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X射线摄影术测定马尾松种子发芽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直接射线摄影术研究了马尾松种子的发育状况与发芽能力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各发育等级种子的归约系数,利用归约系数可以估测新鲜种子的发芽能力。同时用射线衬比法测定马尾松种子发芽能力的方法及其标准化,为马尾松种子选择了合适的衬比条件,确定了判断种子发芽能力的标准。结果表明,用射线衬比法估测的发芽能力与发芽测定法得到的发芽率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2.
IDX法测定湿地松种子生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作衬比剂,对湿地松(Pinus elliotti Engelm)种子进行IDX法检验其生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种子在25℃水中浸2h后,置床培养48h,用吸水纸吸去表面水份,用硅胶干燥9h(30℃),其X射线片上死活种子图像差异显著,其判读结果与发芽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蓝福生  Jean-Yves Peron 《广西科学》1997,4(4):276-277,281
用0.025%,0.050%,0.075%和0.100%浓度的赤霉溶液按12h,18h,24h和30h浸泡海甘蓝(CrambemaritimaL.)种子,以风干种子和自来水浸泡24h为对照,结果表明,多数处理对海甘蓝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规律性不明显,0.025%浓度溶液浸种18h的处理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几种热带亚热带果树“顽拗型”种子的贮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顽拗型种子在自然干燥条件下极易丧失发芽力:荔枝经5天、龙眼6天、黄皮7天发芽力基本消失,其含水量分别从49%下降至30%、从37.6%下降至20.9%、从52.5%下降至29.2%。采用聚乙烯袋装保湿贮藏,可以明显延长种子寿命。荔枝种子在5℃下湿藏60天后发芽率仍达89.5%,100天后下降至36%;龙眼种子在5℃或30℃中湿藏,40天后发芽率均在90%以上,100天后,5℃中湿藏的下降至15.6%,而30℃中湿藏的仍保持87.5%;黄皮种子在5℃或30℃中湿藏100天,对发芽率没有影响,但在5℃下贮藏200天,下降至55%,而在30℃下贮藏350天,仍保持100%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5.
杉木种子X射线衬比检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发现,碘化钾是杉木种子衬比射线检验的最佳衬比剂;衬比过程是:杉木种子在自来水中浸泡16h;吸干种子表面水分,在40%的碘化钾溶液中处理2 h;在流水中冲洗5~6min后在70℃下干燥4h。研究结果表明,胚和胚乳(雌配子体)发育良好且未被碘化钾浸渗的种子都有生活力。用X射线衬比法测定的34份杉木种子发芽能力(X),同它们的实际发芽率(Y)相当一致。它们的关系是Y=-1.5+0.998X,r=0.97。  相似文献   

6.
不同温度对夏枯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置5种温度对夏枯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根据不同温度下的发芽率、发芽势、最初萌发时间等指标,探讨夏枯草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结果表明,温度对夏枯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有显著影响,种子的发芽最初萌发时间随温度的升高先缩短而后又延长,发芽势在21℃培养温度下达最高值为39.0%,夏枯草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1℃.  相似文献   

7.
以银斑百里香种子为实材,研究了不同温度、播种密度和覆土厚度对银斑百里香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始发芽天数和发芽天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15℃升高到25℃,银斑百里香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上升,20~25℃最适宜银斑百里香种子的萌发。播种密度为100~150粒/皿时有利于种子的萌发,银斑百里香种子以撒播为宜,覆土厚度不宜超过0.5 cm。  相似文献   

8.
苦瓜发芽的水分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分是种子发芽的重要生态因子,发芽床的含水量是种子发芽试验标准化的基础,通过对几种不同梯度水分含量影响苦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分析上,得出苦瓜种子发芽砂床最适合含水量的100g砂加水10-16ml。  相似文献   

9.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检测了杉木、马尾松种子细胞质冻结和玻璃化形成的温度,并分析了种子内含物成分与细胞质玻璃化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1)杉木种子细胞质被检测到玻璃化状态的存在,其玻璃化状态形成的温度(Tg)为-52.386℃,杉木种子细胞质的冻结温度为-34.323℃。马尾松种子细胞质未被检测到玻璃化状态的存在,其细胞质在-24.826℃的温度下结晶。(2)杉木种子粗脂肪含量低于马尾松种子,且杉木种子低聚糖/蔗糖的比值(O/D值)高于马尾松种子的O/D值,说明较低的脂肪含量和较高的低聚糖含量有利于细胞质玻璃化状态的形成。(3)含水量与细胞质玻璃化状态的形成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0.
低温是限制种子萌发的一个关键因子,而外源激素和内生真菌分别通过外部介导和内部调控的途径来提高低温环境下种子的萌发能力.本研究以感染内生真菌(E+)和未感染内生真菌(E-)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种子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或脱落酸(ABA)溶液浸泡种子,测定10℃条件下醉马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胚芽长、胚根长和幼苗含水量,探讨外源激素与内生真菌互作对醉马草种子低温条件下萌发的影响.结果发现,SA或ABA处理能促进醉马草E+、E-种子的萌发;高浓度SA或ABA处理下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高浓度(0.2 mmol/L)ABA对种子发芽抑制作用显著(P<0.05);SA与内生真菌互作对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胚根长有显著(P<0.05)促进作用;ABA与内生真菌互作对种子发芽指数、胚芽长、胚根长和幼苗含水量有显著(P<0.05)的促进作用.表明一定浓度范围的SA或ABA与内生真菌互作,能够促进醉马草种子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萌发力.  相似文献   

11.
首次研究了国产湿地松及云南松树皮单宁的化学组成。二者均为聚合的原花青定。在组成单元中,前者以2,3-顺式为主,后者含2,3-反式单元较多。对单宁的分子量,甲醛值及凝胶时间也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油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松人工林中设置标准地,分别径阶选定样木,测定根径大于1厘米的根系生物量,用土柱法测定根径小于1厘米的根系生物量。结果表明,35年生人工林每公顷根系生物量占林木总生物量的14.32%,根系生物量与林木径阶的变化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根径小于1厘米的根系集中分布于0-20厘米的土层中。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中国起源的松属三个种的胰酶—吉姆萨C—带核型.马尾松、油松、黄山松的中间带分别为34,24,24条,着丝粒带分别为18,20,20条,而对于一条染色体臂来说,最多出现一条或二条中间带.所有带纹的形态相似.而大小各异.在同一有丝分裂相中,中间带到着丝粒的距离相等(在仅出现一条带的臂上).三个种C—带在分布上的主要区别是:马尾松有一条染色体不显任何带,而油松和黄山松所有染色体均显带.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不同海拔群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关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核型研究的报道。但这方面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了解树种间和种以上分类单位核型间的一般性规律,而对种内群体间核型的差异性则研究的较少。本文在马尾松核型分析的基础上,试图了解同一地点不同海拔的马尾松群体间在核型上的差异性,以期在染色体水平上了解马尾松种内群体间的差异性,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所用的材料取自福建省晋江地区德化县水口公社的自由授粉马尾松种子。种子分别采自400米,800米、1000米三个海拔高度上的优势木和亚优势木。每一海拔随机选取三棵单株。 随机选取每一海拔每一单株种子50粒左右,经高锰酸钾消毒后,分别置于培养皿中,并在25℃恒温箱内培养发芽。当幼根长达0.5~1.0cm时取样。用0.15%秋水仙素预处理5小时,于70%酒精-冰醋酸(3∶1)固定12小时,然后用1N盐酸在25℃恒温箱中解离30分钟,铁矾-苏木精染色90分钟,最后在45%醋酸中压片镜检。 从每一单株中选取五个来自不同根尖的适合作核型分析的细胞,每一海拔共有十五个细  相似文献   

15.
老顶山人工油松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拔1200—1300m处的28年生油松人工林生物量进行了研究。乔木层的生物量采用回归模型预测,其为:油松W树干=2.316(D2H)0.658,W(枝条)=1.313(D2H)0.989,W叶子=1.412(D2H)0.831和W(根条)=1.589(D2H)0.753,灌木和草本植物用表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6月份人工油松林的总生物量为43.470g/ha,其中乔木层35.679吨/公顷,林下灌木及草本层7.791t/ha。  相似文献   

16.
在光镜下观察了松属(Pinus L.)14种、1变种茎次生韧皮部结构,并对亚属间及一些种间差异进行了比较,主要结果为:(1)各种茎次生韧皮部结构基本一致。次生韧皮部由轴向和径向两个系统构成。轴向系统的主要成分为筛胞、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含晶细胞和径向片;径向系统由单列和纺锤形两类射线组成。与具功能韧皮部相比,不具功能韧皮部的组成分子在形态、结构及排列上均发生显著变化。(2)次生韧皮部分层现象,射线扩张现象,树脂道密度,含晶细胞频率,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后合物含量,射线高度,以及筛胞长度、径向宽度和弦向宽度,筛域直径,直立射线细胞高度和径向宽度等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种间差异,但无明显的规律。(3)两亚属在晶体形状和长度、树脂道上皮细胞数(具功能或刚失去功能的韧皮部)等方面有较稳定的差异,可作为属内分类的进一步证据。  相似文献   

17.
湿地松苗木品质指标的选择与分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本文根据田间试验测定数据,用因子分析方法,以湿地松为对象,对苗木质量及其分级依据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苗木分级可按因子得分y_1、y_2作为指标;不同等级苗木之间在生理指标上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黄山松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离散分布的理论拟合、聚集强度指数的测定和格局纹理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群落中黄山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黄山松幼年期趋于聚集分布,以后逐渐过渡到随机分布。主要由于种内、种间竞争及光照等因子的作用。而不同林型空间分布格局形成也与土壤、光照、海拔等因子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以平均单株有效产种量和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家系3年生平均树高为评判因素,采用模糊评判方法,对马尾松种子园87个无性进行了评价,入选率为60%时,改建或重建无性系种子园的平均单株有效产种量可增加29.17%,其自由授偻子代的3年生平均树高提高3.11%。  相似文献   

20.
在安徽黄山风景区内,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根据林分组成及生境的差异,设置样地5块,分别测定胸径大于2.5cm以上的木本植物的树高、胸径和冠幅,在每个5m×5m样方的左下角划出1m×1m小样方,记载草本层植物的种类,平均高度和总盖度。根据各层片植物的重要值,划分群落类型。结果将黄山松群落划分为5个群丛,并对每个群丛类型的外观、结构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