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末以欧洲耶稣会士入华为开端,西方学术文化开始大规模输入,尤以宗教和科学为主。西学楔入中国社会,反响最为强烈、也最为复杂的莫过于明末清初的士大夫。他们面对同样的西方文化却作出了各异其态的反应;而面对不同的西学内容,同一个人却又有不同的态度。崇祯年间,同朝为官的徐光启与刘宗周,对待西教士和西学的立场正好站在了对立的两级,而从崇祯年间开始接触西学的黄宗羲,则在借鉴、调和徐、刘西学观的基础上,独树创见,提出了“中学西窃”说。本文将探讨黄宗羲与徐、刘西学观的关系,并揭示黄宗羲西学观形成的思想文化背景。一…  相似文献   

2.
·哲学·论黄宗羲对于孟子的理解刘述先(1)论黄宗羲思想的民主内涵及其历史地位吴光(1)“工商皆本”与晚明儒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黄宗羲经济思想现代意义的再诠释吴根友(1)政治世界中的交流工具———罗尔斯的公共理性思想,及其对桑德尔反驳的回应曹瑞涛(1)评张寿安:《以礼代理———凌廷堪与清中叶儒学思想之转变》杨际开(1)黄宗羲与浙东经史学术传统的确立蒋国保(2)黄宗羲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兼论黄宗羲的学术民主思想朱义禄(2)《论语》《孟子》等所见早期儒家的“和谐”观程兆奇(2)道家思想通过向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两个基本观念朱…  相似文献   

3.
"万古之性情"是黄宗羲在明清易代之际提出的诗学命题,"万古之性情"的诗学价值表现在:对儒家政教观的超越、人伦大爱的浓缩和爱国情感的渗透三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围绕三个问题进行讨论:第一黄宗羲有没有民族气节?他的《明夷待访录》究竟为谁而作?第二,黄宗羲是否朱明孤臣?他的思想是否地主阶级在野派的回光返照?第三,黄宗羲的主张是否曾产生启蒙作用?能否把他的政治思想看作民主思想的萌芽、新时代的曙光?作者通过对黄宗羲写作的两篇著作《留书》和《明夷待访录》的比较分析,对谢刚先生在《<明夷待访录>与清初文字狱》一文中提出的全盘否定黄宗羲的观点进行了全面反驳,并从正面论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黄宗羲,浙江余姚人,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生于一六一○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卒于一六九五年(清康熙三十四年)。人们都知道黄宗羲是一位思想家、史学家、教育家,至于黄宗羲还是一位藏书家,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本文拟就黄宗羲的藏书源流,藏书规模范围,藏书活动及藏书宗旨进行一些考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面对明王朝覆灭的流血政治斗争,黄宗羲把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写出《明夷待访录》.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原君》、《原臣》、《原法》三篇出发,分析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并结合韦伯的《儒教与道教》,深入挖掘中国君主专制存在的原因,将黄宗羲和韦伯对于君主专制的认识进行简单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黄宗羲的学术风格表现为:提倡实学实用,反对空谈性命;重视经史子集之学,倡导西方科学技术;消除门户之见,主张相互沟通;宣传政治启蒙思想,抨击君主专制制度.黄宗羲的学术风格,引导了有清一代传统学术的转型,对乾嘉学者以至清中后期的浙东学派产生很大影响.因而,黄宗羲是中国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著名学者和卓有建树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8.
贺敏 《科技信息》2009,(17):172-172
明清之际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在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尖锐复杂的条件下,出现了黄宗羲启蒙思想的萌芽。黄宗羲揭露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对君主制的批判及对民权的倡导对当时社会和后都有着重要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集中表达了他反君主专制的思想。首先,他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其次,对君主专制制度之下的君、臣、帝王之法及相关政策的批判;最后,黄宗羲围绕君权的监督与制衡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很有力度的反思,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以宰相而摄天子”、“公其是非于学校”等主张。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既不可与西方近代的民主启蒙思想相提并论,也不能简单的归为儒家民本论,而有着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学界公认黄宗羲为清代浙东学术传统的开创者,但对他如何确立清代浙东学术传统却语焉不详。笔者将黄宗羲所确立的学术传统称为“浙东经史学术传统”,并根据章学诚关于浙东经史学术传统三点归纳,具体分析黄宗羲如何在“贵专家”“言性命必究于史”“经术史裁”三个方面实践和提倡浙东学术精神,藉以说明:黄宗羲作为浙东经史学术传统的确立者,其思想上的影响几代不绝,一直到道咸年间仍在章学诚身上有实质而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明夷待访录》的中心命题“立君为天下”而出,分析了黄宗羲政治学说的内在逻辑,即从人的生命需要出发,彻底否定君主“家天下”和“无君主义”,主张“立君为天下”,兴公利除公害,最终成就“人各自私”、“人各自利”。为保证“立君为天下”的实现,黄宗羲既不主张以“天”来约束君权,也不提倡道德来规范人主,而是从权力的分配、法律的制定、舆论的监督、制度的建立等方面来制衡君权。在此基础上,也分析了黄宗羲“以君为天下”政治学说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数学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必须要有与之相协调的数学观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教学观、数学学习观.从数学的发展来看,占主流的数学观已经由静态的、绝对主义的转变为动态的、辨证的.动态数学观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教学观、数学学习观都是富含探究成分的.因此,持有动态的数学观是开展数学探究学习的基础性准备.  相似文献   

13.
依据诚信行为的本质观、诚信品质形成过程观、诚信教育的学生观、诚信教育实效观,提出了高校诚信教育中的情境化教学,并阐述了情境化教学之内涵和情境化教学的一般程序:创设情境,引发诚信情感;引导体验诚信情感;指导实践锻炼,养成诚信品行。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的科举制度,到明清两代,弊端已经充分暴露.黄宗羲对科举制度的批判集中在败坏人才与禁锢思想自由上,即"破坏天下之人才"与"限以一先生之言".他的结论是"举业盛而圣学亡".经世致用与学术民主是黄宗羲心目中"圣学"的核心.他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是为了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与倡导学术民主,期望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黄宗羲强调"道非一家之私",以为通过不同意见的争论,可以达到较为正确的、全面的认识.他期望能出现"各持一说,以争鸣天下"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观经历了初步形成、曲折发展和逐步完善三个阶段,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特定的民族纲领和政策。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完善为主线,考察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历史嬗变过程,有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解决好中国的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在建筑学、文学批判、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已形成了系统的论述。知识观也已经从现代转型至了后现代,这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与传统知识观相比,后现代知识观发生了重大转变。本文分析了后现代知识观的基本特征,并提出后现代知识观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语言的认识和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二十世纪后期形成的当代语言观更科学、更准确地反映了语言的本质特征.当代语言观对外语教学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能促进教师对外语教学系统中诸多重要因素的正确认识与理解,形成科学的外语教学观,更加有效地从事外语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刘春燕 《科技信息》2007,(27):479-480
本文从先秦儒家伦理政治观的形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先秦儒家伦理政治观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先秦儒家伦理政治观的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对先秦儒家伦理政治观的地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过程,经历了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到新实践观的酝酿和创立时期。马克思实践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过程是统一的。马克思实践观的创立,不仅把社会实践看作是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而且第一次把社会实践当作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这标志着,马克思实践观的创立,不仅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而且同一切旧哲学划清了界限,并为制定马克思的科学世界观——实践唯物主义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20.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废除了作者与译者、原文与译文之分,宣称译者是创造主体,与传统的翻译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解构主义翻译观有自身的优点和缺陷,只有与传统翻译观相结合,才能做到恰当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