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流浪"是索尔·贝娄多部小说中的主题之一.其小说如《雨王汉德森》、《赫索格》除借用传统流浪汉小说模式--形体流浪表现小说主人公的流浪经历外,同时还转向现代流浪汉小说模式--精神流浪,以表现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流浪意识.而且,贝娄小说中所体现出的流浪意识与犹太文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犹太传统由此成为贝娄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犹太性是指犹太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性和民族特质,它强调犹太文化的传统意义和价值,在小说<赫索格>中通过生活在西方主流文化中的犹太知识分子的生存体验,表现为边缘感、异化感、寻根性和寻本性.其核心--回归犹太传统文化,坚守生命成就了<赫索格>一书的犹太文化品格.这也说明,洞悉犹太性是了解<赫索格>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英雄精神是各时代作者创作的情感意蕴要素。索尔.贝娄的早期作品《雨王汉德森》通过汉德森的非洲寻找精神家园之旅,突出地展现了贝娄的英雄情结。贝娄始终关注人的异化——即人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迷失自我身份的问题。汉德森由贪图享乐的"猪"向充满勇气的"狮"的转变,寄托了贝娄对英雄精神回归的期望,他期待每个人都转变为有意识的斗士,由利己变为利他。  相似文献   

4.
其实,英法一面在「移樽就教」于苏联,他方面对于慕尼黑政策还抱有余恋。不管希特勒怎样把张伯伦欺骗玩弄,这两个冤家还是在耦断丝连的状态中,驻德大使汉德森之提前悄然返任便是一个证明。汉德森的使命与其说是对希特勒警告,不如说是向他表示张伯伦的「和平」的信念,希图重拾坠欢。纵然英使尝过里宾特洛甫的闭门羹的风味,张伯伦还是替德代辩。随着英国之  相似文献   

5.
美国犹太小说是犹太文化与美国本土文化在相互碰撞中发展起来的.辛格是美国犹太小说的代表作家.文章从小说主题及小说中的文化超越等角度对辛格小说进行剖析,发掘出美国犹太小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流散性、顺从性与反叛性以及对人类命运思考和探索中的虚妄性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美国犹太小说是犹太文化与美国本土文化在相互碰撞中发展起来的。辛格是美国犹太小说的代表作家。文章从小说主题及小说中的文化超越等角度对辛格小说进行剖析,发掘出美国犹太小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流散性、顺从性与反叛性以及对人类命运思考和探索中的虚妄性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梁美玲 《科技信息》2007,(17):220-221
本文从南阳汉画与毕加索的比较入手,以古今中外文化发展为背景,在论述人类共通的文化意识和独特的民族本原文化中,在探讨东、西方艺术造型体系之异同中,解析南阳汉画中蕴含着的充足的民族文化基因及当代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邓霞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0):59-62
通过汉代体育文化的客观表现,从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对汉画像中所体现的体育文化形态进行解析,一方面体现了汉画像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另一方面对于体育文化的理解和拓展,及对于今天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心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角度分析,认为犹太文化即自我禁锢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间的冲突会带给文本创作以独特的效用。一方面,犹太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现实文本将人心灵深处的追求与传统文化利益的严酷限制进行对立,反映出犹太社会群体神秘莫测的心理性格;另一方面,犹太文学文本中采用的压抑且具负罪意识的"自我"解构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深化,形成该背景下对立"自我"的文本理论结构,从而在文学审美和创作领域独辟蹊径,形成当代犹太作家的文本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是儒、道、佛三家。儒家文化是入世的,主张通过道德完善,完成理想抱负来实现生命价值。道家文化是避世的,主张"无为"之为,"无用"之用,生命之价值就是"道"和"自然"的价值。佛家文化从出世中寻求入世的价值,认为生命的价值体现于它轮回的整个过程之中。这是对儒道生命价值学说的交融和超越。五四运动的文化洗礼造成了传统生命价值观的深刻变化。后现代化时代构建的生命价值观必须坚持四个方面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描述了一个普通的美国犹太家庭塞莫尔·利沃夫家族几代人在美国的生活状况,以小见大地折射了二十世纪犹太人与美国主流文化融合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艰辛.通过刻画美国身份失效后经受精神磨难和心灵割礼的“瑞典佬”,罗斯表达了重获犹太身份,回归犹太传统的内心欲求和希冀以及对犹太民族命运及走向的关切.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索尔·贝娄在1989年出版的中篇小说《偷窃》中蕴藏的犹太伦理:重视个人内省、自新和精神上的自我净化,呼唤人们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宣扬人与人之间的真爱。认为《偷窃》体现了贝娄一贯的深切的道德关怀,指出蕴藏其中的犹太伦理对现代人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美国犹太移民文化的发展。美国犹太移民身份演变遵从的“固守-背弃”的文化模式有了新发展;“第三代利益原则”的代言人马库斯·L·汉森提出了第三代回归模式理论,指出第三代犹太作家呈现出重又回归民族身份及文化传统的趋向①。而事实上,许多第三代犹太作家的确开始高度关注其犹太身份。菲利普·罗斯虽是第二代犹太作家。但是其创作紧跟时代变化,其晚期创作的主题十分契合汉森的回归理论,呈现出对民族身份和文化传统的回归趋向。《遗产》②作为其晚期作品之一,通过比较主人公罗斯对一系列象征物的态度变化,揭示了他从物质到精神逐渐深入地回归犹太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犹太作家索尔·贝娄被认为是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的又一位杰出作家。探讨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赫索格》中的主人公-赫索格摆脱异化的心路历程,意在启迪生活在赫索格式痛苦中的现代人要学会接受生活,热爱生活,并全身心地融入到有意义的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5.
在犹太人的人生追求中,信仰和皈依上帝是提升人生境界的根本途径,也是获得人生幸福的最高标准。这一点类似于基督教。另一方面,犹太人的人生哲学又与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着颇为相似的世俗性特点。因此,犹太人生哲学表现为超越与世俗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6.
夏明滇 《镇江高专学报》2009,22(4):39-42,45
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在《美国牧歌》中,菲利普·罗斯展现了小说中的历史因素,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处于两难境地的犹太裔美国人的深层思考,他们试图成为真正的美国人并过上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生活,从而实现他们的美国梦,获得犹太裔的身份认同。事实上,他们田园般的美国梦并不能真正实现,美国对于这些犹太裔美国人来说也并非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7.
赵雅楠 《科技信息》2013,(7):230-230,256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它既是困境下的痛苦状态,也是对人性的追寻和对生命的思考。思想自由的知识分子在本质上都是容易焦虑的。《赫索格》反映了一位中年美国犹太裔知识分子赫索格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神危机和自我探索。而他也正是焦虑受难者的典型代表。赫索格在面对现实中的种种问题时,经历了三重焦虑:婚姻的失败、身份的困惑、死亡的恐惧。焦虑是他人生前进道路上的沉重行囊,贯穿于探索自我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历程之中。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史诗风范的长篇小说,美国犹太裔作家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与《战争与回忆》充满了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其同情重点是二战中受害最深的犹太民族,本文把这同情归纳为“犹太同情”。因为重视了“犹太命运”的展示和“犹太精神”的挖掘,作家将民族自怜植根于民族自信之上,“犹太同情”便有了深沉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