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书奇  陈慧贞 《科技信息》2009,(28):262-262
在体育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高校建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是我国开展“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终身体育的有效措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本文就高校建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剖析了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并针对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敏  李丽  张付坤 《科技信息》2012,(12):302-303,305
普通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作为体育教学的延伸,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我市各院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课外体育俱乐部课程,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终身体育意识和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体育培养的多元化提供了理论参考。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师资素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单一性以及教学资源的有限性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正确引导、提高认识,强化师资力量、提高场地器材利用率是保证我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创新型高校运动俱乐部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高校运动俱乐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方面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教育事业的进步,传统高校运动俱乐部在管理机制、运动形式、体育文化宣传及提高学生运动参与性方面显得较为落后,逐渐成为高校的“鸡肋”,变得较为尴尬.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改变目前高校运动俱乐部尴尬的地位,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提出高校俱乐部必须创新管理机制、繁荣俱乐部运动项目、加强体育文化宣传、提高学生参与性的创-新发展路子,将高校运动俱乐部建成高校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增进学生交流、促进学校与社会接触的综合性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4.
李洪 《科技信息》2013,(12):308-309
校园体育俱乐部在我国的发展是从90年代开始的,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了校园体育活动的内容,体育俱乐部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也可以使体育教学活动得到继续延伸,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体育和课外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的模式也日益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构建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的研究分析,分别从俱乐部的组织管理、经费运作、场地设施、指导教师和会员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为构建俱乐部提出了一些比较可行的理论依据,最后得出在高校构建课外体育俱乐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对我国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扶植创建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现状,以及公益体育俱乐部对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高校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存在诸多优势,在高校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更有利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上质量、上层次、上台阶,应发挥其龙头作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对高校体育改革将起到积极的推动的作用,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探索一条体育俱乐部与体育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模式进行研究,并且为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模式提供了参考的建议和信息,保证高校体育教育的全方面发展,最终实现体育俱乐部教育模式正确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合肥市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展开调查和分析。通过对合肥市10所普通高校500名在职教师、学生展开调查,分析受访者对于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情况、认知态度以及存在意义三方面,旨在探寻当前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来推动合肥市乃至我国范围内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合肥市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过程中存在对体育俱乐部发展重视程度不足、健身设施老化、学生参与积极性较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遥捷 《科技资讯》2010,(34):190-190
建立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是适应高校多元化、科学化、人性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学生们的专项兴趣的建立和全方位的体育素质发展。针对这一优势笔者展开了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思考,通过对其概念、意义、运行模式的分析,阐述了运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对科学的开展大学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有着有效、创新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俱乐部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与以往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不同,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推行俱乐部模式,进而将俱乐部模式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不断地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以下主要对高校体育教学推行俱乐部教学模式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对体育素质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培养大学生体育素质的重要意义,并对我院学生的体育素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我院学生的体育素质水平一般,针对学生体育素质的现状提出了以体育俱乐部带动我院学生体育素质提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国斌 《科技信息》2007,(34):259-260
俱乐部型体育课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较理想的体育教学模式,它的最大优越性在于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体育教育,使学生在接受体育时有选择权,使体育教学弹性化。目前全国有几所高校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了俱乐部型体育课教学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实施办法不尽相同,本文对俱乐部式教学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运行情况进行研究,对其构成因素优化组合,使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创新,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汪江 《科技信息》2014,(1):118+151
本文以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指出进行改革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的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提出体育教学中按运动项目设立体育教学俱乐部,营造一个轻松、活跃、个性化的教学氛围;积极发展课后学生体育社团,使课外体育活动不仅成为课堂体育的有机延续和有效补充,更成为体育课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符合现代人才观的体育课堂评价机制;体育课程结构设置单一,影响高校体育的教育成果的保持,降低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实际价值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概念、体育教学俱乐部与传统体育教学绩效比较、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存在的问题及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等4方面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研究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赵化斌  杨学军  王洋 《科技信息》2014,(15):154+165
本文通过分析西南林业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特点和昆明宝力豪健身俱乐部面临的市场挑战,对双方合作关系模式进行探讨,为促进西南林业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与昆明宝力豪健身俱乐部的合作提供参考,为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江志英 《科技资讯》2010,(33):174-174
俱乐部教学组织模式是一中行之有效的组织学校体育组织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高校的体育教学任务,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系统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多元化,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备受关注与重视.介绍了高校体育舞蹈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优势与局限性,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与教学条件;引入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始终坚持就业导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悄然兴起,俱乐部教学的改革使高校体育教学原有的资源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与高校体育教育发展需要不相匹配的资源配置状态。本文以资源管理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影响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资源优化配置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中人数较多,学生素质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能够体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和增强体育意识.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及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20.
由于连续扩招,许多高校正面临着学生数量增加和运动场地、器材、师资不足等矛盾,制约着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分析了在扩招背景下对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包括:俱乐部教学模式符合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把体育教学过程延伸到教育的全过程;实践意义包括:俱乐部教学模式有利于维持和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利于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和强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对学校体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