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研究了石墨与硅之比对石墨铝硅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解决了石墨颗粒直接加入铝硅熔体中的难点,并基本解决了石墨加入的均匀性问题.研究表明:石墨与硅生成一定量的SiC,对提高石墨铝硅的高温抗拉强度十分有利;石墨与铝生成Al4C3有利于石墨在铝硅熔体中的均匀分布;生成Al4C3的量不宜过多,不能给石墨与硅生成碳化硅的比例带来影响.否则,会引起材料的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多孔硅在甲苯中组成的悬浮体系的电迁移特性。电阻率为80~100Ωcm的n型(111)抛光片,氢氟酸溶液中电化学阳极刻蚀成多孔硅再经过超声振荡得到多孔硅,甲苯悬浮体系.以新抛光铝为负极,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多孔硅向p^ -Si、ITD导电璃、Pt、Al、Ag等正极迁移并沉积在这些正极表面构成多孔硅薄膜。考察了不同的电沉积参数,例如电场强度、沉积时间对多孔硅薄膜光致荧光强度的影响.采用UFV-vis光谱、XPS、SBM的方法对悬浮体系以及沉积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铸法制备了石墨-铝硅复合材料。金相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能将裸体石墨均匀地分布到铝-硅合金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石墨-铝硅复合材料的常温抗拉强度略低于铝硅合金基材,但高温抗拉强度高于基材;热膨胀系数、磨损量都小于基体材料。通过研究还发现,GMC-3复合材料在300℃时的强度高于在200℃时的强度,并具有较高的延伸率,是制造内燃机活塞的较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4.
介绍利用醇盐水解制取透明、流动性好的铝、硅单组分溶胶及其。组分混合溶胶.重点研究水的初温、解胶剂种类及用量对异丙醇铝[Al(OPri)3]解胶时间和铝溶胶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催化剂种类及用量下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后溶胶特性.研究表明,利用HAC分别作铝溶胶的解胶剂和硅溶胶的催化剂,可以较大地缩短解胶时间,制备出澄清透明,稳定性好的铝、硅单溶胶及混合性好、组分均匀的Al2O3-SiO2二组分溶胶,该溶胶在1000℃下热处理1h可以莫来石化.  相似文献   

5.
使用电子束蒸发法沉积了铝掺杂的氧化锌透明导电膜.通过霍尔系数测量及XRD、SEM测试分析,研究了掺铝量对膜的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量影响膜的载流子浓度、迁移率及结晶状况,当Al_2O_3与 ZnO重量比为 1.5%时,沉积的膜具有较低的电阻率.  相似文献   

6.
借助电阻率测定仪、XRD等研究了粉煤灰、矿渣或硅灰的掺入对铝酸盐水泥浆体凝结时间、电阻率、化学收缩、抗压强度以及水化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对应于其电阻率变化曲线的下降段,掺入硅灰能明显缩短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矿物掺合料的掺入可减少水泥浆体的化学收缩,提高其化学收缩速率峰值。相较于硅灰和粉煤灰,掺入矿渣可有效提高硬化水泥浆体在较长龄期时的抗压强度,且有助于水化钙铝黄长石(C_2ASH_8)的生成,具有较强地抑制铝酸盐水泥晶相转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发光多孔硅,研究了电流密度,电阻率,退火条件对多孔硅发光的影响,并对发光机理做了相应的分析;发现了制备方法更为简便的镍酸镧电极取代铝电极工艺。  相似文献   

8.
用余氏理论(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分析了铝硅二元合金价电子结构,推断铝硅熔体中Si-Si原子之间的结合力最强,表明在馆位中存在Si原子的短程有序分布.同时根据熔体的微观不均匀性理论,建立了铝硅二元合金熔体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大量实验测量的基础上,对影响NTD硅掺杂精度的因素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给出了一些定量和定性的结果。用这些结果指导清华大学反应堆上NTD硅的生产得到了满意的掺杂精度.在大批量的辐照条件下.对各种目标电阻率硅单晶的掺一杂,电阻率命中率>90%.断面电阻率不均匀度<5%.  相似文献   

10.
铝硅合金中Si_初细化的现状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过共晶铝硅合金Si初细化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制出PJ-3、P-S-W、P-R细化剂,并配合恰当的处理工艺.使Si初的分散度提高了1~2倍.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硬度、电导率测试、金相显微镜、X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技术,研究均匀化温度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态合金由α-Al固溶体和非平衡共晶相组成;490~510℃均匀化,Mg2Si相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在510℃以上均匀化,随着温度的升高,Mg2Si又逐步回溶到基体中,560℃均匀化,Mg2Si相和过剩单质Si完全溶解;随着均匀化温度的升高,非平衡析出物鱼骨状共晶形态逐渐消失,针状β-AlMnFeSi溶解、断裂,转变为具有更高(Mn+Fe)/Si比值颗粒状α-Al(MnFe)Si相,析出相在高温均匀化过程中聚集、球化;560℃均匀化,析出物的连续网状结构转变成链状结构,析出物演化为等轴粒状α-Al(MnFe)Si相.均匀化过程中合金中析出弥散α-Al(MnFe)Si相;在490~560℃保温6h均匀化处理,温度升高,合金的硬度和电导率分别升高和降低.  相似文献   

12.
Combustion experiments for three coals of different ranks were conducted in an electrically-heated drop tube furnace. The size distributions of major elements in the residual ash particles (>0.4μm) such as Al, Si, S, P, Na, Mg, K, Ca and Fe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Al and Si in the residual ash particles decreased with decreasing particle size, while the concentrations of S and P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particle size. No consistent size distributions were obtained for Na, Mg, K, Ca and Fe. The established deposition model accounting for trace element distributions was demonstrated to be applicable to some major elements as well. The modeling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ize distributions of the refractory elements, Al and Si, we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deposition of vaporized elements on particle surfaces. A dominant fraction of S and P vaporized during coal combustion. Their size distribu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surface condensation, reaction or adsorption. The partitioning mechanisms of Na, Mg, K, Ca and Fe were more complex.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s. 50706013, 50721005 & 50720145604)  相似文献   

13.
6系铝合金中Mg和Si元素是主要强化元素,其中Mg和Si质量比是其成分配比中的重要参数。通过对材料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导电性和韧性进行测试和分析,研究Mg和Si质量比对6系铝合金组织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Mg和Si质量比的增加,6系铝合金组织中粗晶层厚度与析出相的尺寸均减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均小幅度降低,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同时抗裂纹性能逐渐提高;当比值为1.30时,屈服强度为278 MPa,抗拉强度为300 MPa,维氏硬度为97.6 ,电导率可达51.86 %IACS,压溃裂纹长度约为10 mm,承受的载荷最大,吸收功最大,压溃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4.
桂西南不同地层土壤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先琨  苏宗明 《广西科学》2001,8(4):301-307
以隆安县为桂西南代表 ,根据地层、地形、土类等确定调查路线和采样点 ,挖掘土壤剖面 ,采集 B层土壤 ,同一地层采集多个样品充分混合 ,以风干土混合样进行分析。测定 2 1个地层土壤的 Fe、 Al、 Si、 N、 P、 K、Na、 Ca、 Mg、 Mn、 Zn、 Cu、 S、 B、 Mo、 Co、 Ni、 Cr、 Sr、 Ba、 V、 As、 Ge、 Ga、 Se、 Cl、 I、 W、 F、 Br、 Sn元素含量。其中 Fe、 Al、 Zn、 Ni、 V、As、Se含量和 Si、P、 K、Na、Ca、 Mg、 S、Ga含量分别高于和低于世界土壤元素背景值 ,Mn、Cu、B、Mo、Co、Cr含量处于背景值范围。As的含量高于我国土壤临界含量。Ca、Mn、S的变异系数 >10 0 % ,N、 P、K、 Na、Mg、Zn、Mo、 Ni、Cr、Sr、 Ba、As、Ge、 Se、 Cl、I、W元素的变异系数为 5 0 %~ 10 0 % ,Fe、Al、Si、Cu、B、Co、V元素的变异较小。该区石灰岩、白云岩、硅质岩等基性岩发育的土壤比由粉砂岩、页岩、泥岩和第四纪红土等基岩发育的土壤富铝化程度深 ,Fe、Al富集明显。各地层 Si、Ca、Mg、Na、K的迁移量大 ,以 Si迁移和 Fe富集为主要特征。378对元素组合中 ,10 9对元素组合之间相关关系 P<0 .0 5 ,134对元素组合之间相关关系 P <0 .0 1,且以正相关为主 ;Si与其他元素间的关系多为负相关 ;过渡元素间大多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合金成分优化设计,运用二元搭配表得到最优的合金成分,研究了Fe、Si含量对AA8000系铝合金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金相显微镜(O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Fe、Si及其交互作用对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探究了不同的组织相貌对铝合金电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了Fe、Si的交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由正交试验得到最优的合金元素组成,当Fe的质量分数为0.4%,Si的质量分数为0.2%时,合金具有较高的导电率和较高的强度;Fe、Si存在交互作用,Fe与Si可以形成Al8Fe2Si三元中间相,减少了Si对铝合金导电性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Fe和Cu是8030铝合金中最主要的两种合金化元素。为了探究8030铝合金中Fe和Cu的合理含量及其强化机制,试验采用连铸连轧、拉制和退火工艺制备了不同Fe和Cu含量的8030铝合金,分析了Fe和Cu对8030铝合金铸态组织、形变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并对不同成分的8030铝合金的强度、伸长率和电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Fe和Cu含量可以获得细小的合金铸态组织,并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形成织构组织和弥散分布的第二相,提高合金强度的同时,保证塑性和导电性能;当Fe的质量分数为0.45%、Cu的质量分数为0.22%时,8030铝合金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7.
党参中无机元素的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了常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中Fe,Cu,Zn,Mn,Cr,Mg,Ca,Se,Al,P,B,Sr,Hg,Pb,Ba,As,Ce,Be,Ni,Nb,V,Ti,Co,Ge,Mo,Cd,Li,Te,W,Ag,Si,Bi,Sn等33种无机元素的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18.
使用粉末压片法制样,以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水泥中Ca、Si、Al、Fe、Mg、S等主次量元素,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了杜仲树皮 ,树叶 ,树枝的无机元素组成 ,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元素组成 :Mg、Al、Si、S、K、Ca、Fe ,但Mg、Ca、Al、Fe元素的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对杜仲所生存土壤也进行了X射线能谱分析 ,统计分析了杜仲树皮、树叶、树枝对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吸收情况  相似文献   

20.
采用ICP-AES法同时测定嘎日迪-13和嘎日迪-15中的Si、Sn、Al、Cd、Na、P、K、Ca、Mn、Fe、Cu、Zn、Mg和Pb等14种元素含量,并对各元素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嘎日迪-13和嘎日迪-15中各元素的回收率在92.78%~105.56%之间,RSD在0.87%~3.93%之间.结果显示,在嘎日迪-13和嘎日迪-15中K、P、Ca、Na、Fe、Mg等元素含量较高,Pb未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