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燕子每年会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暖和的南方过冬,春暖花开时则会从炎热的南方飞到温暖的北方繁殖后代. 自然界中不少鸟儿都像小燕子那样有迁徙的习性.它们迁徙大多是为了躲避北方的酷寒天气,越是靠北的寒冷区域,鸟儿迁徙的比例越大.鸟儿迁徙的距离少则几百千米,多则数千千米.在如此漫长的迁徙旅途中,它们为何不会迷路呢?科学家很早就推测,鸟儿体内有导航系统可以感知地球磁场,指挥鸟儿按照正确的路线迁徙. 鸟儿体内的导航系统究竟是什么?多年来没有确切的答案.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认为他们可能找到了鸟儿导航之谜的谜底.研究发现,鸟儿的耳朵内藏有铁质小球,它就如同一个指南针一样可以帮助鸟儿导航,让鸟儿始终不会偏离正确的路线.  相似文献   

2.
说起动物的迁徙,最容易想起成群的鸟儿划过天空的景象.但是实际上按照科学家对"迁徙"的定义:"迁徙是很大数量的迁移,可以是冬季夏季栖息地之间的一种季节性的旅行,也可以在一天内来回一趟迁移,如浮游生物从海洋表面和海底的运动."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家最近发现,浆果随着第一次霜冻而发酵,产生酒精。鸟儿在冬季大啖这些浆果后,就可能大醉。科学家发现,2014年秋冬季飞到加拿大育空怀特霍斯地区的许多鸟儿(例如太平鸟和黑鹂鸟)明显动作失调,鸟喙上的浆果污渍很醒目。经检查,它们的确是酒精中毒了。大多数醉酒的鸟儿几小时后就能恢复,但少数鸟儿因为在醉酒后撞上建筑物而丢命。在醉酒的鸟儿中,太平鸟等鸟儿的肝脏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4.
早在十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已经知道,信鸽、候鸟,蜜蜂以及其它一些种类的生物,在它们迁徙过程中总能以某种方法来感应地磁场而辩别方向。板思亚纲鱼类,如鲨鱼,鳗也都能够通过由自己所产生的电场与地磁场的感应效应来感知地球磁场。新的发现表明,人类也属于具有磁性中枢的多种不同物种之列,这种磁性中枢能使生物在地磁场  相似文献   

5.
邱瑜 《世界科学》2012,(8):62-62
●生物学和历史都告诉我们生命始于迁徙:从细胞到鲨鱼,从蜂鸟到人类,生命迁徙出于下列三个原因——生存、保护与繁衍。然而癌细胞也是如此……生命组织一直在运动。细胞在身体内迁徙;鸟儿迁徙是这颗星球永恒的心跳;无家可归的迁徙动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最近发现,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热带雨林巾的一种蛔虫,竟然能使其宿主——蚂蚁变得看起来就像是已经熟透、鲜美多汁的红莓果子。据推测,蚂蚁外形的这种改变能让前来觅食的鸟儿误把蚂蚁当成美味的浆果吞下去。于是,寄生的蛔虫经过鸟儿的肠道,最终完好无损地被排出鸟儿体外,从而完成蛔虫的传播。科学家注意到,一些蚂蚁的腹部鼓鼓地向上翘起,呈亮红色,  相似文献   

7.
最新研究发现,至少对于鸟类来说,要想顺顺当当地度过难捱的冬天是需要多一点脑浆的,因为飞往南方过冬的鸟儿的脑容量明显比呆在原地过冬的同伴小,而且也远远不如后者聪明。 科学家统计了134种鸟类的脑容量大小和研究人员观察到的鸟儿采用创新办法觅食的次数,结果发现,那些呆在原地过冬的鸟儿所采用的创新性觅食方法明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最近发现,从古新世到始新世曾经出现全球升温,促使最早的灵长类动物开始了长途迁徙。动物们只花了不到两万年时间就从亚洲来到北美,几乎扩散到整个北半球。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最近发现,从古新世到始新世曾经出现全球升温,促使最早的灵长类动物开始了长途迁徙。动物们只花了不到两万年时间就从亚洲来到北美,几乎扩散到整个北半球。科学家分别在中国、比利时和美国发现德氏猴(见题图)的化石。德氏猴是一种个头与花栗鼠差不多大的远古灵长类动物,活跃在树丛中。考古证明,生活在中国的德氏猴比生活在欧洲的更原始,而生活在欧洲的又比生活在美国的更原始。科学家由此推测,当时德氏猴的扩散过程是由中国到欧洲再到北美。在这两万年里,全球气温大约上升了5℃,如今的北极地区在当时的温暖条件下很可能存在陆桥,因而…  相似文献   

10.
从花纹鹅到产卵的鲑鱼,动物世界拥有许多著名的航海家。然而,科学家最近发现了它们中最优秀的成员其实是龙虾。一种多刺的龙虾生活在加勒比海,它们的自我导航能力是惊人的。从它们身上科学家发现了新的线索——动物利用地球引力移动和迁徙。  相似文献   

11.
野生动物的季节性集群迁徙活动一直是科学家最想解开的谜题之一。动物为什么要迁徙?是何种因素触发了动物的迁徙运动?面对数百甚至数千千米的迁徙路程,动物是如何定向,又是如何准确、及时地返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迁徙途中,它们在何处停留,在那里又会发生什么情况……科学家目前正着手解答其中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最近发现,土星并不是一颗永久被美丽之环围绕的平静行星,而是一个不停遭遇“巨型风暴”袭击的流动体系。“卡西尼号”探测器发现,从1981年以来, 最靠近土星的D环又向内迁徙了大约200千米,这暗示土星环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受到了土星引力及土星磁场的拉动。科学家还观察到,土星最外面的F环还有一个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家从442具欧洲人(死亡年代距今4400~400年)遗骸中提取DNA进行分析,由此重建维京人在欧洲的分布情况和迁徙路线。他们发现,维京人并不是完全土生土长的北欧民族,而是欧洲多民族融合形成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11,(6):6-6
新研究发现,渡鸦之间经常不和,但它们常在发生冲突后亲吻对方以修复关系。科学家发现,在互相追赶及互啄对方之后,渡鸦会停止挑衅,轻触对方的喙(嘴),并且为对方整理羽毛。科学家在监测七只人工捕来抚养的渡鸦时注意到,如果两只鸟儿在前10分钟里发生了打斗,此后它们会相互更友好。  相似文献   

15.
朱晓璐  王江云 《自然杂志》2013,35(3):200-206
两千多年前,人类发明了指南针用于辨别方向;而如今科学家们发现,很多动物也能利用体内的生物指南针感应磁场。笔者从磁场的产生入手,详细介绍了地磁场的性质和生物磁感应现象的产生。候鸟是最早被注意到能利用磁场导航,且目前已获得最多磁生物学研究结果的一类高等生物。大量的行为学实验证明,候鸟在长距离迁徙的过程中主要靠对地磁场的感应来确定方向,它们的大脑能记录下每一个特殊地点的磁特征,并据此找出到达各个目的地的飞行路线。不仅如此,部分鸟类的磁导航还有一定程度的蓝光依赖性、会受到异常磁场的干扰,这种现象可以用生物磁受体的磁铁矿的感应假说和化学感受假说来解释。很多生物,包括人类也都有与候鸟类似的磁受体,有些动物能用它们感受磁场并以此作为视觉和听觉的辅助,而其他生物的磁感应能力也许已经在进化的某个阶段被别的功能替代或是直接消失了。目前人们对于生物磁现象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未知的谜团等待我们去揭开,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更多令人惊讶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2月号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它评选的十大科技突破。 (1)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通过对超新星的研究发现,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反引力,正是这种力与引力相抗衡使得宇宙不断地加速膨胀。这种观点不同于宇宙“大爆炸”理论。 (2)科学家发现果蝇、老鼠和细菌具有类似人体生物钟的守时基因。 (3)科学家发现神经系统里有能够使化学信号以每秒100个离子的速度从一个神经元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人的睡眠神经元 最近,法国和瑞士科学家首次成功地识别出人的睡眠神经元,从而为解释睡眠好坏提供了科学依据。据里昂睡眠和清醒状态神经生物学实验所研究员加洛班说,这些三角形神经细胞最终可能被当作治疗睡眠障碍的有力武器。 该项发现是用鼠脑做实验得出的。加洛班发现,睡眠神经元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污染能使鸟儿唱出更动听的歌,但这可能会给那些喜欢污染的鸟儿们带来伤害。 科学家对一群在污水处理区附近寻找蚯蚓的欧洲八哥进行研究,这个地区已经被雌激素污染。他们分别给两组实验用的雄性八哥喂受过污染和没受过污染的米虫。结果发现,污染明显地扩大了雄鸟大脑中掌控发声的区域,雄鸟鸣唱的次数增多且开始发出更多颇受雌鸟青睐的长而复杂的鸣叫声。这表明,污染强化了鸟儿的雄性特征,如唱歌的本领。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大脑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领域。脑科学家们公认,人的大脑还有大量的潜力可挖。不久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布鲁斯·米勒博士在人的大脑内成功地发现了“天才按钮”。米勒对72名因各种原因使大脑受过损伤的病人进行研究,发现了一个规律:一旦人的右颞下受过伤,就有可能变成某个领域的天才。比如,一名9岁的男孩在部分大脑受损后,竟成了一名天才的力学专家;还有一位56岁的工程师,大脑右半球皮质的部分神经元因病受到损伤后,却激发出了绘画天分,成了一位大画家。米勒博士认为这是因为受损神经元坏死后,大脑“天才区”长期被压抑的天分…  相似文献   

20.
《迁徙的鸟》是法国导演雅克·佩兰和他的工作团队共同创作的。一年到头,无数鸟儿在世界各地的天空飞过。它们呢,总是按照永远不变的线路迁徙,飞越海洋和高山,历尽难以想像的艰辛。没有什么能比这些壮观的迁徙更能激发我们对空间和自由的渴望了。是啊,飞翔是永远的梦想。以拍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