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革”时期,各类“极端词语”的使用几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是“最”和“大”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文革"时期的期刊传播由于时代的特殊性而呈现与前后截然不同的传播范式,而在"文革"时期"如火如荼"的科学史研究,尤其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是这个时代的"副产品"。虽然处于政治高压之下,"批林批孔"、批儒尊法是主要目的,但这一时期的科学史研究承上启下,为之后中国第二次科学史研究高潮的出现作了重要铺垫。  相似文献   

3.
“文革”期间的爱因斯坦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革”期间,中国开展过一系列批判自然科学领域中“资产阶级反动思想”的活动.作者根据有关原始资料,从政治和科学思想两个方面讨论了这一时期对爱因斯坦的批判情况,并对这一批判活动的性质厦方法作了初步分析,认为,“文革”期间对爱因斯坦的批判是一种政治批判和哲学批判,所用的批判方法主要是故意歪曲事实,进行诡辩,将爱因斯坦的一般言论加以政治歪曲,以哲学标准评价爱因斯坦的物理学认识.  相似文献   

4.
称谓语是语言与文化的一个接口,对它的研究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考察"您"、"先生"、"同志"和"爱人"等四个常用称谓语在"文革"时期的使用情况,从其发展变化可以了解一种语言的一个侧面,更可以认识一个民族或社会一个时期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相思湖作家群现象”无疑是多种不同的因素处于某种特定关系中的结果 ,无疑是自身文化特性的自然“天成”而又灵气飞扬 ,无比聪慧的精神突围。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 ,“相思湖作家”队伍出现了断层。从表面上看 ,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体系的重构所造成的 ,但根本上说 ,这是自身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缺失、并且尚未确立属己的精神风范的某种必然。所幸 ,“大写作”品牌的提出 ,既是对一种急功近利的否定 ,更是对一种精神风范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文革文学”——失态的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大革命”中的主流文学是失态的文学。其主要特征是“极化”即彻底意识形态化,主要表现为否定一切的极端化思潮,文学本体的彻底丧失,极端的文学创作模式和“棍子式”文学批评。文学彻底意识形态化对文学本身造成了戕害。失态的文学的发生有其社会历史根源,它不是孤立的,突然出现的  相似文献   

7.
宋安民 《科技资讯》2011,(7):143-143
"十二五"时期,继续坚持"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指导思想,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化快餐”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的界定 中国是个疆土辽阔的文化大国。在中国漫漫五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无数光彩夺目的文化瑰宝。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文化事业更是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发展阶段,大批文化精品竞相出现,争奇斗艳。这些文化精品不容置疑地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将永垂史册。对此,人们满怀热情地予以关注、肯定、褒扬和推崇,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但与此同时,有一种与文化精品相伴而生的、天天出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产品却被人们尤其是评论家们、写作学专家们大大忽视了。有人根据这种文化产品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给它冠以了一个颇为贴切的名字:“文化快餐”。长期以来人们对这种“文化快餐”或是熟视无睹,或是不屑一谈,或只是淡淡地“宽容”地一笑了之,总之,人们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现代年轻人的性格与苹果手机的文化特点作为总起,阐述了现代青年的消费特点和现代消费形式,分析了社会广告效益对苹果手机销售的影响。希望能窥探出苹果手机“热现象”之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革"时期的水墨人物画在艺术表现上,笔墨越来越依附于对结构的表达,并成为一种新的造型因素;色彩也越来越光滑红润,突破了以往文人画的创作模式,扩大了传统水墨画的表现范围。同时,画家为适应时代主题,以新的表现因素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强调线条对质感、量感、立体感、空间感的表达,注重对整个画面情节的描叙。  相似文献   

11.
"文革"时期的水墨人物画在艺术表现上,笔墨越来越依附于对结构的表达,并成为一种新的造型因素;色彩也越来越光滑红润,突破了以往文人画的创作模式,扩大了传统水墨画的表现范围。同时,画家为适应时代主题,以新的表现因素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强调线条对质感、量感、立体感、空间感的表达,注重对整个画面情节的描叙。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革命”后期,中国政府努力改善和发展对外关系,不但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地位,而且还改善了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并同许多国家建交,在外交工作上取得重大成就。本文从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以及中国政府运用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采取灵活外交策略等方面分析了取得重大成就的诸因素,及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交工作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申泮文院士的学术经历中,“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困难的十年,但并不是荒废的十年.在“文革”中,申泮文殚精竭力、寻找机会进行科研,服务祖国.这个时期的工作为他迎来自己科学事业的春天奠定了基础.申泮文讲述了在“文革”中开展的彩色电视机荧光粉的制备、金属氢化物的合成、腐植酸的研究和对国外研究成果的综述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界"文革"语言研究主要涉及其修辞特征、语言风格特征、语用特征以及性别语言特征等。这些特征是"文革"语言的区别性特征,其根源是当时特定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群众的特定心理状况。"文革"语言镌刻着特殊的文化印记,具有格式化、刻板化、标准化、粗野化的特征,这种语言固然通俗易懂、平白上口,然而强烈的政治色彩遮蔽了语言使用者的个体情感,因而语言内涵日益苍白,表意功能日益弱化,语言活力日益萎缩。  相似文献   

15.
严歌苓和王安忆的"文革"写作中,渗透着青春记忆。两部作品讲述的都是在"文革"大背景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发生的故事。其可贵之处在于,两位作家在历史观念和文学叙写方面,有很多气韵相通之处。她们都选择了与宏大叙事方式不同的叙述和书写方式,都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观照历史和历史格局中的女性,并藉由独特的女性视阈,完成她们对特殊的历史和扭曲的人性进行深刻的揭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共中央主办的一份政治理论性刊物,《红旗》杂志在推动文革爆发、宣传论证文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文革寻找理论依据等方面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对文革的发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文革的宣传工具和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7.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休克”现象及其克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休克”现象是不同文化之间差异性的一种表现形态。“文化休克”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TC-FL)的实效性。树立正确的文化对话理念、营造适当的文化教学语境、加强对外汉语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有效地克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休克”现象。  相似文献   

18.
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等扯起“两个凡是”的大旗,维护“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在1975年整顿中因否定“文化大革命”而被第三次打倒的邓小平复出后,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反对“两个凡是”,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带领人民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前一阶段包括三小段,后一阶段包括两小段.在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同时,党和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的针对“文化大革命”弊端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新政策,邓小平将其概括为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探索中,邓小平得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结论.自此,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拓前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具体论述了六十年代前半期文艺“批修”运动的三个阶段:风起青萍之末、风急雨骤和十二级政治台风,梳理了其中的轨迹。还对“六十年代前半期”作为其前后两个十年的衔接点的特定位置,作了纵向剖析。  相似文献   

20.
"经世致用"是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是湖湘士人治学和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五四"时期湖湘文化继续得到传承,但在整个中国文化"凤凰涅槃"的新时代,湖湘文化也在传承中得到锻炼,获得新生,实现了与现代文化的对接。在这一历史文化蜕变的过程中,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精神特质赋予了这一蜕变以动力、以方式、以特色。从新闻报刊的运作来看,"傍着活事件讨论"是"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经世致用"精神十分突出的表现,围绕着"赵五贞事件"和"湖南自治运动"所展开的讨论即充分地表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