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东营凹陷早第三纪古气候变化对层序发育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中的孢子、花粉资料,用R-Q型因子分析方法对其古气候特征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干旱气候背景下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的气候周期性变化与湖盆中的层序发育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导致湖盆中湖平面的变化,从而控制并发育了具有低水位、湖泊扩张、湖泊收缩和高水位体系域的气候层序。这种气候层序与海相层序具有相似的层序发育控制因素、体系域组成和水平面变化规律,但它的分布范围和层序厚度都  相似文献   

2.
廊固凹陷古近系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廊固凹陷是一个典型的陆相断陷湖盆,多物源、近物源、相带窄、相变快等特点决定了其层序发育控制因素与被动大陆边缘海相盆地存在较大差异.廊固凹陷古近系可划分出3个二级层序7个三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发育时期与廊固凹陷断陷发育早期、断陷发育中期、断陷改造期相吻合;构造运动在影响二级层序发育的诸多因素中占主导地位.考虑到盆地对构造和气候的沉积响应极为复杂,因此分析三级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时,不能把构造、气候等因素分开,而是特别注意各因素对沉积基准面旋回的贡献;认为构造和气候是影响三级层序发育的主控因素.湖进体系域烃源岩发育,低位以及高位体系域储层发育,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对比方法,将沾化凹陷孤岛东部斜坡下第三系划分出2个层序,又将第Ⅰ层序划分为3个准层序组和7个准层序。由于孤岛东斜坡地形较高,低水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在该区不发育,因而仅发育高水位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主要由滨浅湖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浊积扇沉积体系组成。其中,扇三角洲和浊积扇砂体构成了本区的主要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4.
断陷湖盆层序地层下降体系域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泊沉积层序中的体系域四分性明显 ,其下降体系域发育 ,这是由断陷湖盆频繁的构造运动、丰富的物源因素决定的。研究认为 ,湖盆沉积地层中的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也是形成于湖平面快速下降期 ,但该时期在湖盆边缘地区仍接受沉积 ,因此 ,作为层序边界的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应位于下降体系域与低水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之间。在一个完整的沉积层序中 ,下降体系域是每一个层序的最后一个体系域。同时 ,下降体系域沉积期在湖盆边缘地区砂体发育 ,易形成地层圈闭 ,具有良好的含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5.
东营-惠民凹陷孔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济阳坳陷东营惠民凹陷孔店组基本为深层勘探程度较低的层系。应用测井、地震资料对孔店组进行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 ,孔店组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地层单元 ,发育有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收缩体系域。在孔店组沉积时期 ,东营惠民地区主要发育有五大沉积体系。首次确定了盆地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 ,查明了烃源岩的时空分布规律 ,为今后东营惠民的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东营—惠民凹陷孔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济阳坳陷东营-惠民凹陷孔店组基本为深层勘探程度较低的层系。应用测井、地震资料对孔店组进行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孔店组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地层单元,发育有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收缩体系域。在孔店组沉积时期,东营-惠民地区主要发育有五大沉积体系。首次确定了盆地的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查明了烃源岩的时空分布规律,为今后东营-惠民的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歧口凹陷滩海区下第三系地震反射特征及层序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利用地震反射同相轴的终止形式和不连续类型,对歧口凹陷滩海区下第三系地层进行层序的划分,并对不同体系域内部及层序界面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较为详尽的描述。研究结果表明,歧口凹陷下第三系发育有六个层序,每个层序的顶、底界面分别对应于区内七个地震反射界面。不同成因及不同沉积环境的层序内部具有不同的地震反射相。并讨论体系域与油气赋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断陷湖盆层序地层下降体系域的划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泊沉积层序中的体系域四分性明显,其下降体系域发育,这是由断陷湖盆频繁的构造运动、丰富的物源因素决定的。研究认为,湖盆常务2地层中的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央也是形成于湖平面快速下降期,但该时期在湖盆边缘地区仍接受沉积,因此,作为层序边界的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应位于下降体系域民低水位体系域和湖侵体系域之间。在一个完整的沉积层序中,下降体系域是每一个层序的最后一个体系域,同时,下降体系域沉积期在湖盆边缘地  相似文献   

9.
利用湖盆沉积作用基本方程,对断陷湖盆层序界面的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对东营凹陷的断陷湖盆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是层序界面形成的关键因素。按照成因机制,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的层序界面可分为构造型(T型)和构造气候综合型(TC型)。T型界面一般对应于三级层序界面,且根据沉积物的供给特征可进一步分为3种类型;TC型界面一般对应于二级或一级层序界面。不同成因机制的层序界面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地层分布模式,砂体和油气的富集程度与界面的成因类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TC型界面附近砂体发育,砂体成藏率低;T型界面附近砂体发育程度低,砂体成藏率高。  相似文献   

10.
渤南洼陷下第三系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泊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 ,对渤南洼陷沙三段层序地层和层序内体系域类型进行了识别和划分 ,并对层序地层的特征和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渤南洼陷沙三段储集层主要位于层序Ⅰ的中上部 ,并划分出 1个三级层序 ,3个准层序组 ,13个准层序。体系域类型包括湖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和湖泊萎缩体系域。渤南洼陷下第三系沙三段浊积扇扇中辫状沟道和沉积叶状体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在利用孢粉、地震等资料划分辽东湾古近纪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孢粉气候信息函数的方法反演辽东湾古近纪温度和湿度变化曲线,将其划分为1个一级气候旋回,4个二级气候旋回和10个三级气候旋回,结合湖平面变化曲线分析气候旋回的作用,得出气候与湖平面变化相关性高、控制部分层序和沉积发育以及对烃源岩分布的绝对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od (127-110 kyr ago) has been considered to be an analogue to the present interglacial period, the Holocene, which may help us to understand present climate evolution. But whereas Holocene climate has been essentially stable in Europe, variability in climate during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od has remained unresolved, because climate reconstructions from ice cores, continental records and marine sediment cores give conflicting results for this period. Here we present a high-resolution multi-proxy lacustrine record of climate change during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od, based on oxygen isotopes in diatom silica, diatom assemblages and pollen-climate transfer functions from the Ribains maar in France. Contrary to a previous study, our data do not show a cold event interrupting the warm interglacial climate. Instead, we find an early temperature maximum with a transition to a colder climate about halfway through the sequence. The end of the interglacial period is clearly marked by an abrupt change in all proxy records. Our study confirms that in southwestern Europe the last interglacial period was a time of climatic stability and is therefore still likely to represent a useful analogue for the present climate.  相似文献   

13.
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混合沉积较为发育。本文通过对龙门山地区北川甘溪剖面养马坝组的野外实测,在混合相和混积层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养马坝组层序体系域中的混合沉积机理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由下部的以泥质为背景的Ⅰ型混积类型和中、上部以砂、灰为背景的Ⅱ型混积类型组成,混积机理包括间断混合、相混合和原地混合,前两种是主要类型。由陆向海依次发育混积滨岸、碎屑混积陆棚沉积和碳酸盐混积陆棚,建立了混积滨岸—混积陆棚沉积模式。养马坝组发育Ⅱ型混积层序,沉积体系域可划分为4种:SMST、TST、EHST和LHST。各体系域均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沉积现象,但混积沉积机理存在差别:SMST和LHST以间断混合为主,相混合为次,TST和EHST以相混合为主;风暴作用是引起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间断混合的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相对海平面变化、物源供给、碳酸盐生产速率和气候变化是控制和影响混合沉积的因素。SMST和HST主要受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有关,TST则受控于物源供给,气候变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各体系域的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测井、岩芯、地震、野外露头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层序边界、三级层序内的最大湖泛面和初始湖泛面进行识别,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Jsq1和Jsq2),每个三级层序又划分为3个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对准层序、准层序组进行识别,划分19个准层序,分别对应19个小层,对5口单井进行层序划分,在横向上进行连井层序对比。对2个三级层序的地层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三工河组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活动是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沉积物供给条件和气候变化对层序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湖平面的变化是构造沉降、气候变化、沉积物供给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5.
A brief review of the progress in climate research and a prospect on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is presented. Some key findings including the concept of climate system, the discovery of climatic multi-equilibrium and abrupt climate changes, and the recognition of human activities as an important force of climate change made breakthroughs in climatology possible during last few decades. The adaptation to climatic and global change emerged as a new aspect of climatic research during the 1990s. Climate research will break through in the observation of the global system, in the analysis of mass data, in the deepening of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climatic change, and in the improvement of models. In the applied fields of climate research, there will be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n adaptation to global chan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orderly human activities, and climate modification.  相似文献   

16.
巴西桑托斯盆地为典型的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含盐盆地,裂谷期白垩系Barra Velha组发育湖相碳酸盐岩微生物礁滩,是盐下含油气系统主要储层,叠层石微生物灰岩是组成微生物礁滩的主要岩石成分。本文通过地震剖面的振幅反射结构、钻井岩性剖面、岩心观察、岩心薄片分析,研究微生物礁滩主要特征。叠层石颗粒组成岩石格架,粒间孔发育,是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东部隆起带上。鲕粒灰岩颗粒为叠层石,颗粒形态多样、大小不一,为叠层石微生物礁破碎后就近堆积、经波浪改造后的产物。桑托斯盆地湖相碳酸盐岩微生物礁滩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古环境、水体深度变化及藻类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陆相地层层序在地震剖面和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合成记录标志以及岩石类型组合特点等方面的特征,将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和2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I为辫状河三角洲层序,层序II为湖泊层序。又可以根据各层序的特点,将其分为3个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层序发育的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构造背景和地层厚度的变化,展示了该区层序东南部厚度较大,发育完整,厚度稳定;西北部由于遭受剥蚀,厚度较小,层序发育不完整的格架特征。初步分析了层序与含油气性的关系,预测了不同层序的勘探重点和目标,认为层序I的低水位体系域和层序II的湖侵体系域为寻找岩性油气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8.
济阳坳陷埕东-飞雁滩油田新近系馆上段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等资料 ,对济阳坳陷埕东 -飞雁滩油田新近系馆上段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 .在总结各层序界面及体系域界面的识别特征的基础上 ,将馆上段划分为 1个层序 ,3个体系域 ,1 0个准层序组 ,2 3个准层序 ,并以体系域为单元 ,分析了馆上段的沉积演化过程 ,认为低位域为河流相和三角洲相 ,湖侵域为滨浅湖相 ,高位域则为滨浅湖 -三角洲泛滥平原相 .探讨层序地层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指出湖侵域砂体展布广 ,储集性能好 ,储层和盖层匹配好 ,而且油藏圈闭面积大 ,油水界面统一 ,为最理想的勘探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9.
根据钻测井资料及地震资料,对番禺4洼珠江组层序地层进行研究,明确砂体发育特征与层序地层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二级层序不同演化阶段海平面变化、物源供给、构造沉降要素对砂体发育的影响,并建立二级层序控制要素作用下砂体发育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珠江组可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各三级层序均只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不同三级层序的结构特征存在差异,其中三级层序SQ1和SQ2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均较为发育,而三级层序SQ3~SQ5以高位体系域为主;砂体发育特征与二级层序基准面演化及三级层序结构密切相关,二级层序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砂岩含量整体有降低趋势,单层砂岩厚度减小;二级层序基准面下降半旋回,砂岩含量整体有增大趋势,晚期单层砂岩厚度明显增大;三级层序SQ3~SQ5砂体主要发育在高位域;全球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控制研究区三级层序的发育及结构类型,进一步控制不同结构三级层序的砂体发育规律;物源与二级相对海平面共同控制二级层序内砂体的垂向叠置样式和平面演化。  相似文献   

20.
综合钻测井等资料,以小波分析方法为基础,对每个区带各挑选数口井,对其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多级次旋回曲线,来进行高频层序划分,旨在刻画台盆区三叠系不同构造单元内层序发育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得到Fischer图解来分析该地区相对湖平面升降规律。结果表明,台盆区三叠系地层旋回以塔北隆起带保存的最为完整,湖平面变化曲线也最为完善。在塔北隆起带完整度最高的A1井中识别出5个长周期旋回,9个中周期旋回,61个短周期旋回。三叠系台盆区相对湖平面整体上为一次大规模的湖退与湖侵,可容纳空间最低值在克拉玛依组中期,黄山街组时期达到顶峰。湖平面变化曲线内部还有5次小规模的湖侵湖退,且受到古地貌、物源的影响,有差异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