正相关、与降雨量负相关、与温度的相关性因基地不同而异.因此,影响昭通烟区各部位初烤烟叶两糖协调性的主导生态因素为大田期5-8月的日照时数和降雨量.  相似文献   

14.
亚洲玉米螟的种群动态及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0年6~8月对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春玉米田间落卵量和亚洲玉米螟为害玉米的严重程度及赤眼蜂自然寄生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全年共发生2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7月末至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400粒和374粒,第一代卵孵化率97.18%,第二代卵孵化率96.09%,田间花叶率86.00%,百株蛀茎孔数754,蛀茎株率100.00%,百株蛀雌穗孔数70,百株蛀雄穗数77,蛀雄穗株率77.00%,蛀雌穗株率66.92%;玉米螟赤眼蜂在春玉米的第二代卵粒的自然寄生率最高达到21.56%。通过调查及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5.
大鲵的自然繁殖周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于1990年8月至1991年10月在河南卢氏县大鲵自然保护区对大鲵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调查。从周年材料判定,在自然环境下,共产卵期在初秋(8月上中旬),孵化期在中秋(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当年长至4~5cm即进入休眠。  相似文献   

16.
虎纹蛙(Rana tigerina rugulosa)的食性与繁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报道虎纹蛙(RanatigerinarugulosaWiegmann)的生态习性特点.该蛙性凶猛,蝌蚪以活的小动物为主食,也会互相残杀,成体则喜吃昆虫和蟛蜞;繁殖期为4~8月,高峰期为4月下旬~5月中旬;属于一年多次产卵类型;卵群形态为小片状,沿着水域的岸边分布;个体发育迅速,春末夏初产卵发育而成的雄蛙,在当年冬眠之前可达性成熟.  相似文献   

17.
蜀柏毒蛾是福建省柏木的一种重要害虫,在福建一年发生2代,以幼虫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始见成虫。第一代幼虫5月中旬孵出,第二代幼虫9月中旬出现,幼虫危害严重期是3月下旬至5月中旬,其次是7月下旬至8月下旬。林间防治以PIB5×108个/mIPoNPV 20%氰戊菊酯(1:15000)倍液喷洒,或是PIB5×108个/mIPoNPV 5亿孢子/g白僵菌 20%氰戊菊酯(1:15000)的配比,防治效果最好。病毒的防治运期应掌握在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8.
为了展现琉球群岛海域的海浪特征,利用2个浮标观测数据分析了该海域的波候(海浪气候态)特征,重点计算了宫古海峡的强风、强浪。结果表明:喜屋武岬的月平均有效波高(SWH)峰值为1.5 m,出现在8月,22001站的峰值为1.7m,出现在2月,2个站点各月的波周期基本为6.0~8.5s,波谷出现在5-6月,波峰出现在10月;琉球海域的最大波高呈单峰型月际变化,波峰出现在8-10月,22001站为12m,喜屋武岬为8~10 m,平均最大波高的峰值为6 m,出现在8月;50年一遇的极值波高表现显著的月际变化,22001站的峰值为22~24m,出现在8-9月,喜屋武岬的峰值为16~20m,出现在6-10月;2月和11月,琉球海域出现频率最高的波高-周期联合频率为(2.0m,7s),5月出现频率最高的为(1.0m,7~9s),8月出现频率最高的为(1.0m,7s);在宫古海峡,2月、5月和11月的强浪主要源自东北偏北向,8月,强浪源自东南偏东向,强风向与强浪向整体上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1999年3月-2000年2月,对来自内蒙古兴安盟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的5个旗县市22个乡(苏木、镇)的216只羊进行了尸体剖检,共收集羊狂蝇1龄、2龄和3龄幼虫3926个;对3群552只羊进行了临床检验。结果表明:羊狂蝇(Oestrus ovis)蛆是引起兴安盟羊狂蝇蛆病的病原;临床检查,羊狂蝇蛆病感染率为92.21%;尸体剖检,羊狂蝇各龄幼虫在羊鼻腔内全年至少寄生8个月,由于重复感染各龄幼虫感染率随季节不同而不同,范围在40.00%-95.00%之间,感染强度为1-140个;动态监测为羊狂蝇1、2、3龄幼虫全年均表现出两个感染高峰,分别为6月和11月、5月和翌年1月、5月和8月,从而说明兴安盟羊狂蝇繁殖有两个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