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镛鱼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发育成熟为第Ⅴ时相成熟卵子的细胞学演变程序。水温25—26度,镛鱼卵母细胞历经15(1/2)时,完成第Ⅳ时相到第Ⅴ时相的过渡,完成成熟排卵。在卵子成熟过程中,卵内各种有形物质发生有规律的移动和安排。注射后3小时,卵核开始移动。至注射后12(1/2)小时,胚泡破裂,相继产生两次成熟星光。注射后15(1/2)小时,卵核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随着卵母细胞的成熟,精孔细胞逐渐溶解,最终消失殆尽,受精孔敞开,细胞质汇集动物性极,形成胚基。最终,成熟卵子突破滤泡膜,游离排出体外。本文还对家鱼卵细胞成熟过程中的有关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鲢鱼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发育成熟为第Ⅴ时相成熟卵子的细胞学演变程序。水温25~26℃,鲢鱼卵母细胞历经15小时,完成由Ⅳ时相向Ⅴ时相的过渡,游离排出。在卵子成熟过程中,卵内各种有形物质发生有规律的移动和安排。卵核经位移、破裂、相继产生两次成熟星光,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精孔细胞逐步溶解崩渍,最终消失殆尽,受精孔敞开;细胞质汇集于动物性极,形成胚基;最终,成熟卵子突破滤泡膜,游离排出体外。本文着重讨论了卵子成熟、精孔细胞、受精孔与受精的关系。并且应用卵子成熟和受精的生物学理论,结合家鱼人工繁殖实践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Brassica napus的花粉粒,在不同发育时期超微结构的特征如下:1)单胞花粉粒有一个球形的细胞核和明显的核仁,细胞质内出现液泡,缺少典型的淀粉粒。2)双胞花粉粒的营养核多为球形。生殖细胞纺锤形,无细胞壁,细胞核比例大,细胞质呈薄层,细胞器少。3)三胞花粉粒有一个裂片状的营养核和两个纺锤形的精细胞,精细胞无壁,以两层质膜与营养细胞的细胞质相隔。每个精细胞的一端有多条索状、弯曲的原生质外突。  相似文献   

4.
以 38种同核异质核质杂种小麦为材料 ,通过田间直接观察和相对电导率测定 ,比较了小麦属和山羊草属中各种不同异源细胞质对普通小麦苗期抗低温能力的影响 ,分析了这些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特点 ,并初步筛选出一些抗低温能力较强的细胞质材料  相似文献   

5.
对银边吊兰小孢子发生及花粉发育的细胞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4分体以线型排列为主,花粉第一次有丝分裂前细胞质定向集中,生殖细胞定向移动,游离在培养细胞质内后,细胞壁消失。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运动训练改善心衰大鼠室旁核γ-氨基丁酸B型(GABAB)受体介导的交感传出抑制性作用的机制.以冠状动脉结扎法诱导大鼠心衰模型,并对心衰大鼠进行游泳训练.为检测室旁核内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向所有实验组大鼠室旁核内微量注射GABAB受体的阻断剂CGP35348,该药剂量依赖性的使肾交感神经活放电动、动脉血压和心率增加,但与假手术组相比较,心衰组大鼠的以上三个指标的增加发生钝化.然而,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这一钝化现象.RT-PCR结果显示,与安静对照心衰组大鼠相比,运动训练心衰组大鼠室旁核内GABAB受体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结果提示运动训练改善心衰大鼠室旁核GABAB受体介导的交感传出抑制性作用可能与室旁核内GABAB受体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鲢鱼卵子属端黄卵,卵子受精在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执行。在排离卵巢的成熟卵母细胞上,精孔细胞消失,受精孔敞开,精子通过受精孔入卵,并且是单精受精。水温20—23℃,受精后一分钟,精子进入卵质。受精后5分钟,精子星光形成,卵核发育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后期。受精后10—15分钟,两性原核形成。受精后25—30分钟,进入第一次卵裂中期。卵裂至64细胞期全为纵裂,且局限于动物性极,是典型的盘状卵裂。本文着重讨论了鲢鱼精子的凝聚、激动与受精的关系,分析了单精入卵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萱草花粉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传统的细胞学方法,对萱草的花粉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粉粒的发育过程和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相似,小孢子核从中央位置移于一端后,花粉开始第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生殖细胞和营养细胞,生殖细胞游离在营养细胞质内后壁消失,成熟花粉属于二胞型。  相似文献   

9.
以辣椒牛角椒2号为材料,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观察了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微管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减数分裂之前,小孢子母细胞中的微管较短,分散在细胞质中.在减数分裂Ⅰ中期,细胞质中的微管形成纺锤体.进入减数分裂Ⅰ后期,纺锤体微管缩短,被拉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之间存在极丝微管.到减数分裂Ⅰ末期,微管集中在2个新形成子...  相似文献   

10.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丙苯核(PBA)壳(Pst)乳胶。讨论了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对该乳胶性能的影响。组成比st/BA≤1的丙苯核壳乳胶有比其共聚乳胶低的成膜温度、好的抗粘连性和高的强度。丙苯核壳乳胶有两个分别靠近核、壳聚合物的Tg,两条不重合的加酸于核和加酸于壳的酸度或电位滴定曲线。  相似文献   

11.
温敏无核荔枝的种子败育和果实发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胚胎学、解剖学的方法 ,对海南新发现的温敏无核荔枝产生无核果实的原因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温敏无核荔枝由于低温影响 ,在受精过程中 ,精子不能进入卵膜或进入卵后雌雄核不融合 ,导致卵受精失败并退化 .次生核虽正常受精 ,并产生核型胚乳 ,有的还能发育到细胞型胚 ,到 12d左右也完全退化 .结果导致胚珠极早败育 ,但假种皮仍能发生发育 ,最终形成无核果实  相似文献   

12.
朱鹮为世界濒危物种、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朱鹮脑内听觉一发声中枢和内分泌核团中的P物质免疫阳性神经细胞、终末和纤维进行了定位:1)在听觉通路中的延髓耳蜗核、脑桥腹部外侧丘系核、中脑背外侧核壳、中脑丘间核壳、丘脑卵圆核壳等有P物质阳性纤维和终末;在脑桥橄榄核有P物质阳性神经细胞;2)在发声通路中的气管呜管亚核、中脑丘间复合体背内侧核、丘脑前背外侧核内部、古纹状体腹部中间区有P物质阳性神经细胞和终末;3)在视前区前核、下丘脑外侧核,下丘脑腹内侧核等内分泌核团有P物质阳性神经细胞。结果提示:P物质在听觉通路和听觉旁通路、发声通路和生殖内分泌相关的核团中表达丰富,鸟脑中的P物质可能参与听觉和呜叫行为以及交配和生殖等生理功能的调制。  相似文献   

13.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洋葱根尖细胞核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在正常细胞中,核一般为园形,位于细胞中央,并有一个大的核仁。随着细胞的衰老,染色质开始凝聚,常常通过细胞壁上的胞间连丝进入相邻细胞。在此过程中,有的核有核膜;有的虽有核模,但不清晰;有的核膜已经消失,完全成为一团电子密度很高的染色质。细胞核穿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总是从衰老程度较轻的细胞穿向衰老程度较重的细胞。  相似文献   

14.
真骨鱼类卵膜孔精子引导系统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1987年发现泥鳅成熟卵卵膜孔涡旋状结构后,作者又发现大银鱼卵膜孔区域呈现沟脊放射状结构,通过对大银鱼,鲂鱼卵孔纵切面曲线的数学建模及其对这种给切面曲线成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用冰冻切片及尼氏染色法观察了鸣禽类黄雀(carduelisspinlaus)与黄喉鹀(Emberizaelegans)低位脑干中的听觉核团的位置、形态及细胞组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组成听觉上行通路第一级中继站的两对耳蜗核(Nucleuscochear),即延髓的巨细胞胲(Nuclcusmagnocellularis.NM)和角状核(Nucleusamgularis,NA)有明显的形态学差异.巨细胞核呈卵圆形,其细胞均为圆形或椭圆形,胞体较大,长径为25-30μm,突起较少.而角状核呈三角形,核内包含各种类型的细胞,其中有纺缍形、多极型和卵圆形等,胞体大小不等,长径为12-25μm,突起较长.由此提示这两对耳蜗核可能有不同的功能.延髓层状核(Nucleuslaminavis,NL)是听觉上行通路中的第二级中继站,核团呈棒状或卷曲状,中央部呈"Z”或"S”字形,细胞呈层状排列,胞体呈长梭形或多极型,长径为20-25μm,突起较长.本文为进一步研究鸣禽类的听觉机能及声源定位等提供了一定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东北龙胆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东北龙胆(Gentiana manshnrica K)的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 1 小孢子囊壁的形成遵循双子叶型发育顺序。花药壁由5层细胞组成:表皮、药室内壁、两层细胞组成的中层及绒毡层。2 绒毡层细胞部分来源于初生壁细胞,部分来源于药隔的基本组织。绒毡层细胞仲入小孢子母细胞之间形成“小梁”。绒毡层属分泌型。3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的排列主要为四面体型。4 小孢子单核靠边期时,在萌发孔出现“帽”状结构,二细胞花粉时该结构脱落。成熟花粉为三细胞型,花粉具有三个萌发孔。5 子房为两心皮一室,多胚珠,侧膜胎座,薄珠心,单珠被,倒生型胚珠。6 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线形排列的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7 胚囊发育属于蓼型。二个极核受精前融合为次生核。成熟胚囊由7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17.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P物质(SP)在雄性山噪鹛与白腰文鸟听觉和发声中枢内的分布差异,结合计算机图像仪检测免疫阳性细胞和末梢的灰度值.结果:1)SP在端脑的分布为发声学习中枢X区最多,学习中枢MAN和发声高级中枢(HVc)次之,发声运动中枢古纹状体栎核最少.2)两种鸟SP的分布在听觉中枢耳蜗核、中脑背外侧核壳区、丘脑卵圆核壳区等比较相似.3)在山噪鹛发声中枢中SP的标记量比白腰文鸟丰富,尤其是在X区.结果表明:SP广泛分布于发声核团和主要听觉中枢内,提示SP可能在发声控制及听觉中枢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时SP在发声中枢分布的丰富程度可能与鸣唱的复杂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双苯并咪唑染色法对鳞柄白毒鹅膏减数分裂和孢子形成的各个时间进行观察,并且通过对减裂各期的反复观察,认为鳞柄白毒鹅膏的染色体数目减数分裂形成四个核,对应形成个单核担孢子,然后核在担孢子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四个双核提孢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