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骥 《科技信息》2011,(23):I0259-I0260
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语篇连贯性的重要手段,而词汇衔接被认为是语篇衔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词汇衔接理论,英语语篇的词汇衔接手段分为两大类。本文主要从复现关系和同现关系两方面探讨词汇衔接手段的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词汇衔接方式,词汇复现表示出词汇在语篇中的语义逻辑关系,有助于语篇的连贯发展.文章运用功能语言学的衔接理论探讨了各种词汇复现手段的语篇功能,对比分析了词汇复现在英汉语篇中的异同;应用翻译学的等值理论,分析了词汇复现对于实现英汉语篇的等值翻译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语篇连贯性的重要手段。Hoey曾说,词汇衔接是衔接中最突出最重要的形式,占篇章衔接纽带的40%左右,是创造篇章织体的重要手段。根据Halliday和Hasan的词汇衔接理论,英语语篇的词汇衔接手段分为两大类。本文主要从复现关系和同现关系两方面探讨词汇衔接手段在英语语篇中的作用,并指出词汇衔接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词汇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衔接手段之一。根据Halliday和Hoey的衔接理论,结合西方报刊商务英语语篇实例,探讨了复现与搭配这两种词汇手段衔接语篇的功能及其形式特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词汇语义与连贯的关系,更准确地把握商务英语语篇的信息与交际意图,从而更好地发挥词汇衔接在商务英语语篇阅读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体裁分析观照下科技语篇主题的多维度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裁分析可揭示不同体裁语篇具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和篇章结构,通过语篇建构过程,发现主题的表现形式。科技英语在词汇选择、语气情态和文体风格方面具有特定的语篇体裁结构。利用体裁分析的方法,从心理认知、交际意图和修辞目的等维度阐释了科技语篇的主题识别。在对实例剖析的基础上,揭示了科技语篇解读的心理认知因素及其在表现形式上的独特性,挖掘语篇建构规律,从而准确解读语篇。  相似文献   

6.
词汇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多种衔接机制之一。文章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分析探讨了词汇衔接手段的形式特征及其功能。复现和搭配是词汇衔接的两种类型,它们有组织和联结句际间词汇语义的功能,起到连句成篇的作用。对词汇衔接的研究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词汇语义与篇章连贯的关系,把握语篇的真正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7.
徐俭 《科技资讯》2010,(36):231-231
本文以安德森的短篇小说《手》的翻译为例,探讨词汇衔接的处理。作者认为:词汇衔接,尤其是同现关系,对于消除歧义有重要作用;译文应尽力复制原文的复现关系,以再现原文的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8.
庞岩  谢志贤 《长春大学学报》2013,(8):1051-1052,1060
词汇衔接是篇章衔接中最重要的形式。英语语篇的词汇衔接手段可以分为两大类:复现关系和同现关系。本文以词汇衔接理论为基础,分析该理论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I)Unit2 PassageA中的应用,并为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词汇衔接是语篇衔接中的一个重要衔接手段,为篇章的连贯提供了基础。词汇在语篇中形式上的衔接隐含着作者(或说话者)的交际意图,具有丰富的表达功能。本文在综合各种词汇衔接分类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重复、同义、反义、泛指词、上下义、整体一部分、搭配等词汇衔接方式,主要分析他们在语篇中的交际功能和文体功能。旨在进一步理解语篇的文体风格及交际意图,从而更好地把语篇语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0.
语篇各层次中都含有意识形态意义,并体现在语篇各语法词汇结构中.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英语新闻语篇的及物性系统、情态系统和主位系统,并指出了这些系统中选择并非任意,而是受到说话者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1.
词项复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复观形式具有的功能各具特色。在不同的语篇中,词项复现具有歧义消除功能、主题突出功能、情感功能、人际功能等等。  相似文献   

12.
知识惯性与组织学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惯性”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同样 ,知识也存在惯性现象。本文分析了影响个人知识惯性的多种因素 ;也分析了引起组织中知识惯性的多种因素。知识惯性现象某些情况下会妨碍知识主体对新知识的学习 ,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本文通过研究 ,给出了几种对付知识惯性和促进组织学习的方法。在本文最后 ,还说明了组织中知识惯性现象还存在顽固性和反复性  相似文献   

13.
杨星 《科技信息》2009,(16):100-101
Through conducting comparisons in the occurrence and frequency of reite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laws underlying the discrepancies and thus provides implications for translation practice.Contrastive study of reite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ides us with insightful implications for translation practice.With the abundant analysis and research in this essay,I hope that the study of Reiteration can be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语言顺应论的观点,语用模糊既是语言使用者在其意识突显指引下,选择模糊语言以动态顺应语境和语言结构,实现话语特定意义的结果,也是为实现意义生成和交际目的达成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栓 《科技信息》2011,(5):210-211
语境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生成的,因而语境也在不同方面受到限制。虽然原则上语言使用的每个要素都可以作为一个与语境相关的要素出现,并加以考虑,但是并非在每一种场合这些要素都已相关因素的身份调动起来。由于与话语匹配的语境组合的多样性,孤立的的话语几乎都具有很高程度的不确定性。在交流中,我们不能容忍含糊性的存在,允许语境进入语言分析就成了精确性的先决条件。让语境融入语言意义的生成过程变便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而维氏顺应论中的语境观对语境在意义的生成过程中做了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其中的三个世界,对语篇连贯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商品符号意义的消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商品符号意义的社会建构大致涉及到两个方面:市场商人主导下的符号意义的生成与传播主要有广告系统与时尚系统两个途径,消费者协商参与下的符号意义的共识建构,市场商人在进行营销沟通时,应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协商性参与及创意策划的文化适切性。  相似文献   

17.
顺应论认为使用语言就得不断选择语言,作出语用上的动态顺应,而这种语言顺应又会受到社会规约,社会心理和语言态度的制约。基于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认为外语教学应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学生的心理动机,亦即这一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句子间的词汇纽带提出了一些看法,详细论述了词汇的复现关系和同现现象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GPS控制网复测技术在厦门海沧大桥石塘互通式立交桥施工应用情况,指出GPS控制网,不受地形限制,精确度高,用于高质量工程施工测量控制,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徐敏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97-99,69
隐喻的出现,源自于语言生产和意义生产的不对称所导致"语言的贫困",因而隐喻的使用以语义为核心。隐喻语义生成于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两个不同意义领域之间的互动,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语境性、创造性、开放性和诗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