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潘法超  李杰  刘宏欣 《江西科学》2012,30(3):357-361
针对框架-核心筒并设置加强层结构的特点,提出变刚度加强层的结构形式,并对设置等刚度加强层和变刚度加强层2种伸臂形式的结构进行弹性地震反应分析及静力弹塑性分析,对设置加强层结构的侧移、主要受力构件内力、结构塑性铰出现的位置和次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变刚度加强层可以缓解高层建筑设置加强层后产生刚度突变带来的一些问题,并可以保证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加强层首先屈服,即满足"强筒体弱伸臂"的抗震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周期等效原则提出了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的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MPA),并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以一10层填充墙竖向不规则布置的RC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调整层刚度比和"薄弱层"布置位置,运用本文方法分析该类结构在不同场地和设防烈度条件下的地震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罕遇地震时,在"薄弱层最敏感楼层"设置"薄弱层"会使薄弱层效应更加显著,且随层刚度比增大该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增大;"薄弱层敏感区域"外楼层的填充墙不规则布置不会使结构形成明显的薄弱层. 2)考虑SSI效应时,填充墙竖向不规则布置的RC框架结构的变形向底部楼层集中更加明显,随着场地土变软,结构倒塌时的层间刚度比降低,因此结构设计时需要更加严格控制层刚度比来确保该类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延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ETABS对一栋58层的框筒结构进行计算分析,探讨了单独设置环带对超高层建筑位移、自振周期、刚度比以及内力的影响。通过对比这些数据,找出设置一层环带、二层环带以及多层环带的理想位置。最后,可以得出在抗震设防烈度较低且风荷载较小的地区,完全可以通过设置环带使结构满足规范的各项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归纳了桥梁刚度的衡量指标,挠度、周期、稳定系数和抗推刚度,分析了各指标的适用前提。以一实际连续刚构桥为例,建立了五个不同的计算模型,对不同的横系梁设置方案对刚度的影响做了分析。计算表明,横系梁的设置对主梁静力刚度几乎无影响,对结构一阶周期影响明显;高墩连续刚构的稳定取决于墩的刚度,随着横系梁的增加,稳定系数也逐步提高,同时墩的抗推刚度也增大,这和连续刚构需要较小的抗推刚度矛盾,在设计时应考虑合理的横系梁设置。  相似文献   

5.
对带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型钢混凝土框支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研究了转换层设置高度及转换层上、下等效侧向刚度比变化时,其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此类结构的转换层设置高度可适当提高,适合高位转换;抗震设计时,对转换层附近外框架应予以加强,对于高位转换,应重点加强转换层上一层外框架;设计转换层上1~2层的外框架时,相对其它框架柱,应强化框支柱;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宜控制在0.86~1之间.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研究机械弹性车轮侧向力学特性,基于理论及数值仿真的方法对车轮侧向刚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利用能量法建立了0轮单元侧向刚度理论模型,并得到影响车轮侧向刚度的主要因素.在简化机械弹性车轮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车轮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针对不同垂向载荷、0轮几何结构参数以及橡胶层剪切模量,对机械弹性车轮进行了侧向刚度特性的仿真试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垂向载荷、橡胶层剪切模量的增大,车轮侧向刚度均增大;随着0轮断面高宽比的增大,车轮侧向刚度呈减小趋势.通过对车轮侧向刚度影响因素的理论及数值分析,可为优化车轮刚度特性及改进车轮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X型中心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地震反应特性,分别对5层、8层和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和X型中心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弹性地震反应进行分析,探讨X型中心钢支撑对结构侧移刚度、自振周期、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明显增大结构重力荷载的条件下,支撑提高了结构侧移刚度,降低了结构自振周期,减小了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侧移和层间侧移角;支撑分担了部分楼层剪力,改变了结构的内力分布特点,降低了结构构件的内力,为实现"多道设防"的抗震设计原则创造了有利条件;X型中心钢支撑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随着层数的增大而有所降低,与普通框架相比,5层、8层和12层支撑框架最大层间位移角的降低幅度分别为36%,24%和20%。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在地震力作用下,水平伸臂加强层的数量和结构布置对框筒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和PKPM-SATWE墙元模型设计软件对某框筒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建立无加强层、设置一道加强层和设置两道加强层的三种模型.通过不同软件对同种模型的对比,以结构的周期、顶点位移值和最大水平位移值的分析为切入点,得出增设一道加强层对提高框筒结构的抗震性能的效果更显著.结果表明:水平伸臂加强层对高层框筒结构抗震性能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时提出了适合于工程实际且更为简便合理的建模方式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填充墙既有减小结构周期而增大地震力的不利一面,也有增大结构层间侧移刚度的有利一面.汶川地震中,具有填充墙的底层薄弱结构破坏严重.根据等效刚度原则,把具有填充墙的框架转化为等效的纯框架,对七层底层薄弱结构进行小震下的弹性分析和大震下的弹塑性Pushover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填充墙使得结构中、上部层间角位移不同程度地减小,但却使得底层相对更加薄弱,层间变形比不考虑填充墙时大,填充墙对于底层薄弱结构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加强层的设置对超高层框筒结构水平位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加强层对控制结构水平位移的力学过程,建立了8个带有水平加强层的框架-核心筒高层结构模型(本文的基本模型是以西安市某大厦为背景,主体结构37层,塔楼2层,地下2层;结构总高度158.80m。下部采用桩筏基础。在这个模型基础上稍作改动,将其中的第4层、17层、37层做成加强层,产生7个新模型)。并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顶点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并根据理论分析和一系列数值比较,得出了加强层的设置数量和最优位置的结论。另外提出了对梁式加强层提高结构抗侧刚度的有效手段。研究结果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平加强层减小高层建筑结构侧移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高层结构中水平加强层减小结构侧移的机理作了详细和分析系统研究,编制了相应的电算程序,闪指出,设置水平加强导层后将引起结构主要内力的重新分布使内力分布更为合理,充分发挥了结构自身的抗侧潜能,从而减小了结构侧移,对搞好带有水平加强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29层的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建筑,在建立空间杆系-层模型的基础上,对三种不同水平加强层设置的混凝土超高层筒体结构进行地震作用下的计算分析,并对不同结构布置进行比较,总结出此类超高层结构在设置加强层后结构内力及抗震性能的变化规律,对带加强层筒体结构的设计和构造措施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外包钢加固震损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性试验,采用材料性能折减的方法考虑震损影响,对外包钢加固损伤的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利用改进的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计算其主要构件和整体结构的损伤指数,并利用多项式函数对其构件及整体结构的损伤演化曲线进行拟合,探讨外包钢加固震损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折减材料性能来模拟预震损的方法是合理的;改进的地震损伤模型能定量计算结构在各个循环阶段的损伤指数;外包钢加固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方法能有效降低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损伤程度,与未加固的震损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相比,外包钢加固震损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4.
加强层和楼层梁对框-筒结构侧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弥补设置加强层的高层框架-筒体结构简化的结构力学分析模型存在的不足,基于同时考虑普通楼层梁和加强层作用、由最小势能原理推导出顶部加强框架-筒体结构侧移曲线解析表达式.结合算例,分析了普通楼层梁、加强层对结构侧移的影响程度和规律;定量说明了普通楼层梁对结构侧移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探讨了设置加强层减小高层框架-简体结构侧移的同时,尽量降低由此所带来的抗震不利因素影响的结构设计方法,并对加强层与内芯筒、普通楼层梁与内芯筒的相对线刚度取值提出建议,可供同类结构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复合材料胶接修复加固技术具有修复速度快、结构增重少、高效可靠等诸多优点,已成为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的新型技术。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比分析了复合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前后的力学性能,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粘贴面积、纤维铺层角度,以及铺层材料及顺序对钢筋混凝土桥梁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加固前相比,加固后混凝土桥梁内部的应力、应变及最大变形有明显降低,最少可分别降低60%,56%和11%。且复合材料粘贴面积和纤维铺层角度对桥梁的加固效果有显著的影响,而铺层材料及顺序对其加固效果则无明显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最佳加固方案为:全部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预浸料带数量为5、纤维铺层角度为[0]4。该方案加固后桥梁内部的最大应力为81.7 MPa,最大应变为0.27%,最大变形为15.96 mm。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强震分析中考虑钢材损伤累积效应的影响,应用塑性应变和能量损耗理论建立了钢材的损伤模型,对一个9层Benchmark结构进行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地震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表明考虑材料损伤累积效应因素后,结构塑性阶段的动力反应变大,损伤指标增加,损伤程度提高1个等级.针对结构在强震中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反应特征,通过布置斜撑对薄弱层进行了加强,使首层的动力响应和损伤程度均大大减小,上层的损伤指标虽有所增加但损伤状态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两个缩尺比为1/4的两层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的加固、未加固及其震坏后再加固的3次振动台对比试验,探讨了其动力特性、地震反应和损伤破坏情况.同时运用有限元程序建模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试验模型的损伤机理,对比了根据不同损伤机理进行抗震加固的效果.试验研究及计算分析表明:根据损伤机理的不同,用碳纤维布(CFRP)有针对地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能够提高其抗震能力,并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曲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例,说明施工组织设计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对水工建筑物的方案比选、基础资料的确定、工程进度以及总投资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宁夏六盘山盆地中新生代地质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盘山是宁夏最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根据盆地的野外地质观察资料和已有工作的成果,对六盘山盆地沉积层序、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地质构造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将六盘山盆地中、新生代划分为3个演化阶段,其中在三叠纪至侏罗纪期间是盆地初始形成阶段,经历主体抬升,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与盆地北部形成小型山间,白垩纪盆地北部小型山间合而为一,盆地沉积中心逐渐向南迁移,盆地进入独立演化发育阶段.新生代为盆地改造期,盆地西缘的构造逆冲作用逐步加强,继承性逆冲推覆再度活动,在原有的构造带基础上,出现新的构造变化,形成了新生代同(心)-海(原)-固(原)盆地.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个计算高层框架基本周期的简单方法.为简化计算,用一个等直弯-剪悬臂梁来模拟高层框架结构进行动力分析.证明了高层框架自由振动的微分方程是四阶Sturm-Liouville微分方程,用变分法推导出计算高层框架自由振动基本周期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