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梦",美国文学的传统主题,成了美国文化的化身和美国人民的精神支柱.随着现代文明的出现,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怀疑和否定,作家们更是对它进行了全方位的批评.美国现代戏剧和美国梦有怎么样的一种联系,是本文的一个出发点.分析作品背景、人物和写作手法,对美国现代戏剧界顶尖人物的三部代表作进行探讨,发现他们的作品从各个层面剖析了"美国梦"的失落这一文学的主题.从传统的"美国梦"主题的角度,重新研究美国现当代戏剧作品,对我们理解、研究美国现代戏剧作品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其魅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颗明珠,170万年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特殊的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文化的丰富,从古至今,人类南来北往,东来西进,是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汇之处,是中原文化和南亚文化、阿拉伯文化交汇之处。如此丰富、独特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孕育了灿烂的民族艺术,构成了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活的灵魂。这活的灵魂正是通过民族艺术教育来浇灌的。本文试图从艺术教育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着手,探讨云南民族文化建设中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梦是贯穿美国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美国人的精神支柱。早期的美国梦包含锐意进取的精神,强调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理想,然而残酷的社会现实往往使许多人的梦想破灭。著名作家德莱塞的主要作品就反映了人们从怀揣梦想到梦想破灭这一主题,深刻揭露了美国梦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漳州师院学报》2021,(3):77-81
美国的几大少数族裔都在移民或迁徙过程中经历过旧身份的解构和新身份的建构。他们从原有的族裔文化中走出来,慢慢适应美国白人文化,形成新的文化共同体。这一新的共同体与旧的社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结美国族裔文学在文化共同体中构建民族身份的模式,探索作品人物平衡传统族裔身份与同化后的美国身份、并进一步形成杂糅文化身份的方法,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的叙述特色极为鲜明。它解构了西方传统的、经典的情节结构有机整一律,通过多声音、多指向的复调叙述和“互文”的艺术手法,初步建构了一种叙述的新体式,使作品凸显出华裔的族群性及其独特的生活和文化特点,有效地张扬了女性主义的小说主题,并显现出浓烈的后现代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四部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整体的探讨,指出汤亭亭的创作主题经历了一个由女权主义、种族平等、构建具有混杂文化特色的族裔文化属性到倡导世界和平的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首饰在中国历史悠久,而随着中国文化与国际文化接轨,在世界民族文化大融合的趋势下,国人对于首饰的认识有了一定变化,首饰不仅作为传统文化符号深入人心,它也渐渐成为点缀人们生活的时尚物品之一。时下国外优秀珠宝首饰作品对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出色运用,向国内专注于首饰设计的人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用英文写作了大量随笔、小说、传记,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而这些作品要在异国发表,必须接受“语言、出版、市场”三座大山的考验,林语堂如何让异质文化读者认同和选择他的作品?他在传播中采取哪些传播策略?笔者认为,林语堂向海外读者传播中国文化的优势之一是:他中西兼融,视野开阔,语言幽默,适合西方读者的口味;另一个优势是精通英语。这就为他传播中国文化奠定基础。同时,林语堂在文化传播中,选题独特,写作有的放矢;写作时会考虑海外读者当下的文化视野和兴趣;直接用英文写作,直接在美国出版,这些成功的传播策略使他的书几度名列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创造了在美国传播中国文化的神话。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引起了美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一批美国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总结提出了企业文化的哲学理念,并把它看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和一种普通适用的管理哲学,从此以后,学界兴起了企业文化的研究热潮,成果卓然。本文从哲学思维的角度对企业的文化建设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挑战,高校是多元文化交汇的前沿地带,大学生是社会中最能敏感地触及到社会、思想与政治变革的人群,思想观念的演变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最为直接和敏锐.因此,处于“吸纳期”的青年学生更加迫切需要正确的思想引领.  相似文献   

11.
《漳州师院学报》2022,(2):99-105
韩国现当代文学除了关注本土的历史、文化和现实问题,还有一批韩国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再现了韩国与日本、美国、中国的国家关系以及这些国家之间民众的交往。美韩双边关系在韩国文学以及韩裔美国文学中得到了反映,如韩国小说家安定孝的《白骏马》与《白色徽章》、黄皙暎的《武器的阴影》以及韩裔美国作家简·郑·特伦卡的回忆录《血的语言》与《流亡视野》等。这些作品从身体的角度揭示了不平等的国家关系使得两国民众之间的交往和相处染上了等级色彩,反映了韩国民众为不平等的美韩关系遭受的苦难以及做出的牺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国家提倡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开发青铜器VR作品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方法】在开发青铜器VR作品的素材准备阶段,首先,选用光影魔术手、录音专家、BBFlash等软件处理文本、图片、声音和视频等素材。其次,选用FreeCAD、3DSmax、Scultrips来绘制场馆、青铜器三维模型,导出为fbx、babylon等格式备用。最后,使用Unity3D、万维引擎来开发作品,分别发布成.exe和网页版。【结果】开发出的青铜器VR作品达到预期效果,让青铜作品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活起来”,有效践行了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理念。【结论】开发青铜器VR作品是系统性工作,需要多方面支持,要严格遵循素材准备、三维建模、开发与发布的流程,结合具体设计方案选择相应的设计软件。  相似文献   

13.
出生苗栗的客家人丘逢甲,是著名的历史人物,在早期台湾文坛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家;他一生所著作之作品中,有许多台湾之在地书写,展现出传统客家人关心本土之文化意识,及重视文教、热爱乡土之情怀。丘逢甲幼年与青年时期,即关心台湾之民生经济、风土民情,他书写了大量有关台湾土地民情的诗词等文学作品,留给台湾人丰富的文学篇章。本文旨在以客家文学先驱丘逢甲为例,分析与介绍其台湾书写之文学作品,并论述其作品中所蕴含之客家文化内涵与意义,并认识丘逢甲之台湾书写作品是中国文学重要的资产。  相似文献   

14.
《漳州师院学报》2021,(3):56-61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多元文化是在移民文化和本土文化不断碰撞和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此过程中,文化记忆不仅是移民文化发展的动力,也是移民作家的创作源泉。以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记忆共同体思想为契入点,可以对美国本土裔、亚裔、犹太裔、非裔、西裔等文学中的文化记忆共同体进行梳理与考查,提出美国族裔共同体思想是勾连族裔文化记忆的独特脉络。通过探讨各族裔文学内部,能使我们发现族裔之间形成文化记忆共同体的潜能,并展望各个族裔与主流文化协商互动中形成的更高层面的文化共同体思想。  相似文献   

15.
风光摄影是人们喜欢的一种摄影题材,它既包括自然风光,也包括经过人类建造或改造的景观,如埃及金字塔、三峡风光等。当然,有些风光摄影作品中也有人物.但人物不是风光摄影的重点,只是一种点缀和衬托。摄影者要想拍摄出一张成功的风光摄影作品,除了娴熟的摄影技能外,一些创作技巧也应当掌握。  相似文献   

16.
宋玉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思考的一种文化现象。宋玉以《九辨》名垂青史,开启了悲秋的文学主题创作,但除此外之外的几篇赋作的著作权一直存在不确定性,有争议。但是这些作品却又影响巨大,《高唐赋》不但是一篇美文,还给中国文学留下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和一个文学典故,《登徒子好色赋》同样也是美文,还为中国美学史留下了一段美的含蓄与想象的经典案例。但是这些因为作者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其在文学史上的评价。这些署名宋玉的作品流传和影响后世,应该以“宋玉赋”的专有名词介绍,而不是以“宋玉的赋”的题目介绍,这样才不会因为作者的争议问题影响了对作品文本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的构成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红 《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118-120
词汇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子。澳大利亚英语与英国英语、美国英语的不同之处,首先表现在反映澳大利亚独特历史、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的词汇上。从词源构成来看,它主要具有以本土语汇为基础、借用词汇来丰富、地域性差别小、缩略词数量多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边缘也称边际,是指两种物体或两类环境相接触的部分.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认为:两种生物的交汇地带,其多样性增大、种群密度加大的趋势称为边缘效应.产生边缘效应的空间域称为Ecotone.  相似文献   

19.
《漳州师院学报》2022,(2):131-136
声乐艺术是一种以人声音调为表现手赋予作品以意境、人物情感等的艺术。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作品内容合理创设审美情境,来诠释作品艺术与情感意境,从而帮助学习者在理解声乐作品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与表现作品。声乐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学会声乐技巧与作品的过程,也是一种创设审美情境、诠释作品情感与意境的审美思维的训练过程。教师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0.
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每一种感情都总是与其他情感交织在一起的。一个人对故乡的感情也是这样,它总是与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意识交融在一起。特别是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乡情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就更浓了。如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他的烩炙人口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名句,千百年来不知激起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夏丐尊先生在《读诗偶感》里说,这个"思故乡",什么人都可以。"为父母而思故乡也好,为恋人而思故乡也好,为战乱而思故乡也好......这类的作品的确可以叫做遗产的了。"而这类遗产,在我们这个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