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记述了地处秦岭中段腹地的陕西镇安黄家湾河流相沉积中发现的6种食肉类动物:变异狼(Canis variabilis)、鬣狗(Hyaendaeget.et sp.indet.)、似剑齿虎(Homotherium sp.)、巨剑齿虎(Megantereon sp.)、山西猞猁(相似种)(Lynx cf.shansius)和豹(Panthera pardus),其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这批化石的发现,对于恢复秦岭地区的古环境和了解我国动物的地理分布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河套人化石发现80周年,而发现河套人化石的地点就在萨拉乌苏。萨拉乌苏河,是1956年确定的我国北方晚更新世河湖相标准地层——萨拉乌苏组的命名地点,也  相似文献   

3.
蓝田辋川锡水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辋川锡水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南侧的秦岭山区。经过初步试掘,从锡水洞内的堆积层中发现了许多石器、骨器、木炭屑和灰烬层,以及哺乳动物化石。通过分析研究认为,锡水洞是古人类曾经居住生息过的地方,而且这些古人类具有使用火的能力。根据哺乳动物化石的种类和时代,可以确定锡水洞遗址属中更新世早期,即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似乎与蓝田猿人有一定联系。这一发现,对蓝田人的文化、住所、用火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4.
1958年,我国工程地质专家曾何清在陕西蓝田考察时,从灰白色的砂层里拾到了几块"龙骨",后经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教授考证,是三趾马和鬣狗化石.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钟健先生获得这一信息后,着手组织科学考察队,前往蓝田考察.考察队于1963年6月下旬出发,张玉萍任队长,队员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发现于朝阳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化石的系统分析表明,在这一地区更新世中晚期的化石数量较多,而更新世早期地层中,目前尚未发现哺乳动物化石,有待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6.
对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 ,采集标本 5 0 0余号 ,经整理分属 2目 3科 7属 7种 .调查得出 :由于该地区地处秦岭南北 ,岭南为长江水系 ,岭北为黄河水系 ,南北共同分布的鱼类仅有一种 ,为拉氏鱼岁 ,占总数的14 .2 8% .长江水系 4种 ,占总数的 5 7% .黄河水系 2种 ,占总数的 2 8.6% .另外发现自然保护区的鱼类种类较少 ,秦岭以南的汉江水系鱼类区系属长江中上游鱼类区系 .秦岭以北的渭河水系鱼类区系主要为黄河中上游鱼类区系 ,其中有高原鱼类区系成分 .在调查中 ,首次发现了秦岭细鳞鲑在石砭河的分布 ,这也是其至今在秦岭分布的最东端 ,在动物地理演化分布上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对于秦岭细鳞鲑提出了以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主的一系列保护对策 .  相似文献   

7.
自1929年北京周口店发现第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以来,国内许多地方相继发现了一些人类化石和旧石器地点:北有满洲里所辖的扎赉诺尔人遗址,南有广东的马坝人、广西的柳江人;东有南京的汤山猿人、安徽的和县猿人,西有陕西的蓝田猿人和大  相似文献   

8.
兰州地区早更新世五泉砾岩哺乳动物化石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记述了兰州地区五泉砾岩中发现的 Equus sanmeniensis,Coelodonta antiquitatis,Ochotona sp.化石,结合前人古地磁资料,为五泉砾岩形成于早更新世提供了哺乳动物化石证据,同时由这些化石所指示的环境质疑五泉砾岩是否包含有冰水沉积.以往这些论点均缺乏古生物证据。本文从哺乳动物化石论证了五泉砾岩的时代为早更新世.  相似文献   

9.
临夏盆地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山前凹陷盆地。其晚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蕴藏着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已在临夏盆地从晚渐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各个层位中,发现和征集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以距今1500~1200万年的中中新世铲齿象动物群、1000~700万年的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和约200万年的早更新世真马动物群的材料和种类最为丰富。已有的化石标本产自近50个化石地点,约1700多件哺乳动物头骨,以及大量牙齿和肢骨,代表了100多种哺乳动物;另有陆龟化石…  相似文献   

10.
陕西蓝田锡水洞哺乳动物群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锡水洞化石哺乳动物群的性质及其所反映的古气候环境后,通过对该时期古人类分布及活动的推断,确定出该动物群的时代为中更新世,进而推算出了第四纪中期以来秦岭大约抬升了110m。  相似文献   

11.
陕西蓝田锡水洞遗址自然环境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锡水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首次揭示了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秦岭山区就已成为我国古人类生栖的地方。依据化石动物群的时代和石器文化的性质,确定了遗址的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与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时代相当。锡水洞动物群以东洋界动物为主,具有森林性的生态环境,代表了温暖湿润的森林气候条件。文化层堆积物的岩性,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反映地表风化作用处于强烈的富硅铝化阶段,表现出亚热带环境条件下的风化成土特点。因而地处秦岭北坡的锡水洞遗址具有亚热带森林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2006,(6):51-51
陕西蝴蝶学专家寿建新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袁向群近期发现了虎凤蝶一个新种和一个新亚种.并根据其具体的生物学形态特征而为其取名“周氏虎凤蝶”,“中华虎凤蝶陕南亚种”。  相似文献   

13.
对化石进行电子自旋共振(ESR)研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定年代技术.本文介绍了这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应用ESR 方法对我国北方第四纪早期标准地层——泥河湾地层中部所产丽蚌化石进行了测定,并得到两个样品的年龄,分别为1.37±0.20和1.22±0.18百万年.初步确定,泥河湾地层中一个层段(第二层段)的形成年代应属早更新世晚期,而泥河湾动物群的年代应属早更新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14.
广东封开河儿口盆地的古地理环境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渔涝河的上游干流—七星河长 4 2km ,在中更新世中期至晚期形成。峒中岩、黄岩洞和罗沙岩等洞穴的动物群化石测龄 14 8~ 2 2 4kaBP ,时间跨度约 13万a而该化石堆积层的厚度仅 1m余 ,且与七星河的第一级阶地类高 ,反映晚更新世早期至中期该盆地底部的构造升降基本上稳定。这是同期广东许多河谷地段没有构造抬升的一个重要信息 ,而且可将今日广东第一阶地沉积的最老年龄从目前已知的 5 1 9kaBP推延伸到 15 0kaBP。  相似文献   

15.
1985年5月,我院地质系阎嘉祺同志在铜川川口附近的黄土地层中发现一处哺乳类化石地点,采得一批保存较好的哺乳类头骨、颌骨、牙齿及躯干等化石。化石的数量和完好程度在黄土地层中还是不易多得的。西北大学研究哺乳类化石的专家薛祥煦付教授,应发现者的邀请,亲赴现场考查了化石的地层层位,并一起又进行了补充采集。化石经薛祥煦付教授鉴定,计有:中华鼢鼠Myospalax fantanieri似最后剑齿虎Homotherium ultina  相似文献   

16.
四不象是与大熊猫齐名的我国另一种特产的世界珍兽。早在晚更新世和早全新世时代,它就普遍生活在我国的许多地区。现已发掘出四不象化石的  相似文献   

17.
近来于黑龙江七台河勃利盆地城子河组中发现了一种大型叶状体苔类化石.借鉴蕨类化石羽状复叶结构的描述方法,提出了一套新的术语并用来准确描述这种苔类化石.在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详细研究了这种二歧式分叉的大型叶状体苔类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并与同时代或同分布区的其他苔类化石分析对比后,确定为古似地钱属的Marchantiolites blairmorensis.这种苔类化石在黑龙江的首次发现表明早白垩世M.blairmorensis在中国的分布区已北延至黑龙江东部,亦佐证了城子河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并推论勃利盆地当时的古生态环境为溪流发育、植被繁盛的湖泊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凌源市沟门子镇出土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其埋藏地层为棕黄色亚粘土含角砾层,化石残碎,经初步判断该地点地质时代为新生代晚更新世晚期,这是迄今在凌源境内发现最早的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在辽西新生代地层划分和时代对比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洞内发现的灰烬层为在大凌河流域寻找古人类遗址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9.
南京附近古砾石层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附近的古砾石层,早在五十多年前就开始为人们所注意。在雨花台一带有坚硬、园滑、色泽鲜艳和花纹美观的砾石,称“雨花石”而闻名中外。它是我国东部古砾石层的一种,近来已开始进一步研究,但关于它的时代与成因仍有所争论。关于古砾石层的时代问题,由于过去缺乏化石证据,其时代曾经被推测为始新世——早更新世,长期以来无法确定。近来化石不断发现,对其地层时代的讨论有了依据。自1956年我系发现安琪马化石以来,后又陆续在浦镇发现短腿犀(Bracngpth eriun SP·)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科技》2010,(4):88-88
<正>[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泥河湾盆地发育了良好的更新世连续河湖相地层,并且蕴含丰富的古人类遗址和哺乳动物化石,在第四纪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古地磁学、旧石器考古和早期人类演化等研究领域占有举足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