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合成了一系列以2-芳基-5-(α -吡啶基)-1,3,4-噁二唑为中性配体的铕配合物,并对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 铕配合物在290~350 nm都有强烈的紫外吸收,且在紫外光的激发下都能产生铕离子的特征光谱(613 nm);(2) 配合物薄膜的荧光激发光谱与配合物溶液的激发光谱相比,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光谱蓝移了60 nm左右,但均为铕离子的特征光谱.以铕配合物为客体,以高分子材料聚乙烯基咔唑(PVK)为主体,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最大亮度为15 cd/m2,在器件结构相同的条件下,配体结构对发光性能有较大的影响:Eu(DBM)3MeO-OXD和 Eu(DBM)3F-OXD相比,前者的光致发光强度比后者强,其电致发光的最大亮度却只有后者的四分之一.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中性配体进行结构修饰,可以达到优化铕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一种单壁碳纳米管膜修饰电极,并在该电饭上研究了橙皮甙的电化学行为.单壁碳纳米管对橙皮甙的电级反应有着良好的电催化特性,加之单壁碳纳米管的高效富集特性,橙皮甙在单壁碳纳米管膜修饰电极上表现出非常灵敏的电化学响应.基于橙皮甙在单璧碳纳米管膜修饰电极上的优良特性,建立了一种测定橙皮甙的伏安检测方法并优化了各测定参效.在最佳条件下,橙皮甙氧化峰电流在7.5×10-8~9.4 × 10-6 mol/L范围内与其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5.0×10-9 ml/L.方法用于陈皮中橙皮甙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在pH 5.5 HAc-NaAc缓冲溶液中研究了2,4-二硝基苯酚在玻碳电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表面活性剂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探讨了其电化学反应机理,建立了痕量2,4-二硝基苯酚的快速检测方法。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和表面活性剂修饰电极的检测限分别为2.6×10-7和2.4×10-7mol.L-1,用此法对模拟水样进行检测,回收率在97~103%。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化学方法首次在导电基体玻碳电极上制备出了茜素红-铜活性化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发现该电极在硫酸溶液中进行伏安扫描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研究了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的电催化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菲啰啉修饰的Keggin结构磷钼酸盐超分子,经元素组成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确定其化学式为(Hphen)_3[PMo_(12)O_(40)](phen=邻菲啰啉)(1).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是由一个[PMo_(12)O_(40)]~(3-)阴离子和三个质子化的phen所构成,其中两个phen相互垂直,化合物的多维结构是通过配体间π–π堆积、配体与多酸间超分子作用而形成.同时,化合物1对过氧化氢的还原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水杨醛谷氨酸合钴修饰碳黑微电极的制备方法和修饰电极对一氧化氮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pH 6.80的磷酸盐中,测定NO的线性范围为6.0×10-8~2.0×10-5mol/L;检出限(3σ)为1.0×10-8mol/L.  相似文献   

7.
单边氢化手性salen配体是一类发展了很久具有优秀手性控制能力的配体,它的合成路线相对单一,均由二胺类化合物单边保护脱保护的方法合成,该方法能得到较高的收率但反应路线过长,步骤复杂,造成时间和试剂的浪费,从反应机理出发通过探讨利用质子作为保护试剂对单边氢化salen配体的合成进行研究,经过对反应体系的酸碱处理得到目标产物产率较高,路线较短.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类新型八羟基喹啉双核钛配合物,初步考察了这类配合物在催化烯烃与H2O2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配体的取代基对此类配合物的催化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由5,7-二卤代,特别是5.氯取代配体制备的配合物显示高的催化效率:它的催化转化率比普通喹啉配合物的催化转化率提高了44%,这可能与卤素取代基能加强配体与钛原子的配位作用有关.基于紫外技术,提出了此类钛配合物催化烯烃环氧化的机理:在酸性条件下,配合物中一个钛-氧-钛桥断裂,双氧水进攻后形成带氢键作用的过氧化物活性中间体,该中间体进一步生成了低活性的过氧化物.  相似文献   

9.
以手性双噁唑啉2,2-(2,2′-4(S)苄-基-4,5-二氢噁唑啉基)丙烷为配体,研究了它与铜或锌的络合物对二苯基硝酮与富电子烯烃乙烯基乙醚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催化效果,并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效果和产物立体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手性金属催化剂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反应速度,其中铜络合物催化剂的反应速度提高280倍以上。催化剂对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有明显的影响,使反应产物的endo/exo的比例逆转,但对反应的光学选择性影响较小。另外,还考察了4A分子筛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DFT方法,对两个基于ICT原理的氮杂18-冠-6光化学传感器及其与Na~+、K~+、Mg~(2+)、Ca~(2+)的配合物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在B3LYP/6-31+G(d,p)理论水平上对所有分子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优化构型及部分参数表明配合物中冠醚环上氮原子与香豆素基团平面化程度显著增加,尤其是两配体与Ca~(2+)的配合物.另外,据NBO分析结果可知,冠醚环上的氮原子不同程度地参与了与金属离子的配位.以上两种现象均会对分子内电荷转移产生影响.为了说明两现象相互作用使配体对金属离子产生的选择性,本文还利用TD-DFT方法,对配体及配合物的紫外吸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两个配体均对Ca~(2+)有较高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首次合成了15种稀土三元配合物,经过元素与化学分析,确定配合物组成为:LnP3Phen(Ln为稀土离子,P为吲哚-3-丙酸根,Phen为邻菲啉),通过化学分析、红外光谱、热谱、紫外光谱.HNMR谱、荧光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X光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新合成三元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两种新型钌多吡啶配合物:[Ru(bpy)2(PyIP)]2 (1)和[Ru(dmb)2(PyIP)]2 (2),采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和1H NMR对其进行了表征.用紫外滴定、荧光滴定以及粘度的方法研究了两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均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然而配合物1与DNA的结合比配合物2的要大.这种现象是由于辅助配体的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法和循环伏安法等方法研究了铜(Ⅱ)配合物[Cu(phen)(BIP)](ClO_4)_2(phen = 1,10-邻菲咯啉;BIP = 2-(3′,4′-亚甲二氧基苯基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与小牛胸腺DNA (CT-DNA) 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模式为插入方式,与DNA的键合常数为1.06×10~5 L·mol~(-1).  相似文献   

14.
首次合成了蒙脱土担载铜(Ⅱ)-邻菲罗啉金属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IR,XRD,TEM及TG的表征.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伏安法、计时库仑法并结合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一种电中性多吡啶铜配合物[Cu(phen)(PC)(H2O)](phen=1,10-邻菲罗啉,PC=2,6-吡啶二羧酸)与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显示,配合物溶液加入DNA后,配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减小,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表明二者发生了相互作用.循环伏安结果表明配合物在玻碳电极呈现一对准可逆氧化还原峰.加入DNA后,配合物的峰电流明显减小,式电位发生正移,表明二者可能通过嵌插方式发生作用.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不同浓度的DNA对配合物的影响,表明以[Cu(phen)(PC)(H2O)]作为电化学探针,能在3.3×10–6 mol/L~4.0×10–5 mol/L浓度范围内对DNA进行定量检测.计时库仑法进一步显示,配合物与DNA形成复合物后扩散系数明显降低了.  相似文献   

16.
在水热条件下,以3,4,5,6.四氟邻苯二甲酸(3,4,5,6.H2tfp)和邻菲罗啉衍生物苯并咪唑-(4,5,f).并-(1,10)-邻菲罗啉(PTCP)或咪唑-[4,5-f]-1,10-邻菲罗啉(BIP)为配体,合成了两种新型的配合物[Pb(2,3,4,5-tfb):(PTCP)2]·2H2O(1)和[Co(3,4,5,6-Hffp)2(BIP)2](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都是零维单核结构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二种新的5-取代1,10-菲咯啉化合物phen-NHCO(CH2)nBr(n=9,11),它们是高效的分析化学试剂、钌(Ⅱ)类电化学发光(ECL)传感器活性材料的配体。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确证了其组成和结构。  相似文献   

18.
β-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对铜与铬天青S显色增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β-环糊精存在下,铜与显色剂铬天青S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5.4 的酸性介质中,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592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02×106 L·mol-1·cm-1,增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名义组成为Sr1.5Ca0.5 SiO4:0.01 Eu3+,nTb3+(n =3.0×10-4,7.0×10-4,1.5×10-3 mol)的荧光粉.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荧光粉样品为单一物相.在紫外光(394 nm)激发下,样品同时产生蓝光、绿光和红橙光发射,分别对应于Eu2+离子的5d→4f,Tb3+离子的5 D4→7FJ和Eu3+离子的5D0→7FJ跃迁,表明部分Eu3+离子在还原气氛下被还原成Eu2+.红光、绿光和蓝光发射强度相当,复合得到白光.色坐标(CIE)计算结果显示,荧光粉Sr1.5Ca0.5SiO4:0.01 Eu3+,7.0×10-4 Tb3+的白色发光(CIE:x=0.321,y=0.322)接近纯白色(CIE:x=0.33,y=0.33),表明它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基于紫外光芯片的单基白光荧光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