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3)曹棠村《风月宝鉴》旧稿与曹雪芹《金陵十二钗》创作雪芹原作前八十回书,前后风格并不一致,这本是作家在十多年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通例。但是从全书的艺术构思上看,十九回以前的和以后到八十回的结构组织,差异很大。我们此勘雪芹逝世以前出现的三种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和刚逝世之后的乾隆抄本《红楼梦稿》,发现好多迹象表明前十八回书中并非纯系雪芹《十二钗》文字,其中又夹杂着《风月宝鉴》旧稿的改编部分。  相似文献   

2.
八十回本《红楼梦》成书是由三重系统构成的,《红楼梦》的总体构思是由三个层次合成的,《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也是由三个阶段连成的。《风月宝鉴》是成书的第一重系统,是总体构思的第一代。“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是创作第一阶段的一部旧稿。《红楼梦》是成书的第二重系统,是总体构思的第二代,“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虽然我们没有明义、墨香、永忠那样的眼福,得以目验这部《红楼梦》初期稿本,但是尚能从明义的《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推想其大概。(为区别明义所见《红楼梦》同今本《红楼梦》不致同名混淆起见,前者在本文中改称《红Ⅰ》。)至于《石头记》有没有过一部不同于今本《石头记》的初期稿本《石Ⅰ》,颇难回答。如果采用宽式的说法,不妨说曾经存在过的,其核心部分就是脂评本前十八回的底本之旧稿,标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创作过程臆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由《石头记》和《风月宝鉴》合成的。《石》的作者是脂砚斋,即曹雪芹的叔父曹Fu;《风》的作者是曹雪芹,他是曹Yu遗腹子。曹Fu是《红》的策划者,雪芹是执笔者,他们的成功合作才使这一伟大作品诞生。《红》的著作权应归曹Fu和曹雪芹二人。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爬灰”“养叔”探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中焦大所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原是《风月宝鉴》的“通部大纲”,喻指贾敬,宝玉与秦可卿淫乱导致天香楼悲剧,表现“戒妄动风月之情”的主题。后来,创作主题的改变,《石头记》形成“全部之王惟二玉二人”的情节格局,《宝鉴》的中心故障变为从属于宝黛主线的重要辅助故障,“爬灰”的主子由原来的贾琏“家史”替代贾敬,“养叔”情节变为宝玉与袭人的主仆淫乱,表现“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主题。人物关系由此形成大对调,说明《石头》是在《宝鉴》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而《宝鉴》天香楼故事改头换面,疑点重重地存在于80回《红楼梦》今本,除反映曹雪芹对家世反复进行不同层次的艺术观照,使作品主题和情节结构脱胎换骨地再创造,还能成为《红楼梦》作者争论的一方佐证;不仅证明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而且本书是他在自己的创作稿《风月宝鉴》基础上,多次修改,而形成《宝鉴》、《石头》、《石头》、《红楼》的演变事实。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创作过程臆证》杜撰出“脂砚斋作《石头记》”论,企图否定曹雪芹的著作权。事实上,《石头记》乃是曹雪芹在《风月宝鉴》 基础上创作出来的《红楼梦》二稿。这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了的客观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论述甲戌本是脂砚斋的初评本。而不是脂砚斋的“二评”本这一问题。因为从版本学的考证上可以证明甲戌本过录于曹雪芹甲戌年前的新成稿本,并较好地保持了曹雪芹原稿的面貌。而甲戌本内的双行批语,全是曹棠村及“诸公”的旧批语;有双行批语的各回,是《风月宝(钅监)》的旧稿,无双行批语的各回,则是曹雪芹的新成之稿。因此我们认为,甲戌本在《红楼梦》研究中的地位,应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鲁迅先生认为最早是袁枚提出来的。他所根据的是袁枚《随园诗话》里的一段话:“康熙间,曹练(栋)亭为江宁织造……其子(按应为孙)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其实,这个自叙说的肇始者是时间更早,与《红楼梦》有直接关系的脂砚斋。当《红楼梦》还处在创作的阶段,脂砚斋的许多批语,已经在向读者反复说明着《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自叙。他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传     
①曹雪芹生年,定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已为现今多数红学家研究者所同意。见王孟白《关于红楼梦著作权问题》中《关于红楼梦著作权的论证方法问题》第二段(北方论丛1979年第5期)。曹雪芹卒年,据甲戍本脂评云:“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考“壬午”是“癸未”的误记,而除夕按公历计算已入甲申,则是1764年2月1日。详见吴世昌《郭沫若院长谈曹雪芹卒年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3期)。又,施剑青《曹雪芹的笔迹问题》(文汇报1979年11月13日第4版)中说:“……而盖子背面所写的悼亡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甲戌本前面的《凡例》有人认为是曹雪芹写的,有人认为是胆砚斋写的,本文认为是畸笏叟曹Zhao所写。胆砚斋乃曹雪芹的伯父曹颜,畸笏叟曹Zhao系曹雪芹的父亲,而《红楼梦》原本《石头记》的作者则应为颜、Zhao之史,雪芹之伯父曹硕,后曹雪芹将《石头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更名为《红楼梦》。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之初作《风月宝鉴》出于曹宣之手,孔梅溪是其化名;《红楼梦》的主要作者是曹宣的次子曹頔,他实是康熙的私生子,雪芹是其化名;允祥则是三个作者之一,他是曹宣的儿子,是曹頔同母异父的弟弟;《红楼梦》作者之所以隐匿不清,盖因曹宣、曹頔和允祥皆是隐姓埋名,诈死于世的人。他们不能将其有关情况告白于后人,与他们同时代人也不敢冒大不韪,于是《红楼梦》的作者就成了一个屡获关注而又总不能彻底解决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作者,《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曹雪芹,这已经是大多数人尽皆承认的事实.然而在七十年代,台湾出版了一本杜世杰著的《红楼梦原理》,“石破天惊”地对这一客观事实完全持否定的意见,于是乎便不乏有附和该书的言论者.关于《红楼梦》的作者问题,杜世杰在《红楼梦原理》中是这样写的:“曹雪芹是谁则不详知,按红学上的名词,多由动词或形容词化出,如假语村言叫贾雨村,真事隐叫甄士隐,侥幸的人叫娇杏.胡来的人就名胡斯来,跑腿子的走狗叫来旺(往),做事公平的人叫平儿,背明的人叫焙茗,通叛的人叫通判、石头记的事叫《石头记》、情僧录的事叫《情僧录》.曹雪芹一词又颇似抄写勤的谐韵.依程小泉之原序二云:‘惟书中记雪岑曹先生删改数遍.’曹雪岑是不是曹雪芹,不得而知,是与不是都可证明曹雪芹(岑)只是一个化名.这位先生目的在取近乎抄写存的谐韵而已,最初的目的,可能是抄写存藏,故名抄写存(曹雪芹),结果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出现抄写勤的现象,乃以抄写勤(曹雪芹)为名.……第一百廿回说:‘原来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识,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根据上文,则作者与抄者判为二人.曹雪芹谅系抄写勤的谐韵.”(参见杜世杰:《红楼梦原理》第62页)  相似文献   

12.
白盾先生在新著《悟红论稿》中提出,“还红楼以红楼”、要重视研究作品本身主体内容的观点,体现了论者从作品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悟红论稿》对《红楼梦》不同层次主题的深入解析,对其审美序列的界定都是非常有见地的。同时,对“雍正夺嫡”说、“凡‘脂’即好、凡‘续’即劣”论的批驳以及对曹雪芹的思想局限和内心矛盾的辩证分析,也是令人信服的。  相似文献   

13.
《辨骚》是《文心雕龙》的第五篇,也是《文心雕龙》研究中争议颇多的一篇。争议的问题主要有:1.刘勰“辨骚”的目的用意;2.刘勰是否“扬诗抑骚”?3.本篇的归属——总论还是文体论?等等,笔者最近研读此篇,浅见有异于各家之说,兹分述如下:一、刘勰何以要“辨骚”?  相似文献   

14.
“丛祠”解     
“丛祠”二字,见于《史记·陈涉世家》。原文是这样的:又间令吴广之次近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关于“丛祠”的意义,旧《辞海》释为“丛树中之神祠也”。新《辞海》释为:“建在荒野丛林中的神祠”。《史记选注》(王晓传等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北京第一版)注为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一书在“开宗明义”中宣称:“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又说:此书是“将真事隐去,用的假语村言”,所传是被镌在石头上的一段故事,后来曹雪芹只是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已。这里则是声明这本书乃曹雪芹仅是得到原稿的整理者,它的著作权根本与他无涉。继而更说:此书“朝代年纪、地具邦国却反失落无考”,其中所言“亦非伤时骂世之旨”,等等。以上所引非常清楚,乃是曹雪芹怕触犯文网特意施放出来的烟幕。假若果如脂批学家所说,脂砚斋乃是曹雪芹最接近的亲属,曹一面写他即一…  相似文献   

16.
释“淹润”     
关汉卿《调风月》杂剧第一折[村里迓鼓]曲:“见他语言儿栽排得淹润,怕不待言词硬,性格村,他怎比寻常世人。”“淹润”一词作何解释?陆澹安先生《戏曲词语汇释》以为当作“温和”讲。不久前,康迈千先生撰文指出,“此词今河北中部还在流行,其含义为‘没滋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的回目标题,每一回都富有特定的内容和意义。第一回的命名和缘起,有这样一段话: ……后回曹雪芹于悼红轩中,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 分出章回,又题日《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即此便是《石头记》的缘起。诗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可见,曹雪芹“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的目的,在于让人们了解“其中味”。正是在这个宗旨和目标下,《红楼梦》通过回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辨识《西青散记》是一部纪实体笔记,《散记》中的绡山田妇“双卿”并非虚幻人物.从文献载录,特别是比勘董潮的《东皋杂钞》,以为胡适《贺双卿考》中提出的“五可疑”,除个别“可疑”有待进一步考辨外,大都皆不足疑,《贺双卿考》对《西青散记》所作的断语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9.
安麓村生于何年,这不仅是有关安氏行年的一般问题,重要的是,据此可以说明安氏与明珠之关系,究竟如清钱听默、端方及今人邓之诚先生所云为明珠家“最为豪横”的“家奴”,抑是贾而好儒的博雅之士?笔者拙作《安麓村事迹汇考》(载《天津师大学报》1991年第四期)一文,曾据尝馆安麓村家的诗人符曾于清乾隆九年(1744)写的《祝古香六十寿》七言诗(《春凫小稿》卷三》),上推安麓村当生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谓叶德辉、高凌雯所推的安氏生于康熙二十二年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作为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对于生活中的美与丑,其态度是判然分明的。其中有关“情”、“色”的描写,不仅把人物深邃的内在性格抉发出来,充满了不同质素的矛盾和搏击,同时创造了正、反面的不朽典型形象,标志着现实主义创作的发展和成就。一、“痴情”和“意淫”曹雪芹曾公开声明:《红楼梦》“其中大旨谈情”。第五回《红楼梦引子》提出:“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太虚幻境”的宫门上横书着“孽海情天”四个大字。有人把“太虚幻境”视为大观园在天国的投影,实则作者着意通过这一“飞尘罕到”、“人迹难逢”充满诗情画意的仙境,与现实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一种理想化境界的憧憬和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