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生产策略模型,探讨碳限额政策约束下考虑绿色技术投入的企业生产策略问题。研究结论表明:有效的绿色技术投入可以降低每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从而使企业在此情形下的生产量不小于碳限额下的生产量;碳限额政策约束下,企业考虑绿色技术投入后的期望利润总是低于无限额下的期望利润,碳限额政策约束下考虑绿色技术投入后的期望利润是否高于无绿色技术投入的期望利润主要取决于绿色技术投入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2.
针对同时从事制造和再制造的寡头垄断生产商,假定其第1期仅生产新品,第2期同时进行新品制造和旧件再制造生产,新品和再制造品异质且竞争替代。在整个制造/再制造生产过程中,受到外部碳排放政策(碳限额与交易政策)的约束,企业需要基于利润和碳排放约束,决策新品和再制造品的数量组合。基于构建的集成碳限额与交易约束的企业制造/再制造二阶段生产决策模型,通过模型求解、性质分析以及数值仿真,剖析碳限额与交易政策(碳限额和碳交易价格)对企业制造/再制造生产、定价、碳排放量和总利润的影响趋势和程度,探讨碳限额与交易政策约束下企业最优的制造/再制造生产策略。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碳排放限额和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的两类分布式鲁棒优化模型,当市场需求分布的期望和方差已知且制造商生产过程产生碳排放时,求解了制造商的最优生产和减排投资策略.将两类碳政策下的分布式鲁棒优化模型分别与无碳约束的情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两类碳政策下减排投资有利于制造商获得更高的利润,并且减排投资在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能够降低碳排放量而在碳排放限额政策下对控制碳排放量没有效果;与碳排放限额政策相比,碳限额与交易政策能够实现高利润低排放;碳排放限额政策下制造商的利润不高于无碳约束的情形,而在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下当碳配额满足一定条件时制造商的利润大于无碳约束的情形.最后利用数值算例验证了理论结果同时通过碳系数的变化检验了两类碳政策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市场上存在从事新品制造和回收产品再制造的寡头垄断生产商,其中单位新品的制造成本高、碳排放高且利润较高,而单位再制造产品的制造成本低、碳排放低且利润较低。生产商整个制造/再制造生产过程,受到外部碳排放政策(碳税、碳限额)约束,需要基于利润和外部碳排放政策约束,选择制造和再制造技术,确定不同处理技术分配的最优生产数量,以最大化企业利润。针对无碳排放约束、碳税约束和碳限额约束三种碳排放约束情景,基于期望利润最大化,分别构建不同碳排放约束情境下的企业制造/再制造技术选择与生产决策模型。基于最优解性质和仿真分析,研究外部碳排放政策变化对企业制造/再制造生产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碳税、碳限额、碳排放超额惩罚税款和碳交易价格均不同程度影响企业制造/再制造生产决策。  相似文献   

5.
考虑碳排放的约束限制,允许缺货,分别建立了总量管制机制、碳总量交易机制以及碳补偿机制下的存货影响销售的易变质产品库存模型,分析了库存系统最优的订货策略以及减排策略,并对碳排放规制下模型的最优性进行了比较,进一步探讨了碳配额、碳价以及碳汇等对库存最优绩效的影响,最后用数值例子和敏感性分析对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总量管制机制下的库存系统最优总利润及最优排放量均与碳配额的多少有关,而碳总量交易机制下库存系统的最优性与碳配额无关,但该机制可以从交易碳排放权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与总量管制机制相比,碳补偿机制的库存系统在一定条件下更具竞争力.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各规制下,碳配额和碳价对库存系统最优绩效的影响基本稳健,而变质率和存货影响销售因子对库存最优绩效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控制碳排放量,实施低碳政策以促进低碳供应链管理是必然选择.考虑由多个制造商、销售商和需求市场构成的供应链网络,分析两种减排政策:碳税和碳限额与交易政策,探讨两种减排政策下供应链网络成员的优化问题及均衡条件,以及两种减排政策的均衡条件,构建两种减排政策下的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基于欧拉方法求解模型,给出算例,分析碳税政策下,不同碳排放阈值下网络均衡结果的变化及最优的碳税税率确定问题;探讨碳交易政策下,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对网络均衡结果的影响,给出最优碳信用的分配方案;最后对两种政策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碳交易政策下的碳排放量低于碳税政策下的排放量,碳交易政策下的网络总利润高于碳税政策下的总利润.碳税政策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财务压力,碳交易政策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减排要求日益强烈,排放限制已成为排放依赖型企业生产策略制订的重要约束。基于报童模型分析框架,分别在强制减排政策和限额交易减排政策的约束下,建立了企业期望利润最大化的优化模型。根据两种政策下企业最优产量决策和最大期望收益的比较发现,尽管限额交易减排政策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产量,同时减少排放量,但并未相应地减少企业的期望收益。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消费者低碳偏好程度未知情况下企业低碳产品线的定价问题。在政府实施碳总量管制与交易制度的背景下,文中提出了企业低碳产品线的定价模型,并设计了产品减排量和加价额的组合定价策略,以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得出了低碳产品线每类产品的最佳单位减排量和其零售价格的最佳加价额;并通过算例进一步验证了该最优定价策略组合可使消费者根据私有信息进行自主选择,实现了对消费者的有利区分和对市场的有效分割。  相似文献   

9.
全球采购背景下,供应商选择成为企业运营决策的关键.为研究碳限额与交易机制以及汇率波动对企业供应商选择策略的影响,本文以包括管理成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以及碳交易成本的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随机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探讨拥有多个采购站点的一个企业向不同的供应商采购产品的供应商选择和分配问题.研究表明,汇率波动会对供应商的选择产生影响,波动的不确定性对供应商选择决策的影响不同.相较于固定汇率确定性模型,浮动汇率确定性模型可以增加期望利润.另外,无论是否存在汇率波动,采用随机模型代替确定性模型会进一步增加期望利润.同时,碳限额与碳价格也会对供应商的选择决策产生影响.碳限额低时,企业的采购成本会逐渐上升,进而影响企业的采购决策;碳价格上升也会增加企业的采购成本,此时企业的订购量会呈"阶梯状"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虑了碳排放限额与交易机制下,基于嵌入式低碳服务的一个低碳服务提供商与一个碳排放依赖型制造商的产量决策、碳净化水平选择和收益分配问题,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契约来协调参与主体的最优决策.对所设计的契约分析发现,两部制费用契约下,制造商与低碳服务提供商能达成契约一致,但不能实现二者利润最大化目标;低碳净化收益契约下.制造商与低碳服务提供商不能达成契约一致;碳净化成本-收益共享契约下,在满足一定参数条件时,低碳服务提供商与制造商能够参与并实现二者利润最大化下的最优决策.同时分析了参与主体在不同情形下契约的选择,关键参数对低碳服务提供商与制造商的最优决策和利润的影响以及低碳服务提供商对项目的最低投资和绩效水平的确定,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碳限额交易机制下,研究了碳限额总量和平台推广服务对减排成本差异化的竞争制造商生产与减排决策的影响.首先,构建并求解了两家制造商同时购买平台推广服务、仅低减排成本制造商购买和仅高减排成本制造商购买三种情形下的优化模型.而后,从经济和环境角度分析三种情形下制造商的最优生产与减排决策.研究发现,虽然较低的碳限额总量可以使低减排成本制造商实现最大减排,但较低的总产量会限制制造商和平台发展;两类制造商将在仅有自身购买推广服务时生产最大产量,而在仅有竞争对手购买推广服务时生产最小产量;而当碳限额总量适中时,仅竞争对手购买推广服务会促使制造商提高减排比例.无论制造商做出何种推广购买决策,政府调整碳限额总量对相同类型制造商产量和减排比例的影响趋势是一致的.从经济利润角度看,制造商的推广购买决策受推广服务价格影响;而从环境角度来看,仅低减排成本制造商购买推广服务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低;但对平台而言,无论是否考虑环境因素,两类制造商同时购买推广服务是最优情形.  相似文献   

12.
碳政策背景下厂商策略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考虑政府推出碳限额交易政策以及未来推出碳税政策基础上,构建了具有生产和消费碳排放特征的垄断耐用品厂商出租和销售模型,研究了碳政策对厂商出租与销售策略下的市场结构、提高生产技术稳定性的意愿以及出租与销售策略选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碳政策导致市场总需求减小,但厂商提高生产技术稳定性可以降低市场需求的减小量;出租策略下,厂商有提高生产技术稳定性的意愿,且适当提高碳交易价格可以增强厂商提高生产技术稳定性的意愿;销售策略下,在一定条件下,厂商才有提高生产技术稳定性的意愿,且这种意愿越来越强;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出租策略最优;不满足该条件时,销售策略最优.  相似文献   

13.
碳关税是欧盟和美国相继提出的一种碳边境调节措施,准备对进口的高耗能产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特别关税,旨在保护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利益,防止碳泄露.本文通过构建对称和非对称信息的非合作博弈模型研究了被征收碳关税国家的出口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情况对企业利润、价格和碳排放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被征收碳关税国家的出口企业具有隐藏真实碳排放信息的动机;2)由此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性会影响碳关税最优税率和双方的企业利润、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发达国家市场价格.根据分析结果,本文还对发展中国家应对碳关税政策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资金约束的再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碳配额回购融资下的再制造生产决策问题。分别建立了资金约束下有无碳配额回购融资的再制造生产决策模型,利用Kuhn-Tucker条件得到了不同情形下的最优解,并对两种情形下的最优解进行了比较;通过算例分析初始生产资金、消费者偏好和碳配额回购量对最优产量和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初始生产资金较低时,再制造企业选择碳配额回购融资会提高新品产量和总产量;若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偏好较高,采取碳配额回购融资提高再制造企业的利润;随着碳配额回购量的提高,再制造企业的利润先提高后降低。另外,存在唯一的最优碳配额回购量使得利润最大。  相似文献   

15.
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研究在碳限额交易政策下制造商主导的二级供应链中制造商的减排和零售商的低碳营销策略.利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构建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博弈支付矩阵,并利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得到演化稳定策略,最后对二元均衡策略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是否会存在演化稳定策略与碳交易价格有关.影响演化稳定策略的因素有消费者碳减排量敏感系数,消费者营销努力敏感系数.随着碳减排量敏感系数和营销努力敏感系数的变化,会出现多种演化稳定策略.研究发现消费者碳减排量敏感系数和营销努力敏感系数低于某一阈值,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提高消费者环保意识来促使制造商和零售商朝着有利于减排的方向演化.但是当其高于这一阈值时,反而会适得其反.研究还发现当碳交易价格低于一定值时,系统存在唯一均衡策略,碳限额交易政策能有效地促进制造商向减排而零售商向低碳营销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6.
碳配额交易机制被认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有效的碳减排市场激励手段.为了探究此机制下企业生产、减排和碳交易的最优决策以及低碳技术的扩散度,构建了低碳技术-传统技术两种减排博弈模型,分析各参数对最优决策的影响;同时,以WS小世界网络为载体,设计演化规则,利用数值仿真探索各要素对低碳技术扩散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微观层面,碳配额和竞争强度升高对减排水平、碳价格和碳交易量提升无益,但产量与碳配额正相关,与竞争强度负相关.宏观层面,低碳技术的扩散程度取决于企业间竞争强度以及碳配额水平,碳配额的降低以及企业竞争强度的减弱都能够促进低碳技术的扩散.与补贴机制相比,碳配额交易机制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即碳配额交易机制能够促进低碳技术扩散程度并令企业获得更高利润.  相似文献   

17.
各国排放上限规制与排放交易规制的出台与实施管制了企业的碳排放量.根据是否只关注自身收益(降低产品使用成本),文中考虑了低环境意识顾客(只关注自身收益)与高环境意识顾客(同时关注自身收益与利他性低碳制造(即关注制造阶段的环境影响)).此外,能源使用性产品在非使用阶段以及使用阶段都会产生碳排放量.鉴于此,文中研究面对两类排放规制与两类顾客行为时,企业的绿色制造创新与绿色使用创新的组合策略.结论表明:相比于低环境意识顾客,当两类碳规制的管制性较高时,高环境意识顾客有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当两类规制的管制性较低时,高环境意识顾客不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此外,面对管制性较高的排放上限规制时,顾客环境意识对企业的环境绩效无影响;面对排放交易规制或管制性较低排放上限规制时,高环境意识顾客通过限制产品销售数量能提升企业的环境绩效.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市场需求不确定环境下,碳减排政策交叉使用对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决策的影响,运用均衡理论和变分不等式方法,构建了复合碳减排政策下需求不确定型闭环供应链网络均衡决策模型,分析了网络各层的最优决策行为,并通过典型情景分别讨论了碳限额、碳补贴对供应链网络均衡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碳补贴可实现企业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的双赢,但它对消费者不利.同时,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对高、低碳补贴区间的确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考虑产品生产过程中碳减排对需求的影响,将碳交易和碳排放约束融入企业利润函数,研究供应商与制造商势之间的减排博弈;探索制造商通过为供应商提供转移支付进行联合减排,实现产品碳足迹的减少和利润的提高,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表明:转移支付能有效激励供应商提高减排量,制造商为供应商提供的最优转移支付系数与双方的减排成本系数无关;无论是否进行联合减排,制造商都可以通过提高本企业的减排量引导供应商提高减排量;提高转移支付系数能激励供应商提高减排量;联合减排实现了产品碳足迹的优化和利润的P aret o改进。  相似文献   

20.
考虑报童订货、销售和剩余存货处理活动产生的碳足迹,针对碳限制和交易机制,将报童问题分为商品市场和碳交易市场,分别设置相关参数和变量,将碳足迹融入报童问题,构建了考虑碳足迹的报童模型。通过模型分析,研究了重要商品市场参数和碳交易市场参数对决策变量和目标函数的影响。通过与传统报童模型的比较,发现碳限制和交易机制下报童订货量要低于传统报童模型,在实现减排的同时也降低了经济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报童必定以牺牲经济利益为代价,报童经济利益的增减取决于碳配额和碳交易价格。最后,论文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分析结论,并得到一些更具体深入的管理洞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