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邻菲啉(Phen)与锰盐在少量醋酸存在的CH3CN/CH2Cl(2φ=2∶1)混合溶剂中,室温挥发的方法培养出浅黄色配合物[Mn(3Phen)(2CH3COO)(6H2O)·H2O].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每个结构单元中含有3个晶体学独立的锰原子,锰原子通过醋酸根的多种桥联模式处在同一直线上,分子间通过氢键组装成三维超分子配合物.同时对配合物的红外和紫外光谱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水杨醛缩三羟甲基氨基甲烷(H4L)为配体,分别与简单锰盐、低核锰簇反应,都得到三核锰配合物[MnⅡMn2Ⅲ(H2L)2(CH3COO)4(CH3OH)2]·H2O·CH3OH,并用红外光谱和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4个醋酸根的氧原子和2个希夫碱分子的烷氧基氧共同桥联3个金属离子,形成一个三核结构的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两个以含氮杂环芳基羧酸为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Mn(L)2(CH3OH)2(H2O)2](1)和[Co(L)2(H2O)4]·2H2O(2)(HL=4-(1-四氮唑基)苯甲酸),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中的金属离子均采取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但对相同配体的不同配位原子具有配位选择性:在1中,与Mn(Ⅰ)配位的是羧基上的氧原子,而在2中,与Co(Ⅱ)配位的是四氮唑基上的氮原子.另外,配合物1和2均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将单核结构单元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分子式为La (Phen)2(Gly)(NO3)3·3H2O的固体配合物,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UV、TG-DTA等的分析测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及性质.结果表明:所得三元固体配合物中,邻菲罗啉的两个氮原子参与配位,甘氨酸的羧基离子以桥式双齿配位于稀土离子,同时含有一个单齿配位的硝酸根离子和一个配位水,故La的配位数为8,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可写成:[La(Phen)2(Gly)(NO3)(H2O)](NO3)2·2H2O.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分子式为La (Phen) 2 (Gly) (NO3 ) 3 ·3H2 O的固体配合物 ,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UV、TG -DTA等的分析测试 ,初步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及性质。结果表明 :所得三元固体配合物中 ,邻菲罗啉的两个氮原子参与配位 ,甘氨酸的羧基离子以桥式双齿配位于稀土离子 ,同时含有一个单齿配位的硝酸根离子和一个配位水 ,故La的配位数为 8,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可写成 :[La(Phen) 2 (Gly) (NO3 ) (H2 O) ](NO3 ) 2 ·2H2 O。  相似文献   

6.
将(E)-2-(3-(4-(1H-三唑-1-基)苯乙烯基)-5,5-二甲基环己基-2-烯亚基)丙二腈(L)与Cd(OAc)2、CdI2自组装制备了配合物[CdL2(OAc)2]·2H2O(1)和CdL2I2(2)。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1和2的结构。配合物1为三斜晶系,中心Cd原子采取六配位模式,即与2个配体的氮原子、2个CH3COO-和2个H2O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一个拉长的近似正八面体。而配合物2为单斜晶系,Cd原子采用四配位模式,与2个配体的氮原子和2个I-形成V型分子。这些分子通过分子间的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多维超分子结构。荧光和热重分析表明,1和2具有较强的荧光和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配合物[Co2(BTC)2(Phen)2(H2O)4].[Co(H2O)6].CH3OH.2H2O(H3BTC为1,3,5-均苯三甲酸,Phen为1,10-邻菲啰啉),通过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并用TGA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45 81(14)nm,b=0.929 30(16)nm,c=1.670 1(3)nm,α=98.055(3)o,β=102.143(3)o,γ=104.939(3)o,V=1.213 4(4)nm3,Mr=1 199.66,Dc=1.642 g/cm3,Z=1,μ(Mo Kα)=1.108 mm-1,F(000)=617,R=0.035 5,wR=0.083 7,晶体的不对称结构单元中包含两个六配位的Co(II)中心,分别位于八面体配位几何CoN2O4和CoO6中,形成了双核阴离子[Co2(BTC)2(Phen)2(H2O)4]-2和单核阳离子[Co(H2O)6]2 ,它们通过与自由的甲醇和水分子间的氢键(O―H...O)作用连接而成具有三维结构的骨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用两种结构相似的含N羧酸配体:3-(4,4’-联吡啶)丙酸(BPA)和对氨基苯甲酸(p-ABA),合成得到两个过渡金属配合物:[Ni(SO4)(H2O)3(BPA)]2·2(H3O)·6(H2O)(1)和[Cd(H2O)(p-ABA)2]·2(H2O)(2)。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BPA配体的吡啶N原子和羧基原子都参与了配位,两个BPA同时与两个Ni(Ⅱ)离子配位,形成首尾相连的双核配合物;配合物2中p-ABA配体的两个配位基团氨基和羧基也都参与了配位,形成与配合物1相似的配合物结构单元,并进一步形成一维配位聚合链。两个配合物都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利用螯合配体1,10-邻菲咯啉(phen)与羟基丁二酸(H3hbd)及铜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超分子配合物[Cu(Hhbd)(phen)2].1.5H2O.2CH3OH,通过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20624(17)nm,b=1.6598(2)nm,c=1.6863(3)nm,α=117.23(9),°β=71.262(3),°γ=117.23(9);°Z=4;最终偏离因子R=0.0420。配合物中每个Cu(Ⅱ)原子与来自两个phen的4个N原子和羟基丁二酸根(Hhbd)的1个O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三角双锥结构单元。紧邻的单核单元通过phen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及Hhbd的羧基O和羟基O与phen环上C原子间的C-H…O氢键的协同作用形成一维zigzag超分子链,毗邻的超分子链籍两种不同氢键相互作用的连接构筑了二维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合成高价锰配合物并研究其晶体结构。方法席夫碱配体H2salae(水杨醛缩乙醇胺)与Mn(OAc)3.2H2O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反应,溶液静置,溶剂挥发后得到单晶。结果配合物MnIV(salae)2的单晶属六方晶系,空间群R-3,晶胞参数:a=1.7907(1)nm,b=1.7907(1)nm,c=2.8162(3)nm,α=90°,β=90°,γ=120°,V=7.8201(1)nm3,Z=18,Mr=381.28,Dc=1.457 g/cm3。结论MnIV由两个席夫碱配体进行配位,每个配体提供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中心锰IV处于八面体的配位环境中。不同单元的分子由分子间C—H…O氢键和C—H…π弱相互作用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1.
利用3,3',4,4'-偶氮苯四甲酸、邻菲啰啉与醋酸镉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超分子配合物[Cd(phen)3(]H2abtc).0.5(H4abtc).CH3OH(1)(phen=邻菲啰啉,H4abtc=3,3',4,4'-偶氮苯四甲酸),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和荧光光谱对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的镉原子与三个邻菲啰啉的六个N配位构成一个扭曲的八面体结构,配体3,3',4,4'-偶氮苯四甲酸未参与配位。分子间通过氢键构成了1D的Z字链结构,而1D链之间通过O-H…O和C-H…O形成2D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2.
β-二胺基锂与无水YbCl3在四氢呋喃(THF)中按摩尔比为1:1反应,可以高产率生成(β-二亚胺基)Yb-Li双核金属配合物LYbCl(μ-Cl)2Li(THF)2[L为{(C6H3-2,6-(CH3)2)NC(CH3)}2CH](1).配合物(1)经过元素分析、ED-TA络合滴定、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表征,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3.3179(3)nm,b=1.39234(9)nm,c=2071 9(2) nm,V=7.750(1)nm3,Z=8,Dc=1.449mg/m3,R=0.045 8,wR=0.0806.配合物(1)具有双金属结构,β-二亚胺基镱部分通过2个氯桥与Li 相连,Li 再与2个THF分子配位.Yb原子与β-二亚胺基上的2个N原子,3个Cl原子和1个THF上的O原子配位,形成一个八配位的扭曲的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3.
羧基桥联的双核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二个新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二个羧基桥联的双核 Cu(Ⅱ)配合物[Cu(Phen)(HCOO)]_2·(NO_3)_2·3H_2O(1),[Cu(Phen)(CH_3COO)]_2·(NO_3)_2·3H_2O(2)和一个一分子中含有一个羧基桥和一个羟基桥的双核 Cu(Ⅱ)配合物[Cu_2(OH)(C_2H_5COO)(Phen)_2]·(NO_3)_2·H_2O(3)以及单核 Cu(Ⅱ)配合物[Cu(Phen)(CF_3COO)]·(NO_3)·H_2O(4)(其中 Phen 为2,9-=甲基-1,10-啡罗啉).通过元素分析,等离子光谱、红外光谱,TG 及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对四个配合物进行了初步表征,测定了它们的氧化还原电位及电导.通过分析讨论,确定了配合物中羧基的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水杨醛缩三乙烯四胺Schiff碱(H2L)及其4种金属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分析等方法表征,确定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Cu2Cl(H2O)L]Cl(1)、[Ni2Cl(L)]Cl.H2O(2)、[Co2(Cl)2(Phen)2L]Cl2.5H2O(3)和[Zn2(Cl)2(Phen)2L].8H2O(4),分别为1∶1型、1∶1型、1∶2型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其中,H2L=C20H24O2N4,Phen=C12N8N2.  相似文献   

15.
在乙醇介质60℃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合成了铒(Er)-谷氨酸(L-Glu)-邻菲啰啉(Phen.H2O)三元稀土配合物,并利用摩尔电导、络合滴定分析、红外光谱(IR)、热重-差热(TG-DTG)等测试分析,测定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Er(Ш)(Glu)2Phen]Cl3.2H2O.通过循环伏安测定了配合物在铂盘工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HAc-NaAc缓冲溶液(pH≈6.0)中配合物{[Er(Glu)2Phen]Cl3.2H2O}和ErCl3.6H2O在-0.3V~-1.0V(νs.SCE)电位范围内均表现出电化学活性,配合物的电化学活化中心是Er3+,该配合物为准可逆体系。在扫描速率:0.05V/s~0.2V/s范围内,配合物的还原峰电流与扫描速率呈现递增关系。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一个新型一维的多核锰的配合物 {[Mn( μ- maleate) ( phen) ( H2 O) 2 ]· 2 H2 O}n( I)( phen为邻菲罗啉 ,μ- maleate为马来酸根桥 )的合成、元素分析、晶体结构、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 .( I)是通过马来酸锰与邻菲罗啉在乙醇的水溶液中制得的 .其晶体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 P- 1 ,a=0 .81 1 9( 1 )、b=0 .81 57( 1 )、c=1 .3632 ( 1 ) nm、α=99.0 8( 1 )、β=87.1 1 ( 1 )、γ=1 0 1 .94°、V=0 .872 1 ( 3) nm3 、Z=2、Dc=1 .60 4 g/cm3 、μ=7.73cm-1、F( 0 0 0 ) =434.结构解析采用直接法 ,R和 Rw 分别收敛到 0 .0 37和 0 .0 50 .单晶结构分析表明 ,( I)中 Mn原子是六配位的 ,配位原子分别为邻菲罗啉的两个 N原子、两个 H2 O中的 O原子和两个马来酸根的 O原子 .马来酸根配体通过两端的羧基氧与 Mn原子桥联进而形成一条无穷链 .配合物分子中存在两种氢键 :即一个未配位的羧酸氧原子与一个已配位的 H2 O分子间形成的分子内氢键 ;结晶水分子与配合物链上的 O原子及配位水分子间的分子间氢键 .红外光谱对羧基在 1 42 5、1 540 cm-1处的对称和不对称伸缩振动以及配位水分子和晶格水分子在 350 0~ 31 0 0 cm-1处的振动吸收进行了归属 .热重分析表明 ,晶体约在 60°C开始失去结晶水 ,紧接着开始失  相似文献   

17.
3,3,′4,4′-偶氮苯四甲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成了3,3,′4,4′-偶氮苯四甲酸(H4L)及锰的配合物[Mn2L(H2O)10].4H2O,并用元素分析、荧光光谱、XRD粉末衍射和单晶衍射仪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H4L.2H2O通过O-H…O氢键的作用构成2D的网络结构;配合物[Mn2L(H2O)10].4H2O中心锰离子为六配位,其中溶剂分子水和配体L均参与配位,分子间通过O-H…O氢键构成了1D的Z字链结构,而1D链之间通过O-H…O和O-H…N形成2D的网络结构。配合物具有很好的荧光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合成高价锰配合物并研究其晶体结构.方法 席夫碱配体H2salae(水杨醛缩乙醇胺)与Mn(OAc)3·2H2O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反应,溶液静置,溶剂挥发后得到单晶.结果 配合物MnⅣ(salae)2的单晶属六方晶系,空间群R-3,晶胞参数a=1.7907(1)nm,b=1.790 7(1)nm,c=2.816 2(3)nm,α=90°,β=90°,γ=120°,V=7.820 1(1)nm3,Z=18,Mr=381.28,Dc=1.457 g/cm3.结论 MnⅣ由两个席夫碱配体进行配位,每个配体提供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中心锰Ⅳ处于八面体的配位环境中.不同单元的分子由分子间C-H…O氢键和C-H…π弱相互作用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9.
[Co(C6H8N3O2)2(N3)]·2H2O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组氨酸、N3-为配体合成了单核结构的配合物[Co(C6H8N3O2)2(N3)]·2H2O,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晶胞参效为:α=2.565 3(3)nm,b=0.884 3(3) nm,c=0.807 67(13)nm;β=98.184(2)°.Co(Ⅲ)为六配位处于变形八面体的配位环境中,N3-采用端基配位模式,一个组氨酸分子通过羧基氧原子、氨基氮原子和一个咪唑氮原子以三齿螯合方式与金属配位,另一个组氨酸分子通过氨基氮原子及一个咪唑氮原子以双齿螯合方式与金属配位.分子间氢键将配合物连接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Eu(Ⅲ)-配合物的共发光与其结构的关系,合成了Eu (Ⅲ)/Gd (Ⅲ)与2-噻酚三氟乙酰丙酮(HTTA)、对苯二甲酸(TPA)和邻菲罗啉(Phen)形成的系列配合物,并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这些配合物进行表征.共发光Gd3 离子对Eu(Ⅲ)-配合物的荧光增强效果非常明显,其共发光效果与结构的关系是:网状多核配合物Eu2(1-x)Gd2x(TPA)3Phen2 > 链状多核配合物Eu1-xGdx(TPA)(TTA)Phen >单核配合物Eu1-xGdx(TTA)3Phen.荧光增强的机理可从配合物的单核和多核结构获得解释,异多核配合物Eu1-xGdx(TPA)(TTA)Phen与 Eu2(1-x)Gd2x(TPA)3Phen2分子内能量传递比异单核配合物Eu1-xGdx(TTA)3Phen分子间能量传递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