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告传播中的性别定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性别定型是刻板印象在社会角色方面的反映。广告传播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其中女性形象是基于传统男性中心文化对女性的一种规范。广告中社会性别意识的偏离和不公正的表达,通过心理暗示引导女性用广告隐喻的女性社会形象来塑造自己,同时也直接影响正在进行社会化的儿童社会性别意识的正确建立。  相似文献   

2.
运用社会性别视角阐述社会性别平等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分析当前农村社会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指出“女耕男工”、文化教育、民主参与等方面的性别差异现状对建设新农村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关照农村社会性别的特殊需求,将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纳入教育优先发展的体系,制定、实施适当的倾斜政策,加强先进社会性别文化建设等推进农村妇女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化和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入, 机会平等的理念和准则越来越为中国民众所认可和接受, 其积极意义是巨大的。然而, 由于中国社会转型背景的特殊性及其它一些原因, 中国社会现阶段在机会平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面临着一些阻碍性的因素。一、机会平等: 四个方面的进展机会平等是现代意义上公正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所谓机会平等, 是指社会成员在解决如何拥有作为一种资源的机会问题时应遵循这样的原则, 即: 平等的应当予以平等的对待, 不平等的应当予以不平等的对待。”在社会的所有部分, 对每个具有相似动机和禀赋的人来说, 都应当有大致平等的教育和成就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阶段机会平等问题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现代化和市场经济进程的深入 ,机会平等的理念和准则越来越为中国民众所认可和接受 ,其积极意义是巨大的。然而 ,由于中国社会转型背景的特殊性及其它一些原因 ,中国社会现阶段在机会平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面临着一些阻碍性的因素。一、机会平等 :四个方面的进展机会平等是现代意义上公正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所谓机会平等 ,是指社会成员在解决如何拥有作为一种资源的机会问题时应遵循这样的原则 ,即 :平等的应当予以平等的对待 ,不平等的应当予以不平等的对待。“在社会的所有部分 ,对每个具有相似动机和禀赋的人来说 ,都应当有大…  相似文献   

5.
儒家文化包含着民主政治的一些元素,就其精神实质而言,儒家的终极理想与民主政治并不矛盾。儒家参与政治和影响政治决策的作为近乎于公民社会的政治社团的功能,儒家对合理的社会秩序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代民主社会的公正与和谐诉求。民主政治的发展可以儒家文化的开放性为切入口,以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人格平等和参与平等为基础,“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重新认识和发掘儒家文化的价值功能,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教科书作为建构性别文化的重要媒介,它在学生性别角色社会化进程中的“隐蔽教化”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本研究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对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进行量化统计与文本分析。结果表明:所分析教科书显现出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的痕迹。这与“性别公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悖。鉴于此,本文尝试提出改进意见,以帮助现行教科书在性别公平建构方面有更大的作为。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不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收入不平等现象,也出现了性别收入不平等的现象。该文利用2010"中国西部社会经济变迁调查"数据,运用嵌套模型,探讨影响西部地区性别收入差异现状的因素。结果发现,影响西部地区性别收入差异现状的因素并不单一,户籍、人力资本、政治资本等都对其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汪燕  夏萍 《科技信息》2009,(20):I0336-I0337
在对英语的研究中,语言学家们发现了许多性别不对称现象,而这种不对称更多是一种不平等,体现为对女性的歧视。语言源于社会,这种歧视反映了长期以来女性在社会中的弱势地位。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的提高,语言也在朝着平等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9.
男女平等在性别上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理念,它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当前,深入挖掘男女平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理念的内涵关系,剖析现有社会中男女平等面临的现实问题,积极探讨实现男女平等有效途径,加强性别平等对策研究,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段宁 《科技信息》2009,(4):123-123
汉画像石是在建造祠堂和墓室时,特意雕画刻绘的一种石刻艺术品。山东汉代画像石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我国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所反映的是汉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占主流的思想和儒家文化中厚葬习俗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家族人伦规范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作用、影响和约束最直接,也最具体.日本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但实际上只吸收了有益于统治的部分政治伦理,而在传统人伦关系的很多方面排斥和背离了儒家伦理.从社会史的角度,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对自然的血缘秩序进行调整,以适应现实利益的需要是日本传统社会人伦关系中"非儒"因素的突出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礼教派还是法理派的修律思想实践都存在继承、运用儒学文化的内容。对儒学文化的不同理解和认识促成了不同的修律思想。总体而言,伍廷芳和张之洞都继承发挥了其中“仁”、经世致用等精神。但是,张之洞视儒学为儒教,将其与封建政治紧密结合,固守其中的纲常理论,而伍廷芳则更强调儒学的社会文化意义,弱化其中三纲五常的部分,显得更为开放灵活。在修律中的表现则是:张之洞虽然积极主张并参与变法,但始终是传统伦理法内部的调节;伍廷芳则可以在继承传统法律“轻刑”、“仁爱”等思想的同时吸收现代法律中平等、尊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学是以孔子为代表的政治伦理思想。它具有实践理性的精神。作为当时的“显学”,它对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对先秦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人为地对原始神话进行了割裂和改造,使之伦理化,政治化和历史化;二、对《诗经》也进行政治伦理化的阐释,使之负载儒学家们政治教化的使命。屈原的作品虽因产生较晚缺少先秦儒学的阐释和评论,但后儒还是从“发乎情,止乎礼”等原则出发,对其人及作品进行了评点。  相似文献   

14.
宗教的存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以后,宗教在我国城市和广袤的农村将长期存在,其主要原因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客观的社会因素与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各大宗教教义逐渐演变,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相协调;传统宗教信仰的影响和宗教礼仪的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特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政党为了实现政治目标而对社会成员采取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而政治社会化既是社会个体获取政治知识、形成政治态度、培养政治情感等的过程,又是特定社会培养、训练社会成员政治规范等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并增长其政治参与知识,提高其政治技能,是政治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政治社会化作用。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政治社会化作用时也有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教育对象上要注意突出教育对象的选择性,青年人和社会流动人口需要倍加注意;并且也要注意新的社会环境新生变量如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作用发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就仁学起源于东夷族,孔孟思想是对先秦时期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总结;儒学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孔子没有删《诗》、《书》,作《春秋》等三个问题作了论述。认为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当前儒学文化研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顾炎武痛砭王学,提倡经学,对扭转晚明空疏学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王阳明学说流行晚明中国社会近百年,顾炎武虽力矫阳明学之流弊,但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王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绩效审计是世界发达国家审计机关的重要任务,因此,我国金融审计工作应走社会化、专业化、内控化道路,社会审计应被确立为传统金融审计内容的主体力量,国家金融审计的监管职责必须理顺,其审计方式应当重新确立。  相似文献   

19.
经历了唐末五代一百多年的世乱道丧之后,宋初学人以重修道统谱系为契机.掀开了儒学复兴的序幕.他们将萄卿、扬雄、王通及韩愈四人尊为"圣贤"而补人"统系"的做法,既出于儒学自身创新求变的学术探索,也意味着部分学者以儒道精神关照现实、救治"时弊"的文化自觉;此举不仅拉近了儒教与现实社会的距离,更拓展了宋初儒学的发展空间.如果说佛老猖獗和"师教"缺失等客观因素,为重修"统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庆历新政"以后,随着这些问题的基本解决,新"统系"赖以存在的现实基础已不复存在.随着传统儒学向"宋学"的推移和发展,荀、杨、王、韩等人的"圣贤"地位也受到质疑,而宋初新建"统系"的影响遂宣告结束.新"统系"学术生命的获得与消失,既有政治文化传承与变革的复杂背景,又体现着传统儒学向"宋学"演进的内在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