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鱼卵透明带免疫哺乳动物的抗生育作用和猪卵透明带组分免疫的抗生育作用相似,然而,抗鱼卵透明带血清与猪卵透明带的交叉反应性结果却不能确认。为进一步研究鱼卵透明带抗原的生化组成及其可能的抗生育作用机理,我们用双向聚丙烯酥胺凝胶电泳(2D-PAGE)对鱼卵透明带抗原和猪卵透明带抗原作比较分析。2D-PAGE的第一向电泳为等电聚焦电泳(IEF),所用两性载体pH3.5~10;第二向为SDS-PAGE,采用10%浓度胶。热溶性猪卵透明带样品在2D-PAGE图谱上显示出典型的糖蛋白电泳图谱,可看到3列有很宽PI范围的主要蛋白区带,其表…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收集测定的带鱼渔捞统计及生物学资料,研究带鱼亲体与补充量关系,得出关系式为R=9.7542 Ae-0.1477A。从而求得最大持续产量所需的亲体量为5.3亿尾。而1986年的亲体量仅为4.6亿尾。确认带鱼产卵亲体已严重不足,亟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3.
自从发现以卵透明带免疫有抗生育效应以来,七十年代中期,国内外不少科学家对哺乳类透明带的分离提纯及其抗生育试验作了专门研究,在国外虽然已申请了专利权,但有关其理化性质的研究近几年才开始有所报导,而鱼类卵透明带的大分子组成和理化性质始终未见有这方面的研究.我国自证明鱼卵透明带免疫在哺乳动物有抗生育效应后,我们已成功地创造了分步沉淀法提取鱼类和两栖类卵透明带,并取得了大量透明带纯品,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判别函数法,计算带鱼左胸鳍鳍条数、背鳍鳍条数、臀鳍棘数、腹椎骨数、左上鳃耙数和左下鳃耙数等六项分节特征的数据,比较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南部海区和北部渔区带鱼之间的差别,结合1975年和1976-1977年在相同月份鱼卵仔鱼的数量分布,认为两海区的带鱼应属于不同生态种群。又根据鱼卵仔鱼的调查材料和渔业生产情况,说明本渔场的带鱼除了春、冬季夹杂泅游性带鱼外,存在着定居性带鱼,这部分带鱼有利于渔业管理,在估计资源状况时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5.
由温岭县东红水产食品冷冻厂试制成功的纯带鱼蛋白胨,已由台州地区科委组织通过鉴定。为了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产资源,东红水产食品冷冻厂在上海浦江应用生物化学研究所协助下,以新鲜或冷冻新鲜小带鱼为原料,经水解、浓缩、过滤、喷雾干燥而制得蛋白胨。产品经上海临床检验中心、复旦大  相似文献   

6.
前言早在1928年前曾有人证实卵组织皮下移殖可以引起不妊,但未引起人们重视。直到五十年代初期perlmann和他的同事对受精卵、精子和胶质的匀浆注射兔子所获得的抗血清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证明其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抗原抗体反应,指出卵子的皮层具有一系列高度复杂而又与胶膜不同的抗原结构。到六、七十年代由于免疫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先后发现这些抗原位于卵的表面、卵泡的内膜和闭锁卵泡之中。1976年国外已报导应用哺乳类透明带作兽用抗生育疫苗专利。近年来,对非哺乳动物中的鱼卵透明带在哺乳类的抗生育效应开展了研究,并初步从透明带中分离提取出有抗生育作用的热溶性蛋白组分。国外对哺乳动物卵透明带的分离提取多用热溶解法,日本有报导应用植物凝集素作亲和层析分离提纯,1980年美国有报导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分离提纯方法。鱼卵透明带的分离纯化方法及其理化性质一直未有报导。  相似文献   

7.
用猪和鱼卵透明带免疫兔、狗、恒河猴等,都产生了明显的抗生育效果。然而,2D-PAGE分析表明,两者所含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PI范围均有很大差异。为了明确两种抗原是否存在共同的抗原决定簇,本研究拟用灵敏、特异的免疫印渍术,检测鱼卵透明带抗原与已知具有精子受体活性的猪卵透明带抗原的免疫交叉反应性。热溶性猪、鱼卵透明带样品,ZP3样品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进行ZD-PAGE。电泳结束后肢板用于免疫印渍。电印渍条件:60V,lh。电印渍后的NC膜置于TBS-Tween[10mmoULTris-HCI,pH7.2,。(NaCI)二0.9%,。(Tw…  相似文献   

8.
福建三沙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7年2、5、8和11月三沙湾调查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三沙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分布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和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23个种类,其中,隆头鱼科的卵和(鱼叚)虎鱼科仔稚鱼最多,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个体数的47.1%和97.1%.鱼卵和仔稚鱼数量季节变化明显:5月,鱼卵和仔稚鱼的丰度最高,分别为1.37和1.61 ind/m~3;2月份仅采获少量鱼卵,丰度为0.03 ind/m~3;8月和11月分别仅采获仔稚鱼和鱼卵,丰度分别为0.35和0.06 ind/m~3.仔稚鱼的平面分布与浮游动物幼体丰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春季大型浮游动物与仔稚鱼丰度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猪和鱼卵透明带抗原的免疫交叉反应性,应用免疫印渍术对其抗原组分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鱼卵透明带抗原与已知具有精子受体活性的猪ZP3抗原,甚至猪全ZP抗原均没有交叉反应.提示鱼卵透明带不含有与猪和人等哺乳类的透明带免疫学相类似的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10.
黄海带鱼、小带鱼RAPD和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黄海带鱼、小带鱼各12个个体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对比多态位点比例、遗传多态度以及遗传距离,并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树;通过PCR扩增出线粒体16SrRNA基因,纯化后直接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和核苷酸变异比较,结合GenBank上大西洋叉尾带鱼同源序列构建UPGMA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1)RAPD技术研究黄海带鱼和小带鱼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检出率,带鱼的多态比例和遗传多态度均较小带鱼的低;(2)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在分析这两物种遗传变异时表现出保守和变异的双重特性,种内变异极小而种间较大;(3)5个随机引物扩增出种特异的RAPD带,可作为种间分子鉴定标记;(4)研究证实带鱼和小带鱼是不同属的两个种,从而在基因水平上支持了Nelson分类系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详细介绍了抗鱼(花鲢Anstichthysnobilis)卵透明带单克隆抗体淋巴细胞杂交瘤的制备及鉴定方法,用佛氏佐剂乳化热溶花鲢鱼卵透明带,然后免疫雌性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Sp2/0融合产生杂交瘤,经3次再克隆后,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出一株抗鱼卵透明带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经免疫双扩散试验测得该种单克隆抗体为IgG1,经过染色体检查知其染色体数目在86~108之间,为93.6±3.81,杂交瘤细胞染色体经检查发现有中间和亚中着丝点染色体,符合杂交细胞染色体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东海带鱼群体结构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1957-2001年对东海带鱼的生物学测定和调查监测资料,对东海带鱼群体结构、生长等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大,带鱼群体结构发生了变化。特别从80年代以来,带鱼群体组成出现明显的小型化、低龄化趋势,带鱼年龄组成序列缩短,渔获带鱼最高年龄组由7-8龄缩短为7-8龄缩短为90年代的4-5龄,带鱼个体生殖力进一步提高,带鱼各龄组的平均肛长进一步缩小,而且带鱼有性成熟提早和产卵时间延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对太平洋真鳕(Gadus macrocephalus)鱼卵的基本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评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太平洋真鳕鱼卵中,水分含量为(67.1±1.4)%;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干基)分别为(75.8±2.1)%、(14.3±0.6)%和(6.6±0.2)%;总脂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磷脂的含量分别为(10.0±0.06)%、(7.7±0.29)%、(11.4±0.13)%、(58.7±0.48)%。鱼卵中主要含有18种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含EPA10.5%、DHA 31.2%;氨基酸组成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3.1%,谷氨酸、丙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等呈味氨基酸以及精氨酸等药效氨基酸含量较高;无机元素含量丰富,镁、锌、硒等元素含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太平洋真鳕鱼卵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和镁、锌、硒等无机元素,具有较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水产原料。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受精前后鳙鱼卵透明带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并对鳙鱼热溶性卵透明带抗原在卵透明带上的定位进行了探讨。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显示鳙鱼卵透明带的表面为筛孔状的结构,整个卵透明带的表面布满直径约0.2μ的微孔。微孔略呈棱格状排列,微孔间的距离约0.8—1。透射电镜观察的结果揭示鳙鱼卵透明带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厚约0.3—0.5μ,由颗粒状物质组成。在外层透明带上可见有宽约0.2μ的小裂隙,它是用扫描电镜观察到卵透明带表面的微孔在切片上的表现,裂隙的下端有成团的粗颗粒状物质封闭。外层透明带的外表面有微绒毛样物质复盖。中层透明带较薄,仅约0.1—0.2μ,是由颗粒状物质疏松排列组成。内层透明带最厚,约5—6μ,是由纤细的纤维状物质和颗粒状物质交织而成。其结构呈羽毛状,靠外侧的排列较疏松、靠内侧的排列较致密。受精以后(16—细胞期),卵透明带的表面变相对大皱褶光滑面,筛孔状结构消失,仅留下小量微孔的痕迹。切片上可见透明带各层的厚度相应减薄。其总厚度约比受精前减少一半。外表面的微绒毛样物质消失。内层透明带的结构明显改变。羽毛状结构消失。代之是由粗纤维物质和粗颗粒物质疏松排列组成的结构,并且出现许多不规则的空腔。吸水对照的鳙鱼卵透明带也呈类似的结构改变。但其外层的厚度比受精卵透明带的更薄、内层透明带内侧部的空腔较少,内表面较完整。鳙鱼卵受精后其透明带超微结构的改变主要是由于鱼卵吸水膨胀、透明带物质溶解所致。用扫描电镜观察用抗鳙鱼SZP抗血清或抗鳙鱼SZP—Ⅰ抗血清处理的鳙鱼卵,可见卵透明带表面微孔间区域向外凸出,绒状结构的颗粒变粗大。透射电镜观察可见透明带的外层和内层均有电子致密斑的分布。用对照血清处理的鳙鱼卵的透明带无此现象。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加热提取SZP后的鳙鱼卵透明带可见卵透明带的表面结构变模湖,微孔变得不明显,外层透明带明显减薄,内层羽毛状结构消失,纤维状物质断裂溶解,并出现许多空腔。上述结果证明鳙鱼热溶性卵透明带抗原不仅分布在卵透明带的外层,而且还分布在卵透明带的内层。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不同运用情景对四大家鱼繁殖水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的修建及其调度运用,改变了库区的水动力条件.四大家鱼的栖息、繁殖也因水文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本研究采用Mike 11商业软件,基于三峡库区622个河道断面,分天然、三峡水库156 m和175 m蓄水调控等3种情景,分别模拟了1997-2003年库区来水条件下的库区水流状态.在2002-2003年库区云阳断面四大家鱼卵、苗观测基础上,推算了库区2002-2003年四大家鱼产卵场的分布,分析了三峡水库运用对产卵场水动力条件影响.在前人对四大家鱼鱼卵水力学特性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三峡水库不同运用情景下四大家鱼卵能否在库区内有足够的漂程和漂流时间的问题.结果表明.三峡水库156 m蓄水调控方式对于库区产卵场已经产生影响,主要是5月份涨水流量小于8 000 m3/s时,家鱼卵在库区没有足够的漂程和漂流时间;三峡水库175 m蓄水运用方式影响较大,影响时期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前,四大家鱼卵在库区内没有足够的漂程和漂流时间.6月中旬后,156 m、175 m两种运用方式对于重庆产卵场四大家鱼产卵生态水文条件影响较小,四大家鱼卵在库区内有足够的漂程和漂流时间.  相似文献   

16.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是我国东海的主要渔捞对象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带鱼和黄鱼,但国內对无针乌贼的研究,却远不及带鱼、黄鱼那样系统和周密。除了断续作了一些形态、生态、产卵习性、孵化发育等研究外,关于资源方面,也仅有1960年浙江省渔业资源调查队作了春、夏汛洄游分布的调查。至于幼乌贼的分布范围、数量变动等情况,仅1986年林书颜、黄寿标在定海象山区作张网渔获物分析时,1959年中科院海洋所郑严、沙学绅、杨纪明在普陀蚂蚁岛作张网渔获物分析时,以及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朱德林等1963年在蚂蚁岛作张网渔获物分析时,把幼无针乌贼作为其中一个项目报告过。整个浙江北部沿海幼无针乌贼的分布  相似文献   

17.
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pVAX1-pZP3α的构建及其在体外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构建pVAX1-pZP3α,探讨其在体外的表达,研制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方法: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pVAX1-pZP3α,用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卵透明带抗原pZP3α的体外表达.结果:构建了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pVAX1-pZP3α,并在体外表达系统检测到卵透明带抗原pZP3αmuRNA和pZP3α的表达.结论:正确构建了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pVAX1-pZP3α.  相似文献   

18.
淡水名优鱼类规模化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开发与示范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湖州浙北水产新品种繁育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鱼药厂杭州皇冠特种水产饮料有限公司项目突破了翘嘴红鲐、红螯螯虾的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及鳃鱼、斑鳜和澳洲睡鳕等3个品种的人工繁殖技术;在国内外率先对红螯螯虾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有效解决了规模化同步产卵这一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9.
东海带鱼补充群体数量预报及冬汛渔获量预报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对东海带鱼补充群体数量与气象、水文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东海带鱼补充群体发生数量预测方程和改进后的新的冬汛带鱼渔获量预报方程,预测和预报结果经检验后表明有较高的精度,对东海带鱼资源的评估研究和渔政管理、渔场生产安排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前言应用卵透明带免疫进行生育控制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不仅发现这一层包被在卵子外层的非细胞性透明带物质,有强的抗原性,而且进一步发现由它诱发的抗透明带的抗血清,有组织特异性,可以阻止体外及体内的精卵结合,起到抗生育效应。其作用原理可能是在卵表面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改变了卵透明带的理化特性,这表现在透明带折光性的变化和抵抗蛋白酶的消化作用等方面,从而影响精子在卵表面的粘附,以及干扰精子的穿透,抑制精卵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