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野外放归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1只放归亚成体大熊猫和3只圈养亚成体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鉴定出17种细菌,发现放归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肠道优势菌群均为肠杆菌、肠球菌和乳杆菌,与圈养大熊猫相比,大熊猫放归野外后,肠道菌群中的肠球菌增多,肠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有所下降,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的检出率增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VFP和WindowsNT ,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信息的管理系统 ,实现了对大熊猫人工繁殖、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科学研究活动中原始数据及相关文献的管理 ,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 ,对大熊猫繁育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相似文献   

3.
大熊猫是一种极难饲养,又极难繁殖成活的珍贵动物.1985年是大熊猫繁殖育幼最顺利的一年,也是自1963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世界首次繁殖成功以来,哺育成活幼大熊猫最多的一年.这一年,国内外动物园共有五只雌大熊猫产七仔,  相似文献   

4.
怀念祥祥     
第一只放归野外的人工圈养大熊猫祥祥去世已经一周年。回顾它的一生,也许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圈养大熊猫的野放计划应该走向何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1990,(3)
牵动亿万人心的"国宝"大熊猫的保护抢救工作,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83年至1989年间,共抢救病饿大熊猫118只,其中救活82只,除需继续治疗、研究者外,康复后已放归大自然.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也是我国古老的孑遗物种、活化石,被列入濒危物种,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陕西、甘肃的岷山山系、邛崃山山系、大小相岭、凉山和秦岭的局部地区,以箭竹为主要食物.1983年5月以来,上述地区相继出现大面积箭竹开花枯死现象,食物严重缺乏,威胁着大熊猫的生存.灾情  相似文献   

6.
从大熊猫的生殖生理情况看,它具有每胎1-3仔的繁殖能力.在人工饲养状态下,由于实施了人工授精,大熊猫的双胞胎率较高.从1978-1987年的资料看,动物园人工饲养的雌性大熊猫共产23胎,其中有10胎为双胞胎.令人遗憾的是,截止1991年,全世界人工饲养的大熊猫双胞胎仅成活一例.造成双胞胎成活率低的原因,人们一般认为由于母乳量有限,不能满足双仔需要,造成幼仔体弱,难以抵御疾病.另外,对野生大熊猫双胞胎哺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是世界上的稀有珍贵动物。由于分布地区的狭小、选食性强、繁殖不易等原因,使这种古老的动物有逐步减少的危险,怎样保护和繁殖这种古老动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四川省是大熊猫生活的故乡。成都动物园从1953年开始饲养大熊猫,对大熊猫生活习性和科学的饲养方法作了一些探索、特别是近两年来对大熊猫性行为,发情规律作了详细观察。并在发情期进行了大熊猫自然交配,人工授精试验。基本掌握了大熊猫发情,排卵的规律,为适时交配或输精创造了条件。在有关单位的配合下,我园1980年采用79年冷冻精液进行人工授精获得成功,大熊猫“美美”于1980年9月20日产仔两头,为大熊猫的繁殖开辟了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熊猫在野外的分布格局,对栖息地的选择及种群生存力的分析,应将大熊猫就地保护,使固有的栖息地的种群得以恢复,并提高其生存值和适应度。另一方面,圈养的大熊猫存活率和净生率都大于野外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保持其野外生态习性,通过驯化,先在大面积范围内散放,然后放归自然,增加野外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人工哺育新生大熊猫的难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特产动物大熊猫,野生的数量已很稀少,近年来产区又出现大片竹林开花枯死的灾情,对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有很大威胁,因此人工饲养下的繁殖具有重要意义.大熊猫历年繁殖概况自1936年到现在,国内外已有三十余家动物园先后饲养展出大熊猫百只以上,但能够繁殖产仔的却寥寥无几,因此大熊猫被公认为动物园中最难繁殖的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是世界驰名的濒危兽类,它每年的饲养及繁殖情况,为世界动物学家所重视.1990年全世界共有四头雌性大熊猫在人工饲养下孕育产仔,共生五仔,育成四仔.育仔成活率80%,是大熊猫饲养繁殖史上育仔成活率最高的一年.成都动物园雌兽"庆庆"一胎成活两仔,创世界记录.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圈养大熊猫的观察有一年多的时间(1979.6—1980.10),圈养场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英雄沟海拔2,560米的铁杉、红桦、华桔竹丛林中、这一带过去和现在均有野生的大熊猫活动,具备有大熊猫生活的自然条件。因圈养场限制了熊猫的活动、改变了它的生活习性,为了使它们在饲养条件下能正常生活和生长发育,在食物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毛发微量元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四川野外203只大熊猫(其中包括岷山山系48只、邛崃山系67只)和三个人工饲养场的21只大熊猫毛发及三个饲养场大熊猫精饲料中的Cu、Zn、Mn、Fe、Ca、Mg、K等七种元素的含量,看出:野外健康大熊猫毛发中的这七种元素的含量呈现较好的正态分布;雌性和雄性大熊猫毛发中Mn、Ca、Mg三元素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野外大熊猫毛发中的七种元素的含量均高于人工饲养的大猫猫;三个饲养场的大熊猫毛发中的这七种元素含量与他们所食的精饲料有正相关的关系。因此,人工饲养条件下补充适当的微量元素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还被誉为动物园中展览的"明星".建国后三十余年来我国动物园对大熊猫的饲养、繁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还创造出多项记录,为研究和保护大熊猫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在国内外共三十六处动物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主食竹开花对大熊猫的影响,建立了具有偏食行为的大熊猫-冷箭竹-拐棍竹三维捕食食饵脉冲微分系统,证明了系统大熊猫灭绝周期解的局部和全局渐近稳定性,并进一步给出了系统持续生存的条件.结论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单一主食竹开花并不会影响大熊猫的生存.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这一珍稀动物受到世界各国动物学家密切关注,它的野外种群数量、动物园饲养展出头数,以及人工饲养下配种繁育的成败等,均被视为动物学界的重大新闻.据调查1988年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总计七十余只(六十一只饲养在中国),其中二十只母兽正处于繁育年龄(5-18岁),但本年度只有两只怀孕,共生产三仔.而唯一成活的,是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雌性大熊猫"欢欢"哺育  相似文献   

16.
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其繁殖史只有23年。在这23年中间,国内外动物园对大熊猫的饲养及繁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我国的动物园、养殖场和自然保护区饲养站共繁殖大熊猫50胎,产生86仔,哺育成活28只。哺育成活的比例甚低,只有33%左右。各动物园总结以往大熊猫繁殖的经验教训,于1986年在大熊猫繁殖工作中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全国共繁殖大熊猫11胎,产生16仔,哺育成活8仔,幼兽成活率一跃为50%。北京动物园育成两仔在北京动物园的繁育室内,饲养员和几位专家自9月初关切  相似文献   

17.
大熊猫的分类地位,自1869年以来,争论己愈百年,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与小熊猫应独属一类;形态学的研究,从宏观到微观,以1986年北京动物园等的专著告其大成;生态、生化和细胞遗传的研究,发表的论文近百篇,以1985年发表的《卧龙的大熊猫》一书在国内外最为系统;饲养繁殖、兽医与预防发表论文190余篇,五十余年先后有41家,曾饲养了240只大熊猫,其中有13处,共繁殖66胎,产仔100只,存活半岁以上的33只,现在国内外还约饲养有100只大熊猫.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好使者,世界珍贵稀有、我国的特产动物大熊猫,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先后送往苏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美国、日本国、法国、英国、墨西哥、西班牙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大熊猫在国外生活得怎样?国外朋友们正在对大熊猫做些什么?一九八一年趁访问美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英国的机会,专程走访了这三国饲养大熊猫的动物园,愿将耳闻目睹,综合概括地向关心者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一类状态反馈非线性脉冲控制模型,描述了红松鼠、灰松鼠的种间竞争与对红松鼠的人工保护措施,研究了放归人工养殖的红松鼠个体和消灭一定数量的灰松鼠个体对红松鼠种群持续生存的影响.利用后继函数方法证明了脉冲控制模型阶1周期解的存在性和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定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成都动物园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动物园.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动物种类繁多,常年保持在250种3000只左右,位居全国四大动物园之列.特别是靠近大熊猫的产区,所以园内饲养的大熊猫数量常在十只以上,成了动物园的"主景",真可谓得天独厚了.园中的大熊猫数量虽多,但并非全靠大自然的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