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展现了男性少年的成长历程,小说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男性少年形象。而女性也成为这一类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形象,这些女性具有美丽、善良等特有的品质,这些品质使作品中的女性呈现出类型化、概念化的特征,小说中的女性仅仅作为一种性别符码也体现了作者的传统男权观念。  相似文献   

2.
任玲 《科技咨询导报》2007,(13):134-134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是在现代第一代女作家创作进入沉闷期时出现于文坛的新秀。从梦珂、莎菲到丽嘉、美琳,丁零在早期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女性形象,生动地展示了20 ̄30年代知识女性逐渐成长的历程。理想破灭——苦闷彷徨——矛盾反抗——向往革命。  相似文献   

3.
小说《荆棘鸟》描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塑造了三位坚韧、善良的女性形象。尽管她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她们与命运的抗争、对爱情和幸福的执著追求却令人慨叹;小说也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在痛苦中爱着,在爱中成长。  相似文献   

4.
1982年,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发表了具有代表性的女权主义小说《紫色》,黑人女性话语权问题得到充分重视。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在黑人妇女摆脱他们的父兄、丈夫或情人所加给他们的伤害,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女性间的相互支持求得自我解放上,做了至今为止最为大胆的探索。她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黑人妇女茜莉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摆脱神权话语,探索自我和积极构建自我身份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是中国女性摆脱几千年男权文化规约,不断觉醒、反抗与重建女性性别角色的时代,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女性经历了做人——女人——自我的几个阶段的寻找与探索。一代代女性作家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殷切关注,对重建女性精神家园的焦灼与困惑,本文试图解析现代女性小说中的家园意象,揭示现代女性小说女性意识的觉醒和重建女性人格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6.
《女吉诃德》是英国作家夏洛特·伦诺克斯的代表作。该小说聚焦女主人公阿拉贝拉的蜕变历程,凸显了女性成长的主题。伦诺克斯在书中对女性成长主题的关注受诸多因素影响,如18世纪英国小说的蓬勃发展、女性阅读人群的扩大、英国文学的说教传统等。  相似文献   

7.
女性人类学的文化与社会建构及其后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女性人类学的成长历程、方法内容与争论的课题及成果。涉及女性及女性主义与人类学的关系 ,女性主义理论与人类学理论的勾连 ,女性人类学研究方法与主要论题。主要包括 :社会性别的文化内涵及分析模式 ,女性人类学对女性地位和权利的界定 ,后现代女性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性服饰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每一次演变过程都昭显出特定时期独特的两性权力关系,由此也可以窥知中国女性寻求个性解放的尝试及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女性散文具有现代性别意识与白话创作两个基本特征,体现了鲜明的文学现代性内涵。它真切地记载了女性意识在清末民初和五四时期觉醒、30-40年代走向成熟、50-70年代受到遮蔽及新时期以后不断深化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进而使女性散文成为百年中国女性由传统向现代生命历程的精神写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女性散文具有现代性别意识与白话创作两个基本特征,体现了鲜明的文学现代性内涵.它真切地记载了女性意识在清末民初和五四时期觉醒、30-40年代走向成熟、50-70年代受到遮蔽及新时期以后不断深化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进而使女性散文成为百年中国女性由传统向现代生命历程的精神写照.  相似文献   

11.
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描写了主人公伊凡在与死亡面对面的对话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步觉醒,开始了对生活的思索和生命意义的追问,在参透了“向死存在”的实存状态的真理以后,终于从“沉沦”中解脱出来,并在领悟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对他人之爱的终极关怀中保持了生命的尊严,获得了精神的重生。  相似文献   

12.
王芫在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什么都有代价>中,比较完整地表现了她对这样一类人的生命状态的认识,比如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对隔膜的恐惧、对沟通的渴望;暧昧的爱情、有缺憾的艺术.通过这些描述,王芫用一种独特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黎杨全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70-72,54
"老鹰抓鸡"、"蛇"是屠格涅夫爱情作品中的两个重要意象,它们成为屠格涅夫对爱情悲观主义看法的隐喻与形象化注解,而这又与他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整个悲观主义体认紧相联系。  相似文献   

14.
《雪人》讲述的是一个雪人不可救药地爱上火炉的故事。在19世纪,“柏拉图哲学”曾风靡一时,安徒生的爱情观就深深地打上了被伏尔泰称为“形而上学爱情”的柏拉图思想的烙印。这个故事便可清晰地折射出安徒生心目中理想的爱情观,那就是精神至上的“柏拉图式的恋爱”。由于崇尚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情,安徒生始终无法在精神恋爱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也正缘于此,他终生未娶。  相似文献   

15.
阿Q在精神胜利法中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避免了因要做他自己而产生的绝望。但当他碰到恋爱问题的时候,它就失灵了。他的求爱是源于这样一种深厚的“生命无意识”,是他的性别自我渴望获得认同与肯定的生命需要。这种生命需要如此本真,如此强烈,以至于他无法去粉饰。但阿Q合理的生命无意识在日趋没落的封建末世屡次遭到僵死冷酷的集体无意识的打击与摧残。他的恋爱悲剧堪称范例。当阿Q在生命无意识的驱动下稍一偏离集体无意识的严酷规范时,他的精神和肉体便被同类们的集体无意识无情地挤灭。  相似文献   

16.
真实是学作品的生命,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以其主人公刘兰芝的性格发展变化以及她所具有的顺从与反抗集于一身的矛盾性格,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真实而鲜明的人物形象。作品通过刘兰芝的死,表明了作非常鲜明的爱憎,有力地抨击了破坏婚姻自由的恶势力,客观上产生了暴露封建制度罪恶的效果,鼓励了千千万万的后来,进一步揭示了反对封建礼教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物教学必须追求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文阐述了生物教学中如何深入挖掘教材,巧妙剖析生命现象,开展科技活动,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爱祖国教育、爱大自然教育、爱科学教育、自尊自爱教育。  相似文献   

18.
赵霄长篇小说《谷弘胭》通过叙述一个山村里几个人物的坎坷命运,展示了他们对生与死或坦然、或抗争、或绝望的种种生存情状。通过对他们生存状态的关注,对死亡阴影的理解,用爱来消解对生的疑问与困惑,并在爱的基础上来超越死亡、超越生命痛苦和空幻,来探寻生的自由与意义,从而显示出一种独特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9.
《考验》和《秋叶》是欧阳子以海外台湾人的生活和感情经历为素材创作的两篇小说。本文试图对两篇小说中所展示的两种不同情爱困境的模式进行分析,并由此探究上个世纪60年代,形形色色的海外台湾人在异国真实的生存罔景,以及他们在东两方文化的夹缝中所遭遇的各种情爱困境。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边城》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方式,从《边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悟到作家所追求的“希腊小庙,’式的人生理想。这一人生理想具体表现为外化的生活、自为的性爱以及作家对湘西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现实生存危机的感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