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西南孔孟之乡,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专科医院——山东省济宁脉管炎医院。这家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新疗法治疗脉管炎,使36000余例脉管炎及其他一类四肢血管病患者避免了截肢的痛苦和死亡的危险;使无数个妻离子散的家庭又破镜重园。新疗法的研创者、院长张兴惠被人们称为脉管炎的“克星”。 脉管炎,中医称“脱骨疽”,国外叫“具格尔氏病”。是一种世界性慢性疑难病症。由于血管栓塞,导致足  相似文献   

2.
人生旅程,遥遥有垠,崎崎岖岖,坎坎坷坷。诸多人。行至中途,或若刚刚起程,即被病魔吞噬,或遭瘟神蹂躏,横行之魑魅魍魉,更比比皆是,难矣!多舛的人生!然而,人类的卫士,医苑的精英,奋起利刃,直奔恶魔,杀出一条血路,为人类的前进开劈通途。一个个勇士的名字,铭记史册,高术人,不就是其中之一吗?  相似文献   

3.
东莞市道滘医院是一家始建于1958年,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8225平方米,建筑面积14184平方米,现有病床80张,另外设有门诊部两个。有各类工作人员206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8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40人。拥有临床医技科室22个,设内科、儿科、外科、妇科、中医科、五官科、口腔科、骨科、康复科、急诊科、计免门诊、碎石中心等,门急诊全天24小时为群众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4.
5.
1978年的春天,一项被誉为“世界生态之最”的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在我国辽阔的西北、华北、东北的大地上开始了。20多年来,从巴颜喀拉山到河西走廊、从柴达木盆地到内蒙古高原、从汾河流域到渤海之滨,三北防护林就如同一道绿色的长城,蜿蜒屹立在我国几乎一半的国土上,遮风雨、固泥沙,护卫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工程对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建设之初,由于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选树种多为杨树。虽然这个树种生长快、适应力强,但是物种过于单一的生态环境,使北方的主要森林害虫——天牛危害成灾。被当地人民称为“无烟火灾”的害势,在三北地区551个县、旗的330多个中蔓延。昔日那些傲然耸立,像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张汉明的一位亲戚患了癌症,疾病给人所带来的不幸和痛苦,深深地震撼了这位少年的心。从此他决心长大了要做医生。197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复办,首次招生的消息传到香港,张汉明把握住这个学习医学科学与技能的机会,毫不犹疑地报考了暨南大学医学院,并以优良成绩被录取。从此他便步入了医学科学的殿堂,开始系统地学习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在罗潜、邝公道、朱思晦教授等一大批医学专家悉心指导下,经过6年刻苦的学习,张汉明打下了扎实的医学知识的基础,掌握了基本医疗技能,多次被评为“三好”(学习好、工作好、身体好)学…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1998,(4)
京东重镇通州历来是商贾云集、人杰地灵,改革开放的春风更使这个有60万人口的古镇焕发了青春。在这里有一所医院近几年在医疗质量、医药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受到当地人民的交口称赞,它就是北京通州中医医院。通州区有16家区级和部队医疗单位,无论在规模、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通州中医医院都不占优势,何以能在改革大潮中脱颖而出获得成功呢?为此记者日前采访了该院领路人王宝玉院长。面对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所带来的困难,通州中医医院不仅能够在夹缝中生存,而且逐渐发展壮大。王宝玉院长深有体会地说:作为现代医院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8.
他是教师,用睿智的思想和渊博的知识,修筑智慧之路,为莘莘学子“传道、授业、解惑”,打开通往成功的大门。他是教育企业家,用超人的智慧融资办学,呕心沥血,在西部贫瘠的荒原上,建造了一座大学城,使数以万计的学生有书读,有学上——他便是西安思源学院院长周延波……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1999,(7)
采访茹仙古丽·沙比尔,你会被她的热情、坦率、真诚感染。她是一位个性鲜明、全身心投入工作、对病人有深厚感情的来自天山的维吾尔族女强人。还是在1980年,风华正茂的茹仙古丽·沙比尔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了,回到家乡新疆和田,身为老干部的父亲嘱咐她:你是维吾尔族的女大学生,应该更好地为维吾尔族人民的健康做贡献,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扎扎实实地干事业!茹仙古丽·沙比尔牢记父亲的嘱咐,抱着锻炼提高的思想来到地处新疆南部的和田地区维吾尔医院。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科技》2013,(10):F0003-F0003
韩耀成,妇产科主任医师。1978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参加工作。1984年进修于内蒙古自治区医院,2010年参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暨妇科内镜基础与临床培训班学习。  相似文献   

11.
宜兴紫砂艺术,博大精深、奇蕴无穷,是我国传统茶文化和陶文化相结合的艺术产物,容实用功能和审美情趣于一体,使人在品味香茗的同时,把玩茶壶泥色的多彩、形态的变化、做工的精巧、装饰的丰富,沉浸在对紫砂艺术的无限享受之中,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1999,(5)
喜马拉雅是由梵文而来,意指自雪之家。而在措如·才郎心目中这里不只是冰雪世界,它还蕴藏着智慧和灵性。身为西藏藏医学院院长的措如·才郎教授是当今藏医药的一代宗师,不仅在继承和发展藏医药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还是一位精通天文星算学、声明学、佛学、诗学、藏史学的学者和教育家。1926年措如·才郎出生在位于横断山脉金沙江畔的江达县措如村一个普通藏民家庭。他一生下来就不爱哭闹,始终甜甜微笑的样子给人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措如·才郎3岁即有极强的辩识能力,5岁开始学习藏文,6岁能背诵经文,7岁到措如寺学习,到11岁时学习藏医藏药、天文历法和藏语语法。由于他过目不忘、在考试中名列前茅.因而受到寺里一位老藏医的喜爱,收他为徒。在老藏医的禅房里,措如·才郎认真聆昕老师的教诲,如饥似渴地学习了老师传授的藏医藏药知识。15岁的措如·才郎决心不仅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遍访名山大川、名寺古刹,向智慧大师们请教。此后2年间,他靠两条腿走遍了西藏大部分地区,还跨越喜马拉雅山远涉到锡金、不丹、印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改革开放,使这块昏睡百年的古土萌发着处女的躁动,喷射出无法遏制的青春火焰,哺育了一位农民企业家——江苏省长山集团公司党总支部书记、董事长王九斤。一张家港市长山村座落在风景秀丽,史称"十里长山九里墩,还有九里进东门"的长山脚下。1975年初。在田沟里摸滚了10年的王九斤,看到长山上山石资源丰富,建议村里兴办禾石场。村干部吓兮兮:"这是搞资本主义。"王九斤胆子大:"责任我承担,吃官司我去。"村里默认。于是,王九斤带着一帮壮劳力,进山采石,装船外运。3年"山大王"的生活,手头居然积累了5万元。  相似文献   

14.
我反对医院创收性赢利,我院不搞个人承包!病人是被动的,不能把他(她)们用于治病救命的血汗钱来完成医务人员的创收。我们的理念:经营渠道上深化改革,改善服务流程,提高康复质量,缩短住院时间,病员就医开支减少,国家资产正常增值。管惟苓院长如是说。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索取也与日俱增,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愈发凸显,环境问题成为引发矛盾的导火索。当全世界都在为解决环境问题而全力以赴时,中国亦不落后,在节能减排这一难题上初展身手便获捷音。但这仅仅是开始,废水、废气污染控制的任务依旧十分严峻,而如何解决环境,资源、发展三者之间的矛盾,更是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疑惑难解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科技潮》1999,(10)
在一个秋意正浓的午后,记者来到国泰医院——中国中医药学会红斑狼疮治疗中心。在秋阳的照耀下,这所"花园式的综合性医院"愈发显出她特有的风彩。我们要介绍的正是这所医院的主人——朱楚汉院长。大凡院长办公室都远离病区,但朱楚汉院长的"行宫"却在病人来来往往的一楼,真是有些与众不同。推开办公室的门,发现朱院长正亲自坐堂问诊,为一个远道而来的病人诊治。他那略带湖南味的普通话听起来韵味十足。眉宇唇言间透着老年医务工作者特有的沉稳与亲切。出生于中医世家的朱楚汉自小就接受父亲的言传身教,聪颖过人的他在中学时就掌握了上百种草药的性味功能,过人的天赋为他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打  相似文献   

17.
张忠占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应用数理学院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998年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从事应用统计(包括生物统计、可靠性统计分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陈安平 《甘肃科技》2005,21(2):i002-i003
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地处武威城东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坐落在中国西部绿色食品城-黄羊经济开发区。这里交通便利,312国道、兰新铁路穿区而过,与天梯山石窟、白塔寺、沙漠公园、长城遗址等毗邻。  相似文献   

19.
"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早已成为医生的信条,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却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医生有一颗视病人为亲人的美好心灵,更需要医生具有精湛的医术和完美的医德。李屹峰,这个40多岁的男子汉在多年从事医疗工作的实践中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向人们昭示了一个事实——他做到了。  相似文献   

20.
想像中的王铸钢是那种既有科学家的严谨、又有文化人的随意的书生,然而当我站在他面前的时候,却发现他是个线条挺拔的人。国字脸、剑眉、大眼加上平直的短发,脸上的每一要线条都像油画刀刮出来似的。那种感觉就像遇到了军人,那种行如风站如松,身板硬朗挺直,站在天地之间的军人。 奋发是未来的彼岸 理想是成功的旋律 王铸钢,男,40岁,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和生物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美国Memorial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从事基因剔除和转基因动物模型的研究,成绩斐然。在这之前,他曾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并且是一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受资助者。1 999年回国后,又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奖,并入围中国科学院"百人工程"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